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下“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高考物理教学研究及二轮复习策略2019年1月

核心素养下“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高考物理教学研究及二轮复习策略2019年1月

(一)2018年考纲的变化分析
• 与2017年比较,只有“Ⅰ.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 ,在标点、个别文字上有五处变化,整体上没有 实质性的改变,这说明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 纲》的修订和内容调整是科学的,今年把2017年
考纲修订和调整的成果固化了下来。
(二)从新考纲变化透视高考动向
2017年高考物理新考纲的变化 ① 考试内容的调整; ② 主题模块的变化: 电路;必考实验;分子动理论 与统计观点;单位制;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相对论;题型样例; ③ 物理五种能力解读;
(三)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1.复习教学操作方案
• 做好规划,按程序操作,注重实效,适当 调整; • 归纳归类,及时整理,学科知识模块化; • 错题、典型题规整和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 阶段性检测的操作方略。
2.专题模块归纳归类
专题1、质点的直线运动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 运动图像反映的信息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12公式 追击相遇问题
3、第三阶段三轮模考复习安排
2018.4~2018.5。
4月份综合卷规范答卷训练;审题能力、建模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训练; 5月份答题顺序、选考训练;
(二)研读高考准确把握各阶段复习重心
1、第一轮复习是由教学大纲向考试大纲的转变:全面落实 考点 (1)《教学大纲》特点:面向大众、侧重素质,知识的学 习具有阶段性和不系统性。《考试大纲》特点:侧重知识 与能力的考查,更注重选拔性。 (2)落实一轮高考复习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轻知识重现, 重知识重组;有效提炼知识考点,形成二级结论。 (3)全面复习不留死角,注重知识迁移训练。
2017年试题分析
• 考虑到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必考范畴,考生复 习备考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适度控制

高考完形填空备考及解题策略

高考完形填空备考及解题策略

一、高考完形填空命题规律(一)命题原则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原则。

(二)体裁选择在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7套高考英语试题中,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6篇,说明文1篇。

由此可见,高考完形填空的体裁以记叙文及夹叙夹议文为主,这两类文体的文章故事性强,结构完整清晰,层次分明,并有一定教育意义。

(三)题目设计1.注重语篇的考查题目的设置倾向于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全文考虑的题目占80%以上,而根据句子层次考虑的题目只占10%左右。

2.选项的统一性和巧妙性完形填空的选项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考查较少或不考查;四个选项一般属于同一类词或具有相近的意义,干扰项的设计也很周密,干扰性较强。

有些选项单从语法结构来说,没有任何错误,必须认真梳理上下文关系才能做出判断,这给考生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高考完形填空的复习(一)夯实基础英语第一轮复习的核心是“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包括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功能和话题等。

1.重视词汇复习,构建知识链条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对词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记单词。

对考纲要求掌握的词汇,不仅要记住词义、词性,还要掌握其主要用法和搭配。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勤于思考,多进行联想记忆,对有共同用法或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形成相关的知识链条。

以动词为例,动词是完形填空主要考查的词类,也是英语中最重要的词类,其用法和搭配极其灵活。

(1)同一动词的不同搭配。

搭配活跃的常用动词有break/bring/call/come/cut/die/do/get/give/go/have/keep/look/put/ set/take/turn等,复习时要将这些动词与不同介词、副词的搭配罗列在一起进行记忆。

(2)不同的动词与活跃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动词短语。

搭配活跃的副词与介词有at/about/in /on/up/down/of/off/ to/from/for/out/over/with。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作者:叶奕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以2019年全国课标卷为例,提出了日常教学和备考的策略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考卷;历史;试题分析;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90一、引言历史全国高考试卷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形式,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研究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从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来看,试卷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如获取信息能力和读题解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试卷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对于历史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这不仅与国家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对于高考历史学科备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二、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析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看,总共有三套选择题型,其中包括说明类的题目共8道,推断类的题目共12道,因果类的题目共6道,目的类的题目共5道,反映类的题目共2道,表明类的题目共3道。

与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相比,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选项表述题目更简单,选项字数不超过16字。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的是设问类题目,比较典型的如“由……可以说明……”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背后隐藏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的是,文本材料类题目仍旧是选择题型的考查重点。

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第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的考查内容分别是先秦史、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晚清史、民国史、新民主革命史、新中国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

2019高考数学一本策略复习专题三数列第一讲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课件文

2019高考数学一本策略复习专题三数列第一讲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课件文

[全练——快速解答 ]
3.(2018·天津模拟)已知等比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8a2a4= a3a6,则Sa43=___78_____.
由 8a2a4 = a3a6 可 得 8a23=a3a6,故 a6=8a3, 设公比为 q,则 q3=8,
q

2


S3 a4

a11+a1qq3+q2=78.
2×2-1 2
×d

4a1

4×24-1×d,将 a1=2 代
入上式,解得 d=-3,
故 a5 = a1 + (5 - 1)d= 2 + 4×(-3)=-10.
故选 B.
[全练——快速解答 ]
2.(2017·高考全国卷Ⅲ)等差数列
{an}的首项为 1,公差不为 0.若 a2,
a3,a6 成等比数列,则{an}前 6 项
专题三 数列 第一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C目录 ONTENTS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 课后训练 提升能力
年份 2018
卷别 Ⅰ卷
Ⅲ卷
考查角度 及命题位 置 等比数列 的判定及 通项求 法·T17
等比数列 的基本运 算及应 用·T17
命题分析及学科素养
命题分析 (1)高考主要考查两种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两种数列求和方法(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 法)、两类综合(与函数综合、与不等式综合),主 要突出数学思想的应用. (2)若以解答题形式考查,数列往往与解三角形在 17 题的位置上交替考查,试题难度中等;若以客 观题考查,难度中等的题目较多,但有时也出现 在第 12 题或 16 题位置上,难度偏大,复习时应 引起关注. 学科素养 主要是通过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及 基本运算考查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两大核心素养.

2019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2019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2019届高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高考化学复习主要采用三轮复习模式。

第一轮围绕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阶段。

主要是整合知识、提炼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轮是套题训练,整体提高阶段,回归课本。

陪伴学生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一、指导思想认真研究考纲,仔细分析今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复习备考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考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性质和应用、相关化学方程式;2. 能根据题中所给条件进行隐藏知识的挖掘,并进行合理化推测或排除,找出正确答案;3. 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公式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相结合,建立体系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化学实验现象的巩固来加深学生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和掌握;2. 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再处理”能力;3.换位思考,总结考点,充分了解出题人的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纠错、反思习惯;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全局意识。

三、考情分析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中化学占100分,其中选择题42分,必做题43分,以及15分的选做题。

考查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元素周期表、基础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

四、学情分析2019届高三年级共有6个理科班,其中两个为重点班;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1)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造成离开老师无法做题的现象;(3)没有建立体系感,缺乏全局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不能将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化学式”解读。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计划

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对学生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利用微课的可行性和需求状况绽开调查,结果显示,将微课应用于二轮复习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下面是有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欢迎参阅。

2019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安排范文1对于中学生物的学习以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安排主要是让学生们对基础学问有肯定的巩固,提示同学们应当以教材和课本为重点。

那么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安排中我们应当遵循怎样的复习策略原则呢?1、收集资料。

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探讨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假如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料高考题目。

2、基础训练,提升实力。

驾驭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始终占据主要位置。

所以不肯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肯定要覆盖全部学问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

肯定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学问点。

这些内容须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学问网络。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

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驾驭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我建议,对所学学问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学问网络图等构建学问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须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相互指导、相互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

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留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

要重视试验,领悟试验的设计意图,驾驭试验的操作方法。

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学问夯实,生物成果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综上所述,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原则是: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基础,加强基础学问、基础实力,建立生物学问网络。

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

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

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2019北京高考语文必读篇目汇总,附:文学名著备考技巧作为最能展示学生文学素养的科目,语文一直是高考中最先考试的科目,也是北京考生备考的重点。

在北京卷的高考语文中,哪些篇目是高考必考的呢?下面高考君就为你盘点一下北京市高考语文中的必读篇目。

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同时,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高考改革的大纲中,也要求语文学科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实用类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

由此可见,增加语文阅读量是必然趋势。

高考君提醒各位考生在牢记课本内容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下面是北京高考语文中的一些必读篇目,希望北京考生认真阅读并牢记。

北京市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1.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5. 烛之武退秦师6. 邹忌讽齐王纳谏7. 逍遥游8. 鸿门宴9. 出师表10. 陈情表11. 桃花源记12. 归去来兮辞13. 兰亭集序14. 滕王阁序15. 师说16. 陋室铭17. 小石潭记柳宗元18. 阿房宫赋杜牧19. 岳阳楼记范仲淹20. 醉翁亭记欧阳修21. 前赤壁赋苏轼22.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3. 爱莲说周敦颐诗词曲2. 国殇3. 归园田居4. 虞美人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 梦游天姥吟留别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 春夜喜雨9. 蜀相10.登高11.琵琶行12.泊秦淮13.苏幕遮14.念奴娇?赤壁怀古15.定风波16.声声慢17.书愤18.钗头凤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菩萨蛮21.窦娥冤22.沁园春?长沙说明:文言文凡未注起记的,即要求全文背诵。

同时:2019年北京高考大纲指出在“附录”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

2019年高考备考演示幻灯

2019年高考备考演示幻灯

阅读中的“压缩”内容
具体内容的概括 中心意思的归纳 作者观点倾向性的确认 摘录提要 缩写 特殊需要
举例:阅读中的压缩(概括)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 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公道”,结果还是 被人家扔弃了。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的时 候,鲁迅先生为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 “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 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 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 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 门口,阔佬出来了,他对我说:滚出 去!’”听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来。
09\10\11年试题评析要点
18套试题总的倾向性 试题评价标准.doc 试题的命制原则(略)
08\09\10年试题分析
2019考试大纲解析.doc xin考试大纲解析.doc
08、09、10、11年课标考卷评 析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保持了恢 复高考30年以来优良传统,吸 取了五年来课程改革的新精神 新成果,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招 生选拔,也有利于促进新课改 的中学语文教育。
注重多种能力的考查
延续了原高考在90年代提出的识记(A)、 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 (D)、表达应用(E)五个能力层级, 《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 版)》增添了“探究”(F)能力层级;这 六个能力层级都安排了考查题目。
08、09、10、11年 课标考卷评析之三
注重多种能力的考查
08、09、10、11年课标考卷评 析
两模式之国卷模式: 合理和谐的结构 恰当处理选择性和基础性 注重多种能力的考查 (分省模式与非标高考类似)
08、09、10、11年
课标考卷评析之一
合理和谐的结构(不同年份有微调)
第一层次 阅读(Ⅰ卷70分 占47%) 表达(Ⅱ卷80分 占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立统一型
• • 2018全国卷I作文题 “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 会”放在一起,是要求考生能将 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未来”; “现实与梦想”;“苦难与辉煌” 辩证统一起来; 2017全国卷I作文题 •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非连续性文本 • 2018全国卷I
• 《“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 高点》
• 2018年全国卷I

文学类文本
• 阿城《赵一曼女士》 • 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 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 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
•逆向思维
•演绎
高考题“思辨性”
5
逻辑关系分析型
逻辑关系分析型
2016全国卷‖格非的《塞壬的歌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
时政性
2017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 ‚用‘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 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让外国友人秒懂中国‛
2018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 号‛首次太空授课,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让中国‘世纪宝宝’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 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统筹规划,支架建构

支架式建构
Scaffold Construction

结构性知识
(清单学习)

非结构性知识(应用的“创新性”
新课标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 变。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 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 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 路径。
实词推断方法
利用碎片时间,识记实词、文化常识
做 法
分类讲解文言句式、断句及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考题精选精讲
学习任务群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学习目标与内容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 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 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望远方知风浪小 凌空始觉海波平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三备考策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高三备考 玉汝于成
自2017年全国26个省份开始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这 是国家通过加强法治化建设强化考试管理和秩序,进一步提升了 全国高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18年1月教育部刊发的《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源于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 高考变革的顶层设计蓝本,新高考和新课标,“新”气十足。
• 9.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自然》 《读卖新闻》报道的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学习任务群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 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 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 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 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 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高考题“思辨性”
3
批判性思维型
批判性思维型
• • • 2018年全国卷II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舍 《有声电影》
•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 “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 无知的自大;
• 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 “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 • 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 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 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 对立统一逻辑规律:
文学类文本阅读刘 慈欣的科幻小说
《微纪元》 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 小说中“科学”与“幻想” 的关系。

“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它 们是矛盾对立却又相互统 一的逻辑关系。
结合小说主题,分析 出科幻小说就是通过科学 与幻想的结合,引发读者 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新时代
一呈二增
一呈:呈现新成就、新成果; 二增:增强关注+文化自信
高考卷
2017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 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2018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 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 记忆与隐私边界》 2017年全国卷II的实用类文本 刘毅的《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8年全国卷I的实用类文本 吴月辉的《‚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
新 课 标
新思维
新 高 考
思辨性
高考考纲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1.提取话语或文本传递的主要信息; 2.抓住关键概念和重要细节; 3.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系;
高考考纲
阅读:

文学类文本
4.领会和把握话语或文本的情感、态度、语气、和倾向;
5.把握文本中的时空顺序;
6.整体把握话语或文本的意图; 7.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8.整体把握文本表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体验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之美,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宏观透视高考语文
新课标的“新时代”
一、
对接
新高考的“时政性”
新课标的“新时代”
“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 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 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 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 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 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并将其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手段。
跨媒介、多样化材料
跨媒介
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络 直播、抖音、斗鱼、知乎、BBC等等
多样化
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表、设计图、 地图、问卷、时间表、通知、广告、 清单、索引等
多元解读时事。
语文备考须做到
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每周读十篇时评,写一篇阅读笔记
每周看一本新书,积累格言十则
2
3

新课标的“新思维” 呼应 新高考的“思辨性”
核心素养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
新 课 标
新思维
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 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 创性等思维品质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 比较、归纳和概括;运用基本的语言 规律和逻辑规律,判别语言运用的正 误;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 品,研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
——条件推断 •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条件推断(非充分条件) •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条件推断 •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局部推断
5、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直接要求学生比较三则同为新 闻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文学类文本创新文本
• •
2018年全国卷I 文学类文本
• 阿城《赵一曼女士》
非连续性文本
• 2018年全国卷I
• 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 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 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人民日报》彰显中国速 度与中国创造;《自然》 则强调了个人的科研能力 和经费投入现状;《读卖 新闻》则是从日本立场上 写中国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高考卷的“时政性”
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墨子号、 美丽乡村、蓝天保卫战、 病毒活疫苗、自由状态的脑成像系统、 新零售、海绵城市、智能AI、无线充电、 食品安全、垃圾分类、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社会化阅读……
高考备考策略
广泛阅读时政新闻,
了解时代脉搏, 倾听时代声音;
深刻领会时代精神,
解读时政内涵, 树立鲜明立场; 研读优秀时评文章, 学习观点方法,

科学合理的布局

课本知识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课本打基础
第一阶段
1.(8月16日 —9月30日)
内容: 标
必修1—5

模块基 文本重 础知识 点内容
文化梳 名著专 理探究 题整理
三 课本知识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2.(10月2日 —10月10日)
内容:
《外国小说》《中 国古代诗文》

外国小 重点诗 说知识 文解读
实用类文 本阅读

考点知识复习方法
第二阶段
1.(10月15日 —10月30日)
知识 清单
方法 指导
考点 体系 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 训练
强化 逻辑

考点知识复习方法
常见文言双音节词 文言特殊句式
第二阶段
2.(11月3日 —12月2日)
考点 体系 内容: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方法 古代文化知识
文本结构导图绘制
高考题“思辨性”
2
发展变化型
发展变化型
• • 2018全国卷I作文题 过去、现在和未来; • 2017全国卷III作文题
• 我与高考
• 中国高考四十年的发展历史
今天的成就是上一辈英雄 创造的;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相结合, 年轻的一代又即将是创造 不仅运用了发展变化的逻辑 未来的英雄; 思维,而且还要兼有 这里饱含了一种生生不息 二元思辨的逻辑分析 的传承接续,更表达了一种民 • 见证 族精神、国家力量的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