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及实验:碘量法

分析化学及实验:碘量法


=0.1*20/1000*1/6*294.2=0.10(g)
• 当Na2S2O3溶液用量在25ml 时:
• m(K2Cr2O7 ) =C (Na2S2O3)VNa2S2O3)M(1/6K2Cr2O7)

=0.1*25/1000*1/6*294.2=0.12(g)
• ——采用小份称量法,准确称取0.10-0.12 gK2Cr2O7 基准 物质于碘量瓶中, 加10-20mL蒸馏水溶解,加入20ml10%KI,再加5ml 6mol/LHcl,盖上盖,摇 匀后放于暗处5分钟待反应完全后加水50ml稀释。
• 有此法通用的指示剂—淀粉。
2. 碘量法(直接碘法)的基本反应
I2的氧化性测定强还原性物质 滴定剂 I3- 标准溶液 直接滴定强还原剂: S2O32-, As(III), Sn(II), SO32-,S2-, Vc等
弱酸性至弱碱性
酸性强:I- 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歧化
碱性强: 3I2+ 6OH-
① 用I- 的还原性测氧化性物质, 滴定生成的I2
KIO3, MnO4-, Cr2O72-, Cu2+, H3AsO4, H2O2, Fe3+, PbO2
② 用过量I2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滴定剩余I2 用Na2S2O3标液滴定反应生成或过量的 I2 I2+2S2O32-=2I-+S4O62-
弱酸性至中性
硫化钠中常含有 Na2SO3及 Na2S2O3等还原性物质,测定的 是硫化钠的总还原能力。
含硫物、有机硫化物等,使其转化为 H2S,用锌盐的氨溶液 吸收反应时生成的H2S,然后用碘量法测定其中的含硫量。
2.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OCl),其他还有CaCl2、Ca(ClO3)2 及 CaO 等。 漂白粉的质量以有效氯(能释放出来的氯量)来衡量,用Cl的质量分数表示。 有效氯:使试样溶于稀 H2SO4 溶液中,加过量 KI ,反应生成的 I2 ,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1. 碘量法的原理碘量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中可溶性碘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样品中的碘含量,从而反推出溶液中的待测溶质的含量。

该方法主要基于碘与样品中的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具体原理如下:•碘与样品中的溶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或有色化合物。

•样品中的溶质含量与生成的化合物中的碘含量成正比关系。

•通过测定溶液中的碘含量,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的溶质含量。

2. 碘量法的应用范围碘量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范围:•食品工业: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碘含量。

例如,可以用碘量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从而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医药领域: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药品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

通过测定药品中的碘含量,可以确定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

•环境监测: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中的污染物的含量。

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碘含量,可以推算出水体中某种特定污染物的含量,从而评估水质。

•土壤分析: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土壤中某种特定物质的含量。

通过测定土壤中的碘含量,可以推算出土壤中的特定物质的含量,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或污染程度。

•化学研究: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含量。

通过测定溶液中的碘含量,可以推算出溶质的含量,从而帮助化学研究者分析和鉴定物质。

•其他领域:碘量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石油工业、纺织工业等。

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会根据具体需求有所差异。

3. 碘量法步骤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碘量法的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准备成符合实验要求的标准溶液。

2.加入试剂:根据实验方案,在待测样品中加入适量的碘试剂。

3.反应和混合:将样品与碘试剂充分混合,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反应。

4.添加指示剂:在反应结束后,使用适量的指示剂,以便从反应液中准确检测出碘含量。

5.滴定:使用标准化的滴定溶液,将其逐滴加入反应液中。

当溶液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滴定结束。

6.计算结果:根据滴定溶液的用量和浓度,计算出样品中的溶质含量。

碘量法

碘量法

碘量法碘量法是以碘分子作为氧化剂或以碘离子作为还原剂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碘电对的电极电位0.545伏,碘分子为较弱的氧化剂,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碘离子为中等强度的还原剂,与许多氧化剂作用。

由于固体碘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20度,1.3310-3摩尔每升),且碘分子易挥发,常把碘分子溶于过量过量KI溶液中,以I3-形式存在,既减少I2的挥发性,也增加I2的溶解度,KI过量4%时,I2的挥发忽略。

1.方法特点及误差来源(1)应用广,既可测氧化剂又可测还原剂;(2)副反应少;(3)淀粉指示剂灵敏度高;碘法的误差来源,一是碘分子易挥发;一是在酸性溶液中碘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了减少碘分子的挥发和碘离子与空气的接触,滴定最好在碘量瓶中进行,不要剧烈摇荡。

2.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市售碘不纯,用升华法可得到纯碘分子,用它可直接配成标准溶液,但由于碘分子的挥发性及对分析天平的腐蚀性,一般将市售配制成近似浓度,再标定。

方法:将一定量碘分子与KI一起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研磨,使碘分子全部溶解,再用水稀释至一定体积,放入棕色瓶保存,避免碘液与橡皮等有机物(易与有机物作用)接触,否则浓度会改变。

(2)硫代硫酸钠的配制和标定硫代硫酸钠带5个结晶水易风化,并含少量S、Na2CO3、Na2SO4、Na2SO3、NaCI等杂质,间接配制,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也不稳定,因为:酸分解:水中溶有CO2成弱酸性,而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缓慢分解。

微生物作用:水中微生物会消耗硫代硫酸钠中的S。

空气氧化作用:问题:配制硫代硫酸钠,对水的要求?使用新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CO2、O2,并杀死细菌,同时加入少量碳酸钠使溶液呈弱酸性,以抑制细菌生长,配好的溶液置于棕色瓶中以防光照分解,一段时间后应重新标定,如发现有浑浊(S沉淀),应重配或过滤再标定。

标定硫代硫酸钠可用重铬酸钾、碘酸钾等基准物质,常用重铬酸钾,价廉易纯制。

碘量法

碘量法

碘量法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这是因为电对I2-I-的标准电位既不高,也不低,碘可做为氧化剂而被中强的还原剂(如Sn2+,H2S)等所还原;碘离子也可做为还原剂而被中强的或强的氧化剂(如H2SO4,IO3-,Cr2O72-,MnO4-等)所氧化。

方法概要1. 原理:碘量法是利用的I2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基本半反应:I2 + 2e = 2 I-I2 的S 小:20 ℃为 1.33′10-3mol/L而I2 (水合) + I-=I3- (配位离子) K = 710过量I-存在时半反应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碘滴定法I2 是较弱的氧化剂,凡是E0’( E0 ) < 的物质都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S2-、S2O32-、SO32-、As2O3、Vc等滴定条件:弱酸(HAc ,pH =5 )弱碱(Na2CO3,pH =8)性溶液中进行。

若强酸中:4I- + O2(空气中) + 4H+= 2I2 + H2O若强碱中:3I2 + 6OH-=IO3-+ 5I- + 3H2O(2)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主要用来测定: E0’( E0 ) <的氧化态物质:CrO42-、Cr2O72-、H2O2、KMnO4、IO3-、Cu2+、NO3-、NO2-例:Cr2O72- + 6I- +14H+ +6e = 2Cr3+ +3I2 +7H2OI2 + 2 S2O32-= 2 I- + S4O62-在一定条件下,用I-还原氧化性物质,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此法也可用来测定还原性物质和能与CrO42- 定量生成沉淀的离子)间接碘量法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条件:①酸度的影响—— I2 与Na2S2O3应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

若在碱性溶液中:S2O32-+ 4I2 + 10 OH-= 2SO42-+ 8I- + 5H2O3I2 + 6OH-=IO3-+ 5I- + 3H2O若在酸性溶液中:S2O32-+ 2H+= 2SO2 + Sˉ+ H2O4I- + O2 (空气中) + 4H+= 2I2 + H2O②防止I2 挥发i ) 加入过量KI(比理论值大2~3倍)与I2 生成I3-,减少I2挥发;ii ) 室温下进行;iii) 滴定时不要剧烈摇动。

碘量法分类

碘量法分类

碘量法分类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碘含量。

它基于碘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溶液中残余的碘量来推断样品中的碘含量。

碘量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

碘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样品的准备:将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得样品中的碘能够充分溶解。

2. 碘的转化:将溶解的样品与适量的还原剂反应,将样品中的碘转化为待测离子。

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3. 碘的测定:将转化后的溶液与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或滴定反应,根据反应的结果推算出样品中的碘含量。

碘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食品行业中,碘量法被用来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由于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盐中的碘含量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食盐加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措施,而碘量法是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常用方法。

在药品行业中,碘量法常被用来测定药品中的碘含量。

一些药物中含有碘,如碘酒、碘酊等,而这些药物的浓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碘量法能够准确测定药物中的碘含量,为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碘量法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在水体中,碘的含量可以反映水体中的污染程度,因此对水体中的碘含量进行监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水质的状况。

碘量法可以准确测定水样中的碘含量,为环境监测提供重要数据。

虽然碘量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样品的制备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可能会影响碘的转化和测定过程,因此样品的处理必须仔细进行。

其次,仪器的选择和校准也对于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仪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仪器时需要谨慎。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的碘含量。

碘量法在保障食盐中碘含量、药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碘的含量。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碘转化成一种易于测定的物质,然后通过测定这种物质的含量来确定样品中碘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碘量法通常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指直接测定样品中碘的含量,通常采用滴定法来完成。

在滴定过程中,将一种已知浓度的碘滴定液逐滴加入含有碘的样品溶液中,直到反应终点。

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和反应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来计算出样品中碘的含量。

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间接法是指将样品中的碘转化成其他物质,再通过测定这种物质的含量来间接确定样品中碘的含量。

常用的间接法包括催化分解法、还原滴定法和催化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碘转化成其他物质,再通过一系列反应来测定这种物质的含量,从而确定样品中碘的含量。

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碘量法都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

首先,样品的准确称量和溶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样品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测定结果。

其次,滴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滴定液的加入速度和反应终点的判断,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药品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化学分析中,碘量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

例如,在食品中,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食盐、水产品和加工食品中的碘含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医药领域,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药品中的碘含量,以及对碘剂的质量进行评价。

在环境领域,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体和土壤中的碘含量,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碘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对样品中碘含量的测定,可以为产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掌握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对于化学分析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碘量法的原理

碘量法的原理

碘量法的原理碘量法(Iodometry)是测定物质中可氧化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碘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与可氧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测定物质中可氧化物质的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碘量法的原理。

一、碘量法的基本原理碘量法是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滴定中,一种物质被称为“试剂”,另一种物质被称为“待测物”。

滴定试剂和待测物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测量待测物质量的基础。

碘量法的原理是:以已知浓度的碘酸钾(KIO3)为试剂,滴定待测物。

在滴定过程中,碘酸钾与待测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碘元素的价态发生了变化。

测定待测物的质量时,需要知道滴定试剂的浓度以及滴定过程中需要加入的量。

碘量法的测定原理是:有机物可以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继而自身氧化失去电子,由此反映出有机物的测定量。

二、碘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待测物为含有可氧化物质的溶液或固体样品。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转化为已知化合物并将其溶解在可以测定的有机或无机试剂中,以便进行滴定。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因待测物而异。

2、制备滴定试剂制备前需要测定碘酸钾的确切浓度,方法是:将10ml的0.1mol/L Na2S2O3溶液,加入2ml的0.1mol/L HCl溶液,并加入60ml蒸馏水,滴加0.02%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用0.1mol/L的碘酸钾溶液滴定至点滴式加入时溶液颜色由紫色逐渐消失到黄色为止。

记录滴定所需的碘酸钾溶液体积。

3、滴定将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储存在滴定瓶中。

使用容量导管测量并取出需要的碘酸钾滴定量。

加入到待测物中并摇匀。

如果待测物溶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则需要添加小量的极性有机溶剂,其对反应速率不应产生影响。

滴加滴定溶液,直到淀粉溶液变蓝。

滴定反应结束条件是溶液变蓝,表示碘酸钾已经完全反应并同时被还原的程度正确。

滴定反应中有机物质一般不会形成胶体絮凝,因此可以使用指示剂,如淀粉溶液。

4、计算待测物质量测定可以通过乘以已知的滴定试剂浓度来计算。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1. 碘量法的原理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存在的碘的含量。

其原理基于碘与一定量的还原剂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明显颜色的化合物,通过测量溶液颜色的强度可以间接推断出溶液中碘的浓度。

具体而言,碘量法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碘的反应生成: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碘会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颜色的化合物。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

2.颜色的测量: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特定颜色,其吸光度与溶液中碘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等设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可间接得出溶液中碘的浓度。

2. 碘量法的应用碘量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工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碘量法应用:2.1 食品安全检测用碘量法检测食品中的碘含量,可以验证食品是否符合健康安全标准。

常见的食品检测包括食盐、海产品等。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通过将食盐样品与适量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含有颜色的化合物。

测量化合物的吸光度,可以确定食盐中碘的含量。

•海产品中碘含量测定:海产品是一种重要的碘源,但过量摄入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碘量法可以测定海产品中的碘含量,从而保证食物安全。

2.2 水质监测碘量法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特别是对含碘化合物的水体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地下水中碘含量测定:碘在地下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过多或过少的碘含量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碘量法可以对地下水中碘含量进行测定,帮助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水处理过程中碘含量监测:在水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碘化物或碘酸盐进行消毒处理。

通过碘量法可以监测溶液中的碘含量,确保消毒效果以及水质安全。

2.3 医学和药学领域碘量法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下面是一些例子:•药物中碘含量测定:某些药物中含有碘,例如碘酸钾,通过碘量法可以准确测定药物中的碘含量,从而保证药物质量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例: (一)铜矿中铜的测定: 铜合金 分解 溶液(Cu 2 )
HNO 3
NH 4 HF2控制pH 3.2 ~ 4.0 PH 3.2 ~ 4.0 I 2 KI Na2 S 2O3 近终点加入NH 4 SCN 终点
由于I2 氧化能力不强,所以滴定仅限于较强的还原剂, 因此可用于直接滴定的物质不多,有S2- 、SO32- 、 Sn2+、S2O32-、AsO33-等。
直接碘量法应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PH>9时,则有如下副反应 3I2 + 6OH- = IO3- + 5I- + 3H2O
2. 间接碘法:利用I-的还原性
2Cu
2
4 I 2CuI I 2

析出的I 2用欲标定的Na2 S 2O3溶液滴定
2 2 I 2 2 S 2O3 2 I S 4O6 2 2 1Cr2O7 3I 2 6 S 2O3
用Na2S2O3 与I2 定量作用,求出Na2S2O3
的准确浓度.
3. 实验条件 (1) 酸度:0.2~0.4mol/L为宜;过高,I-易被氧化;过低反应 速度慢。
(2) 反应速度:K2Cr2O7与KI的反应速度较慢。应将碘瓶中封
后,暗处反应10min。 (3) 稀释:降低Cr3+的浓度,有利于终点观察;降低酸度,减 慢I-被空气氧化速度,降低Na2S2O3分解。 (4) 终点:滴定溶液呈稻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二) I2标准溶液 间接法,用标准Na2S2O3溶液标定。
解:有关反应式为: Pb3O4 8 HCl Cl2 3PbCl2 4 H 2O Cl2 2 KI I 2 2 KCl
2 2 I 2 2 S 2O3 2 I 4 S 4O6 2 1Pb3O4 1Cl2 1I 2 2 S 2O3
如果能知道Na2 S 2O3的浓度,就可求出wPb3O4 wPb3O4 1 (CV ) S O 2 M Pb3O4 2 3 2 ms
3
Fe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e 2
的电位减小,Fe3 也就
失去了氧化I 为I的能力。 2
2、消除CuI吸附的I 2 : 在大部分I 2 被Na2 S 2O3溶液滴定后,加入NH 4 SCN : CuI SCN CuSCN I CuSCN沉淀吸附I的倾向小,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 2 度。
10 1MnO2 Fe 2 3 3 C Fe 2 VFe 2 M MnO2 故 wMnO2 10 ms 3 0.1012 25 .80 10 3 86 .94 10 0.6810 0.1000
例2、称取Pb3O4 试样0.1000 g,加入HCl溶液后释 放出氯气。此氯气与KI溶液反应,析出I 2, 用Na2 S 2O3溶液滴定,用去25.00 mL。已知 1mLNa2 S 2O3溶液相当于0.3249 mgKIO3 HIO3。 求试样中Pb3O4质量分数。
标 定 Na2S2O3 基 准 物 质 很 多 , 如 KIO3 、 I2 、 KBrO3 、 K2Cr2O7等。它们与KI作用,析出I2。 如:
2. Na2S2O3标定(利用间接碘量法)
BrO3 6 I 6 H 3I 2 Br 3H 2O 2 Cr2O7 6 I 14 H 2Cr 3 3I 2 7 H 2O
I 2的挥发 综上,碘量法的误差来源 I 的氧化
二、标准溶液
碘量法所用的标准溶液有Na2S2O3 和I2 两种。 (一)
Na2S2O3标准溶液 1. 配制:
市售结晶Na2S2O3· 2O一般含有S、 5H
、 Na2SO3 、
Na2CO3 、 Na2S2O3 等杂质,需用基准物标定。而 且Na2S2O3溶液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的原因是:
H+
(2):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副反应 :
2 a : S 2O3 与I 2反应: 2 2 4 I 2+S 2O3 10OH 2 SO4 8 I 5 H 2O b : I 2的歧化反应: - - 3I 2 6OH IO3 +5 I 3H 2O
解 : 有关反应式为: MnO2 Na2O2 Na2 MnO4
2 3MnO4 4 H 2 MnO4 MnO2 2 H 2O MnO4 5 Fe 2 8 H Mn2 5 Fe3 4 H 2O 2 1MnO2 1MnO4
2 2 MnO4 5 Fe 2 3 3
2 例1、称取软锰矿0.1000 g。试样经碱熔后,得到MnO4 , 2 煮沸溶液以除去过氧化物。酸化溶液,此时MnO4 歧化为MnO4 和MnO2。然后滤去MnO2,用0.1012 mol L1 Fe 2 标准溶液滴定MnO4 ,用去25 .80 mL。计算试样中
MnO2的质量分数。
§8.3 氧化还原滴定法(三)
一、原理 碘量法是基于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测定的 氧化还原滴定。
因I2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将其溶解在KI溶液中, 增加其溶解度。 I2 + I- = I3 因I3-在反应中仍能定量释放出I2,故通常仍写为I2 , I2/I-电对的半极反应及标准电极电位为 I2 + 2e = 2IE2 I 0.534 v
I
I2 为较弱的氧化剂,能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而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能与许多氧化剂作用,故碘 量法有:
1. 直接碘法:利用I2的氧化性 滴定半反应:I2 + Red = 2I- + Ox 如:SO2被水吸收,形成H2SO3可用I2标准溶液滴定 SO2 + H2O = H2SO3 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 防止I 2的挥发,加入过量KI (3 ~ 4倍),
使生成I 2的与I 反应生成I 3 a.减少I 2的挥发损失 I 2 I I 3 b.反应在碘量瓶中进行,防止I 2的挥发
3、防止I 的氧化,避免日光照射, 将碘量瓶置暗处片刻
a. I 氧化剂 反应慢 光 ( 加速 ) b. I O 2 I 2
wPb3O4
1 (CV ) S O 2 M Pb3O4 2 3 2 ms
KIO3 HIO3 10 KI 11HCl 6 I 2 11KCl 6 H 2O
2 I 2 2S 2O32 2 I S 4O6

1KIO3 HIO3 6 I 2 12 S 2O32 1 12 0.3249 10 3 0.3249 3 110 CS O 2 CS O 2 12 2 3 2 3 389 .9 389 .9 0.3249 0.3249 6 VS O 2 M Pb3O4 6 25.00 685 .6 2 3 389 .9 389 .9 w pb3O4 0.8570 3 ms 0.1000 10
电对电位比I2/I-的电极电位高的物质,可将I-氧化而析出I2,
然后可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通过Na2S2O3消耗
量,计算氧化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其基本反
应为:
2I- + Ox
= I2 + Red
I2 + 2S2O32- = 2I- + S4O62-(连四硫酸根)
如,氧化性强的KMnO4在酸性溶液中与过量的KI作
用,释放出来的I2用标准溶液滴定。 2MnO4- + 10I- + 16H+ = 2Mn2+ + 5I2 + 8H2O
I2 + 2S2O32- = 2I- + S4O622MnO4-≈5I2 ≈10S2O32利用这一方式可以测定很多氧化性物质,如、
ClO3-、ClO-、IO3-、BrO3-、MnO4-、NO2-、Cu2+、

例3、称取苯酚试样0.5005 g,用NaOH溶液溶解后,用水准确 稀释至250 .0mL,移取25 .00 mL试液于碘瓶中,加入 KBrO3 KBr标准溶液25 .00 mL及HCl,使苯酚溴化为 三溴苯酚。加入KI溶液,使未起反应的Br2 还原并析出 定量的I 2。然后用0.1008 mol L1 Na2 S 2O3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15 .05 mL。另取25 .00 mLKBrO3 KBr标准溶液, 加入HCl及KI溶液,析出I 2的用0.1008 mol L1 Na2 S 2O3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40 .20 mL。计算试样中苯酚的含量。
解题步骤: (1) 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2) 找出被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物质量之比 (3)计算。 如待测组分X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Z后,用滴定剂T来滴定,
由各步反应的计量关系可得出:aX bY cZ dT 故 nX a a aX dT n X nT nT d d
a CT VT M X 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列计算: wX d ms 式中CT 和VT 分别为滴定剂的浓度(mol L1 )和体积( L), M X 为X的摩尔质量( g mol 1 ),ms为试样的质量( g )。
(1):细菌的作用 Na2S2O3 细菌 Na2SO3 + S
(2): CO2的作用
S2O32- +CO2 + H2O = HSO3- +HCO3- +S↓
(3): 空气的氧化作用
2S2O32- +O2 = 2SO42- +2S↓
间接法,配成近似浓度,加少许Na2CO3 ,
呈微碱,抑制细菌生长,放置一段时间后 再标定。
H2O2等,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应在中性或弱酸性 溶液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