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碘量法基本原理

碘量法基本原理

✓ 测定物:具有还原性物质
'
'
I3 I
可测:S2-,Sn(Ⅱ),S2O32-,SO32-,维 生素C等
滴定条件: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pH小于9)
滴定液:I2标准溶液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强酸性介质:淀粉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 敏锐 强碱性介质:I2发生歧化反应
3I2 + 6OH-
5I- + IO3- + 3H2O(歧化反应)
直接碘量法测维生素C的含量
I2标准溶液 指示剂: 淀粉
维生素C溶液
精密称取样品S 克→用蒸馏水溶 解(稀HAc)→ 加淀粉指示剂→ 用I2标准液直接 滴定至浅蓝色 即为终点
(二)间接碘量法:
✓ 测定物: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利用I-)
精密称取试样0.5g于碘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加HAc溶液4ml、KI2g,用硫代硫酸钠立即滴定 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当滴定至浅蓝色时,再 加入KSCN,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
2Cu2+ + 4I- (过量)
2CuI ↓ + I2
I2 + 2S2O32-
➢ 注:
2I- + S4O62-
酸度要求:中性或弱酸性
✓ 强酸性介质:S2O32-发生分解导致终点提前; 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 碱性介质: I2与S2O32-发生副反应,无计量关系
S2O32- + 2H+
SO2 ↑+ S↓+ H2O(分解)
4 I2 + S2O32- + 10 OH-
8I- + 2SO42-+5H2O

碘量法

碘量法

碘量法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这是因为电对I2-I-的标准电位既不高,也不低,碘可做为氧化剂而被中强的还原剂(如Sn2+,H2S)等所还原;碘离子也可做为还原剂而被中强的或强的氧化剂(如H2SO4,IO3-,Cr2O72-,MnO4-等)所氧化。

方法概要1. 原理:碘量法是利用的I2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基本半反应:I2 + 2e = 2 I-I2 的S 小:20 ℃为 1.33′10-3mol/L而I2 (水合) + I-=I3- (配位离子) K = 710过量I-存在时半反应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碘滴定法I2 是较弱的氧化剂,凡是E0’( E0 ) < 的物质都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S2-、S2O32-、SO32-、As2O3、Vc等滴定条件:弱酸(HAc ,pH =5 )弱碱(Na2CO3,pH =8)性溶液中进行。

若强酸中:4I- + O2(空气中) + 4H+= 2I2 + H2O若强碱中:3I2 + 6OH-=IO3-+ 5I- + 3H2O(2)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主要用来测定: E0’( E0 ) <的氧化态物质:CrO42-、Cr2O72-、H2O2、KMnO4、IO3-、Cu2+、NO3-、NO2-例:Cr2O72- + 6I- +14H+ +6e = 2Cr3+ +3I2 +7H2OI2 + 2 S2O32-= 2 I- + S4O62-在一定条件下,用I-还原氧化性物质,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此法也可用来测定还原性物质和能与CrO42- 定量生成沉淀的离子)间接碘量法的反应条件和滴定条件:①酸度的影响—— I2 与Na2S2O3应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

若在碱性溶液中:S2O32-+ 4I2 + 10 OH-= 2SO42-+ 8I- + 5H2O3I2 + 6OH-=IO3-+ 5I- + 3H2O若在酸性溶液中:S2O32-+ 2H+= 2SO2 + Sˉ+ H2O4I- + O2 (空气中) + 4H+= 2I2 + H2O②防止I2 挥发i ) 加入过量KI(比理论值大2~3倍)与I2 生成I3-,减少I2挥发;ii ) 室温下进行;iii) 滴定时不要剧烈摇动。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一、实验原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

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2MnSO4+4NaOH=2Mn(OH)2↓+2Na2SO42Mn(OH)2+O2=2H2MnO3H2MnO3十Mn(OH)2=MnMnO3↓+2H2O(棕色沉淀)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MnMn02)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2KI+H2SO4=2HI+K2SO4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I2+2Na2S2O3=2NaI+Na2S4O6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实验用品:1、仪器:溶解氧瓶(250ml) 锥形瓶(250ml) 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50m1) 吸球2、药品: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浓硫酸淀粉溶液(1%) 硫代硫酸钠溶液(0.025mol /L)三、实验方法(一)水样的采集与固定1、用溶解氧瓶取水面下20—50cm的河水、池塘水、湖水或海水,使水样充满250ml的磨口瓶中,用尖嘴塞慢慢盖上,不留气泡。

2、在河岸边取下瓶盖,用移液管吸取硫酸锰溶液1ml插入瓶内液面下,缓慢放出溶液于溶解氧瓶中。

3、取另一只移液管,按上述操作往水样中加入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紧瓶塞,将瓶颠倒振摇使之充分摇匀。

此时,水样中的氧被固定生成锰酸锰(MnMnO3)棕色沉淀。

将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备用。

(二)酸化往水样中加入2ml浓硫酸,盖上瓶塞,摇匀,直至沉淀物完全溶解为止(若没全溶解还可再加少量的浓酸)。

此时,溶液中有I2产生,将瓶在阴暗处放5分钟,使I2全部析出来。

(三)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1、用50ml移液管从瓶中取水样于锥形瓶中。

2、用标准Na2SN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碘敏感性,因此可以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是:
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某特定条件下,把碘溶液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并产生相应的光学变化,这种光学变化的强度可用以就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素C的测定。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检测样品通过碘蒸馏技术,将其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以及将维生素C的其他小分子溶出;
2.将维生素C添加一定浓度的甲萘基四胺,使其转变成碘分子;
3.将维生素C的蒸馏水与作为产生参照光的紫外线照射,观察紫外线光强度的变化,并用以评估有机碘的含量;
4.检测样品的浓度,并和参照光比较,从而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的原理

碘量法的原理

碘量法的原理碘量法(Iodometry)是测定物质中可氧化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它是利用碘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与可氧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测定物质中可氧化物质的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碘量法的原理。

一、碘量法的基本原理碘量法是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滴定中,一种物质被称为“试剂”,另一种物质被称为“待测物”。

滴定试剂和待测物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测量待测物质量的基础。

碘量法的原理是:以已知浓度的碘酸钾(KIO3)为试剂,滴定待测物。

在滴定过程中,碘酸钾与待测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碘元素的价态发生了变化。

测定待测物的质量时,需要知道滴定试剂的浓度以及滴定过程中需要加入的量。

碘量法的测定原理是:有机物可以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继而自身氧化失去电子,由此反映出有机物的测定量。

二、碘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待测物为含有可氧化物质的溶液或固体样品。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转化为已知化合物并将其溶解在可以测定的有机或无机试剂中,以便进行滴定。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因待测物而异。

2、制备滴定试剂制备前需要测定碘酸钾的确切浓度,方法是:将10ml的0.1mol/L Na2S2O3溶液,加入2ml的0.1mol/L HCl溶液,并加入60ml蒸馏水,滴加0.02%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用0.1mol/L的碘酸钾溶液滴定至点滴式加入时溶液颜色由紫色逐渐消失到黄色为止。

记录滴定所需的碘酸钾溶液体积。

3、滴定将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储存在滴定瓶中。

使用容量导管测量并取出需要的碘酸钾滴定量。

加入到待测物中并摇匀。

如果待测物溶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则需要添加小量的极性有机溶剂,其对反应速率不应产生影响。

滴加滴定溶液,直到淀粉溶液变蓝。

滴定反应结束条件是溶液变蓝,表示碘酸钾已经完全反应并同时被还原的程度正确。

滴定反应中有机物质一般不会形成胶体絮凝,因此可以使用指示剂,如淀粉溶液。

4、计算待测物质量测定可以通过乘以已知的滴定试剂浓度来计算。

测定亚甲基蓝的碘量法原理

测定亚甲基蓝的碘量法原理

测定亚甲基蓝的碘量法原理亚甲基蓝的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中亚甲基蓝浓度的分析方法。

亚甲基蓝是一种有机碱性染料,可以与碘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通过测定形成的复合物的颜色深浅来确定亚甲基蓝的浓度。

亚甲基蓝的碘量法原理可以简单概括如下:1.碘与亚甲基蓝反应生成复合物:亚甲基蓝与碘反应生成亚甲基蓝碘复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C16H18N3SCl+I2→C16H18N3SICl+HI2.研磨媒介:为了加快反应速度,通常将试样与适量的碘研磨媒介(如淀粉)混合,使反应更加均匀。

碘研磨媒介的作用是将碘分散到溶液中,增加反应的表面积,促进亚甲基蓝与碘的反应。

3.碘过量:为了保证反应的完全进行,通常在实验中使用碘的过量量,使反应尽量向右方向进行,以确保亚甲基蓝与碘完全反应。

4. 生成的复合物可见光吸收:亚甲基蓝碘复合物在可见光区域(通常在530nm左右)有特征吸收峰,吸收量与亚甲基蓝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5.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亚甲基蓝氢碘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与标准曲线比对,可以得到亚甲基蓝的浓度。

在进行分析实验时,首先制备高纯度的碘溶液,并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甲基蓝标准溶液。

然后,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与碘研磨媒介充分混合,使反应达到平衡。

接下来,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亚甲基蓝碘复合物的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找到对应的亚甲基蓝浓度。

亚甲基蓝的碘量法具有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亚甲基蓝的碘量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碘研磨媒介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其次,碘研磨媒介与亚甲基蓝之间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反应平衡。

最后,碘溶液的制备和储存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尽管存在这些限制,亚甲基蓝的碘量法仍然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亚甲基蓝的浓度测定和定量分析。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一、实验原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

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2MnSO4+4NaOH=2Mn(OH)2↓+2Na2SO42Mn(OH)2+O2=2H2MnO3H2MnO3十Mn(OH)2=MnO3↓+2H2O(棕色沉淀)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Mn02)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2KI+H2SO4=2HI+K2SO4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实验用品:1、仪器:溶解氧瓶(250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50m1)吸球2、药品: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浓硫酸淀粉溶液(1%)硫代硫酸钠溶液(0.025mol /L)三、实验方法(一)水样的采集与固定1、用溶解氧瓶取水面下20—50cm的河水、池塘水、湖水或海水,使水样充满250ml的磨口瓶中,用尖嘴塞慢慢盖上,不留气泡。

2、在河岸边取下瓶盖,用移液管吸取硫酸锰溶液1ml插入瓶内液面下,缓慢放出溶液于溶解氧瓶中。

3、取另一只移液管,按上述操作往水样中加入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紧瓶塞,将瓶颠倒振摇使之充分摇匀。

此时,水样中的氧被固定生成锰酸锰(MnO3)棕色沉淀。

将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备用。

(二)酸化往水样中加入2ml浓硫酸,盖上瓶塞,摇匀,直至沉淀物完全溶解为止(若没全溶解还可再加少量的浓酸)。

此时,溶液中有I2产生,将瓶在阴暗处放5分钟,使I2全部析出来。

(三)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1、用50ml移液管从瓶中取水样于锥形瓶中。

2、用标准Na2SN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

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除 非 还 要 做 其 他 处 理 ,样 品 应 采 集 在 细 口 瓶 中 。测 定 就 在 瓶 内 进 行 。试 样 充 满 全 部细口瓶。在有氧化或还原物质的情况下,需取两个试样(见 6.1 存在氧化性物质和 6.2 存在还原性物质)。 <1> 取地表水样,充满细口瓶至溢流,小心避免溶解氧浓度的改变。对浅水用电化学探头 法更好些。在消除附着在玻璃瓶上的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见 4 节第(3)条溶解氧的 固定]。 <2> 从配水系统管路中取水样。将一惰性材料管的入口与管道连接,将管子出口插入细口 瓶的底部。用溢流,在消除附着 在玻璃瓶上的空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见 4 节的第(3)条溶解氧的固定]。 <3> 不同深度取水样。用一种特别的取样器,内盛细口瓶,瓶上装有橡胶入口管并插入到 细口瓶的底部。当溶液充满细口瓶时将瓶中空气排出。避免溢流。某些类型的取样器可以同 时充满几个细口瓶。 (2)样品的预处理 <1> 当存在能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或者怀疑有这类物质存在时,用明矾将悬浮物絮凝, 然后分离并排出这种干扰后测定溶解氧,或最好采用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溶解氧。 <2> 检验氧化或还原物质是否存在。
<2> 标定。在锥形瓶中用 100~150mL 的水溶解约 0.5g 的碘化钾或碘化钙,加入 5mL2 mol/L 的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加 25.00mL 标准碘化钾溶液,稀释至约 200mL,立即用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呈浅黄色,加 1mL 淀 粉指示剂,再滴定至完全无色。
将 35g 氢氧化钠和 30g 碘化钾溶解在大约 50mL 水中;单独将 1g 叠氮化钠溶于 几毫升水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并稀释至 100mL。溶液贮存在塞紧的细口瓶中。 (4)无水二价硫酸锰溶液(34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2S2O3标液
Na2S2O3+K2Cr2O7
S4O62-+SO42无定量关系
K2Cr2O7 +过量KI
定量生成 I2
淀粉指示剂
Na2S2O3标液
深蓝色变为亮绿色
间接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1.碘的挥发
预防:
1 )加入过量 KI——助溶,防止挥发增大浓 度,提高速度 2)溶液温度勿高(室温)
3)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


注: CuI易水解,故以HAc为介质 CuI强烈吸附 I2造成终点提前,滴定时应用力振摇 采用的是什么滴定方式? 或加入KSCN转化CuI沉淀为CuSCN,同时释放吸附I2

焦亚硫酸钠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试样于碘量瓶中,加准确过量的碘滴定
液,待反应完全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剩余 的碘,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当滴定至蓝色刚好

CuSO4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试样0.5g于碘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加HAc溶液4ml、KI2g,用硫代硫酸钠立即滴定 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当滴定至浅蓝色时,再 加入KSCN,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 2Cu2+ + 4I- (过量) I2 + 2S2O32
2CuI ↓ + I2 2I- + S4O62-
测定物:具有还原性物质
' I '
3
I
可测: S2- ,Sn(Ⅱ), S2O32- , SO32-, 维 生素C等 滴定条件: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pH小于9) 滴定液:I2标准溶液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强酸性介质:淀粉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
敏锐 强碱性介质:I2发生歧化反应
3
I
可测: MnO4- , Cr2O72- , BrO3- , IO3- , H2O2 , ClO-,Cu2+、咖啡因、葡萄糖、Na2S2O5 等
滴定液:Na2S2O3标准溶液(I2标准溶液) 滴定方式:置换滴定 与 剩余滴定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在漂白粉中加入过量的KI,随后酸化溶液, 析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3I2 + 6OH5I- + IO3- + 3H2O(歧化反应)
直接碘量法测维生素C的含量
精密称取样品S 克→用蒸馏水溶 解(稀HAc)→ 加淀粉指示剂→ 用I2标准液直接 滴定至浅蓝色 即为终点
I2标准溶液
指示剂: 淀粉
维生素C溶液
(二)间接碘量法:

测定物: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利用I-) 或还原性物质(利用I2)

直接碘量法
标准溶液

间接碘量法
被测物 滴定条件
滴定方式

直接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
硫代硫酸钠(碘)
Φ’>ΦI3-/I-的氧化性物质或 ' I ' I 的还原性物质
3
标准溶液 结 被测物 滴定条件
I
' '
3

I
的强还原性物质
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中性,弱酸性
有效氯(Cl2)的含量是漂白粉的主要指标
氯气(Cl2)
碘量法
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H+
主讲:李咏梅
碘量法基本原理
重 点
掌握碘量法的基本原
理、反应条件及应用
基本原理
利用I2的弱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 建立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直接碘量法
(二)间接碘量法
(一)直接碘量法:

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 滴定还原物质
4)滴定中勿过分振摇(快滴慢摇)
间接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2.碘离子的氧化(酸性条件下)
预防:
1)控制溶液酸度(勿高) 2)避免光照(暗处放置) 3)I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快滴慢摇 4)除去催化性杂质(NO2-,Cu2+)
间接碘量法滴定条件

1)室温
2)加入过量的KI,在碘量瓶中进行
消失即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Na2S2O5 + 2I2 (过量) (余)I2 + 2S2O32Na2SO4 + H2SO4+4HI 2I- + S4O62-
采用的是什么滴定方式?
(二)间接碘量法:

测定物: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利用I-) 或还原性物质(利用I2)

Φ′>ΦI3-/I-
' I '
滴定方式
直接滴定
剩余滴定或置换滴定
3)密封,避光
4)快滴慢摇


5)控制酸度:中性或弱酸性
6)除去催化性杂质(NO2-,Cu2+)
酸度要求:中性或弱酸性

强酸性介质:S2O32-发生分解导致终点提前; 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碱性介质: I2与S2O32-发生副反应,无计量关系 S2O32- + 2H+ 4 I2 + S2O32- + 10 OHSO2 ↑+ S↓+ H2O(分解) 8I- + 2SO42-+5H2O

Φ′>ΦI3-/I-
' I 'O4- , Cr2O72- , BrO3- , IO3- , H2O2 , ClO-,Cu2+、咖啡因、葡萄糖、Na2S2O5 等
滴定液:Na2S2O3标准溶液(I2标准溶液) 滴定方式:置换滴定 与 剩余滴定
硫代硫酸钠的浓度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