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是中国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土地的现状,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农村土地利用状况1. 农田面积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田为主,占据了绝大部分土地面积。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现象。

调查显示,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经济压力,许多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进行经营。

这种流转形式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给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农村宅基地利用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住房和生活场所,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宅基地利用不当的现象,如滥用宅基地建设别墅等。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破坏了农村环境的平衡。

三、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1. 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较好,农民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2. 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田质量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整治在一些地方得到了较好的推进,通过整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缓慢,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浪费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存在农田荒芜、宅基地滥用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 农村土地污染农村土地污染是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健康。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3篇)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3篇)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一、调查背景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减少,很多农村土地面临着闲置的状态。

为了了解和分析当前农村闲置土地的情况和原因,本次调查针对全国各地的农村区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数据收集。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网络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土地闲置原因、影响土地闲置的因素以及土地闲置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三、调查结果1.农村土地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使用率普遍较低,仅有50%左右的农村土地被充分利用,而有约3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还有20%的土地被低效利用。

2.土地闲置原因调查发现,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包括:(1)农民因疾病、年龄等个人原因放弃农业生产;(2)土地质量下降,无法进行农业种植;(3)农民就业机会增加,选择外出务工而不从事农业生产;(4)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5)农产品市场不稳定,收入较低。

3.影响土地闲置的因素调查显示,影响土地闲置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不稳定,土地利用收益不高,约占调查样本的60%,其次是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占调查样本的20%。

4.土地闲置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土地闲置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闲置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其次,闲置土地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

另外,闲置土地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闲置,加剧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

四、建议为了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田面积,发展规模经营。

2.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

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4.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收益。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农村土地利用是指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首先,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是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着土地权益不明晰、承包期限过短、无法流转等问题,这导致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农村地区,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维持生计,这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单一经营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不仅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也加剧了土地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此外,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常常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长期下来将对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应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

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使农民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投资和发展。

其次,需要推动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科技化。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此外,应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农业面积、施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结起来,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和科技化以及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为了全面了解某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次调查旨在调查该村的土地类型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农田面积、耕作制度等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走访该村各地区,观察农田种植情况,记录土地利用现状。

2. 文献资料:结合村庄农村规划和农户耕作情况等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土地类型分布经调查,该村土地主要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三种类型。

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0%,林地占30%,草地占10%。

2. 土地利用方式该村主要采用耕种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耕种部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部分地区还有种植蔬果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草地区域,养殖规模偏小。

3. 农田面积与耕作制度该村农田总面积约5000亩,耕作制度主要为家庭自耕自种和家庭承包乡村土地经营权。

耕地细分为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

4. 存在问题与建议(1) 土地面积不足: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建议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加大农田整理力度。

(2)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建议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

(3)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部分农田存在负荷过大、灌溉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四、总结与建议该村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耕作制度以家庭自耕自种和家庭承包乡村土地经营权为主。

存在土地面积不足、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应加大农田整理力度,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上是关于某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希望能为该村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平整黄土地)、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十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十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文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概括和分析。

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概述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耕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耕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在70%以上,其中部分地区的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

这一方面说明,在农村地区,耕地资源虽然面积有限,但是利用效率较高。

2.农村土地多元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除了耕地之外,农村土地的多元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比如,农村的林地、草地、水田等土地类型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比较缓慢,这也限制了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3.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随着社会文明和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情况也有所改善。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重视农村土地的保护和管理,而对于资源破坏等现象,大多数农民也表示反对。

二、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下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

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这对于农民群体而言,是一种支撑生计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实际流转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种种不便和困难,如土地政策不明确、流转条件单一等。

2.农村土地多元利用能力弱。

在农村土地的多元利用能力方面,农村地区的林地、草地、水田等资源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比较缓慢。

这一方面说明,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多元利用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力度。

3.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仍需提高。

尽管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如水土流失、土地干扰等。

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报告

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报告

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报告一、引言农业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退化和污染等问题。

因此,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土地资源的现状(一)土地资源总量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根据最新的土地调查数据,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左右。

(二)土地质量状况部分地区的耕地存在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等现象较为严重。

(三)土地利用结构在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存在着耕地、林地、草地等比例失调的情况。

一些地区盲目开垦荒地,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三、农业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及原因(一)表现1、耕地闲置和撂荒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导致部分耕地闲置或撂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过度开垦和乱占耕地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一些地方盲目开垦荒地,甚至违规占用耕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土地粗放经营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

(二)原因1、经济因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往往选择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业产业,导致耕地无人耕种。

2、政策因素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耕地保护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对违规用地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

3、技术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四、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一)保障粮食安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得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得发展与人们不断提高得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得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得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得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得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得重中之重。

为更好得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得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得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得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一、土地利用不好得原因
其一,XX村比较贫困,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年收入不会超过五万,因为长年在外,家中得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得土地现在变得异常得贫瘠,丛生得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得坚固,杂树根紧紧得抓住土壤使其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得可能。

其二,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广大农村响应了国家得政策,纷纷开展了这项活动,然而有些见利忘本得人,歪曲了这一政策,把自家大量得田地都拿出来变成林地,其目得就就是为了那少量得钱,这样,又一批良田被占据,本来不多得耕地已经接近了“灭绝”得边缘。

其三,农村道路得修建,原有公路得硬化、拓宽,甚至有些人为了新修得公路得美观,居然毫不吝惜得将大量得农田占据.然而这些
一)我安全管理情况
我县从2012年—2013年底,数据库分析显示,我县2013年初耕地面积511890、25亩,年末耕地面积511022、85亩,耕地减少867、4亩,新增耕地172、35亩。

(二)获嘉县土地利用中存在得问题
1)耕地中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高,土地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在获嘉县现有得511022、85亩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为232259、89亩,占耕地总面积得45、45%,并且受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得制约,改造进度缓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实行,使农户得微观经济主体地位得到空前强化,农户得经营行为主要服从于个人利益,对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缺乏积极性,加之在很多地方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得职能被削弱,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机井淤积得不到
清洗,河流、渠道淤塞得不到疏通,农作物布局得不到合理得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困难重重。

2)、耕地重用轻养,肥力下降。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随着耕地复种指数得提高,耕地重用轻养得矛盾日渐突出.首先就是耗水、耗费较多得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得大面积种植,使作物种类过于单一,普遍重茬连作,对地力消耗很大,耕地得不到休整,肥力下降;其次就是化学肥料得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3)、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超标,土地现象较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获嘉县得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随着经济条件得不断改善,农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得要求.原先低矮、简陋、拥挤得农舍早已不适合现代农民居住得要求,取而代之得就是宽敞、明亮、美观得新居。

“有钱搬到村外住",就是农村里得一句常话。

同时,由于乡村建设一直就是获嘉县规划与管理得薄弱环节,因此,在量大面广得住宅更新过程中,各地农村得村庄均表现出粗放发展得势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得村庄中心衰败、外围扩展无序得“空心村”现象,使得获嘉县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达到168、87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得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67平方米得控制上限.
4)、县城郊区土地利用结构混乱
获嘉县城郊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与乡村农业用地三位一体得复合区,土地利用结构既受城市区位条件与乡村建设规划
得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原有得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类型得多样性与复杂性明显高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工业企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并存,居住小区与农村住宅并存,设施农业用地与绿化用地并存,畜牧养殖用地与交通道路用地并存。

县城郊区既有城市用地,又有农业用地,而且,农业用地不断被城市化。

其演变得一般过程就是近郊农业用地—菜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且各阶段相互混杂,从而使土地利
用结构日趋复杂,从近年获嘉县征收得土地用途来瞧,有工业、仓储、教育科研、公司行政、商业服务、市政交通、商住混合与其它类型等。

各类用地相互穿插、交错,相互影响与干扰。

这种分散配置得非农产业比起城市中集中发展得非农产业多耗费5%~10%得土地,使土地不能较好地集约化利用。

5)、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与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得增加,耕地得压力将越来越大,人
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要严格控制各种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得占用.
五、有关政策、措施与建议
1、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努力实行集约型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区域工业效益。

2、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

严格禁止农地掠夺性经营,在发挥地域优势得基础上、注重农地经营方式得转变.
3、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农户与集体得积极性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得重点应放在如何发挥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得
职能上,实现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化、作物布局合理化、农田种植良种化、农田耕作机械化、农田施肥配方化、病虫害防治统一化、生态农业林网化、产量水平目标化、农田管理模式化与地力管理档案化。

做到既能统得起,又能放得活,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成果,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协调各种矛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使集体统一得职能落到实处。

4、加大农家肥得投入量,逐步培肥地力
从培肥地力得角度出发,首先要加大农家肥得投入量。

农家肥不仅能使作物生长获得多种养分,还能够增加土壤得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促进团粒结构得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得蓄水、保肥能力.在获嘉县农田施用得农家肥中,过去就是以猪粪为主得厩肥(马、牛、羊)与农作物秸秆得堆、沤肥并重。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堆沤肥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农田施肥以厩肥占主导地位,特别就是猪粪所占比例上升,成为大多数农户作为小麦底肥得主要当家肥料,对稳定提高全市农作物生产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得作用。

近年来,由于技术推广部门得努力,与本县种植制度相适应得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已逐步扭转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下降得趋势,对培肥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得理化性状有明显效果,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速效氮、铁、锌、锰得含量,促进脲酶活性,降低容重,从而可协调土壤水肥气
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得土壤环境。

用秸秆直接还田得方法培肥地力,可以使玉米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产生得大量多糖类物质直接与土壤颗粒作用,增加土壤微团粒得数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表层得生化活性,加快各种养分得周转代谢,在全面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得同时,使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之间得关系更为协调,从而使土壤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不仅不会耽误当年或当季农业生产,解决肥料投入不足得问题,还可以减少秸秆得运输、沤制以及沤制过程中得养分损失。

5、加大对“空心村”得治理力度
治理“空心村"得目得就是保护耕地,减少土地浪费,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一定数量得土地供给.要达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存量土地得挖潜.一就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使有能力脱离土地并居住于城镇得农民,能够永久定居在城镇,以割断其同土地得联系,促进土地得充分利用与合理流转,这既就是必要得也就是可能得;二就是全面开展村镇建设规划。

应首先开展村组一级得乡村用地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得地域范围与边界红线.规划引导建房朝向一致化,房屋间
距最小化等,这既有利于村庄公共设施得配套建设,提高村内居住环境质量,改变村内脏、乱、差得状况,又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宅基地;三就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建立农村宅基地得有偿转让制度,发挥
市场机制得资源配置功能。

目前获嘉县农村居民得宅基地在相当大得程度上还就是一种带有福利性分配得公有制度,因而不少地区规定,
农村宅基地不允许流动,而随着农村人口得生老病死、独生子女得增多,农村宅基地得空闲将随之增加.针对具体得情况,利用市场机制得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实行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得有偿转让制度,对农户宅基地实行超额累进得有偿使用方式,以引导获嘉县农村宅基地得市场调配,从而减少因宅基地闲置造成得土地浪费;四就是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

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充分挖掘村内闲置宅基地潜力,遏制村庄继续向外扩张得不良趋势.减少农民对宅基地需要得压力,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途径管理农村建房,开展宅基地整理,向旧村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