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专业英语大汇总景观设计师必备

景观专业英语大汇总景观设计师必备
景观专业英语大汇总景观设计师必备

第一部分

常用的景观英文(参考)

1.主入口大门/岗亭(车行& 人行) ( )

2.次入口/岗亭(车行& 人行 ) 2 ( )

3.商业中心入口 .

4.水景

5.小型露天剧场

6.迎宾景观-1 1

7.观景木台 ()

8.竹园

9.漫步广场

10.露天咖啡廊

11.巨大迎宾水景-2 2

12.木桥

13.石景、水瀑、洞穴、观景台 ''s

14.吊桥

15.休憩台地(低处) ( )

16.休憩台地(高处) ( )

17.特色踏步

18.野趣小溪

19.儿童乐园 '

20.旱冰道

21.羽毛球场

22.旱景

23.日艺园

24.旱喷泉

25.观景台

26.游泳池

27.极可意

28.嬉水池

29.儿童泳池 '

30.蜿蜒水墙

31.石景雕塑

32.中心广场

33.健身广场

34.桥

35.交流广场

36.趣味树阵

37.停车场

38.特色花架

39.雕塑小道

40.(高尔夫)轻击区

41.高尔夫球会所

42.每栋建筑入口

43.篮球场

44.网球场

45.阶梯坐台/种植槽

46.广场

47.森林、瀑布

48.石景园

49.旱溪

50.凉亭

51.户外淋浴

52.拉膜结构

53.台阶

54.高尔夫球车停车场 ( )

55.健身站

56.晨跑小路

57.车道/人行道

58.人行漫步道

59.瀑布与跳舞喷泉(入口广场) ( )

60.特色入口

61.石景广场

第二部分

常用的景观英文(参考)

——景观平面图

(1)——入口广场

(2)——步行主入口大门

(3)(.±0.00)——中心广场(高度±0.00)(4)———西侧入口—玻璃小桥

(5)——石山瀑布

( 8.00)——最高点高度+8.00

(6)(3.00)——主观景台

(7)(3.00)——瀑布小桥

(8) .(2.00)——温泉(恒温水池)(平台高度+2.00)(9)’s’——儿童泳池

(10)——主泳池

(11)——瀑布

(12)(.-0.50)——泳池平台

(13)——拱桥

(14)——石墩(石桥)至更衣室

(15)——小溪

(16)( 3.50)——绿树山丘(最高点高度+3.50)(17)——绿树山坡

( . +2.00)——最高点高度+2.00

(18)(.-0.50)——圆形剧院

(19)’(.±0.00)——儿童游乐场(20)(.±0.00)——北侧入口(21)(. 2.00)——次观景台(22)(. 2.00)——观景凉亭

(23)(.±0.00)——东侧入口(24)——休闲活动广场

(25)——带灯光标识器的单元入口(26)——羽毛球场

(27)’s ——多功能运动场

(28)()——休憩区(露天)(29)——儿童迷宫

(30)——高尔夫练习场(推球练习)(31)——观鸟区

(32)——足步按摩休息区(33)——健身区

(34)——慢跑道

(35)——休憩区

(36)——私家花园

(37)——采光与通风空间()——下为景观花园

(38)——地下停车场天窗(39)——次步行入口

(41)——坡道向下至地下车库(42)——柱廊

(43)——水池与小区标牌

(44)——鱼池

(45)’ ——儿童戏水小溪

(46)(.±0.00)——南侧入口

(47)(1.50)——小岛(用土堆起的)(48)——山坡(用土堆起的)————————————————————(1)——入口/出口坡道

(2)——车道

(3)——水池

(4)——景观花园

()——上部空间供采光与通风使用(5)——电梯间

(6)——摩托车停车位————————————————————(1)——电梯间-通往花园

(2)——休闲平台

(3)——次露天休憩区

(4)’ ——儿童游乐区

(6)——私家花园————————————————————· ——剖面图

——道路

——入口广场

——主入口人行道

——地下停车场

——中心广场

——西侧入口

——鱼池

——石山

——瀑布

——主观景台

——更衣室

——瀑布

——主游泳池

——泳池平台

——小溪

——绿树山丘

——圆形剧场

——观景台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园林景观必看书籍2综述

园林景观必看书籍 《园冶》计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 生态类的: 《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芮经纬译 (广博的知识,奠定了我们这个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 设计理论类: 《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 《景观科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苏)阿尔曼德著李世玢译 (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数字化景观的。) 《园林设计——造园意匠论》(日)小形研三等著索靖之等译 (虽然老了点,但对于设计细节的探讨仍然是最好的。)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风景建筑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Michael Laurie)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 (经典的“人看人”在这本书里论述得是最为透彻完善的。)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 《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孙筱祥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者: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美国 历史类: 《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图解人类景观》译著者:刘滨谊,(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210.00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河南科技出版社 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著 评:100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按照时间顺序穿起来 《环境设计史纲》吴家骅编著 评:“景观”换成了“环境设计”,买不到《图解人类景观》的人可以看看 《造园史纲》童隽 评:最简短的造园史

风景园林专业英语(第一二课翻译)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1】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volves the five major components:They are natural process,human factors,methodology,technology,and values,whatever the scale or emphasis of operation,these five components are consistently relevant.Social and nature factors clearly permeate every facet of a profession that is concerned with people and land. Problem solving,planning,and design methods apply at all scales.Good judgment is consistently required. 风景园林设计包含五个主要方面:自然进程、社会进程、方法论、技术、价值观,无论规模尺度或运作的重点各不相同,这五个要素一贯是相关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因子充斥着这个关系到人与土地的领域的方方面面。解决问题,规划、设计方法都会用到所有的尺度。正确的判断判断是一贯必须的。 【2】Consider how natural factors data are relevant to both planning and design.At the regional scale,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or change in use on a landscape must be known and evaluated before a policy to allow such action is set.An inventory of the natural factors,including geology,soils,hydrology,topography,climate,vegetation and wildlife,and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is fundamental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system to which change is contemplated.Equally important is an analysis of visual quality .Land use policy can thus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known vulnerability of resistance of the landscape.In other circumstances the natural processes which add up to a given landscape at a give moment in its evolution may,as at Grand Canyon and other unique places,be considered a resource to be preserved,protected,and managed as a public trust.On a smaller scale,soi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may be critica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st and the form of building foundations: where it is most suitable to build and where it is not.Sun,wind,and rain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design 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comfort zones for human activity or the growth of plants is a primary objective.Thus,in many ways natural factors influence land use,site planning,and detailer design. 自然因素的考虑与规划和设计都有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关于利用方面的开发变化的影响,在政策制定之前,必须了解和评估景观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详细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质的、土壤的、水文的、地形地貌的、气候的、植被的和野生动物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是理解它将要改变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同样重要的是视觉质量的分析。土地利用政策的基础是由于了解到景观的脆弱性和抗损性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某些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一些在特定的时刻作用到特定的景观的自然进程会产生一些公共资源,比如科罗拉多大峡谷,让我们后人去保护它和管理它。在小尺度上,土壤和地质条件是决定建筑的成本和建筑基础形态的关键要素——哪里适宜建立以及哪里不适宜。设计是为人类发展活动找到适宜的空间或者以植物的生长为主要目标,因此,阳光,风和雨是设计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场地和区域的自然要素在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许多过程当中相互作用。 【3】The social factors apply equally at various scales.In sit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cultural variation in the use and appreciation of open space and parks and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young and old are some of the many variables to be considered in a design process that aims to be responsive to social values and human needs.In decisions relates to appropriation of landscape for recre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 he environment and the

园林景观设计必读的书

54本.园林景观设计必读的书.超实用2015-01-11最具实战景观微信园景人网 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0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04.《中国雕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国外 01.《西方造园变迁史》作者:针之谷钟吉 02.《造园史纲》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 05.《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0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技出版社 理论类 01.《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 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 《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 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中国建工出版社

园林英语词汇

中国古典园林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 拙政园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塔影亭the tower shadow Pavilion 留听阁the Stay and Listen Pavilion 浮翠阁the Floating Green Pavilion 笠亭the Li Pavilion 与谁同坐轩the “With Whom Shall I Sit?”Pavilion 宜两亭Both Families Pavilion 三十六鸳鸯馆the 36 Pairs of Mandarin Ducks’Hall 十八曼陀罗花馆the 18 Stramonium Flowers’Hall 枇杷园Loquat Garden 海棠春坞Malus spring castle 听雨轩the “Listen to the rain”Pavilion 玲珑馆Exquisite Hall 小飞虹the Small Flying Rainbow 得真亭the Get Reality Pavilion 小沧浪The small Pavilion of Quiet Meditation 听松风处the place for listening to the pine wind 香洲the Boat-like Structure 玉兰堂the Magnolia 远香堂Drifting Fragrance Hall 荷风四面亭the Pavilion in the Lotus Breezes 倚玉轩the Listening on Jade Pavilion 待霜亭the Orange Pavilion 雪香云蔚亭the Prunus Mume Pavilion 柳阴路曲the zigzag pathway with willow shade 绣绮亭the Peony Pavilion 见山楼the Mountain in View Tower 别有洞天the Moon Gate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 华步小筑 A Scene in the Lingering Garden 绿荫the Green Shade Pavilion 小蓬莱the Samll Fairy Isle 舒啸亭the Shuxiao Pavilion 浣云沼the Huanyun Billabong 明瑟搂the Pellucid Tower 涵碧山房Hanbi Mountain Villa 可亭Ke Ting Pavilion 五峰仙馆the Celestial Hall of Five Peaks 林泉耆硕之馆the Old Hermit Scholars’House 闻木樨香轩the Osmanthus Fragrance Pavilion 揖峰轩the Yifeng Pavilion 又一村“another village” 冠云峰the Cloud Capped Peak 冠云台the Cloud Capped Terrace 冠云亭the Cloud Capped Pavilion 曲溪楼the Zigzag Stream Tower 濠濮亭the Haopu Pavilion 曲廊the Zigzag Walkway 清风池馆the Refreshing Breeze Pavilion by the Lake 活泼泼地the Place of Liveliness 网师园The Master-of-Nets Garden 小山丛桂轩the Small Hill and Osmanthus Fragance Pavilion 云窟月洞门the Yunku Moon Gate 看松读画轩the Watching Pines and Appreciating Paitings Studio 射鸭廊the Duck Shooting Corridor 月到风来亭the Moon Come with Breeze Pavilion 冷泉亭the Cold Spring Pavilion 殿春簃the Peony Study 万卷堂the Hall of Scrolls 撷绣楼the Bueaty Within Reach Tower 五峰书屋the Five Peaks Library 真意门the True Feeling Gate 环秀山庄The Mountain Villa with Embracing Beauty

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向荣来源:互联网浏览: 3253 ?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拉茨的设计作品 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 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经济、和环境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这些项目多与风景园林相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工业的痕迹要看得出来,要有休憩和运动场。” 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的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及其他单独的部分联系起来,同时为整个区域建立起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上的秩序,成为周围城市群及250万居民的绿肺,园中有人行小径和自行车道系统。在埃姆舍公园中,又包括了众多景观独特的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其中之一。 面积200hm2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拉茨的代表作品之一,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Tyssen钢铁厂,尽管这座钢铁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但它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了,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1989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拉茨的事务所赢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并承担设计任务。从1990起,拉茨与夫人──景观设计师A·拉茨领导的小组开始规划设计工作。经过努力,1994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见彩页)。 规划之初,小组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这些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能否真正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怎样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之中。拉茨的

全球景观设计著名公司介绍

我们预言景观设计专业有前途可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在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有很多优秀的景观设计公司,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做的绘声绘色,风生水起,不光归功于他们杰出的设计能力,更在于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需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全球知名的景观设计公司,这不仅是为了扩大您的视野,而且提前了解这些公司,如果将来有机会能提前进去实习的话,必然对您的职业发展带来无尽益处。 AECOM景观——原“易道景观” EDAW(易道)于1939年建立于美国加州,是全球最大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公司。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成就了易道在城市设计、景观建筑、环境生态和经济规划领域的主导地位。公司在全球设有26家办公室,拥有1,2000多名专业人士,在亚洲,包括香港、上海、北京、深圳、苏州,以及新加坡均设有办公室。2005年12月,美国500强设计咨询顾问公司AECOM并购易道,合并后易道继续沿用其公司原名,作为AECOM旗下的运营公司开展业务。AECOM在全球设计服务、交通规划、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教育设施、海事工程、供水市场中排名第一,总体排名第三。 EDSA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119872.html, 是世界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创始于1960年的EDSA以总部罗德岱堡为辐射中心,在中国、洛杉矶、奥兰多、巴尔的摩、尤他州建立起全球经营网络,业务遍及五大洲。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在大型综合开发项目、旅游度假项目、居住社区项目、城市设计项目及主题公园与娱乐项目的规划设计方面所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EDSA Orient由李建伟先生出任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百余名设计师组成的卓越团队,这支设计团队包括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及支持人员,由美国的资深设计师与国内外优秀设计人员组成,能够提供从规划、设计至现场指导的全程服务。EDSA Orient同时采取与美国公司互换员工、共同设计的工作方式,致力为亚太地区提供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规划设计事务所之一,EDSA Orient有足够的资源来胜任来自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规划设计项目,在远程操作方面卓有成效,并能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致力于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客户的长期利益,作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EDSA Orient帮助客户成功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

园林专业推荐27本书

园林专业书目推荐 1.《园冶》计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 2.《从概念到形式》格兰特.w.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 3.《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 4.《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布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 5.《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 6.《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 7.《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 8.《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 9.《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 10.《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 11.《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 1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 13.《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 风之丘墓园(Kaze-no-Oka) 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 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波奈特公园 IBM公司净湖 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 柏林索尼中心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 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台州“反规划”、 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 曾有学生问我读什么景观书好呢?其实对于做园林设计来说,知道的东西越杂对设计越有帮助!但必竟大学几年时光有限,能认真的去看几本书定当会有所收获的。所列书目全凭个人感觉,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学习而推荐!其实书目并不在多读精为好!有时读个几遍才会品出味道来! 《园冶》计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 《从概念到形式》格兰特.w.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布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 《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与艺术结合的体现)《交往与空间》扬.盖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不幸的是,这本3小时就能看完的书,你也许要花上一辈子才能真正理解并为你所用;或者,你花上一辈子也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付诸实施;又或者,在这3个小时之后,你甚至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应该为之奋斗的真正的设计思想。) 《人性化的城市》扬.盖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扬盖尔的每一本书都很让人触动,他让你感觉到,对于城市的反思,是每个人的事情,城市与人是能结合好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设计的。) 《街道与广场》克利夫.芒福汀著中国建筑工业版社(内容涵盖地知识面是如此地广,绝对能让你大受裨益!)

园林专业英语词汇

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 architecture 园林garden and park 绿化greening, planting 城市绿化urban green, urban planting 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公园绿地public park 公园park 儿童公园children park 动物园zoo 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 墓园cemetery garden 盆景园penjing garden, miniature landscape 盲人公园park for the blind 花园garden 历史名园historical garden and park 风景名胜公园famous scenic park 纪念公园memorial park 街旁绿地roadside green space 带状公园linear park 专类公园theme park 岩石园rock garden 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 生产绿地productive plantation area 防护绿地green buffer, green area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附属绿地attached green space 居住绿地green space attachéd to housing estate,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道路绿地green space attached to urban road and square 屋顶花园roof garden 立体绿化vertical planting 风景林地scenic forest land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绿地覆盖面积green coverage 绿地覆盖率percentage of greenery coverage 绿地率greening rate, ratio of green space 绿带green belt 楔形绿地green wedge 城市绿地boundary line of urban green space 园林史landscape history, garden history 古典园林classical garden 囿hunting park 苑imperial park 皇家园林royal garden 私家园林private garden 寺庙园林monastery garden

埃克博景观设计师的景观设计作品解析

埃克博景观设计师的景观设计作品解析 摘要:埃克博是一位风景园林设计师,也是一位思想者和教育家。他重视景观的生态性和艺术性,同时又对其功能性和社会性有足够重视。在他的设计思想和作品中,.‘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始终是最重要的设计原贝之一,与时俱进也成了他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结合埃克博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和工作情况分析了他的设计思想,并以他的4个代表性作品为例,阐述了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 一.家庭和专业背景 E·埃克博1910年生于纽约库帕斯镇。母亲是美国人,父亲出生于挪威1912年全家搬到了芝加哥,但不久他的父母就离异了。1915年埃克博随母迁居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阿拉曼达。这是一个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岛城,二战前这里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是中产阶级居住的绿色社区。但对于生活窘迫的埃克博来说,这里并没有多少欢乐。 1929年的奥斯陆旧之行是一个重要转折。埃克博在叔叔家住了半年,在亲人们的关怀、勉励以及富裕生活的刺激下他重新鼓起了对未来的希望。回国后他先在银行工作了一年半,于1932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风景园林设计。 二.设计思想 埃克博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大师。他认为历史和传统在面对“现代”这个名词时应该提供鼓舞和一种含蓄的挑战。他们不应该被当作观念、细节、形式或布局的仓库。他说“历史作为经验和启示是重要的,但它不应该成为设计师的包袱或一件令人厌烦的事”,“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的古代造园家们没有什么先例可以参照,他们必须自己做决定,但他们也没有做得太坏”。因此,埃克博的设计经常从场地、问题、顾客和项目、材料、技术以及地区特征上入手,而不是死套规程和制度。他认为“因地制宜”是设计的基本原贝“每个规划设计场所都是一个新的、没有先例的组合,它由人物、时间和地点所组成,用产生其他设计风格的词汇来解决该设计场所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逃避责任,即发现场所的本质和为好的生活与经验开发它的最大潜力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埃克博的创新并没有抛弃传统,反而经常从传统的沃土里吸取养料。比如,网格、重叠等埃克博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就是在对传统重放异彩。勒诺特尔式设计也在埃克博等

主题公园创意景观规划设计

主题公园创意景观规划设计 主题公园型旅游综合体创意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按照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规划设计,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成为集聚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场所。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1955年,美国著名动画片制作家沃尔特·迪斯尼在洛杉矶建造迪斯尼乐园,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距今已经50多年的历史。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自1983年因拍摄四大名著而建设的大观园、西游记宫,至今已发展到第三代主题公园产品。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图 (一)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围绕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形成聚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场所。 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的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是主题公园区别于其他商业娱乐设施的根本特征。因此,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的资源。成功主题公园的运作经验表明,主题公园的主题必须鲜明,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源的需求。主题结构可以是一个主题多个次主题,也可以是一园多个主题。 其次,由于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以旅游为经营形式的文化产品制造商。同时,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应该具有鲜明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应该具有可以被欣赏的群众基础,就需要对基底的文化进行挖掘和适应,避免文化的滥用。 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可是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印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园林景观设计师简历范例

园林景观设计师简历范例

建筑英才网(www.buildhr .com )作为国内首家行业人才招聘网站联盟--英才网联的创始成员,是 专业为建筑、房地产、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招聘、求职、人才测评、培训等服务的专业人才网站。建筑英才网立足于强大的网络平台,依靠专业杂志《建筑英才》和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的互动资源整合,为泛建筑行业企业和求职者构建了一套立体式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经过十年的发展,建筑英才网已成为行业内最具有影响力、专业性和有效性的人才招聘服务网站。 英才网联(www.800hr .com )是中国最具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分行业招聘网站,一直致力于为国内 企业与求职者提供高效精准的招聘求职服务。旗下拥有建筑英才网、金融英才网、医药英才网、机械英才网、化工英才网、服装英才网等10个细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均已成为该行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行业人才招聘网站。 英才网联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网络招聘、行业专场招聘会、高级人才推荐服务、校园招聘、职业测评服务以及HR 沙龙等。公司自2003年成立至今,已为超过600万人提供了求职和职业发展机会,为近50万家企业提供了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多家知名企业与机构选择与英才网联深度合作,并对公司的服务理念、人才质量、后续服务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筑行业部分招聘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企业 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艺术分院 北京致远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麦田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 北京中和同创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和谐物流建设(佛山)有限公司 上海诗度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京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四川分院(成都) 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广州分公司 深圳市黑马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碧杰枫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中堂置业有限公司 辽宁北方建筑设计院华格分公司 济南正龙设计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杭州于文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以上企业招聘信息更新时间为2010年06月28日,更多地域、更多职位请点击 全国首创全新招聘模式 开创职位招聘先河 园林景观设计类岗位招聘特辑,请点击 更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招聘

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试题

1 Why Pagodas Don't Fall Down In a land swept by typhoons and shaken by earthquakes, how have Japan's tallest and seemingly flimsiest old buildings - 500 or so wooden pagodas - remained standing for centuries? Records show that only two have collapsed during the past 1400 years. Those that have disappeared were destroyed by fire as a result of lightning or civil war. The disastrous Hanshin earthquake in 1995 killed 6,400 people, toppled elevated highways, flattened office blocks and devastated the port area of Kobe. Yet it left the magnificent five-storey pagoda at the Toji temple in nearby Kyoto unscathed, though it levelled a number of buildings in the neighbourhood. Japanese scholars have been mystified for ages about why these tall, slender buildings are so stable. It was only thirty years ago that the building industry felt confident enough to erect office blocks of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hat had more than a dozen floors. With its special shock absorbers to dampen the effect of sudden sideways movements from an earthquake, the thirty-six-storey Kasumigaseki building in central Tokyo - Japan's first skyscraper - was considered a masterpiece of modern engineering when it was built in 1968. Yet in 826, with only pegs and wedges to keep his wooden structure upright, the master builder Kobodaishi had no hesitation in sending his majestic Toji pagoda soaring fifty-five metres into the sky - nearly half as high as the Kasumigaseki skyscraper built some eleven centuries later. Clearly, Japanese carpenters of the day knew a few tricks about allowing a building to sway and settle itself rather than fight nature's forces. But what sort of tricks? The multi-storey pagoda came to Japan from China in the sixth century. As in China, they were first introduced with Buddhism and were attached to important temples. The Chinese built their pagodas in brick or stone, with inner staircases, and used them in later centuries mainly as watchtowers. When the pagoda reached Japan, however, its architecture was freely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 they were built less high, typically five rather than nine storeys, made mainly of wood and the staircase was dispensed with because the Japanese pagoda did not have any practical use but became more of an art object. Because of the typhoons that batter Japan in the summer, Japanese builders learned to extend the eaves of buildings further beyond the walls. This prevents rainwater gushing down the walls. Pagodas in China and Korea have nothing like the overhang that is found on pagodas in Japan. 为什么宝塔不会倒塌 在这片被台风席卷、地震撼动的土地上,日本最高、看起来最脆弱的老建筑——500多座木制宝塔——是如何屹立了几个世纪的?记录显示,在过去的1400年里,只有两处坍塌。那些失踪的人由于闪电或内战而被大火烧毁。1995年灾难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400人死亡,高架路倒塌,办公大楼夷为平地,神户港口地区被毁。然而,尽管它夷平了附近的一些建筑,但却毫发未损。 多年来,日本学者一直对这些细长的建筑为何如此稳定感到困惑。直到30年前,建筑行业才有足够的信心,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建造超过12层的办公大楼。位于东京市中心的36层楼高的霞关大厦(Kasumigaseki)是日本第一座摩天大楼,1968年建成时,人们认为它是 现代工程学的杰作。 然而,在826年,建筑大师Kobodaishi只用木栓和楔子来保持木结构的直立,毫不犹豫地将他宏伟的东寺宝塔高耸入云,高达55米——几乎是1100年后建成的霞关摩天大楼的一半高。显然,当时的日本木匠知道一些让建筑摇摆和稳定的技巧,而不是对抗自然的力量。但是什么样的技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