动作电位的测量

合集下载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在神经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这就是动作电位。

2.基本原理: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

之后,在膜上由于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钾离子运输进膜内,将内流的钠离子运出膜外,从而成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

3.神经电位差测定的常见类型:(1)静息电位测定方式: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如右上图),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2)动作电位测定方式:①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测定:是指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放在同一个神经纤维的外侧(A处和B处),来测定两个电极处是否有电位差。

其放置方式如右下图。

对于一个神经纤维上电位的测定,如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则说明A B两点存在电势差。

一般的做法是在该神经纤维上C点给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从而观察电流表发生几次偏转,方向是否一致?当刺激点C到达A、B两点距离相等时,神经冲动同时到达A、B两点,两点虽然均产生了动作电位,但是仍然不存在电势差,因此电流表不会发生偏转。

只要刺激点C与A、B点在同一神经元上,且CA与CB不相等,电流表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在两个神经纤维上的测定:是指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放在两个相邻神经元的外侧,来测定两个电极处是否有电位差。

其放置方式如右图。

在A点给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观察电流表发生几次偏转,方向是否一致?若这个刺激发生在上游神经元上,则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这个刺激发生在下游神经元上,则电流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

• 所测得的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及绝对不 应期、相对不应期的时程
2.实验步骤
2.1 末梢引导 + 条件:刺激电压1.2,刺激波宽0.1ms R1R1 + R2R2 +
Central end
Peripheral end
2.2 刺激强度(U)与动作电位振幅(A)的关系 条件:刺激电压0.2~2V,刺激波宽0.1ms
6
x±s 3.2 刺激电压1.2V,波宽0.1ms时,动作电位正相振幅Ap1±s mV 大于负相振幅Ap2±s mV,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动作 电位正相时程 Dp1±s ms显著短于负相时程Dp2±s ms,两者有显 著性差异(p<0.05),见表1和图1、图2 。
Ap1 Dp1 Dp1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 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
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 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 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双向性传导并测定 其传导速度。 • 观察机械损伤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5.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时间,卷(期):页数
实验原理
• 用电刺激神经,在刺激电极的负极下神经纤维膜 内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产生 一次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即动作电位
• 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其动作电位是以膜 外记录方式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 •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 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 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
材料和方法-方法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引言: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指神经纤维中电信号传导的速度。

它是衡量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及相关知识。

一、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定义神经干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兴奋后,在其上产生的电信号。

当神经纤维被刺激时,离开刺激点的电信号会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从而形成干动作电位。

二、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意义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评估神经纤维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可以判断神经纤维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速度慢或中断等异常情况。

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中,也可以通过监测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三、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通过电极记录干动作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和记录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信号传导时间来计算传导速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测量的误差较大。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利用电刺激器和电极阵列,对神经纤维进行刺激和记录。

通过将多个电极放置在不同位置,可以同时记录多个干动作电位,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现代方法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测定的精确度。

四、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

例如,A型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而C型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

2. 温度:体温的升高可以加快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而体温的降低则会减慢传导速度。

3.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会影响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导致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

4. 神经纤维直径: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五、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理学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生理学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理学实验神经⼲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四神经⼲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的】学习⽣物电活动的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坐⾻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潜伏期、幅值以及时程。

【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属于可兴奋组织,其兴奋的客观标志是产⽣动作电位,即当受到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将发⽣⼀系列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在神经细胞外表⾯,已兴奋的部位带负电,未兴奋的部位带正电。

采⽤电⽣理学实验⽅法可以引导出此电位差或电位变化,根据引导的⽅式不同,所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可呈现单向或双向的波形。

由于坐⾻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其产⽣的动作电位是众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叠加,即为⼀个复合动作电位。

这些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是不同的,所以在⼀定范围内增⼤刺激强度可以使电位幅度增⼤。

这和单⼀细胞产⽣的动作电位是有区别的。

本实验所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坐⾻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两栖类⼿术器械 1 套、滴管、BL-410⽣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刺激电极、接收电极、任⽒液。

【实验步骤】1.制备坐⾻神经⼲标本坐⾻神经⼲标本的制备⽅法与制备坐⾻神经-腓肠肌标本相似。

⾸先按照制备坐⾻神经- 腓肠肌标本的⽅法分离坐⾻神经,当游离⾄膝关节处时,在腓肠肌两侧找到胫神经和腓神经,任选其⼀剪断,然后分离留下的⼀⽀直⾄⾜趾并剪断。

保留与坐⾻神经相连的⼀⼩段脊柱,其余组织均剪除。

此时,即制成了坐⾻神经⼲标本。

将标本浸于任⽒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开始实验。

2.接标本与实验仪器1)棉球沾任⽒液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内的电极,将标本的脊柱端置于屏蔽盒的刺激电(图 4-1 屏蔽盒)极端(即 0刻度端),其神经部分横搭在各个电极上。

2)取出 BL-410 ⽣物机能实验系统专⽤刺激电极,将其插头插在与主机“刺激”插⼝中,另⼀端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屏蔽盒左侧的两个刺激接⼝上。

红⾊接正极,⿊⾊接负极。

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实验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2

学习电生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3

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
可以产生相应的动作电位,
这标志着神经发生了兴奋。
如果
在神经干的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
可以产生双相动作电位;

2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刺激强度从
0.1V
开始,逐渐增强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
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3
)双向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
双相,
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的强度时,
可见动作电位的
幅值不再增大。

4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对记录的双相动作电位进行测量,得出双相动作电位的波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

2

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
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向,

且它的幅值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加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
可见动
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3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

4

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神经干标本,
即可使原来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下相
消失,变为单相;注意上相动作电位的图形有什么样的变化。
4
、在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间接入地电极,对动作电位和实验记录有无影响
?
实验目的:
1.

实验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实验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的变化。
(四)不应期的测定
采用双刺激。 调节刺激器的“延时”,逐渐缩短两刺
激之间的时间间隔。 观察出现的效应 记录,分析,测量
五.注事项
标本剥制过程,尽量减少神经的损伤; 刺激参数设置要合理,过大会损毁神经。 双刺激的参数要一致。
调节刺激器的“延时”,逐渐缩短两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
连接导线,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
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学习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在两电极之间滴上普鲁卡因,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倒换神经干的放置方向,动作电位有无变化。 解释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振幅随刺激强度而改变,是否与单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定律相矛盾?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 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 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实验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 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分析KCl溶液和普鲁卡因对动作电位影 响的机理。
利用现有仪器和记录动作电位的方法, 设计一个测定坐骨神经不应期的实验, 讲清楚实验原理。?
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测出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生理学实验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生理学实验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实验四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生物电活动的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潜伏期、幅值 以及时程。

【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属于可兴奋组织,其兴奋的客观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即当受到有效刺激时, 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在神经细胞外表面,已兴奋的部位带负电,未兴奋的 部位带正电。

采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可以引导出此电位差或电位变化, 根据引导的方式不同, 所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可呈现单向或双向的波形。

由于坐骨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 所以其产生的动作电位是众多神经纤维动作 电位的叠加,即为一个复合动作电位。

这些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是不同的,所以在一定范围内 增大刺激强度可以使电位幅度增大。

这和单一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是有区别的。

本实验所引 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坐骨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两栖类手术器械 1 套、滴管、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刺激电极、接 收电极、任氏液。

【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与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相似。

首先按照制备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的方法分离坐骨神经, 当游离至膝关节处时, 在腓肠肌两侧找到胫神经和腓神经, 任选其一剪断,然后分离留下的一支直至足趾并剪断。

保留与坐骨神经相连的一小段脊柱, 其余组织均剪除。

此时,即制成了坐骨神经干标本。

将标本浸于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 后开始实验。

2.接标本与实验仪器1)棉球沾任氏液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内的电极,将标本的脊柱端置于屏蔽盒的刺激电(图 4-1 屏蔽盒)极端(即 0刻度端),其神经部分横搭在各个电极上。

2)取出 BL­41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专用刺激电极,将其插头插在与主机“刺激”插口 中, 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屏蔽盒左侧的两个刺激接口上。

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测定的原理和常见的影响因素

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测定的原理和常见的影响因素

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测定的原理和常见的影响因素一、引言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传导能力。

因此,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及其常见影响因素。

二、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1. 基本概念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内外电势变化的快速而短暂的反应,它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基础。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大的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等事件,导致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发生短暂改变,形成一个快速而短暂的电信号——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元内部沿轴突方向传播时,会遇到轴突膜和周围环境对其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因此,测定动作电位在轴突上沿行速度可以反映轴突膜和周围环境对其传播速度的影响。

2. 测定方法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双电极法:在轴突上放置两个电极,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在两个位置的到达时间,并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时间和距离计算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2)单电极法:在轴突上放置一个电极,记录动作电位到达该位置的时间,并测量不同位置的动作电位到达时间。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3. 影响因素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轴突直径:轴突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轴突直径越大,内部阻力越小,离子流通更加顺畅。

(2)髓鞘厚度:髓鞘厚度越厚,传导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髓鞘可以减少离子流失和内部阻力。

(3)温度: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离子运动速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加快传导速度。

(4)离子浓度: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以影响细胞膜的电位,从而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5)神经元类型: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具有不同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这与其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等因素有关。

三、结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通过双电极法或单电极法测定。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轴突直径、髓鞘厚度、温度、离子浓度和神经元类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2
注意事项
1. 神经尽量分离干净,不可过度牵拉标 本。 2. 电极间不可有任氏液。
3.神经屏蔽盒用完后擦拭干净,防止生 锈。
剥皮和分离两腿
分离坐骨神经
观察项目
1.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 2.区别刺激伪迹和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刺激伪迹
3、在A、B间破坏神经干波形有何变 化? ++++++++
----------
A
B
+ -
刺激电极引导电极源自4.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SR 1 v t
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及其 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 方法。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 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引导
++++++++
----------
+ -
刺激电极
引导电极 动作电位
刺激伪迹
实验方法
一、制作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 破坏脊髓和 大脑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