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性语句赏析教案

合集下载

技法指导:描写性语段赏析(散文—表达技巧赏析)

技法指导:描写性语段赏析(散文—表达技巧赏析)

技法指导:描写性语段赏析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存在问题,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

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

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

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

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

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

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

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

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

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

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

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

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

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

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节选自[美]弗·拉塞尔《最后的山》,有删改)注格林同名童话中的男女主人公。

请赏析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

现场答案1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该答案问题属审题失误所致。

原题干是要求“赏析”,“赏析”不等于“分析”,“分析”可以只点明所用技巧,并对技巧略作解释,对表达效果不强求分析;而“赏析”是答表达技巧题的“完整版”,在“分析”两步骤的基础上必须答出表达效果。

语句赏析优秀教案

语句赏析优秀教案

文学性作品中重要语句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二、2016年—2018年考题再现及常见题型三、例题精析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考点:我们先来一起看看文学性作品的阅读中有哪些考点:1.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2. 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对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某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4. 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体验。

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独特的体验。

联系实际谈一谈你从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解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这种题的答题技巧。

(二)考题再现★文章第12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

(雅安市2016年中考题)★怎样理解文中“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雅安市2017年中考题)★“老杠头的哭泣是为了一颗老树,老杠头的哭泣也不仅仅是为了一棵老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分析?(雅安市2018年中考题)(三)常见题型➢①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③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⑥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四)例题精析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动作的敏捷,自信,矫健的雄姿表达出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评分细则:a、评分细则:比喻,拟人(1分)敏捷,自信,矫健的雄姿(1分)赞美之情(1分)❖五:实战演练:❖句子理解“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统编版现代文阅读教学----句子的赏析ppt课件及教案

统编版现代文阅读教学----句子的赏析ppt课件及教案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句子赏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句子赏析的不同角度。

2、让学生掌握句子赏析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从多种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2:学生能灵活运用从不同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句子赏析是语文考试阅读题常考的题型之一,很多同学不能正确分析句子赏析的角度,不能有条理的分点写出答案。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主要从句子赏析的角度和答题步骤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句子赏析的角度1、修辞手法。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某些特征。

排比:层层深入,增强语势。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

反复:强调。

反问:加强语气。

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对偶:工整的句式,增强文章节奏感。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为:记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其中最爱考的是描写。

描写又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反衬人物心情。

4、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抒情作铺垫。

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3、表现手法句子经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衬托,象征,想象,联想,寓情于景,反衬,烘托,虚实结合,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三、句子赏析的答题技巧角度+特征(内容)+情感具体表述为:①、用了……修辞或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

七年级秋季班(上册)教案第2课 赏析句子的技巧(含答案)

七年级秋季班(上册)教案第2课  赏析句子的技巧(含答案)

第2课赏析句子的技巧一、课堂小结。

赏析句子答题公式:定角度(修辞/描写/字词)+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感(主旨: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刻画了人物什么性格/表达了什么心情。

)该句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的,首选从修辞角度赏析;该句如果没有修辞,有描写的(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从描写角度赏析;上述二者都没有的,从词语生动准确性角度赏析(记叙文一般为动词)。

二、例题指引。

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4)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5)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6)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参考答案:(1)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把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薄雪覆盖下小山的景物的喜爱之情,从而表达了对冬天的济南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4)“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等关键词语都是动态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最后有总起来以“海绵”这一比喻作结,形象地表现了夏雨“热烈”的特点。

美词美句赏析教案

美词美句赏析教案

美词美句欣赏邻水中学试验学校主讲人:李彦琳教学目标:1、能掌握赏析美词美句的方法2、能体会到美词美句带来的意境之美3、能学习在作文中用上美词美句的方法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师生互动法、列举法教学重点|:能掌握赏析美词美句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掌握赏析美词美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是一片汪洋的大海,美词美句就好像大海中各种各样漂亮奇异的生物,展现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赏析美词美句的课堂,去领略语文世界中不同的风景。

二、正课赏析美词美句一般以以下三个角度为切入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词语妙用的角度赏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一)、从修辞角度赏析1、比喻:形象生动。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花朵的绚丽色彩和繁茂景象,表现了花朵的蓬勃生机和非凡气势。

2、拟人: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某些特征。

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竞相开放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感情。

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力量美、豪放美、阳刚美的赞美之情。

4、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愁绪,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

5、反复:强调。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6、反问:加强语气。

例如:是不是我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现了作者希望运用自己的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中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赏析(教案)(1)

【中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赏析(教案)(1)

文学类文本阅读——句子赏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句子赏析题的常见题型。

2、掌握词句赏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从用词、修辞、描写角度赏析词句的技巧和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二)常见的题型1、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或划线句子(说说划线句子的妙处)。

3、请从修辞(描写、用词等)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解题思路:A.找角度(从修辞、描写、词语、句式的角度)B.析内容(结合语境)C.品效果(联系全文的情感及主旨)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方法,(把……比作……或将……赋予人格化), 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内容),表现了(或表达了)……(情感)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明确: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果树争先恐后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火”“霞”“雪”来比喻果树开的花, 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描写角度(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细节、正面、侧面等描写。

答题格式:这句运用……描写,写出了人物(景物)的……特点(形象、心理、情态等),表现了(或表达了)……(情感)。

答题模板:角度+具体分析内容(结合语境)+感情(心理)例句(阿城《溜索》):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脚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明确: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首领早已见惯这样的场面,表现了首领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初中赏析句子专项训练教案

初中赏析句子专项训练教案

初中赏析句子专项训练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优美句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句子结构分析:主谓宾、定状补等。

2. 句子表达方式: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3. 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句子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提问: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二、句子结构分析(10分钟)1. 讲解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结构成分。

2. 举例分析,让学生辨别句子结构成分。

3. 练习:分析给出的句子,标注出各个结构成分。

三、句子表达方式(10分钟)1. 讲解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句子表达方式。

2. 举例分析,让学生辨别不同的表达方式。

3. 练习:根据要求,改写给出的句子,使其表达方式发生改变。

四、句子修辞手法(10分钟)1. 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句子修辞手法。

2. 举例分析,让学生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

3. 练习:根据要求,修改给出的句子,使其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五、赏析优美句子(10分钟)1. 展示优美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感受其美感。

2. 分析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让学生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子。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句子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特点。

2. 提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句子赏析能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2. 学生对优美句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句子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句子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讲解资料。

2. 优美句子的示例。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句子结构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讲解句子表达方式时,可以举例说明不同表达方式的区别和用法。

3. 在讲解句子修辞手法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描绘性语言教案模板范文

描绘性语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描绘性语言的种类、特点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描绘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事物。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描绘性语言的种类、特点及作用。

2. 运用描绘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描绘性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描绘性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描绘性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描绘性语言的种类,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2. 教师举例说明描绘性语言的特点,如:形象、生动、具体、细腻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描绘性语言的作用,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具可读性等。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出示一段描写景物、人物或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描绘性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2. 学生自由发挥,用描绘性语言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人物或心理活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描绘性语言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描绘性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描绘性语言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描绘性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2. 教师举例说明在作文中运用描绘性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出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描绘性语言进行写作。

2.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强调在作文中运用描绘性语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描绘性语言的种类、特点及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描写性语句赏析(教案)知识梳理:赏析描写性语句(语言赏析)1、从修辞手法入手(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2、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从写作手法着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题型链接:1、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

3、请从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两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

(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感情色彩……)学法指导1、思路切入:选择确定赏析角度(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反复);(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写作方法、2、解题技巧:角度+语言效果+内容+主题(人物、情感、事理)3、规范表述:运用了……(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人物、情感、事理)4、修辞手法赏析技巧:(1)判断修辞手法;(2)掌握常见手法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具体);排比(调理清晰,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夸张(突出特征,给人鲜明强烈印象);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情感);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3)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表现内容。

(4)分析表达主题(人物、情感、事理).表述模式:运用(手法),怎样(语言效果)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主题(人物、情感、事理)经典引导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修辞手法入手)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树、杏树、梨树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表现了花朵之多,表达了作者对艳丽春花的喜爱之情。

2、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评分:共2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作方法入手)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是虚写,其它句子是实写,突出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4、“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写作方法入手)答: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写“蜜蜂”“蝴蝶”从侧面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5、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表达方式入手)答:(3分)作者将深情的描写与抒情相结合,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离愁别绪。

牛刀小试(对比练习)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6、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2分)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A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B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

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

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

C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7、.本文语言隽永优美。

请对划线的A、B、C、三句进行品析。

(角度自选,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描写手法,或从感情色彩……)A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答: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声音令我痴迷,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B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答: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声音留在心里,比作彩笔在纸上抹上彩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美妙的声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C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答:此句“飘”、“拽”两个动词用得妙。

“飘”字写出了远去的声音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拽”字生动地描写出了那声音在多年之后仍具有强大的力量。

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8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实战演练(课后练习):①日记其实是一个习惯。

因为天天写才是日记。

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记见一次面。

打开日记,就看见了一个个日子的驿站,看见了生命的一个个驿站。

写了月日、星期、天气,然后提了笔,看见笔和笔的影子在一片带横格的白纸上沉默。

沉默的笔像在回忆,像在数今天走过的脚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别。

刷牙缸里的牙刷,合上的书本,倾泻着的灯光,流淌着的血管里的血,铺开的日记,像是在举行一个告别仪式,跟今天这一截生命道别。

假如明天不再存在,这日记真该日日去记,记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遗书。

9本文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句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比喻句,抄写下来,并做简要评析。

(3分)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10、读第①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

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11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

答: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

⑤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

结果,当然叫人失望。

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出于店员的粗心吧。

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

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12、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