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名来源探微
河南各市县地名来历

河南各市县地名来历
@超彩房掌柜梳理河南地名之最和由来
中国功夫出少林
最大气的市——登封市
入选理由: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改元万岁。
最神秘的市——三门峡市
入选理由:大禹治水开凿“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市因此而得名。
最沧桑的市——偃师市
入选理由:武王伐纣于此筑城“偃师息戎”,偃师因此而得名。
最温情的市——封丘县
入选理由:汉高祖刘邦为报恩而修祠封墓,封丘因此而得名。
最诗意的县——淇县
入选理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三篇描写淇河风光。
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其美妙令人神往。
最浪漫的市——长葛市
入选理由:“乐舞”始祖葛天氏故里,长葛市因此而得名。
最有情怀的县——博爱县
入选理由:取之孙中山建国大纲“博爱”,博爱县因此而得名。
最悲情的县——镇平县
入选理由:金朝五朵山农民起义在此被镇压,镇平因此而得名。
最平凡的市——义马市
入选理由:因矿区位于义马村得名。
最乡土的市——周口市
入选理由:因明初沙颍河渡口“周家埠口”而得名。
地名中未充分体现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尚且不如鹿邑、郸城、淮阳等市辖区县地名的文化内涵。
河南地名命名规律及文化内涵探析

河南地名命名规律及文化内涵探析江西地名研究摘要本文绪论介绍了地名的文化属性以及河南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文则通过对河南地名的命名规律研究,进一步探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简要介绍国际、国内陆名文化研究、保护现状,阐述现阶段下研究河南地名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南;地名;命名规律;文化内涵;“地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其载:“邍师,掌四方之地名。
”作为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自产生以来就具有两种属性:一方面,它是指代某一地域方位的符号,具有功能性;另一方面,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历史、地理、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理和生活习惯,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周礼·职方》云“河南曰豫州”,这可能是“河南”一词的最早出处。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南”一词所指代的地域时有不同,但是基本上指代的是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由此河南各地的地名也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本文通过探析河南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地名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河南各地地名的命名规律任何地名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绝非凭空臆造。
初期的地名命名一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地名的命名规律也更多呈现出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
具体来看,河南地名的命名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反映地理环境特征01以山、水命名的地名山和水一般不会改变位置,另外山和水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
因此,以山和水来命名地名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很多地名得以保存至今。
方城县,“本汉堵阳地也,隋改置方城县,取方城山为名也”。
桐柏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义乡为桐柏,取桐柏山为名也”。
另有鲁山县以古鲁山得名,璜川县以璜水得名,汝州市以汝水得名,淇县以淇水得名,淮滨县以处淮水之滨得名,确山县因县境内有确山得名等。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市县(区)地名的探析,旨在揭示其地名来源和地名文化传承。
在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河南省、市和县(区)地名的来源,以及地名文化传承和演变过程。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省市县(区)的地名形成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地名背后的历史和民俗传统,为地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地名文化传承、地名演变过程、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析河南省市县(区)地名的来源,通过对各地地名的起源、含义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通过研究地名的来源,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的地域历史、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色,有助于提升对河南省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河南省市县(区)地名的认识,还可以探讨地名文化在当地传承和演变中所起的作用,为河南省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也有助于拓展地名研究的视野,为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地名是一个地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信息。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地名资源,每个地名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的探析,可以揭示这些地名背后的文化渊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
地名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人们加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2. 正文2.1 河南省地名来源河南省地名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地名,二是自然地名。
历史地名通常是因为这个地方在古代有特殊的历史事件或文化遗迹而得名。
比如河南省的洛阳市,其地名来源于古代周朝的一位贤臣洛阳伯,因其在此地建国而得名。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河南省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黄河游览区等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而河南省的地名也是历史悠久,来源多样。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部分市县(区)的地名来源进行探析。
一、郑州市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市的名字来源于“鄭”,最早见于《尚书》和《左传》,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国家。
据说,商代的鄭国原名“鄭”,后来改为了郑。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里建立首府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气候温和,是古代中原政权的重要据点。
所以,郑州成了各朝政权的中心。
二、洛阳市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著名旅游城市。
洛阳最早的名称是涧阳,后来因为商代槐里邑遗址有洛邑的古称,故改名为洛阳。
洛阳古称洛邑,其名起源于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在洛邑设立浮桥以防止水灾,而洛阳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三、开封市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开封市的名字起源于北周,是因为当时北周的都城在今天的开封市,所以称之为开封。
开封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曾是北宋的都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发行地。
四、安阳市安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安阳最早叫阿房,因史记记载西周文王东迁,曲周时置坐阿房城,故名。
安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五、许昌市许昌市的名字来源于许县和昌邑两地合并而成,历史上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故里。
许昌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形平坦,交通发达。
许昌有“天下第一瓜”之美誉,还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六、南阳市南阳市古称“南阳”,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地处豫州南部,是南方的阳光地带,故得名南阳。
南阳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所在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
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
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
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
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
命名的规律如下: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
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
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
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
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河南

甲骨文
鸟瞰图
司母戊鼎
3
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 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 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 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 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 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 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黄淮海平原西南部。河南与河北、山西、 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全省总 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河南 境内700多公里。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 西、南三面有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 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 大平原 。
1
仰韶文化 :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 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 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 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2
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 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 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 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 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 文字。
河南---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 以南,故名河南。大禹降伏洪水后,在天下置九鼎, 设九州,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且称为“豫”,有 “中州”、“中原”之称。河南省简称“豫”据 《说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周易》 64卦的第16卦刚好是“豫”卦。其卦辞云:刚应而志 行,顺以动。《周易》曰: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利建侯行师。 西汉设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 唐朝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 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 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中华 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 将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2市及新乡、安阳、濮阳3 专区划归河南省。
河南省18地市名称起源,你一定得知道三门峡是咋来的!

河南省18地市名称起源,你一定得知道三门峡是咋来的!河南省18地市名称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
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
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郑州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
隋文帝开皇三年改荥州为郑州,始称“郑州”。
开封简称汴,古时又称东京、汴京。
春秋时期郑庄公于夏都城老丘的遗址上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命名为“启封”。
汉景帝刘启讳“启”因改“启封”为“开封”。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秦时,因奉五德,以周为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故改雒阳为洛阳,此“洛阳”名始。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因煤兴市。
1945年,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矿作坊得名。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随着黄河多次改道,济水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占。
安阳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
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
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因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新乡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
《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
隋开皇六年置新乡县。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漯河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称漯湾河车站,略称为漯河车站。
漯湾河镇因而改为漯河镇,故而得名。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
河南省的地名来源主要是古代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以及民俗传说等多方面的影响。
下面将对河南省的一些常见地名来源进行探析。
许昌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许国,许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许国的国君许穀的名字被用作了该地区的地名。
郑州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郑国,郑国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诞生的封建国家之一。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封周公旦的孙子姬旦为郑伯,建立起郑国,因此郑州得名。
接着,洛阳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洛国,洛国是夏朝时期的一个国家。
夏朝时期的洛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得名。
开封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开封府,开封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单位。
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开封府是当时的国都,这个国都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河南省还有一些县(区)地名来源于地理因素,比如新乡市的辉县,得名于辉水;商丘市的永城,得名于永水;南阳市的镇平,得名于平水等。
河南省还有一些地名来源于民俗传说,比如安阳市的林州,相传为古代吕洞山中的世外桃源;漯河市的舞阳,相传为古代舞蹈起源之地等。
河南省市县(区)的地名来源主要是古代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以及民俗传说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地名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反映了河南省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地名来源探微摘要:河南历史悠远、文化深邃,其五花八门的市区县地名即是一个典型。
从其现有地名的来源上看,可以分为环境地名、历史古迹地名和风土人情地名等几大类,其下又可各自细分为山岭地名、水文地名等等几个小类。
通过对现有的河南市区县地名的渊源作一些分类研究,还可以探求河南地名的地方特色和命名原则的规律。
关键词:河南地名来源稳定性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从河南的市、区、县地名中我们就可以窥其一斑。
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形态特征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地名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决非静止不变,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它也在发展变化、新陈代谢。
目前的河南省行政区划包括17个市级行政区和1个省辖县级市(济源),其下又包括48个区、20个县级市和89个县级行政区①。
这175个市区县地名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它们是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产生、变更、代谢而形成的。
各个地名的由来和河南的地理环境、历史古迹、人物典故及风土人情都有密切的联系,积淀着厚重的河南地方文化。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著作,笔者斗胆对现有的河南市区县地名的渊源作一些分类研究,以探求河南地名的地方特色和命名原则的规律。
一、环境地名1、山岭地名河南处天下之中,居于全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太行山、崤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呈半圆状从西部环绕,其各支脉山岭蜿蜒曲折,起伏延伸。
东部又靠近山东丘陵,也有许多山丘残脉,诸多的山地丘陵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为许多地方的命名提供了现成的参照,比较典型的如郑州邙山区,嵩县、鲁山县、鹤壁鹤山区,桐柏县、方城县、罗山县、确山县分别以其境内山名或邻近山名而命名。
“山南水北为阳”②焦作山阳区则因地处太行山一余脉山岭之南而名,三门峡市和西峡县则因分别邻近太行山的三门峡和地处南阳盆地西部峡口而命名。
光山县因其县西北有浮光山,省“浮”而名。
中牟县原为战国中牟邑,因境内有牟山,而东有外牟,故称中牟。
2、水文地名河南境内山岭众多,地势又西北向东南倾斜,因此河湖较多,尤其中上古时期,生态平衡稳定,更是河湖遍布,成为许多地名的直接渊源。
按照“山南水北为阳”③的原则,郑州的荥阳市,洛阳市及其辖下的汝阳县、宜阳县,焦作的沁阳市,濮阳及辖下的濮阳县,漯河的舞阳县,商丘的睢阳区,周口的淮阳县,驻马店的泌阳县因其原政府驻地别居于荥泽、洛水、汝水、宜水、濮水、舞水(今名三里河)、睢河、淮河及泌水之北而命名,安阳的汤阴县则因其政府驻地位于汤河(原荡水)而得名,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地域可能已不限河水一岸,但其地名仍沿用。
另外,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改道,一些河湖已不复存在,如荥泽和濮水,至使荥阳市和濮阳市、濮阳县已名不符实。
“渑池”本池塘名,原作“黾地”,“黾”是一种金钱蛙,据《水经注》,黾池是“因崤黾之池以为县”后加“水”作渑池,便有今天的三门平渑池县。
汉魏时称黄河以北为内,故有内黄、外黄之称,安阳的内黄县便由此而来。
商丘柘城县地名始于战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而柘沟,则以当地广泛生长的柘树为名。
济源市西北有王屋山,《水经注》载:“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故曰济源。
周口的商水县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
后汝水改为殷水,北宋赵匡胤避其父赵弘殷的讳,将“殷水”改为“商水”,地名因为商水县。
沙河穿今漯河市而过,因沙河内多螺坑,明称螺湾河,后“螺”雅化为“漯”,又称漯河,地名因水名,原为漯河镇,1948年升为市,1986年再升为省辖市。
其他以水为地名的还有郑州金水区,洛阳涧西区,瀍河回族区,伊川县,平顶山湛河区,汝州市,鹤壁淇县,漯河临颖县,南阳唐河县,商丘睢县,信阳浉河区,淮滨县,驻马店汝南县。
3、特征地名河南省境内地形多样,西部、南部有群山绵延,东南部有南阳盆地,东部为广阔的平原,其间又有200余条河流密布纵横。
许多地方地形独特,具有鲜明的特征,于是这些地方的特征便演化为其地名。
郑州巩义市原为巩县,其境内大部分是丘陵和山地,市北有邙山横亘,市南有嵩山耸立,市东为虎牢关雄峙,市西有黑石关扼守,形势险峻,是通向古都洛阳的孔道,素有“东都锁钥”之称。
《尔雅》曰:“巩,固也,四面有河山之固也。
”④县名由此而来。
1991年撤县建市,取旧名之“巩”与驻地孝义镇之“义”合称巩义市。
平顶山市境内有高阳山,因山峰平顶而名。
其下辖的舞钢市,原为1974年析漯河舞阳县建立的舞阳工业区,其中部山区蕴藏有优质赤铁矿石,西部有丰富的大理石,春秋战国时即为冶铁重地,建有舞阳钢铁公司,遂于1977年更名为舞钢区,1990年升级为舞钢市。
洛阳栾川县原名鸾川,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后因为其境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
与之相似的还有周口的鹿邑县。
相传春秋时当地麋鹿众多,曾建有鸣鹿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在“故鹿城池”置县,名鹿邑。
同样还有鹤壁市,鹤壁原名大湖,1957在鹤壁集的基础上建市。
传说鹤壁集南山昔有鹤栖息,故名鹤山,后在壁下建村,故名。
据《说文解字》:“陟,登也,从阜步。
”《尔雅》:山之形若之山重累者曰陟。
今焦作武陟县一带,太行余脉起伏,以“陟”为名,应取登山或山岭重叠义;又因其原为修武境,故以武陟为名。
与之有相同解释的还有三门峡的陕县,《说文解字》:“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陕县位于崤山的环抱中,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⑤。
南阳盆地原是一个湖泊,南阳新野县处于湖底,战国时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新野即意为新形成的田野。
浚县位于卫河和淇水合流处,由于两河冲激,流水浚深,故以“浚”为名。
同样,漯河市源汇区因沙河,澧河诸水汇流而名。
周口市川汇区取沙河、颍河和贾鲁河汇合之义。
鹤壁市山城区依太行山,地处丘陵,具山城风貌,故名。
与之相反,三门峡市湖滨区位于黄河南岸阶地上,东西弱三面临黄河三门峡水库,状若半岛,为一湖滨城市,因而得名。
4、方位地名这一类地名大多是随着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区的扩展,以便于人们接受而根据其大致方位命名,其中大多不具有太多的历史文化因素。
开封的南关区位于开封市南部;洛阳的西工业区位于洛阳的西部;新乡北站区位于新乡市的北部;安阳的北关区位于安阳市的北部,铁西区们于市区西部,京广铁路西侧。
均可以从其地名上很容易判断其方位。
但是像焦作市中站区,判断上就稍显模糊,它是因地处李封、王封矿之间,为两矿煤炭的中转站,故于1974年由李封区改为中站区。
此外,像郑州中原区和南阳市的命名更让人摸不着方向,因为它们的命名除方位因素,还包含着很强的历史因素,历史上河南大部分属古豫州,居五州之中,所以习称“中州”或“中原”。
而郑州又是目前河南首府,更是“中原之中”,加之中原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以此命名则显其中心地位。
南阳的地名大致形成于周朝,当时的疆域向南只到长江中下游,加之该地北屏伏牛山,南滨汉水,取之山南水北之义,均为“阳”,如此看来南阳是“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⑥,故以为名。
濮阳南乐县还涉及到避讳。
汉晋时南乐县曾名乐昌县、昌乐县,唐庄宗为避其祖父立国昌的讳,改名。
因昌乐县在汉晋两代故治之南,所以改名为南乐县。
还有濮阳的台前县,原来其地南有凤凰山,后经雨水冲刷成为一个小土台子,称为南台子,因县治在台子前面,故名为台前县。
二、历史古迹地名1、侯国、城垣地名西周初年,大封诸侯,河南是当时重要的封区,于是侯国封地遍及,加之后来分封制的断续存在,又相继出现许多的侯国封地。
今天许多的地名便是由其境内原侯国而来,像郑州市,开封的杞县,焦作的温县,安阳的滑县,濮阳的范县,平顶山的叶县、郏县,商丘市的睢县,信阳的息县,南阳的邓州市。
郑州管城回族区,漯河郾城县,商丘虞城县,周口的项城市的命名也均是因为其分别是原来的管国、郾子国、虞国和项国故地。
郑州新郑市与新密市均于1994年设市。
东周初,郑武公迁居黄河、颖水之间,为郑国的新迁地,因此历史上称为新郑;新密市原为密县,是原密国居地,因是在原密县基础上新设市故以为新密。
另外,还有驻马店新蔡县。
蔡国的疆土原在今上蔡、汝南两县,后向东扩张,占领这一带,为蔡之新地,因名新蔡。
因有了新地,蔡平侯徙居新蔡,遂称故地为上蔡,即今驻马店上蔡县一带。
新乡封丘县、商丘市、周口沈丘县,则因其地分别为古封父之国,商朝都邑所及沈国都邑所在而命名。
新乡卫辉市为卫国故地,后从辉县划一部分于1988年设市,因称卫辉市。
许昌市及其下辖的许昌县的命名均因其是原许国地,秦置许县,魏文帝时认为许是东汉的灭亡地,不祥,因改名许昌。
此外,许昌鄢陵县为古鄢国地,加之其县境内岗陵纵横,虽后来鄢为郑所灭,但鄢陵这个名保存了下来。
许昌长葛市,据传为远古氏族部落“古葛天氏之故地”,战国时因“其社中树爆长,更名长社”。
⑦隋朝置长葛县,1993年设市。
信阳潢川县原为黄国故地,因称黄川,因为信阳为水乡,所以后改“黄”为“潢”,便是今潢川。
城垣的出现曾被作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古而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使城坦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出现又一个个败落,但它们都书记于历史的长卷中,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头脑言语里流传,最典型的就是以它们的命名的今天地名。
如新乡长垣县因战国时魏在此修筑了防御齐、赵入侵的城郭,也称长垣、首坦、防垣,因“县有防垣,故县氏之”⑧。
许昌市魏都区,三国魏虽都洛阳,但宫室、武库犹在许昌,后人习称许为“魏都”,今魏都区即许昌之所在。
南阳宛城区,战国时秦曾于此治宛县,两汉因之,今有汉宛城遗址,故以引而名。
驻马店驿城区因明代在此设驿站,借此而命名。
洛阳老城区则是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现代新城区而名的。
2、桥梁、埠渡地名历史上河南虽有在大小河流数百条,但整体而言,河南的陆路交通还是较占优势,不似南国水乡,河流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影响并不是特别的大,这就使得桥梁埠渡这一类地名在河南并不多。
黄河从河南北部穿境而过。
黄河是历史上的一条大河,人们南来北往需要渡过黄河,于是就要有渡口,孟津和延津就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渡口。
孟津原名“盟津”,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今洛阳孟津县也由此得名,另今焦作孟州市原为孟县,也得名于孟津,1996年设市。
同样,新乡延津县得名于延津黄河渡口。
颖河流经今周口市,据说在明代以前有家姓周的兄弟三人在此摆渡,称周家渡口,后又称周家口、周家口集和周家埠。
清代,有粮铺水利通判驻此,因此名为周口镇,1982年设市,即今周口市。
信阳市平桥区原为信阳县下辖的平桥镇,明代在境西明河上建有平桥,故以为名。
3、楼台堂阁地名河南悠远绵长的历史长河中沉积了厚重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而楼台堂阁等建筑就是其中的有形文化,许多有名的建筑令当地人张显荣耀,为表其至重地位,便以这些楼台堂阁给当地命名,如开封的龙亭区,鼓楼区,因其地分别建有宋、金故宫遗址——龙亭和明代鼓楼(已拆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