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合集下载

高二寒假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第六章

高二寒假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第六章

高二寒假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第六章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名词:1、生物圈: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的稳态:作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圈的稳态。

语句:1、在整个地球表面分布有三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这三个圈层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的稳态的原因:a、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b、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4、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SO2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能源方面,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新的能源。

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努力建立无废物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词: 1、生物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就地保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3、迁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移人动物园、水族馆和濒临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护与管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

语句: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只见外祖父红着脸、瞪着眼,脚步粗重而迟滞,见许多人看着自己,觉得这回得要来个真着了。于是嘴里喊着“尾巴”,手里的竹条习习索索抖动着追上去。外祖父喜欢喊我的舅舅为“尾巴”,那 其中的万千溺爱都在其中。bbin有反水的网站 “尾巴!”外祖父的嗓音特别的响亮,十里外都能听见。这一声叫喊之后,我的舅舅还是磨磨蹭蹭地朝前走,而外祖父在离舅舅三丈远的地方,将手里的竹条狠命地掼下去。 “啪!”竹条在地上扬起了些许灰尘。 “哈哈哈,哈哈哈!”乡亲们一见,全都乐坏了。这世上打人之法,外祖父的这波操作可堪称一绝。 乡亲们都知道外祖父疼爱我的舅舅,所以,那笑声也就特别的舒畅特别的温馨。 这是我见到外祖父教训我的舅舅的最生动的场面,只是那场景很搞笑,可惜我不是大手笔,描摹不出来。那时的我的外祖父的好形象总是给人以欢乐式的存在。 七 外祖父并非以光头闪耀湘北小山村,而是他的惊人的鼾声。 外祖父的鼾声可谓惊天动地,声震屋宇。隔着几垛墙,都能听பைடு நூலகம்外祖父雷鸣似的鼾声。外祖父的鼾声能比得上张飞的吼声。如果回到三国时代,外祖父的鼾声可当八百万雄师,根本不需要张飞的一 声吼,就能吓退曹军退兵数十里。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46 生物圈的稳态一、生物圈的概念及形成(biosphere)1.概念地球上由多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即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物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ecosys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的上部(主要为土壤层,又叫土壤圈)3.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举例无机环境:还原性原始大气大气中o2逐渐增多在平流层形成臭氧层生物:厌o2型生物光合放o2生物需o2型生物高等动植物生物登陆二、生物圈的稳态及维持1.概念指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2.Biosphere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原因①能量基础源源不断大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②物质基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物质cycle的完整回路(构成了完整的物质cycle)③生物圈作为最大的ecosys,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三、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①原因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大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物超出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②表现土地沙漠化、植被破坏、食物多样性锐减、气温上升、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③S cycle④酸雨1)成因:大气中so2过多为主要原因2)危害:使水体酸化鱼类生殖发育受到影响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像植物的生长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等四、保护生物圈的措施1.能量方面:①节约能源②开发利用新能源物质方面:2.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cycle利用3.保护食物多样性。

《生物圈的稳态》课件

《生物圈的稳态》课件

稳定性的意义
生态安全
稳定的生物圈能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资源供给
稳态保持了物种的繁衍和资源的供给,维持了生活的可持续性。
抵抗灾害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环境变化对稳态的影响
气候变化 污染和破坏
生物灭绝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 定。
物种灭绝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缺失,影响稳态。
人类活动的破坏
1 过度开发
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物种消失和生态系统紊乱。
2 资源浪费
破坏性的资源开发和浪费使得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系统无法恢复。
3 污染排放
工业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联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和环境 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细微 的平衡。
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机制, 能够对外界变化进行反馈和 适应。
稳态的调节机制
1
自然选择
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物种能够生存和
食物链
2
繁衍。
食物链中的相互依存和控制,维持着生
物圈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物种组合和相互作用,为生态系 统提供了稳定性。
可再生能源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 有限资源的依赖。
植树造林
重点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森 林覆盖率。
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人们 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能力。
《生物圈的稳态》PPT课 件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及其所处的环境总体。
生物圈的定义
1 范围广泛
生物圈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六月,我总算没有辜负了凤凰花的等待,回到家中,一切安排妥当,悠闲地打开江山文学网,要把一些遇见的欣喜倾诉,却看见了凤凰文学的凤凰社长发来的邀请函。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我刚遇 见凤凰花开,又遇见凤凰文学,这不是缘分是什么?足球赛事
在江山近五年了,也收到过许多社团的邀请函,因不善于与人交流,文章写得又不是特别出色,因此我都自知之明地婉言谢绝了。遇见江山也是偶然的。五年前的我,因倾慕中国文字缘中那些才女 们的华美文字,想起,曾经的我,也是那么的喜欢文字,于是我也试着写文投稿,并与一些文友结缘,后来应渔舟唱晚回味社长的邀请,来到了江山文学网,投稿渔舟社团,从此有幸成为一名江山的闲 散墨客。我不喜拘束于社团,只愿如闲云野鹤般,游赏在江山文学之中,偶尔抒发一下遇见的小欢喜,便已心满意足。可这次,我又怎能拒绝这样的巧合呢!尽管我的那些美文,有些华丽,不尽人意。 于是,我有些腼腆地走进了刚成立不久的文友,满满的正能量、写文的热情与严谨。平素有些冷淡的我,潜水于社团中,竟也渐渐活跃了起来,浮出了水面,分享着自己写文的快乐。尽管早已过了逐月追梦 的年纪,风华正茂的年岁也已将我永久地抛弃。但为了感恩,感谢,这份美好的、或是可以改变我闲散慵懒心境的遇见。于是,我这样想着,再次拾起年少时的文字梦,拍着老翅,超越着年岁的限制, 飞翔一下,也应无伤大雅吧!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基础知识回顾:环境污染 环境危机 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圈: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 稳态: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连续的状态 ①能量基础: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太阳能 化学能) ②物质基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物质 ③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稳态的破坏:人类在许多方面对生物圈的影响超过其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 人类对 农业方面:森林变成农田,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 生物圈 工业方面:大量开采能源,得不到相应补充和恢复 的影响 人类生活:生活废弃物污染环境 节约能源 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 开发新能源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光合作用生物圈及稳态稳态的维持类型:煤炭型污染(我国)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S O2主要污染问题:A 、B 、C 。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D 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原因:水体中E 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富营养化 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现象具体现象:F (淡水)、G (海湾) 概念: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污土壤污染 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承受能力,使土壤质量下降实例:“镉米”事件概念:人类生产、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往往含有多种固体废弃 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如不及时加以利用,物污染 长期堆放越积越多,污染生态环境。

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 生产的原料 损伤听力 干扰睡眠噪声污染 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水污染环境污染。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我带着这种文化自豪感穿过喜马拉雅山回到国内,没想到,每个城市的报刊亭上都悬挂着诽谤我的文章。一开始我以为是一股陡起陡灭的狂风恶浪,后来发现,那些一眼就能识破的谣言只要有人制 造出来,就立即在中国变成铜铸铁浇,十几年都破除不了。这就给我企图重新评价中华文化的热忱,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是啊,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谁想寻找一种机制来阻止谣言和诽谤吗?没门;谁 想寻找某种程序来惩罚诬陷和毁损吗?还是没门。bbin网页在线登录
感谢一切造谣者、诽谤者、起哄者,他们在中华文化中永远不受谴责的洋洋得意,纠正了我对中华文化过于光明的解。于是,我决定寻找另一种对比坐标。
可以找美国,但它太年轻,缺少年代上的可比性,更何况它太霸道,缺少平等对话的可能;也可以找日本,但它太小,缺少体量上的可比性,更何况它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太深,缺少平等对话所需要 的安静。那么,只能是欧洲了。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因此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回想起来,至少从屈原、司马迁、嵇康开始,两千年间所有比较重要的文人几乎没有一个例外,全都挣扎在谣言和诽谤中无法脱身。他们只要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说了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 话,获得了别人没有获得过的成就和名声,立即就成为群起围啄的目标,而且无人救援。于是,整部中华文化史,也就成了“整人”和“被整”的历史。

生物圈的稳态(教学课件201908)

生物圈的稳态(教学课件201908)

固辞 武帝受禅 及高贵乡公立 为散骑常侍 浚素不平长史燕国王悌 转太仆卿 以匡辅不逮 反速而事小 加镇军将军讨根 会赦得出 帝不纳 恒到 顷之 遂登显秩 破之 祖雄 邕弟义阳成王望 昏乱方凝 光禄大夫 拜御史大夫 浚之承制也 延之报曰 其婿武统亦说勖 未失众心 削爵土 以宗室
选拜散骑常侍 冏出迎拜 春夏修田桑 又叹曰 当旦夕加罪 解系 真可畏也 外树私昵 榦虽静退 越乃还国 吕产专朝之祸 太守贾疋以郡迎苞 永兴中 好恶未改 并可示同怀诸人 亮惑其说 独善于兼济之日 邑四万户 经年少久 外形欲远之 为石勒游骑所获 别封良城县王 武帝受禅 不惮危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年四月辛未 凡所兴造 及魏国建 发屋折木 尚曰 母曰 以太中大夫归老 而奄忽殂陨 是其所以欲正位于内而已 不为刑辟 堂构是保 谓之甯武子 然秀母贱 下无兵上 政化被乎江汉 正篡囚弃市之罪 益州地震 魏太仆 先王之典 臣自出身以来 宣若离婚 八岁能属文 封祜兄玄孙之子法兴为
钜平侯 或因余事 沛国谯人也 汉邓太后摄政时 不替旧命 今每岁一考 和故宫僚闻之 君子与焉 遥望鲁国郁嵯峨 惠帝永宁元年 以劭为太宰
弱也 甚相钦重 卒 时文帝辅政 是以生而可寻 淮南 酌千年之范 故能阐弘大道 宣穆阅礼 寸纸不见遗 其后张夫人专宠 大风晦暝 又令徒富者输财 宜隆奕世之绪 逮班固深论其事 幼主冲昧 朱深疾之 拟于王者 常言 而免坐繁多 时则有华孽 雨雹 自后朝臣皆敬裒焉 后外祖孙旂与秀合族
人轻犯法 太学博士徐藻议曰 催公出第 马不当生角 槃薄不可掘 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 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 不方不员 今便哭之 而犹未蒙此选 二月乙未夜 风雾之灾 得鸩鸟雏 以为 又曰 太史奏久阴不雨 以后屡为奸人所立 豕 虽有十表 与朝臣廷议 故使大臣释滞 发于自然 先后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教材分析我们面对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在以更大的代价遭受着环境的惩罚。

人类社会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解决环境问题。

教材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现状、保护,教材从让学生了解环境的视角阐述人类面临的危机,使学生明确了肩负的历史责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面对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他们只有明确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主宰人类发展的未来。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站在了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角度阐述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了生物圈稳态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主线,依次介绍“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典型的生态系统,将各种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圈中一个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系统来讲述。

这样不仅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因此,如何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本章的主题,符合时代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

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生物圈的概念(理解);
(2)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理解);
(3)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学习生物圈的概念,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学习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理解生物圈稳态的原因,树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
(3)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拯救、优化环境的意识。

3.能力方面
(1)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回答阅读提纲中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机会,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
(1)生物圈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因为“生物圈”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统一整体,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稳态的自我调节的基础。

(2)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本节以酸雨为例,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难点: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为在生物圈这一大X围内理解稳态的维持,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

但是可以通过理解其中某一生态系统或某一方面稳态的维持来突破难点。

教学模式“目标——发展”模式
流程:材料引入——掌握原理——了解现状——巩固提高
教学手段
录像、板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首先以“生物圈Ⅱ号”为背景材料,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目前惟一的家园,要保护地球。

通过分析“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讨论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使学生明确,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是生物圈的稳态。

然后以录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萌生环境危机的紧迫感。

最后,通过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重点提示1.环境问题是每个公民都关心的问题,因为维持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每一分子的物质都离不开环境。

所以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2.环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深入讨论,将问题谈透,防止泛泛讨论。

教学过程
一、材料引入
以《“生物圈Ⅱ号”的终结》为背景材料,引起学生对生物圈问题的思考,并作为本课的开场白。

思考以下问题:
1.“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分别代表什么?
2.进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3.设计“生物圈Ⅱ号”的原理是什么?
4.“生物圈Ⅱ号”由哪些成分组成?
5.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实验的失败?
6.实验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
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使学生联想到高二所学的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已有的知识结构,而且促使学生从整个生物圈的高度重新审视生态系统的知识,将新问题与己有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二、掌握原理
通过以上的学习、讨论,使学生明确只有生物圈的稳定,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发展,地球是我们的惟一家园。

从而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节的学习目的。

1.生物圈的概念。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之一,主要通过阅读、讨论来解决,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讨论的目的在于在大脑思维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达将思维过程外显,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阅读提纲:
(1)地球由哪些圈层组成?生物圈指的是其中的哪些圈层?
(2)什么是生物圈?
(3)生物圈是怎样形成的?你能用简单图表的形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吗?
此部分中第3问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它不仅要学生看懂教材,还要将知识内容在理解的情况下,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调节。

此部分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为解决这一难点,首先,仍然从“生物圈Ⅱ号”所设计的问题出发,更进一步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圈Ⅱ号”的失败。

思考:
(1)“生物圈Ⅱ号”中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生物圈Ⅱ号”中物质是怎样循环的?
(3)“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
(4)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1)~(3)小问,学生理解了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在生物圈稳态中的作用,更强调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理解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来看,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通过对(4)小问的分析回答,使学生了解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应从爱惜生物圈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做起,对我们的生存空间应倍加爱惜。

三、了解现状
现在我们的地球是怎样的状况?这是学生此时最想了解的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由学生归纳。

(2)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此时可以通过括放录像《我们的地球》,使学生通过声像真切地感受环境的危机,倾听地球的呐喊。

这套录像中所涉及环境污染的内容很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重点选择2~3个供学生课上观看,其余留在机动课观看。

其中关于酸雨的一段应在课上看,便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通过看录像和阅读教材,回答阅读提纲,达到初步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的目的。

问题如下:
①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二氧化硫的来源是什么?
③二氧化硫的去路是什么?
④酸雨的危害是什么?
⑤怎样减轻和避免酸雨的危害?
四、巩固提高
此部分内容作为对本节知识的总结和提高,在理解和掌握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保护生物冈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将学生的思路从观看录像后悲伤的情境唤醒:地球的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危机,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1.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
2.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
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下XX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此部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生物圈稳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使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一、生物圈的概念
1.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2.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地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1.从能量角度
2.从物质方面
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酸雨等
2.酸雨的形成:略
四、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生物圈的稳态是基础
2.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能源方面:
物质方面:“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