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合集下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临床生化检验室全面质量控制(TQC)是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一) 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凡进入生化专业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培训,了解本专业的实验室工作流程,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熟练应用实验室LIS系统,掌握各项目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熟练应用比对方法。

(二) 实验室的设置和工作环境实验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仪器间应进行防尘处理,温度15~30°C,相对湿度<65%。

(三) 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1. 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查1.1 波长校正在更换光源灯、重新安装、搬运或检修后,以及仪器工作不正常时,都要进行波长校正。

就是正常工作的仪器,每隔一个月也要检查一次,这样才能保证读数与通过样品的波长符合,保证仪器的最大灵敏度。

1.2 线性检查包括仪器线性及测定方法线性两个方面的检查。

线性误差表现为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关系,出现正偏离或负偏离的现象。

这种偏离,一是溶液本身不符合比耳定律,此现象叫做化学偏离;二是仪器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吸光度测定值与浓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这种现象叫做仪器偏离。

仪器偏离的因素很多,如杂光、有限宽带、检测器噪声、环境条件的变化、波长的变动、比色杯的误差、辐射光的非平行性、检测器本身的非线性等。

1.3 稳定性检查当电源电压在220~230V围变化时,仪器读数漂移不应超过透光度标尺上限值的±1.5%。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在3分钟其读数漂移不应超过标尺上限值的±0.5%。

1.4 重复性检查在波长、工作状态、电源电压、比色杯等合格的前提下,可进行重复性检查。

用重铬酸钾溶液(30、60、90、190mg/L)在波长440nm,将各浓度管连续测3~5次,各浓度管中最大差值误差小于1%T为合格。

1.5 灵敏度检查将重铬酸钾液配制成30和32.5mg/L及120和122.5mg/L的4种应用液(浓度差两组各为2.5mg/L)。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临床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体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代谢状态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则是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首先,作为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指标,精确度是评价分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精确度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个方面。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试剂、仪器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波动。

为了提高精确度,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准确的仪器和方法,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从而减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是评价分析质量的重要指标。

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对阳性样本准确地识别出来的能力,特异度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对阴性样本准确地识别出来的能力。

提高灵敏度可以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发生,提高特异度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为了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稳定性也是评价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性是指检验结果在不同存储条件和时间的变化情况。

对于生化指标来说,可能受到温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质控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参考范围的确定和标准化也是评价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内容。

参考范围是指正常人群中某一指标的变异范围,通常以百分位数表示。

在临床应用中,参考范围的确定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健康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检验方法的特性,进行科学、准确的参考范围确定,同时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和参考。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为周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

新增了四章,删去了已经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

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章重点。

书末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

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03试验方法评价

03试验方法评价
用途: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质控物定值。
三级(控制物) 特性:控制物有冻干的或溶液, 以参考方法用一级或二级标准品
定值
用途:用于质量控制,一般不用于 标化。
方法选择要求和步骤
实用性(微量快速)
基本要求
可行性(条件和费用) 可靠性(准确特异安全)




广泛查阅文献 选定候选方法 进行初步实验
二、实验方法评价 目的和意义
方法学评价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
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评 价实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
方法评价指标
准确度与偏差系数
评价 指标
精密度与变异系数 灵敏度与特异性 干扰值与干扰率 线性范围
实验 误差
1.准确度与偏差系数(CB)
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常用不准确度
表示。
偏差系数(CB) =(真值-x/真值)×100% 例:
参考值的确定:
参考个体的选择原则:具有代表性;随
机选择;样本要达到要求,100例以上;测
定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值范围: 均数-标准差法:X2S 可信区间法:95%可信限
2、医学决定水平的确定
一般用Xc表示。 一个诊断实验一般确定三个决定水平: Xc1 :待诊值,提示需进一步检查的阈值; Xc2 : 确诊值,提示需要采取治疗措施的界值; Xc3 : 提示预后或需要紧急处理的界值。 另外,有些指标还应设置危急值。
4.特异性:指分析测定中只与某一成分发生反应
的特性强弱。
双缩脲法(肽键) 酶联免疫法(酶与底物,抗 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血清蛋白(75g/L)
特异性与非特异干扰的区别
5.线性范围:指实验方法所能检测标本中某物
质的浓度范围。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检测系统的评价与验证

检测系统的评价与验证

详见教材P8 为了实用的目的,初试应该包括
(三)侯选方法的初步试验:
①标准曲线及其重复性; ②质控血清或新鲜标本的重复试验;
③分析待测物浓度不同的标本,与公认的参考方
法的测定值作对比;
21
④要有足够的试验证明仪器与试剂能符合要求。
第二节 实验方法的评价
初步试验 判断符合实验要求
系统评价 分析评价试验测得结果和 比较方法性能判断的标准
❖ ①在进行临床化学常规方法的评价时,最好 选择参考方法作为比较方法
❖ ②若采用已知偏差法,则有部分误差来自比 较方法(与已知偏差 一致的那部分误差), 剩余的则属于侯选方法。
❖ ③若采用未知偏差法,分析误差可能来源于 二者之一或两者都有,难以分析。
39
方法学评价实验小结
重复性试验:
测定候选方法的偶然误差,衡量精密度。
可直接测定
误差
方法评价试验
28
(二)方法评价步骤
评价前实验:研究候选方法的最适条件。
初步评价:批内和日内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最后评价:依顺序作日间重复性试验,方法比较试验和总体判断方法
是否可接受 。
方法性能
判断
评价后实验:如方法可接受,则进行临床相关研究.
诊断学评价
(五)线性范围
实验方法所能检测标本中某物质的浓度范围。
31
四、评价试验
评价试验包括
❖ 重复性试验 ❖ 回收试验 ❖ 干扰试验 ❖ 方法比较试验
32
(一)重复性试验
试验的目的:
检测候选方法的随机误差
试验的方法:
对同一材料(标准液、质控液、标本等)分成数份试验标本进行多次分 析测定,并计算其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本文将就临床生化检测中的试剂选择,试验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使大家对试验方法的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评价的重要性。

一、对试剂及试剂盒的选择(一)对试剂的要求为了保证一定质量,对生化试剂的要求,首先实验室使用的检验试剂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的批准,拿到批准文号;第二,产品的名称,应参照 SFDA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确定产品的名称;三,规格型号,应规定可进行测试的次数,也可用包装规格表示。

(二)对试剂盒的要求对试剂盒的要求都有哪些?第一,检测原理,即方法学原理,简单扼要说明测定原理及名称;第二,试剂组份,要明确说明试剂中组份,组成成份的数量、比例及浓度,应采用国际标准或法定单位;第三,所用校准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 SFDA )的标准和要求;第四,试剂的稳定性,应该标明试剂盒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同时还要注意开瓶后试剂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

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明确说明;第五,检测程序,包括校准和质控的程序;第六,参考区间及其参考人群的说明,实验室给临床发报告时候,必须要给出参考区间,结果的参考区间切忌不要直接使用国外人群的参考值,不能代表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

第七,诊断性试剂的性能评估,它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治疾病非常重要。

评估包括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准确性、溯源性、方法对比结果等;第八,注意事项,应该注明是体外诊断用,以及化学品危害的说明等。

二、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级,即: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方法)、参考方法(二级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厂家选定方法和终用户实验室常规方法)。

(一)标准品的分级标准品可以分为一级标准品(一级参考物质)、二级标准品(二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前两级是国家认可的,它有标准物质证书。

临床生化检验:8-方法学评价 干扰试验

临床生化检验:8-方法学评价 干扰试验
误差的改变或消失。 • 3、加入标准液后,最好使实验标本的被测定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血糖测
定的医学决定水平为2.8、6.7、8.9mmol/L。 • 4、标本加入标准液后,总浓度必须在方法的分析范围内,一般须加入高中低
不同浓度做回收试验,计算干扰值。 • 4、加入可疑干扰物浓度应明显高于通常所见浓度的上限,最好达到病理标本
按表加入标本及试剂
加入物(ml) B S
U①
U②
U③
U④
蒸馏水 标准血清 基础U① 干扰U② 干扰U③ 干扰U④ 试剂
0.03 —

— 0.03



0.03

————————
3
3
3
— — — 0.03 — — 3








0.03


0.03
3
3
各管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5分钟,在波长500nm处比色,以B管调零 读取各管吸光度(A)。
16
8
操作步骤1-标本制备
U①基 础 管:血清0.9ml+0.1ml生理盐水 U②干扰管Ⅰ:血清0.9ml+75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U③干扰管Ⅱ:血清0.9ml+50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U④干扰管Ⅲ:血清0.9ml+25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9
操作步骤2-浓度测定
的最高值。 • 5、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与被分析物浓度无关,而与干扰物本身的浓度有关,
所以产生的是恒定系统误差。 • 6、与回收实验不同,计算不同干扰物浓度下的平均干扰率无意义。 • 7、如要区别干扰还是方法的特异性差,可用干扰物的纯溶液作为样本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被试验的物质:胆红素、溶血、防腐剂、抗凝剂、药物等

可疑干扰物的浓度:干扰物浓度有可能达到病理标本最高 浓度值。 本试验检测的误差包括方法特异度不高和干扰物作用引起 的误差。
消除干扰常用方法 空白对照:试剂空白:常见
标本空白:



物理、化学方法分离干扰物 双波长或多波长法检测排除干扰 误差较大又无法消除,则改进或更换方法。
④应用安全可靠。
(2)可靠性
一般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以及较大的检测能力。
2、方法选择的步骤
1)广泛查阅资料
根据方法选择的要求对已发表的各种方法进行 比较与检验,确定哪些方法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及真实的使用价值。必须仔细分析各种方法的 特点,选择适合于本实验室具体条件的方法, 并且要判断所选方法能否满足本室工作的需要。
2)选定侯选方法
经初步选定的方法称为候选方法。候选方法
确定后,应该写出该法的原理与参考文献, 所用仪器、试剂的来源、牌号、纯度(或配 套试剂盒),标本收集要求,详细的操作步 骤,标准曲线和结果计算,文献中列出的性 能指标,参考值与参考范围,以及其它应注 意的事项与安全防护措施等。
3)进行初步试验 为了实用的目的,初试应该包括 ①标准曲线及其重复性; ②质控血清或新鲜标本的重复试验;
2)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
已知其准确度和精主工,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 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在 条件许可的实验室中经常使用。 用途:主要用于鉴定常规方法和试剂盒、鉴定二级标 准品,为质控血清定值等 缺点:技术性要求高,费用贵,设备要求较高,测定 时间较长
③分析待测物浓度不同的标本,与公认的参考
方法的测定值作对比; ④要有足够的试验证明仪器与试剂能符合要求。
二、实验方法的评价 (一)评价实验与分析误差类型的关系 1、方法学评价: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 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实验中测定的是不精确 度和不准确度,强调的是误差,评价实验的过 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
参考值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参考值的使用有一定的范围,仅适合于符
合参考个体要求的参考人群。 ②参考值范围通常定为 ±2S,有时称为95% 可信区间,即此范围仅覆盖研究人群的95%, 因此,参考值范围不能盲目地作为正常与疾 病的分界点。 ③综合评价,参考值在作为诊断和监测目的 使用时,应注意年龄、性别、饮食、药物、 个人习惯和体力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2、实验误差
实验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SE) :一系列分析测定的 结果对真值或靶值存在有同一倾向的偏差。一般由恒 定因素引起,重复测定,重复出现,消除系统误差可 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分为: 恒定误差:由干扰物引起的使测定值与真值存在的误 差,与干扰物浓度相关,与被测物浓度无关。 比例误差:相对于被测物浓度有相同的百分比误差, 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
2、回收试验
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 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 本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方法 将被测物标准液加入病人标本中,成为分析标 本;原病人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作基础标本; 然后用候选础标本测得浓度。 X 标准液浓度 病人样品量(ml) +标准液量(ml) 回收浓度 X 100% 加入浓度 标准液量(ml)
方法基本与回收试验一样,但在病人标本中加入的是疑有干 扰或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将可能引起干扰的物质配成一定 浓度的溶液,加到病人标本中成为干扰分析样本,原病人标 本加入相同量的无干扰物质的溶剂作为基础样本,然后用候 选方法对此两种样本同时测定,两者之差即表示该干扰物质 产生的干扰所引起的误差,即干扰值。 干扰值=分析标本测得值-基础标本测得值
诊断特异度=
实际检查结果为阴性数 全部受检的未患病者总数 X100%
理想试验的诊断特异性为100%。
(二) 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的确定
1.参考值
1)概念 参考范围:以95%的可信性为界,以X±2S表示
是指从某一参考个体或参考人群中获得的测定数值。
在临床检验中,将获得的观察值即某项检验结果与某个 标准的数据进行比较,借以对资料作出合理解释。
3)控制物:用标准品及参考方法定值。用于质控。
(二) 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和步骤
1. 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
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提出:常规方法应具 有实用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性能指标 。 (1)实用性
①微量快速能便于急诊,适合成套项目分析。
②费用低廉,包括劳动力与试剂、设备及一般管 理费用等。 ③方法简便。
标本来源: • 个体基础参考值 • 群体基础参考值
2)制订 (1)参考个体的选择
(2)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标准化
(3)参考值及其范围的确定 • 单值估计:过高为异常,以单值上限为参考 值界限
• 区间估计:过高和过低均为异常,制定参考 值上、下限
注意事项:
①正确选择受检对象,以受检对象的确对所反映的总体具 有代表性和不存在对指标具有影响的因素为原则; ②合理规定参考人群的条件,如年龄、性别、民族、职业、 女性的月经期、妊娠和哺乳,以及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 区因素等; ③保证一定数量的受检人数,一般应有100例以上,若指 标分布呈偏态时应在120例以上,特殊情况至少也应30 例以上; ④测定方法应标准化,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⑤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单、双侧位界,严格按照统计要求进 行测定结果的处理。
3)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 :

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有 足够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有适当的分 析范围,经济适用。这类方法经有关学术组织 认可后可称为推荐方法(recommended method )。
项目 钙 氯 镁 磷 钾 钠 白蛋白 总蛋白 肌酐 尿素 尿酸 胆红素 葡萄糖 胆固醇 甘油三酯 AST(GOT ) ALT(GPT) 转肽酶(r-GT) 肌酸激酶
决定性方法 ID-MS
电量滴定法、中子活化法
ID-MS ID-MS ID-MS、中子活化法
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
参考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流滴定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ID-MS、离子交换层析法
ID-MS ID-MS —— ID-MS ID-MS ID-MS —— —— —— ——
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 免疫化学法 双缩脲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尿素酶法 尿酸酶法(紫外法) 重氮反应法 己糖激酶法
(四)方法比较试验(对比试验)
用于检测候选方法的系统分析误差。对所得数据
进行分析,可提供系统误差的性质(恒定或/和 比例误差) 对一组病人的标本用候选方法和比较方法同时 进行分析测定,观察二者之间的差异。这是考验 候选方法是否可采用的重要措施。
①在进行临床化学常规方法的评价时,最好选
择参考方法作为比较方法 ②若采用已知偏差法,则有部分误差来自比较 方法(与已知偏差 一致的那部分误差),剩余 的则属于侯选方法。 ③若采用未知偏差法,分析误差可能来源于二 者之一或两者都有,难以分析。
小结:
实验方法的选择、分级、标准试剂的分级
实验方法的评价:实验误差、评价指标
参考值:概念、制定、应用
医学决定水平
作业:
如何选择生化实验方法,怎样对其进 行评价?
加入浓度=
回收率(%)=
注意事项: 吸量准确; 加入标准液后,其实验样品的被子测浓度最好 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总浓度必须在方法分析范围内; 需加入高中低不同浓度回收试验,计算平均回 收率; 加入标准液的体积一般在10%内; 重复2-3次。
3、干扰试验 干扰试验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恒定系统误 差。干扰物浓度不同,误差大小也不同。
临床生化实验方 法的选择和评价
对于现代化临床化学实验室来说, 不但要准确报告实验数据,还要 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考核和评 价实验方法,正确解释和应用实 验数据。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
(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分级
1、方法的分级
1)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
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与真值最接近, 需要 精密仪器,高纯度的试剂 用途:用于发展及评价参考方法和一级标准品。 缺点:技术要求太高,费用昂贵,设备要求高,测 定时间长
Abell-Kendall法,胆固醇氧化酶法
酶法 MDH-NADH法 LDH-NADH法 连续监测产物生成法 NAD+偶联法
ID-MS: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
2、标准品的分级
标准品是一种物质,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 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被用来校正仪器或证 实某种实验方法。 1)一级标准品:已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可用 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或校正参考方法,为 “二级标准品”定值。一级标准品都有证书,在 美国由国家标准局(NBS)发给合格证书,并指明 它的性质和有关数据。 2)二级标准品:由参考方法定值有关物质的量,主 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或为质控物定值。
三、临床生化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价 (一)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1、临床灵敏度:诊断试验检出阳性病人的百 分率。 临床灵敏度=
实际检出阳性数 理论阳性数 X100%
理想试验的诊断灵敏度为100%。
2、诊断特异度
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阴性结果的百分 率,表示非患病者中诊断试验正确确定非 患病者的能力,又称为真阴性率。
2、医学决定水平
是一限值,可用来排除或确定某一临 床情况或预后将会出现某一生理变化现 象
一个诊断试验一般确定三个决定水平:
①提示需要制定进一步检查计划的阈值,相
当于待诊值; ②提示需要采取治疗措施的界值,相当于确 诊值; ③提示预后或需要紧急处理的界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