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概念】干性贴敷法又称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临床急、慢性疾患,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喎斜、、消渴、遗精、阳痿等。

2.外科疾病疮疡肿毒、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等。

4、五官科疾病喉痹、牙痛、口疮等。

5、儿科疾病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操作流程】项目操作要求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操作前护士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洗手,戴口罩物治疗盘、治疗卡、垫巾、遵医嘱配制药物、消毒棉球、快准备 品 速手消毒液、污物桶、纱块等,必要时备屏风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解释,评估患者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敷药局部皮肤情况,体质、心理状况及二便情况。

体位适宜,充分暴露需贴的穴位环境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关闭门窗操作流程 清洁皮肤 观察贴药部位皮肤情况,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酒精棉球擦净 如原贴有药膏,截取揭去原贴药方法正确,不增加患者痛苦 贴药 将药贴贴于患处妥善固定,留贴时间一般为4-6小时(可根据药性决定留贴时间)观察询问患者感觉,观察皮肤情况 告知 告知注意事项清楚详细,告知患者如出现皮肤瘙痒、疼痛或其它不适,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操作后整理 协助衣着,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归位安排患者舒适体位 评价体位是否合理 贴药部位、方法准确度患者的感觉,有无不良反应,患者的满意度及目标达到程度记录再次核对,洗手,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及签名【注意事项】1.贴药时间一般情况上,刺激小的药物,每隔1-3太难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太难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简述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简述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是注意时间、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剧烈运动等。

1、注意时间:穴位贴敷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是2~4个小时或是6~8个小时,患者在贴敷的时候应咨询好医生贴敷的时间,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贴敷去除,以防贴敷的时间过长,对局部的皮肤造成刺激。

2、注意皮肤护理:贴敷的过程当中是不可以碰水的,当天也不可以洗澡,可以在贴敷去除之后使用温毛巾擦拭身体,防止局部的组织受凉。

3、避免剧烈运动:穴位在贴敷的过程当中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以防皮肤出汗对局部造成刺激,使贴敷过早脱落。

此外,贴敷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可以摄入刺激性的食物。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一、穴位敷贴的适用方法:穴位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即内病外治)适应症状:儿科: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2、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妇科痛经:A在痛经发作期,用654~2注射液10毫升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上,贴敷入关元穴,30分钟缓解痛疼。

B山楂、葛茛、甘草、生白芍、乳香、没药、元胡各等份用醋或黄酒调和做成饼状,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饼放入上,贴肚脐(神厥)及关元穴,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其主要功用是行气活血止痛。

屡用效佳,多次痛止。

骨伤科(康复理疗科、针灸推拿科)颈、肩、腰腿痛: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穴位敷贴知识点

穴位敷贴知识点

穴位敷贴知识点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使用特定技术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穴位敷贴是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原理、适应症、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穴位敷贴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信息传导和能量运行的通道,在身体的各个穴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施以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活化经络,促进病理因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穴位敷贴的适应症穴位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外伤与运动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通过敷贴药物在伤处,可以减轻疼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症状,促进健康。

三、穴位敷贴的常用方法穴位敷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药物敷贴法:选择适合的药物,加工成贴剂,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常用的药物有中草药、贴剂、膏药等。

药物的选择和药性的刺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2.温热敷贴法:使用温热的物质,如温水袋、温热贴等,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温热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适用于寒性疾病和痛证。

3.穴位按摩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按摩穴位可以手法柔和,也可以使用按摩器具辅助,但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的正确性。

四、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敷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非常重要。

2.药物选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穴位敷贴实施方案

穴位敷贴实施方案

穴位敷贴实施方案
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上药物或草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敷贴。

一般来说,穴位应选择在患处周围或相关的经络上,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准备好敷贴的药物或草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草药进行敷贴。

可以选择外用贴膏、药酒、药粉等形式的药物,也可以选择适合敷贴的中草药进行煎煮后敷贴。

然后,进行穴位的准备工作。

在敷贴前,需要清洁患处的皮肤,保持干燥。

同时,也需要将敷贴的药物或草药准备好,以便随时使用。

接着,进行穴位敷贴。

将准备好的药物或草药敷贴在选择的穴位上,可以使用胶布或纱布固定。

敷贴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在敷贴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受风。

最后,进行敷贴后的护理工作。

在敷贴结束后,需要清洁患处的皮肤,并进行按摩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同时,需要避免患处受凉或受风,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穴位敷贴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的中医疗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准备好药物、进行穴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敷贴以及敷贴后的护理工作。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疗效的达到和患者的安全。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棉纸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

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3.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4.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1
单点敷贴法
选择特定的穴位,将药物或贴敷材料粘贴在该穴位上,发挥相应的疗效。
2
多点敷贴法
选择多个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
区域敷贴法
选择局部区域,将药物或贴敷材料敷贴于该区域上,治疗对应的疾病。
穴位敷贴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安全有效
穴位敷贴疗法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且有效。
个性化
不同的穴位敷贴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广泛适用
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医中的地位和发展
传统医学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 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研究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穴位敷贴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调整气血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 平衡状态。
通经活络
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通畅加速血液循环,促 进瘀血的消散。
调整脏腑
通过穴位敷贴疗法,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身体的 健康和平衡。
常见的穴位敷贴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PPT课 件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贴 敷特殊材料,以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的起源
1 古代智慧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
2 传承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敷贴疗法被逐渐发展并应用于日常诊疗实践中。
案例分享:穴位敷贴疗法的治疗效果
疼痛缓解
一位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疗法,成 功缓解了长期的背部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敷贴
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过敏性鼻炎、冻疮、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以及冬天手脚冰凉等。

对于这一类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就是“冬病夏治”。

据医书记载,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充足,而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多为阳虚之体,而阳气盛的春夏,是阳长阴消之期,阳虚之人顺应这个趋势养阳,效果就会比其它时候更好。

穴位敷贴是用中药打粉,用一些溶剂如醋、生姜、水、酒调和,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通过经络脏腑而发挥药理效应,这种刺激可以达到与针灸类似但比针灸更为持久的治疗效果。

穴位敷贴后,冬季该类疾病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症状也会明显减轻,连续三年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老人小孩皆宜。

敷贴疗法须知:
1、穴位敷贴后约1—2小时即可自行揭取丢弃,敷贴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

2、敷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瘙痒、发红甚至发泡,有分泌物等现象均属正
常反应。

3、敷贴局部保持清洁,可以洗澡,如有水泡形成,局部可用艾条熏灸,能有效
预防感染,促进水泡吸收。

4、治疗期间(整个伏天)避免游泳、球类等剧烈体育运动,忌食生冷及辛辣食品,
避免受凉。

5、凡患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过敏性鼻炎、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和冻疮的病友在整个夏季可接受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