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3.1.3.1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精品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3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包含关系
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记作 BA ( 或 AB) 。
如图:
BA
例.事件C1 ={出现 1 点 }发生,则事件 H ={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也
一定会发生,所以 H C1 . 注:不可能事件记作 ,任何事件都包括不可能事件。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包含关系: BA ( 或 AB)
〔2〕相等关系: A=B (BA且 AB)
〔3〕并事件〔和事件〕: AB ( 或 AB )
〔4〕交事件〔积事件〕:
A B ( 或 AB )
〔5〕互斥事件: A B
〔6〕互为对立事件: A B 且 A B是必然事件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三十五分。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6〕互为对立事件
若A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 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如图:
A
B
例. 事件G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事件H ={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即为互为对立事件。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三十五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三十五分。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3〕并事件〔和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 为事件A和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 AB ( 或 AB ) 。
如图:
BA B A
例事.若件事C件1JC=1C5{J出={现出 C5 ={出现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三十五分。
D2 ={ 出现的点数大于 3 };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问题6
记事件B为“点数为奇数”,事件F为“点数为偶数”, 事件H为“点数为1”,则事件H与事件F有何关系?事 件B和事件F有什么关系?
提示 事件H与事件F不会同时发生.事件B与事件F不会同时发生,
且在一次试验中,B与F一定有一个发生.
知识梳理
事件A与事件B互斥
一般地,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能 同时发生,也就是说A∩B是一个不 可能事件,即 A∩B=∅ ,则称事 件A与事件B 互斥 (或互不相容),
跟踪训练3
对于C,“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全是奇数”分别是事件B∪A和事件A, 显然不互斥; 对于D,“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和“全是偶数”分别是事件B∪C和事件C, 显然不互斥.
课堂小结
1. 知识清单: (1)事件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 (2)并事件和交事件. (3)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
2. 方法归纳:列举法、Venn图法.
利用Venn图
借助集合间运算的思想,分析同一 条件下的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把这些结果在图中列出,进行运算.
跟踪训练2 对空中移动的目标连续射击两次,设A={两次都击中目标},
B={两次都没击中目标},C={恰有一次击中目标},D={至少有一次击
中目标},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A⊆D
B.B∩D=∅
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
(1)B___⊆___H;(2)D__⊆___J;(3)E__⊆____I;(4)A__=___G.
解析 因为出现的点数小于5包含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3点, 出现4点四种情况,所以事件B发生时,事件H必然发生,故B⊆H; 同理D⊆J,E⊆I;又易知事件A与事件G相等,即A=G.
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如果事件B包含事件A,事 件A也包含事件B,即B⊇A且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
概率论与统计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若事件A和B独立,则$P(A cap B) = P(A)P(B)$。
独立事件的概率性质
若事件A和B独立,则$P(A cup B) = P(A) + P(B) - P(A cap B)$。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实例
在掷骰子游戏中,若事件A为掷出偶数点,事件B为掷出3 点,由于A和B是独立的,所以$P(A cap B) = P(A)P(B) = frac{1}{2} times frac{1}{6} = frac{1}{12}$。
贝叶斯公式则是在已知某些其他事件发生的条件 下,重新评估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全概率公式用于计算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考虑 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它们发生的概率。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在应用上有所不同,全 概率公式更适用于对整个事件进行分类和计算, 而贝叶斯公式则更适用于在已知某些条件下对事 件进行预测和推断。
完备事件组中的所有事件的概率之和 为1。
完备事件组中的任意两个事件都是互 斥的。
利用完备事件组计算概率
利用完备事件组计算概率的基本思想
将复杂事件分解为若干个互斥事件的并集,然后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计算复杂事 件的概率。
利用完备事件组计算概率的方法
首先确定完备事件组,然后确定所求事件的概率,最后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计算 出所求事件的概率。
差运算的应用
在概率论中,差运算常用于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去其他事件 同时发生的概率。
03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条件概率的定义
在概率论中,条件概率是指在某 个事件B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另一 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B) 。
条件概率的性质
条件概率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包括非负性、规范性、可加性等 ,这些性质在概率论和统计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的关系常用的有包含关系、互斥关系和独立关系。
事件的运算常用的有并运算、交运算、差运算和补运算。
1. 包含关系:如果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记作A⊆B。
例如,事件A为"今天下雨",事件B为"今天有降水",则A⊆B,因为当今天下雨时,当然也说明今天有降水。
2. 互斥关系:如果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和事件B互斥,记作A∩B=Ø。
例如,事件A为"掷一次骰子,结果为奇数",事件B为"掷一次骰子,结果为偶数",则A∩B=Ø,因为掷一次骰子的结果不可能既是奇数又是偶数。
3. 独立关系: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发生或不发生事件B无关,则称事件A和事件B独立,记作P(A|B) = P(A),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例如,事件A为"掷一次骰子,结果为1",事件B为"抽一张牌,结果为红心",则A和B是独立事件,因为掷骰子的结果不会受到抽牌的影响。
事件的运算包括:1. 并运算: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中至少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
例如,事件A为"今天下雨",事件B为"今天有降雨",则A∪B表示今天下雨或者今天有降雨。
2. 交运算: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事件A为"掷一次骰子,结果为奇数",事件B为"掷一次骰子,结果为3",则A∩B表示掷一次骰子的结果既是奇数又是3。
3. 差运算:事件A-B表示事件A发生但事件B不发生的情况。
例如,事件A为"今天下雨",事件B为"今天有降雨",则A-B表示今天下雨但今天没有降雨。
4. 补运算:事件A的补事件表示事件A不发生的情况,记作A'或Ac。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PPT

A
B
例.因为事件 C1 ={出现 1 点} 与事件C2 ={出现 2 点}不可能同时发 生,故这两个事件互斥。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6)互为对立事件 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 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如图: A B
3.1.3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 ={ 出现 1 点 }; C2 ={出现 2 点}; C3 ={ 出现 3 点 }; C4 ={ 出现 4 点 }; C5 ={出现 5 点}; C6 ={ 出现 6 点 }; D1 ={ 出现的点数不大于 1 }; D2 ={ 出现的点数大于 3 }; D3 ={ 出现的点数小于 5 }; E ={ 出现的点数小于 7 }; F ={ 出现的点数大于 6 }; G ={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 H ={ 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 …… 思考: 1. 上述事件中有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吗?有的话,哪些是?
如图:
B A B A
例.若事件 M={出现 1 点且 5 点}发生,则 事件 C1 ={出现 1 点} 与事件 C5 ={出现 5 点} 同时发生,则 M C1 C5 .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5)互斥事件 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 A B ),那么称事件A与 事件B互斥,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都不 会同时发生。 如图:
如图:
BA B
A
例.若事件 J={出现 1 点或 5 点 } 发生,则 事件C1 ={出现 1 点 }与事件 C5 ={出现 5 点 }中至少有一个会发生,则 J C1 C5 .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概率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C1,C2,…,Cn为n个任意常数,则
i 1
Ci Xi ~ N ( Ci i ,
i 1
n
n
i 1
2 C i i ) 2
n
作业:二、2;三、17
第3章要点
八、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布)设X1,X2,…,Xn是相互独立 的 n 个随机变量,若 Y=max(X1, X2, … , Xn), Z=min(X1, X2, … , Xn), 试在以下情况下求Y和Z的分布
第4章要点
三、重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分布 0-1分布 二项分布 B(n,p) 泊松分布 P() 均匀分布 U(a,b) 指数分布 Exp() 正态分布 N(,2)
参数
0 p1
n 1, 0 p1
数学期望
方差
p(1 p)
np (1 p )
p
np
0
(a b) 2
(b a )2 1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E ( X ) x i pi
i 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E ( X )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E (Y ) E[ g( X )]
xf ( x )dx
g( x
k 1
k
) pk
g( x ) f ( x )dx
第4章要点
第1章要点
一、事件间关系和运算
子事件 A⊂B 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
事件相等 A=B
互不相容(互斥) A∩B=
A、B中其中一个发生另一个也发生
A、B不同时发生
对立(互逆) A∩B=, A∪B=Ω
事件的运算与关系解读

同时 A B A AB
例如 A a,b,c, d B c, d,e, f A B a,b
例如: 体检 A1={身高合格} A2={体重不合格}
B ={身高合格且体重合格} B A1 A2
9
S6 : { t | t 0 }中 事件A ={ t | t 1000} “次品” 事件B ={ t | t 1000} “合格品”
19
例3 从一批 100件的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
放回),假设100件产品中有5件是次品,用事件AK 表示
第 k 次取到次品(k=1,2,3), 试用 A1 A2 A3 表示下列事件。
1、三次全取到次品。
A1 A2 A3
2、只有第一次取到次品
A1 A2 A3
3、三次中至少有一次取到次品 A1 UA2 UA3
1. A1 U A2 UL U An S
2. Ai A j (i j i, j 1,2, n)
则称 A1, A2, , An 为完备事件组。
A1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由
31个省、市的版图(完备
A2
An 事件组)组成。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 0-100分(101个完备事件组)组成。
14
第二节
第一章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一 、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1
事件间的关系及事件的运算
事件是一个集合,因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自然 按照集合论中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一次 随机试验, 有多个不同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有些简单, 有些复杂。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事件 Ak 表示第 k 号管道正常工作,k=1,2,3。 B 表示“城市能正常供水”B,表示“城市断水”。
例如 A a,b,c, d B c, d,e, f A B a,b
例如: 体检 A1={身高合格} A2={体重不合格}
B ={身高合格且体重合格} B A1 A2
9
S6 : { t | t 0 }中 事件A ={ t | t 1000} “次品” 事件B ={ t | t 1000} “合格品”
19
例3 从一批 100件的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
放回),假设100件产品中有5件是次品,用事件AK 表示
第 k 次取到次品(k=1,2,3), 试用 A1 A2 A3 表示下列事件。
1、三次全取到次品。
A1 A2 A3
2、只有第一次取到次品
A1 A2 A3
3、三次中至少有一次取到次品 A1 UA2 UA3
1. A1 U A2 UL U An S
2. Ai A j (i j i, j 1,2, n)
则称 A1, A2, , An 为完备事件组。
A1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由
31个省、市的版图(完备
A2
An 事件组)组成。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 0-100分(101个完备事件组)组成。
14
第二节
第一章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一 、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1
事件间的关系及事件的运算
事件是一个集合,因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自然 按照集合论中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一次 随机试验, 有多个不同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有些简单, 有些复杂。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事件 Ak 表示第 k 号管道正常工作,k=1,2,3。 B 表示“城市能正常供水”B,表示“城市断水”。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课件

例 1.设 A,B 为两个事件,试用 A,B 表示下列各事件: (1)A,B 两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2)A 事件发生且 B 事件不发生; (3)A,B 两个事件都不发生
解:(1)按照定义有 A B
(2)因为 B 不发生可以表示为 B ,因此可以写成 AB
(3)按照定义有 AB
【变式练习】 在试验“连续抛掷一枚均匀的色子 2 次,观察每次出现的点数”中,事件 A 表示随机事件“第一次掷出 1 点”;事件 Aj 表示 随机事件“第一次掷出 1 点,第二次掷出 j 点”;事件 B 表示随机事件“2 次掷出的点数之和为 6”;事件 C 表示随机事件“第 二次掷出的点数比第一次的大 3”. (1)试用样本点表示事件 A∩B 与 A∪B; (2)试判断事件 A 与 B,A 与 C,B 与 C 是否为互斥事件; (3)试用事件 Aj 表示随机事件 A.
答案 C
问题4.事件的互斥与对峙
知识点 5:给定事件 A,B,若事件 A 与 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 A 与 B 互斥,记作
AB (或 A B )
这一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注:(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 与任意事件互斥; (2)当 A 与 B 互斥,即 AB ,有 P(A B) P(A) P(B)
注:(1) A B 也可用充分必要条件表示为:
A 发生是 B 发生的充分条件,B 发生时 A 发生的必要条件.
(2)如果 A B ,根据定义可知,事件 A 发生的可能性不比事件 B 发生的可能性大, 直观上我们可以得到 P(A) P(B)
知识点 2:如果事件 A 发生时,事件 B 一定发生;而且事件 B 发生时,事件 A 也一定发生,
“派出医生至少 2 人”的概率为 P(C∪D∪E∪F)=P(C)+P(D)+P(E)+P(F)=0.3+0.2+0.2+0.04=0.74. 解法二 “派出医生至少 2 人”的概率为 1-P(A∪B)=1-0.1-0.16=0.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一 、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第一章
1
事件间的关系及事件的运算 事件是一个集合, 因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自然 按照集合论中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 一次 这些事件有些简单, 随机试验, 有多个不同的事件发生。 有些复杂。 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给出这些关系和运算在概率论中的提法, 并根据“事件发生”的含义给出它们在概率论中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中的和、差、积等运算与 代数中的和、差、积的概念不同, 在学习中要把握住 运算的含义, 掌握其运算的规律。
A B
S
A∪ B = S
记为
则称 A 与 B为对立事件 互逆 对立事件(互逆 对立事件 互逆)
B=A
A=B
即:事件A、B 必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可见:若 E 只有两个互不相容的结果,那么这两个 结果构成对立事件。 例如: 地震后一建筑物倒塌了为 A ,则 没有倒塌为 A. 例如: 考试成绩及格了为 A ,则不及格为 A.
A A2 ⋯An 1
或
A ∩ A2 ∩⋯∩ An 1
例如: 设以 A , A ,⋯, A 表示毕业班一位学生的 例如 1 2 n 每门及格的学习成绩。 以 B 表示该学生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则
B = A A2 ⋯An 1
(表示门门课程都合格了)。
8
3、事件的差、(减法) 、事件的差、
(差事件 差事件) 差事件
B = A − A2 1
9
S6 : { t | t ≥ 0 }中 事件A ={ t | t < 1000} “次品” 事件B ={ t | t ≥ 1000} “合格品” 事件C ={ t | t ≥ 1500} “一等品”
次品 0 1000 1500
一等品
B−C
10
4、互不相容事件 互不相容事件 定义 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
例如: 例如:A1={甲生病没来} B={甲和乙至少有一个没来} 例如: 例如: 工地上 A1={缺水泥}
B = A ∪ A2 1
A2={缺黄沙}
6
B = A ∪ A2 ={缺水泥或黄沙} 1
2、事件的积、交(乘法)(积运算 ) 、事件的积、 ( 定义 由“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 所构成的事件, 称为事件A与B的积。
或
A1A2 ∪ A1A3 ∪ A2 A 3
20
例4
以A表示“甲种产品畅销,乙种产品滞销”,则
A 为:
(a) 甲滞销,乙畅销 (b) 甲乙两种产品均畅销 (c) 甲种产品畅销 (d ) 甲滞销或乙畅销
解:设 B = “甲产品畅销”,C = “乙产品畅销” 则 A = BC ⇒ A = BC = B ∪ C ,故选( d )
13
6、完备事件组 、 若事件运算满足
1. A ∪ A2 ∪⋯∪ An = S 1 2. Ai Aj = φ (i ≠ j i, j =1,2,⋯n) 则称 A , A ,⋯, A 为完备事件组。 1 2 n
A 1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由 : 31个省、市的版图(完备
An
A2
事件组)组成。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 0-100分(101个完备事件组)组成。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二讲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王升瑞
15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1. 交换律 A∪ B = B ∪ A 2. 结合律 3. 分配律 4. 德摩根律
A∩ B = B ∩ A A∪(B ∪C) = ( A∪ B) ∪C A∩(B ∩C) = ( A∩ B) ∩C A∪(B ∩C) = ( A∪ B) ∩ ( A∪C) A∩ (B ∪C) = ( A∩ B) ∪ ( A∩C)
21
作业 P65 2,3,4, 5, 6
22
12
例如: 设以 A , A ,⋯, A 表示毕业班一位学生的 例如 1 2 n 每门及格的学习成绩。 以 B 表示该学生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则
B = A A2 ⋯An 1
C = A ∪ A2 ∪⋯ ∪An 1
(表示门门课程都合格了)。
以 C 表示该学生拿不到毕业证书。
表示该学生至少有一门课程不及格。
2
一、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定义: 定义: 若事件A 发生必导致事件 B 发生, 则称 B包含了A 。
A
S
B
(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是 B 的样本点) 记为. A⊂ B 或 B ⊃ A. 即 x∈ A x∈B 定义:若 A⊂ B 且 B⊂ A 定义 . 则称 A与 B 相等 记为 A = B .
文氏图(Venn图)
定义 由“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
A B
S
例如
构成的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 记为 A− B
A− B
A− B = {a, b}
A = {a, b, c, d}
A− B = { x∈ A 且 x∉B } 同时 A − B = A − AB
B = {c, d, e, f }
例如: 例如: 体检 A1={身高合格} A2={体重不合格} B ={身高合格且体重合格}
A∪ B = A∩ B A∩ B = A∪ B
都不发生。 都不 即 A、B 中不是至少 至少有一个发生,就是两个都不 至少 A、B 不是两个都发生, 就是两个至少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都 至少 推广:∪ Ai =
i =1 n n i i =1 n k k =1
∩A ;∩A
=
n
∪A
k =1
k
16
5、包含运算: 设 A ⊂ B ,则 A ⊃ B AB = A ,
例1: 产品有长度、直径、外观三个指标, A=“长度不合格”, B=“产品不合格”,则 A ⊂ B 例2: 掷骰子,A=“出现偶数点”,B=“点数能被2整除” 则 A=B
3
例如
抛两个分币 A ={ 正好一个上 },
B={上,上}, C={至少一个上}, D={无下}.
∴ A⊂C B ⊂C B = D
A A2 A 1 3
A A2 A3 1 3、三次中至少有一次取到次品 A ∪A ∪A 1 2 3
4、三次中恰有两次取到次品
A A2 A ∪ A A2 A3 ∪ A A2 A3 1 1 1 3
5、三次中至多有一次取到次品
A A2 A ∪ A A2 A ∪ A A A ∪A A2 A 1 3 1 2 3 1 3 1 3
( ABC ) (ABC) ( A∪ B ∪C)
(A B C )
( ABC ∪ ABC ∪ ABC ∪ ABC )
(1) 若 AB = φ 且 C ⊂ A , 则 BC = φ
(2) 若 B ⊂ A , 则 A∪ B = B
18
例2 某城市的供水系统由甲、乙两个水源与三部分 管道 1,2,3 组成。 每个水源都可以供应城市的用水。 设事件 Ak 表示第 k 号管道正常工作,k=1,2,3。 B表示“城市断水”。 B 表示“城市能正常供水”, 试用 A , A2 , A 表示 B , B . 1 3 解 甲 1 3 城市 乙 2
A
S
例如
B
A∩ B
即 A∩ B = { x∈ A 且 x∈B
记为 A∩ B 或
AB.
A = {a, b, c, d} A∩ B = {c, d}
K1 K2
B = {c, d, e, f }
}
例如 电路图
A1={开关 K1 合上} A2={开关 K2 合上}
B
B = A A2 1
7
类似,由“事件 A , A ,⋯, A ” 中同时发生所构成的 1 2 n 事件,称为 A , A ,⋯, A 的积,记为 1 2 n
B = ( A1 ∪ A2 ) A3
B = ( A1 ∪ A2 ) A3
= ( A1 ∪ A2 ) ∪ A3
= A1A2 ∪ A3
19
例3 从一批 100件的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 放回), 假设100件产品中有5件是次品, 用事件AK 表示 第 k 次取到次品(k=1,2,3), 试用 A A2 A 表示下列事件。 1 3 1、三次全取到次品。 2、只有第一次取到次品
A
S
B
A∪ B
A∪ B = {a, b, c, d, e, f } 类似,由“事件A , A ,⋯,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所 1 2 n
构成的事件,称为 A , A ,⋯, A 的和,记为 1 2 n
即 A∪ B = { x∈ A 或 x∈B} 若 A 与 B 有公共元素,此元素在 A∪ B 中只出现一次。 例如 A = {a, b, c, d} B = {c, d, e, f }
B
A
的事件,称为 事件A 与事件B 互不相容(互斥 互不相容 互斥). 互斥 记为 若
S
A∩ B = φ A∩ B ≠ φ 则称A 与 B 相容. A 相容.
(可同时发生) 注: 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互斥) 。 如:产品检验是一等品、二等品、次品是互不相容的。
11
5、对立事件 、 定义 事件 A、 B 满足 且 A∩ B = φ
如例1中设
A ={ 取 的 号≥ 2 } 到 球
有
B ={ 取 的 号≥ 4 } C ={取 的 号 偶 } 到 球 到 球 是 数 D ={ 取 的 号≥1} 到 球
D ⊃ A,
A⊃ B A⊃C
D = S.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4
1、事件的和、并(加法) (和运算) 、事件的和、 和运算) 至少有一个 定义 若由“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 发生”所构成的事件称为A 与 B 的和,记为 A∪ B 或 A+ B 和
A + A2 +⋯+ An 或 A ∪ A2 ∪⋯∪ An 1 1
一 、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第一章
1
事件间的关系及事件的运算 事件是一个集合, 因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自然 按照集合论中的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 一次 这些事件有些简单, 随机试验, 有多个不同的事件发生。 有些复杂。 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给出这些关系和运算在概率论中的提法, 并根据“事件发生”的含义给出它们在概率论中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中的和、差、积等运算与 代数中的和、差、积的概念不同, 在学习中要把握住 运算的含义, 掌握其运算的规律。
A B
S
A∪ B = S
记为
则称 A 与 B为对立事件 互逆 对立事件(互逆 对立事件 互逆)
B=A
A=B
即:事件A、B 必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可见:若 E 只有两个互不相容的结果,那么这两个 结果构成对立事件。 例如: 地震后一建筑物倒塌了为 A ,则 没有倒塌为 A. 例如: 考试成绩及格了为 A ,则不及格为 A.
A A2 ⋯An 1
或
A ∩ A2 ∩⋯∩ An 1
例如: 设以 A , A ,⋯, A 表示毕业班一位学生的 例如 1 2 n 每门及格的学习成绩。 以 B 表示该学生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则
B = A A2 ⋯An 1
(表示门门课程都合格了)。
8
3、事件的差、(减法) 、事件的差、
(差事件 差事件) 差事件
B = A − A2 1
9
S6 : { t | t ≥ 0 }中 事件A ={ t | t < 1000} “次品” 事件B ={ t | t ≥ 1000} “合格品” 事件C ={ t | t ≥ 1500} “一等品”
次品 0 1000 1500
一等品
B−C
10
4、互不相容事件 互不相容事件 定义 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
例如: 例如:A1={甲生病没来} B={甲和乙至少有一个没来} 例如: 例如: 工地上 A1={缺水泥}
B = A ∪ A2 1
A2={缺黄沙}
6
B = A ∪ A2 ={缺水泥或黄沙} 1
2、事件的积、交(乘法)(积运算 ) 、事件的积、 ( 定义 由“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 所构成的事件, 称为事件A与B的积。
或
A1A2 ∪ A1A3 ∪ A2 A 3
20
例4
以A表示“甲种产品畅销,乙种产品滞销”,则
A 为:
(a) 甲滞销,乙畅销 (b) 甲乙两种产品均畅销 (c) 甲种产品畅销 (d ) 甲滞销或乙畅销
解:设 B = “甲产品畅销”,C = “乙产品畅销” 则 A = BC ⇒ A = BC = B ∪ C ,故选( d )
13
6、完备事件组 、 若事件运算满足
1. A ∪ A2 ∪⋯∪ An = S 1 2. Ai Aj = φ (i ≠ j i, j =1,2,⋯n) 则称 A , A ,⋯, A 为完备事件组。 1 2 n
A 1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由 : 31个省、市的版图(完备
An
A2
事件组)组成。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 0-100分(101个完备事件组)组成。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二讲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王升瑞
15
三、事件的运算规律 1. 交换律 A∪ B = B ∪ A 2. 结合律 3. 分配律 4. 德摩根律
A∩ B = B ∩ A A∪(B ∪C) = ( A∪ B) ∪C A∩(B ∩C) = ( A∩ B) ∩C A∪(B ∩C) = ( A∪ B) ∩ ( A∪C) A∩ (B ∪C) = ( A∩ B) ∪ ( A∩C)
21
作业 P65 2,3,4, 5, 6
22
12
例如: 设以 A , A ,⋯, A 表示毕业班一位学生的 例如 1 2 n 每门及格的学习成绩。 以 B 表示该学生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则
B = A A2 ⋯An 1
C = A ∪ A2 ∪⋯ ∪An 1
(表示门门课程都合格了)。
以 C 表示该学生拿不到毕业证书。
表示该学生至少有一门课程不及格。
2
一、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定义: 定义: 若事件A 发生必导致事件 B 发生, 则称 B包含了A 。
A
S
B
(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是 B 的样本点) 记为. A⊂ B 或 B ⊃ A. 即 x∈ A x∈B 定义:若 A⊂ B 且 B⊂ A 定义 . 则称 A与 B 相等 记为 A = B .
文氏图(Venn图)
定义 由“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
A B
S
例如
构成的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 记为 A− B
A− B
A− B = {a, b}
A = {a, b, c, d}
A− B = { x∈ A 且 x∉B } 同时 A − B = A − AB
B = {c, d, e, f }
例如: 例如: 体检 A1={身高合格} A2={体重不合格} B ={身高合格且体重合格}
A∪ B = A∩ B A∩ B = A∪ B
都不发生。 都不 即 A、B 中不是至少 至少有一个发生,就是两个都不 至少 A、B 不是两个都发生, 就是两个至少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都 至少 推广:∪ Ai =
i =1 n n i i =1 n k k =1
∩A ;∩A
=
n
∪A
k =1
k
16
5、包含运算: 设 A ⊂ B ,则 A ⊃ B AB = A ,
例1: 产品有长度、直径、外观三个指标, A=“长度不合格”, B=“产品不合格”,则 A ⊂ B 例2: 掷骰子,A=“出现偶数点”,B=“点数能被2整除” 则 A=B
3
例如
抛两个分币 A ={ 正好一个上 },
B={上,上}, C={至少一个上}, D={无下}.
∴ A⊂C B ⊂C B = D
A A2 A 1 3
A A2 A3 1 3、三次中至少有一次取到次品 A ∪A ∪A 1 2 3
4、三次中恰有两次取到次品
A A2 A ∪ A A2 A3 ∪ A A2 A3 1 1 1 3
5、三次中至多有一次取到次品
A A2 A ∪ A A2 A ∪ A A A ∪A A2 A 1 3 1 2 3 1 3 1 3
( ABC ) (ABC) ( A∪ B ∪C)
(A B C )
( ABC ∪ ABC ∪ ABC ∪ ABC )
(1) 若 AB = φ 且 C ⊂ A , 则 BC = φ
(2) 若 B ⊂ A , 则 A∪ B = B
18
例2 某城市的供水系统由甲、乙两个水源与三部分 管道 1,2,3 组成。 每个水源都可以供应城市的用水。 设事件 Ak 表示第 k 号管道正常工作,k=1,2,3。 B表示“城市断水”。 B 表示“城市能正常供水”, 试用 A , A2 , A 表示 B , B . 1 3 解 甲 1 3 城市 乙 2
A
S
例如
B
A∩ B
即 A∩ B = { x∈ A 且 x∈B
记为 A∩ B 或
AB.
A = {a, b, c, d} A∩ B = {c, d}
K1 K2
B = {c, d, e, f }
}
例如 电路图
A1={开关 K1 合上} A2={开关 K2 合上}
B
B = A A2 1
7
类似,由“事件 A , A ,⋯, A ” 中同时发生所构成的 1 2 n 事件,称为 A , A ,⋯, A 的积,记为 1 2 n
B = ( A1 ∪ A2 ) A3
B = ( A1 ∪ A2 ) A3
= ( A1 ∪ A2 ) ∪ A3
= A1A2 ∪ A3
19
例3 从一批 100件的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 放回), 假设100件产品中有5件是次品, 用事件AK 表示 第 k 次取到次品(k=1,2,3), 试用 A A2 A 表示下列事件。 1 3 1、三次全取到次品。 2、只有第一次取到次品
A
S
B
A∪ B
A∪ B = {a, b, c, d, e, f } 类似,由“事件A , A ,⋯,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所 1 2 n
构成的事件,称为 A , A ,⋯, A 的和,记为 1 2 n
即 A∪ B = { x∈ A 或 x∈B} 若 A 与 B 有公共元素,此元素在 A∪ B 中只出现一次。 例如 A = {a, b, c, d} B = {c, d, e, f }
B
A
的事件,称为 事件A 与事件B 互不相容(互斥 互不相容 互斥). 互斥 记为 若
S
A∩ B = φ A∩ B ≠ φ 则称A 与 B 相容. A 相容.
(可同时发生) 注: 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互斥) 。 如:产品检验是一等品、二等品、次品是互不相容的。
11
5、对立事件 、 定义 事件 A、 B 满足 且 A∩ B = φ
如例1中设
A ={ 取 的 号≥ 2 } 到 球
有
B ={ 取 的 号≥ 4 } C ={取 的 号 偶 } 到 球 到 球 是 数 D ={ 取 的 号≥1} 到 球
D ⊃ A,
A⊃ B A⊃C
D = S.
二、事件的运算与关系
4
1、事件的和、并(加法) (和运算) 、事件的和、 和运算) 至少有一个 定义 若由“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 发生”所构成的事件称为A 与 B 的和,记为 A∪ B 或 A+ B 和
A + A2 +⋯+ An 或 A ∪ A2 ∪⋯∪ An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