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圣才出品】
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1.跨国营销需要特别考虑的那些影响广告与促销策略的因素不包括()。
A.法律限制因素B.媒体限制因素C.财务限制因素D.广告受众限制因素【答案】C【解析】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因素主要有三类:①法律限制因素,是指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其广告内容、广告用语、广告产品、广告时间、广告播出方式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②媒体的限制因素,是指各个国家的传媒业发展水平不相同,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在广告媒体的选择上也会遇到限制因素;③广告受众的限制因素,是指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居民习惯、文化习惯,审美观念和理解能力。
2.母国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应何种战略?()A.国际战略B.本土化战略C.全球标准化战略D.跨国战略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案】A【解析】实施国际战略的企业往往把产品开发职能集中于母国,又会在各个有业务的主要国家设立制造与营销职能,因而其内部大多具备核心的竞争优势。
当公司实施国际战略,力图通过向国外子公司转移核心竞争力来创造价值时,会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将那些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的母国员工转移到国外子公司。
因此,母国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应国际战略。
3.实施全球知识管理战略的内容不包括()。
A.知识积累B.知识转移与共享C.知识创新D.知识暴露【答案】D【解析】全球知识管理战略包括:①知识积累战略;②知识转移和共享战略;③知识创新战略。
知识积累活动不断为跨国公司构建和夯实知识基础;知识转移与共享活动可以实现现有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运用,从而发挥知识的乘数效应;知识创新活动可以促使跨国公司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持续创造新知识,从而保持动态的竞争优势。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真题解析,考研真题,考研笔记,复试流程,考研经验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简答: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内容和缺陷2.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特点3.要素价格均等含义和运行机制,解释当前各国工资持续不等4.大量外资流入对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5.列举四种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坑爹!啊!论述和计算6.汇率题目7.用麦当劳在中国的例子解释本土化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的关系【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8.(1)2003年为什么专家认为我国人民币应该升值,并实行浮动汇率制?(2)为什么2005年美国不再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而变为要求中国实现弹性汇率和扩大财政政策材料分析9.中资银行国际化第一问:采取什么进入市场方式,为什么?第二问:结合国际商务战略,探讨如何解决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10.关于宜家的材料第一问:宜家采用的市场营销方法有哪些?第二问:纵向一体化是什么?有什么优势?第三问:oem 是什么?如何改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担任的角色?首先要明确的几点:第一,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千万不要把高考、四六级、期末考等考试的方法照搬到考研上,无论你这些考试考得有多好都不行。
第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有些方法对别人很有效,对你可能就没什么用,比如我,很多人都喜欢早上起床后学英语,而我却喜欢学数学,学英语的话就会打瞌睡。
所以,大家不要照搬我的复习经验,一定要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第三,我这篇文章仅针对复习方法,至于考研路上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对大家的复习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本人也不打算讲了。
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大纲解析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金融理论【圣才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大纲解析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金融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ee3542802d276a201292e7c.png)
第三章国际金融理论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
其中,对国际收支的定义是:国际收支是以统计报表的形式,系统总结特定时期内一国的经济主体与他国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它包括货物、服务和收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的交易以及单项转移。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BOP statement)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复式记账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由于各国的编制要求不同,所以各国自行编制的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其项目内容各具特点。
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两大账户。
具体构成如图3-1所示。
图3-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经常项目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三个子项目:货物和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
(1)货物和服务(goods and services)货物一般包括居民向非居民出口或者从非居民那里进口的大多数可移动货物。
服务是经常项目的第二个大项目。
服务包括以下内容:运输、旅游、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和文化及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政府服务。
(2)收入(income)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其中,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投资收入包括居民因拥有国外金融资产而得到的收入,其中又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投资收入三部分。
2015年人大国际商务硕士考研、复试真题,考研真题,考研大纲,考研笔记,考研经验

人大考研详解与指导初试参考书目和经验:政治和英语什么的网上帖子有很多,大家不妨搜索几篇,帮助都很大的。
政治:其实政治考试么,投机取巧的办法不是没有,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前程拼搏,没有必要用这个来读是不是?政治的复习,中心就是一个背。
从参考书上来书,我身边的人以及我都是看红宝书为主,考前做了任和肖的预测题,还有一些考研机构考前都会出一些预测题。
红宝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详细,有意愿的同学可以买一本考点总结类的书,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将知识点一条一条列出来的东西到复习后期用处比较大。
至于说预测题么,要考的同学可以问自己的学长学姐借来看看,所谓的预测基本上都会把大考点全都列出来,因此我觉得这种参考书预测的价值不大,更主要的就是给归纳归纳。
结伴有研友的同学互相考考很有帮助的,人不想被人看扁的小自尊心这个时候特别给力,就想把人比下去。
从题型上来说,政治的多选题我个人觉得比较讨厌,拧巴思路拧巴题,有的东西八竿子打不着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对了,有的东西复习的时候看也看不到,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是考前模拟的时候碰到几道这样的题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多选题的知识点覆盖比较广,还是需要大量做题练练手感。
主观题的话,我感觉如果看过一两遍红宝书并且看些考点总结的东西,考试的时候一般来说知识点覆盖都是不成问题的,这个时候书写工整就占便宜了。
我有一些理科生朋友在答主观题的时候总说有的时候写不出来,写不出来,那就抄材料么!字数在主观题评卷的时候我想也是一个因素,并且有的时候你觉得擦边的知识点就是老师要的知识点,总之,多写字没坏处,死皮赖脸,能扯就扯。
英语参考书的话,首推黄皮张剑的真题解析,真题比什么模拟题都靠谱!另外想要加强阅读的同学不妨看看考试虫系列。
这方面没什么特别的经验。
就强调一下考研英语思路和出国英语差的真的不少,个人轻敌了==,出来的分数很坑爹,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还好够用。
因此,经验的。
没有!另外,主要就是说说人大要考的396和434。
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战略(圣才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战略(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742d055ba1aa8114431d9f4.png)
第二章战略第一节国际化战略一、简答题1.国际经营导向的国际经营战略模式有哪几种?并从战略侧重点,资源和配置两方面进行比较。
[复旦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答:(1)国际经营导向的国际经营战略模式的种类①国际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怎样在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上建立起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通过跨国经营方式把技术、产品或设备转移到国外,转移到哪些国家更有利于跨国经营的发展,采用什么形式实现这种技术转移。
显然,母公司具有雄厚的创新技术实力是运用这种战略的前提条件。
②多国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各东道国市场的需求特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东道国市场的需求,怎样从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等方面提高子公司对东道国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
经营的灵活性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及时反应,是子公司适应能力的重要表现。
在母公司的总体跨国经营战略指导下,每个国外子公司都需要根据所处经营环境的特点判定有利于开拓当地市场的经营战略。
③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是全球产品,怎样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生产资源,实现全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如何通过集权管理和决策,有效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全球性经营效率。
④跨国战略。
它是综合了上述三种战略目标的跨国经营战略。
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和全球战略分别从不同角度考虑如何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建立世界范围的竞争优势。
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定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及各种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同时在适应能力、全球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了个方面建立竞争优势。
(2)从战略侧重点,资源和配置两方面进行比较表2-1是四种战略在战略侧重点,资源和配置两方面的特征。
表2-12.国际企业的战略类型及其演进规律是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国际商务硕士]答:(1)根据地区调适的压力和降低成本的压力之间的强度差异,企业的战略选择可分成四种:全球标准化战略、跨国战略、国际战略和本土化战略。
国际商务硕士《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真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第二篇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重点院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H-O模型的基本假定不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A.生产要素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B.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C.两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不同D.两个国家的消费偏好不同【答案】D【解析】H-O理论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①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②两国生产方法、技术、劳动生产率相同;③一国的资本相对丰裕,另一国劳动力相对丰富;④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种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且要素密集度固定;⑤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利率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率低;⑥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国内可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⑦不考虑需求,或需求偏好两国相同,并且不变;⑧完全自由贸易,商品在两国间流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等限制。
2.国际贸易中大国与小国的区别,是根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研]A.GDP的值B.人口和地域的大小C.该国的贸易额D.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答案】D【解析】在国际贸易中,区分一个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并不是从国土面积、政治、经济等方面界定,而是取决于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
贸易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供需变化(进出口量的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而贸易小国则只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3.下述例子中,显示出的是内部规模经济的选项是()。
[暨南大学2015研]A.广东顺德乐从镇的家具市场B.天津的食街C.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D.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答案】D【解析】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美国的家庭农场呈现出规模越大,盈利越多的特点,是内部规模经济的集中体现。
2015年南开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南开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
1.自动出口限制
2.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3.金本位制度
4.信用证
5.产业内贸易
6.跨国公司国际转移价格
二、简答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美国给波音公司大量的研发补贴来帮助其在喷气式飞机市场占领优势,请问这个是什么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有什么实践效果?
2.国际直接投资给母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4.新贸易理论下,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矛盾以及解决措施。
5.企业在给国际营销产品定价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6.为什么发达国家实行一体化比较成功,发展中国家实行一体化却大都不怎么成功?
三、论述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低到高的层次?简要评价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应采取何种对策?
2.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3.分析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国际商务硕士《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重点院校考研真题详解(国际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某公司在新加坡发行美元债券,此种债券属于()。
[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A.欧洲债券B.外国债券C.武士债券D.扬基债券【答案】A【解析】欧洲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2.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具有以下哪个特点。
()[暨南大学2015研]A.流动性好B.期限短C.收益低D.风险高【答案】D【解析】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资本市场具有期限长、流动性低、风险高等特点。
3.欧洲货币市场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A.经营欧洲货币单位的国家金融市场B.经营欧洲国家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C.欧洲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总称D.经营境外货币的国际金融市场【答案】D【解析】欧洲货币市场,就是经营欧洲美元和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境外货币交易的国际资金借贷市场。
“欧洲”一词,实际上是“非国内的”“境外的”“离岸的”或“化外的”意思。
二、判断题1.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就是指欧元。
()[暨南大学2015研]【答案】×【解析】欧洲货币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系和优惠税收体制下,主要由非居民持有的、并参与交易的自由兑换货币。
它包括以下两层含义:①狭义:特指欧洲各国商业银行吸收的除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存贷款。
②广义:泛指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既包括欧洲也包括其他国家银行中的各国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通常被叫做离岸金融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 【答案】√【解析】欧洲货币市场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国货币存贷的市场,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交易的主要货币是欧洲美元。
某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几乎不受任何政府的管制,因此,国际上通常又把欧洲货币市场成为离岸金融市场。
3.借入储备资产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国际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等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一、简答题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答:(1)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含义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是指以各国不同生产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H-O定理,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而不同的资源禀赋产生了不同的要素成本,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区别①贸易产生原因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是劳动生产率差异;H-O理论认为是要素禀赋差异。
②使用要素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是单要素生产模型;H-O理论是双要素生产模型。
③交换规律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内交换规律不能适用于国际交换;而H-O理论认为国内交换规律可适用于国际交换。
④研究对象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H-O理论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劳动生产率,还包括其他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
⑤比较优势理论是从生产要素的质量上分析和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H-O理论则是从生产要素的数量上分析和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⑥一般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基于外生的技术差异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H-O 理论是基于外生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同。
(3)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联系①在比较优势理论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国际优势差异被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但有关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怎样产生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一种假说,是外生的比较优势理论。
相反,要素禀赋理论则从相对要素充裕度与相对要素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了贸易前贸易国之间相对产品价格差异的来源,从而将相对生产成本内生化,因此,要素禀赋理论是内生的比较优势理论。
②比较优势理论预见各国通过完全专业化,即将所有资源投入一种产品的生产,可实现贸易收益的最大化,因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利益共享的乐观的贸易前景,但是并没有确切地说明贸易双方在自由贸易中获得多少实际收益,以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各阶层如何分享自由贸易的实际利益的。
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推出了贸易双方实现完全专业化的结论,但它并没有涉及在生产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完全的专业化是否可取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在要素禀赋理论里寻找答案。
③要素禀赋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发展,一种完善。
两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
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单个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国别比较基础之上的。
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完善和更加有说服力。
2.简述新贸易理论“新”的主要表现。
答:(1)新贸易理论的含义新贸易理论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理论,其产生同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加大有直接的关系。
新贸易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认为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
新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新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增长以及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存在垄断势力、产品差异化和规模报酬递增。
(2)新贸易理论“新”的主要表现①贸易政策不同新贸易理论认为现实中市场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提出了两个干预贸易的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即政府为支持发展某出口导向型产业,应采取一些有限的、有选择性的干预措施。
②研究对象不同正统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产品同质化和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而新贸易理论则放弃了这些假设,讨论垄断势力、产品差异化、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其中,产品同质化与产品差异化这一对不同的假设说明基于产品同质化假设的理论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包括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基于产品差异化假设的理论更适宜解释制成品贸易。
③贸易的福利效应不同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优势,还来自于规模经济性、增加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竞争程度、增加了产品的差异性等。
同时,新贸易理论指出,尽管存在着潜在贸易得益,但不完全竞争市场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使一国经济有可能不仅无法利用潜在的贸易得益而且实际上遭受损失。
当贸易使得本国以递增规模生产的行业和高度垄断的行业收缩,而带来的其他利益不足以弥补这种收缩带来的损失时,贸易使本国受损,这说明,参加贸易并不是总能得到利益。
3.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提条件。
答:购买力平价理论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提出。
其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如下:(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①不考虑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费用。
购买力平价说忽略套利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完全等问题。
②两国间的贸易条件相同。
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常常使用关税和配额等形式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出口国也常常使用出口退税等形式补贴出口商,目的是增强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③没有外汇管制。
购买力平价理论前提之一是浮动汇率制,国家外汇管制也直接扭曲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逻辑基础。
④参比国要有统一的价格形式。
如果说两国的价格形式并不统一,一国实行价格补贴,这样就必然导致价格歪曲,从而导致比较的结果失去意义。
⑤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所有市场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单一,是通过套利行为实现的。
⑥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可以完全替代的。
⑦生产与消费结构大体相同。
⑧相同劳动生产率。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购买力平价从人们持有外币的原因入手,认为持有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国外市场上具有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同理,外国人持有本国货币,是因为在本国市场上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便决定了货币的价格,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应该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
购买力平价的表达方式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是按照其各自能代表的价值来进行交换的,而货币的价值是由这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决定的。
所以,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代表其价值量之比,构成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
而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该国物价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来的。
货币购买力水平是某一时期物价水平的权数,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②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时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③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学术界对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感兴趣。
因为,相对购买力平价可用来预测实际汇率。
在预测期内,如两国经济结构不变,两国货币间汇率的变化便反映着两国物价指数的变化。
4.简述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别和特点。
答:企业通常运用六种不同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出口、交钥匙工程、技术授权、特许经营、与东道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在东道国成立全资子公司。
这六种进入方式的特点如下:(1)出口许多制造企业在刚开始进行全球扩张时采取了出口的形式,而在以后才转向其他的模式以服务于外国市场。
通过在一个中心区域制造产品,然后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企业可以从它的全球销量中实现巨大的规模经济。
出口的优点包括:①它避免了在东道国进行制造经营活动通常所需的巨大成本;②出口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经验曲线以及区位经济。
出口的缺点包括:①如果国外有更低成本的地方可以生产产品,那么从企业的母国出口就显然很不合算;②高运输费用和关税壁垒可使出口不经济;③当企业把它在有业务的国家里的营销权和服务委托给另一家公司时,这家公司往往同时经销竞争对手企业的产品,因此不可能有完全的忠诚。
(2)交钥匙工程交钥匙工程是指承包商同意把工程所有的细节都移交给外国客户,其中包括对经营人员的培训。
一旦合同期满,外国客户就得到了已经可以全面经营的工厂“钥匙”,故称为“交钥匙”。
这是向其他国家出口连续性技术的手段。
交钥匙工程的优点包括:①交钥匙工程是从专有技术中获得巨大经济回报的一种手段;②这个战略在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政府的管制时尤为有用;③交钥匙工程通常也要比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