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训x: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实训x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片的含量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训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Vc 片含量的原理及其操作。
熟悉片剂通过滴定分析测定含量时的处理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C(C 6H 8O 6),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 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 2完全氧化后,则I 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而使溶液变蓝,因此当滴定到溶液出现蓝色时即为终点。
维生素C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故该滴定反应在稀HAc 中进行,以减少维生素C 的副反应。
该反应产物HI 为酸性,醋酸酸性条件下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由于维生素C 的还原性很强,即使在弱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也进行得相当完全。
三、操作步骤:直接碘量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 ),置100ml 锥形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 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加淀粉指示液1ml ,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 ·L -1)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每1ml 碘 滴定液(0.05mol ·L -1)相当于8.806mg 的C 6H 8C 6。
平行测定3份,计算含量。
四、计算:维生素C 含量以标示量来计算,按下式计算: F (I 2)×V (I 2)×T (C 6H 8O 6)×W 平%(C 6H 8O 6)=—————————————————×100% m ×规格F-----滴定液浓度有效因数V-----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 T-----滴定度W 平-----平均片重g m------供试品取用量g 五、注意点:1、在稀醋酸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 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但供试品溶于稀醋酸后仍应立即进行滴定。
2、溶剂使用新沸过的冷水以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的影响。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 验 报 告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OHOOHO C H OHCH 2OH + I 2O O C HHOCH 2OH + 2HI OO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100.61202.51000%/68622O H C I I C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六、思考题: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教师评语: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维⽣素C含量测定维⽣素C⽚含量的测定⽅法很多,各种⽅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间接)碘量法;2,6-⼆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效液相⾊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部采⽤碘量法测含量,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氯靛酚法:2,6-⼆氯靛酚是⼀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碱性介质中为蓝⾊,与维⽣素C反应后,⽣成⽆⾊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2,6-⼆氯靛酚滴定⾄溶液显玫瑰红⾊,即为终点;⽆需另加指⽰剂。
分光光度法运⽤维⽣素C的旋光性能进⾏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效液相⾊谱法是⽬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种⽅法,灵敏度⾼,选择性好,是⼀个准确⾼效的测定维⽣素C含量的⽅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实验原理维⽣素C是⼈体重要的维⽣素之⼀,它影响胶元蛋⽩的形成,参与⼈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
⼈体不能⾃⾝制造维⽣素C,所以⼈体必须不断地从⾷物中摄⼊维⽣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个⽉左右的维⽣素C。
缺乏时会产⽣坏⾎病,故⼜称抗坏⾎酸。
维⽣素C属⽔溶性维⽣素,分⼦式C6H8O6。
分⼦中的烯⼆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酮基,因⽽可⽤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简写为:C6H8O6+I2= C6H6O6+2HI使⽤淀粉作为指⽰剂,⽤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注射液、饮料、蔬菜、⽔果中维⽣素C的含量。
由于维⽣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以减少副反应的发⽣。
考虑到I -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滴定。
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使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较⿇烦。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维生素C含量测定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掌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直接碘量法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实习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习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在直接碘量法中,维生素C与碘反应,生成碘化维生素C,从而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反应需要在酸性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其他物质的干扰。
实验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当维生素C完全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三、实习器材与药品本次实习所需的器材有:电子天平、台秤、称量瓶、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锥形瓶等。
药品包括:维生素C试样、碘滴定液、淀粉溶液、稀醋酸、丙酮等。
四、实习步骤1. 维生素C试样的准备:准确称取维生素C试样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过的冷蒸馏水100ml和10ml1:1稀醋酸溶液,充分溶解。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在250ml烧杯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称入10g碘化钾和6.5g碘,全部溶解后,转移至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放暗处保存。
3. 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移取25.00ml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5ml,加淀粉溶液5ml,以待标定的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出现稳定的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4.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将备好的维生素C试样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稀醋酸4ml和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得到了标准溶液的浓度。
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中,测得维生素C试样的消耗碘滴定液体积为X ml。
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试样中的维生素C含量。
六、实习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碘滴定液的浓度、维生素C试样的纯度、实验操作等。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掌握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对维生素c的认识。
实验原理: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在氯化亚铁和碘酸钾的存在下,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然后用碘量法测定反应结束时残余的碘量,从而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将维生素c样品溶解于少量水中,加入5%的氯化亚铁溶液,使其完全还原。
2.加入2ml的碘酸钾溶液,并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2-3。
3.用0.1mol/L的硫酸滴定溶液滴定反应液,直至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蓝色。
4.测量反应液的体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测定了三个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样品,分别为0.1g、0.2g和0.3g。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液颜色会在滴定末几滴发生明显变化,这时需谨慎滴加滴定液,避免过度滴定。
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096g、0.192g和0.284g。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了对维生素c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含量与样品添加量成正比,可以通过碘量法准确测定。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出,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在滴定时,应注意滴定液的速度,避免过度滴定。
3.实验前应检查所用试剂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
O
HO
OH
O C H OH
CH 2OH + I 2O O C H
HO
CH 2OH + 2HI O
O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
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
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
%100.6120
2.51000
%/68622O H C I I C ⨯⨯⨯
=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
六、思考题:
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
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
教师评语:
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