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ppt课件1

合集下载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 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 、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景物的壮美, 抒发对其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 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 的壮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 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 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 与热爱。
5.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静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阕小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 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 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 奋斗的豪情壮志。
比高。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 “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 “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 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 “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 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4.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7.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诗 人是如何评论他们?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 “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 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北国风光,表现出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体现民族精神
诗歌中的民族精神内涵,激发了读者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歌颂劳动人民
诗歌中通过对普通百姓的描写,表达出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
追求人生理想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精神追求
01
02
03
作者介绍
作者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 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 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 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作者用比喻手法,将“雪”比作 “银蛇”、“蜡像”,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北方雪景的美丽与壮观

拟人
通过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景物 以人的情感和动态,如“欲与天公 试比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
对偶
运用对偶句式,如“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使文章节奏明快,形象 更加鲜明。
表现技巧
融情于景
通过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使 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价值
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等。在当代社会,这些价值 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实意义
学习《沁园春·雪》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 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 真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四)词句品析
5、下片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抒情
6、哪个字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饱含惋惜之情而又含有批判
(四)词句品析 7、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 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这三句构成此词的中心句,主要是诗人自指, 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滔(tāo)滔(tāo)
妖(yāo)娆(ráo)
折(zhé)腰(yāo)
风(fēnɡ)骚(sāo) 天(tiān)骄(jiāo) 风(fēnɡ)流(liú)
成吉思汗(hán)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①弯腰行礼 ②表示敬慕、倾倒之意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 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 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 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作者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 上有很高的造 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描 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主要著作收 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沁园春雪》ppt课件

《沁园春雪》ppt课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
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 法家。
毛泽东在国内外战争理论以及战争实践基础上, 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 展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创造了 以积极防御战略为核心的人民战争理论,带领中国人 民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
你会选择上面的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上阙的雪景壮美,令人心胸开阔;下阙的抒情豪迈, 令人心潮澎湃。
齐读词的上阙,标出与雪有关的景物,将这些 景物的特点分别归类为几幅画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 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 物远非目力所能及。对此,你 是怎样理解的?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 意思,也有很大的想象成分。作者 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展现 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这些最 能反映北国风貌,又可象征伟大祖 国的雄伟景观,显示了作者豪迈的 意兴和雄伟的气魄。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个“欲”字,把 “山”“原”人格化, 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 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 发的气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稍逊逊风骚。
“略输”“稍逊”用词极有分 寸,并不一概否定,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肯定中寓 有批判的态度。
用“惜”字领起,纵论历史,意味丰富,试结合 上下句仔细体味。
肯定秦始皇等人是英雄人物,具有雄才大略。
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不擅“文治”,在政治、 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 也有所欠缺。

1《沁园春雪》课件(共26张PPT)

1《沁园春雪》课件(共26张PPT)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歌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英

拓展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2月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热 爱
(以动写静)
祖 国

(虚写)



分析下阕
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明确: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 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 字,“惜”什么呢? 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 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写作背景
• 1925年2月,毛泽东 从上海回到韶山,从 事革命活动,军阀赵 恒惕要逮捕他,在韶 山人民的掩护下,他 秘密离开韶山,到达 长沙,并独自来到橘 子洲头。事后作《沁 园春 长沙》此时毛
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 国救民之路,因而发 出了“怅寥阔,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呼喊。
探究
《沁园春 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 “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沁园春 雪》中是否有了回答?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 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 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1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抑先扬,惋惜意味,非常传神地 表现出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 文治的形象。
2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今朝”的风流人物将不负历史使命, 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 卓越的才能。
23
4
《沁园春·雪》
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 利到达陕北以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 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后攀 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 了这首词。
5
6
莽莽 滔滔 风骚 风流
正音
(mǎng) (tāo) (fěng sāo)
折腰 妖娆
天骄
(zhé yāo) (yāo ráo)
7
8
莽莽 滔滔 风骚 风流
正音
(mǎng) (tāo) (fěng sāo)
折腰 妖娆
天骄
(zhé yāo) (yāo ráo)
9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首词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
10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上阕写了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 祖国山河的壮丽。
18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接下来列举了几个人物?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19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含蓄批评,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20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 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 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 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 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 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 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 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的丰富与壮 美。 2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过人 的气魄与胆识。 3他的笔触还探入到感情世界,表现了革命 背景下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毛泽东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自有一股扭转乾 坤之势。他以这一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 诗词之风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 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 境界。写历史时,诗人着眼于现实,让历史成为 时代的开端;写现实时,诗人揭示未来的理想境 界;写理想,诗人又将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并将神话、想象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内容附于 丰富的现实内容。毛泽东的诗词是他提倡的革命 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亲自 实践的硕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 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 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 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 文集》里。他既是中国 革命的领袖,又是充满 革命激情的诗人。他在 书法上达到了人书俱老、 古朴凝重的艺术高度。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长调(90字 上)。《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 调。共114字。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 与内容无关。“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 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 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 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 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
雪飘 (总写) 大河 (实写) 豪 迈 原驰 妖娆 (虚写)
下阕: 评古论今
秦皇 汉武 略输 唐宗 宋祖 稍逊 惜 成吉思汗 只识 数 风流人物 激情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2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总 北国风光, 写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具 大河上下, 体 顿失滔滔。 描 山舞银蛇, 写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课文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 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 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 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 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主题思想
全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 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 立新中国而奋斗。 写法特点 1、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 2、语言形象、精警、优美。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 、表现什么?
点明主旨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 革命人民。
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 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师总结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 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 雪图"。
词常识介绍
词是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 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 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 词牌,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词 一般分为上下阕,上阕一般写景,下阕多为抒情。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 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 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 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 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 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看 今 朝!(一字一顿)
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由此 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 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意象, 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是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能动地反映的产物,是 主观的心意与客观的物象的有机结合,是审美主 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的有机统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他的诗歌突 现了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而不是一些文人墨 客的浅斟低唱,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时应把握住 感情的脉络。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课堂讨论
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下阕中,“惜”字领起哪些内容?
“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主旨句是哪一句?
板书设计
描 写 、 议 论 、 抒 情
冰封 长城 上阕: 江山多娇 山舞 晴日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作业布置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 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 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 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 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 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 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 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 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 定的______。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九年级上
导语设计
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 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 轻。”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 大漠。”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实 写
生机勃勃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展 开 想 象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虚 写
上阕表现了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1、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2.“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2、如何写? 3.“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 雄必将胜过人 。 江山如此多娇, 承上启下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用词精当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有褒有贬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诗词意境深广而多彩。《沁园春》(雪)是 一个雄奇妖娆的境界;《忆秦娥》(娄山关)本用 来描写一场残酷的战斗,而读者见到的却是一幅 色调浓烈、构图优美的画卷。色彩的运用不仅加 强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且使意境更加深远。 毛泽东诗词善用比兴手法,如“雀儿”“鲲 鹏”的对比,“百年魔怪舞翩跹”与“万方乐奏 有于阗”的对比;“昆鸟常笑老鹰非”,用老鹰 的敏锐、矫健,比喻革命者的胆识与襟怀,《卜 算子》(咏梅)则以花喻人。 善于推陈出新,对神话、典故进行大世界,都是一 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 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 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 园春·雪》。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 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 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 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 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 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 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 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 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 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 心。 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 歌的重音。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 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 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
扩展阅读
毛泽东的诗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诗词,反映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中华民族的 浩然正气,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光辉。他们 或激昂,或深沉,或古朴,或清新,汇合在一起筑 成了一座革命诗歌的时代丰碑。 毛泽东(1893--1976)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发 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 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