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信息学论文
化学信息学论文

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的模型与预测08## ### ########摘要:查阅一篇有机分子合成与生物活性测试方面的文献。
本文使用ChembioOffice、Gaussian 、HyperChem 、SPSS等软件,构建文献中每个化合物模型,搜寻最低能量构象并进行几何优化。
在优化好的结构的基础上计算描述子。
利用逐步回归选择描述子,建立线性模型。
根据模型,设计具有潜在高活性的新化合物,并预测其活性。
关键词:活性;模型;线性一、实验准备1.1文献查找与化合物的确定查阅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中的相关文献,本文所研究的化合物来自参考文献①。
本文所选化合物共19个,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各化合物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化合物的骨架结果如图1-1-1所示:图1-1-1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图1-1-2所示:图1-1-2图1-1-2根据R基的不同,分别组成下列19个化合物,各化合物结构如图1、17、18、20-35所示:1 1718 2021 22 2324 25 2627 2829 3031 3233 3435观察以上19个化合物,可见各化合物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结构简单且不含有金属离子,无电荷,有明确的IC50值。
运用软件进行各分子的模拟及计算时,比较简便,适合进行本次的论文练习,确定使用以上化合物。
1.2 主要应用软件介绍1.2.1 ChembioOffice②ChembioOffice 是由CambridgeSoft开发的综合性科学应用软件包。
利用ChemBioOffice 可以方便的进行化学生物结构绘图、分子模型及仿真;可以将化合物名称直接转为结构图;也可以对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命名,给出正确的化合物名称。
本次论文运用了ChembioOffice的其中两个模块:ChemDraw模块- 化学结构绘图软件,是各论文期刊指定的格式。
Chem3D模块- 提供工作站级的3D分子轮廓图及分子轨道特性分析,并和数种量子化学软件结合在一起。
化学信息课程设计论文

化学信息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信息的概念、类型和作用,掌握化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方法,了解化学信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化学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独立进行化学信息检索、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信息观念,认识到化学信息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化学信息的概念:化学信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化学信息的获取:化学信息的来源、检索方法和技巧。
3.化学信息的处理:化学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合。
4.化学信息的应用:化学信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5.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化学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学信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信息检索、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化学信息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化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精编版)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思路几乎都是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灵感,培养能力,所以在化学课堂上有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
传统的演示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做得很认真,感觉现象很明显,以为班级所有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际上由于受教室空间,实验容器本身散光性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观察到真实现象,这点我想老师平时在听课时也深有感触。
为了提升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可以使用摄像头或qq摄像与ppt双频互动,将教师演示实验投影到ppt上,这样图片清晰,效果明显。
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课堂上和实验课中,一般只能安排简单易做,无毒无害的实验,而那些较为复杂、危险系数高、污染大、有毒害、药品昂贵的实验,基本无法涉及。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这一类实验,往往只能通过教师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有机械记忆,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
例如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五章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设计了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原理以及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简单流程以及主要的反应原理。
这节课实验室模拟炼铁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装置繁琐操作复杂,失败率高,实验现象学生难以观察,多数老师一般以讲实验为主,最多拿动画演示实验。
学生常常是靠教师的讲述、单纯的记忆学习,缺乏主动探究,兴趣也不是太大,学生对于炼铁知识也只停留在简单记忆的认知程度。
显然,这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在信息化技术指导下,本节课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展示,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即时传输功能 (腾讯qq)和资源搜索工具(百度),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和学生活动。
把相关的图片、工业炼铁视频、实验室炼铁实验微视频、实验讲解做有机的整合,通过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从感官出发,从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行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随着3d技术的发展,使用3d实验模拟软件,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选择3d仪器,逼真地模拟实验过程,甚至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学生还可以将选择好的仪器即时进行打印。
化学信息学论文 (1)

2011级《化学信息学》课程课后实践内容一、化学文献检索1:石墨烯的化学制备与应用首先使用中文期刊的搜索,首先选用检索数据库,对于中国数据库而言:中国知网,维普等位较大的搜索数据库;打开维普数据库,进入高级检索页面,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检索选项选为“M=提名或关键字”并且连接语为“与”和“非”检索页面如下: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的是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而不是氧化石墨烯或者是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所以,我们用“非”连接词,将搜索结果中的这些文章去掉,搜索结果如下:然后可点击下载全文,或者双击文章,看这篇文章是否为我们需要的文章,如果是我们需要的,点击下载全文。
二、 化学文献检索2: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下面我们对这个题目进行英文搜索,首先选取英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打开维普数据库,进入简单检索页面,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检索选项选为“主题”和“标题” 并且连接语为“与”检索页面如下:(如果还想添加限定词语可在右下脚选择添加另一字段。
出现的搜素界面为可以看到可以按照被引频次来进行排列,并且可以点击分析结果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结果中的作者分析就可得到那些作者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也可以进入这个作者的网站搜索我们需要的文章,或者利用谷歌学术搜索这个作者的相关文章。
还可以对搜索结果惊醒精炼搜索来得到更加准确的搜索三、 Endnote 软件四. 数据处理及Excel 数值计算采用Excel 求解下图基元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改变。
已知A0 = 0.1 mol/L , B ,C, D 的初始浓度均为0; k1 = 0.04; k2 = 1.2; k3=1.0; k4=0.06 s -1请列出微分方程组及其数值解的迭代公式。
并自己假设参数及起始条件利用Excel 数值计算A ~D 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作图比较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化学信息学论文

化学信息学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探究摘要化学信息学(ChemicalInformatics,Chemoinformatics,Cheminformatics),是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近几年快速成长的化学化工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管理分析、传播以达到化学信息的共享的目的。
化学信息学的实质是“从数据到知识”,随着化学信息的不断积累,化学信息学在化学及相关学科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于化学信息学在过去几十年内发展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做了充足的探讨。
关键字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及其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信息学也开始随之发展而起。
1973年,NSTO高级研究所夏季学校举办了一个研讨班,研讨班的名称定为“化学信息学的计算机表征与处理”,将大量采用计算机处理化学过程或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化学信息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
由于他们都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化学研究,当聚在一起,他们意识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
从此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方法悄然进入化学领域。
1987年,法国化学家列恩(J.MLehn)在研究复杂分子的反应过程中发现分子具有自组织、自识别的化学智能反应现象,识别的概念包含着信息的展示、传递、鉴别和响应等过程,列恩首次提出“化学信息学”的概念,这也就是化学信息学研究的开始。
在列恩教授提出“化学信息学”的概念后,国外一些大学就开设了化学信息学课程并确定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于是大量从事化学信息研究的个人、团体开始出现,化学信息学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
2000年,WendyA.Warr博士在第218节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会议和博览会上做了一个关于“化学信息学的定义”的报告,将化学信息学的发展又一次推向高潮。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步,计算机技术能解决的化学问题越来越多,学科研发所耗费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化学工作者因此获得大揭示化学信息的内在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丰富了课堂内容,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新奇,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二者的“化学反应”中,提升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课堂;“化学效应”如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使课堂模式不再单一、枯燥、乏味,也改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一、图文并茂展知识中学化学课程反映的知识点往往很抽象,在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中,往往不容易表现。
而多媒体教学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创造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去挖掘探索更广阔的知识。
多媒体化抽象事物为具象这一点,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瞬间像跳动的音符,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地接触这个舞动着的微小的化学世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使其更加直观、快速地完成学习仟务。
二、动态实验显成效日常化学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教学仟务是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因为条件有限或一些实验的危险性,让教师在准备实验课程时束手束脚。
而这时多媒体的出现就像一场及时雨,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展不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会用到许多的Flash动IHII>用它来完成动态演T实验这一过程,也可以演不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危害,既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印象深刻,也了解到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这样的演不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了具体的印象,会记得很牢固。
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本节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时,学生的表情是一片茫然,听的也是模棱两可,课后再进行多次的讲解练习才能完全理解这一性质。
化学信息学论文

化学信息学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学院:________专业: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年月日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页目录摘要IVAbstract V第一章前言(小四黑体) (6)1.1 控制系统..................(小四宋体). (6)1.1.1 控制系统………………(小四宋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反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自适应系统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自适应系统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控制系统在数控.....................................................................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自适应系统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教育信息化策略探讨论文

化学教育信息化策略探讨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化学教育既需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育的实效性,使之与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相契合,强化化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本文以信息化视域下的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能对我国化学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信息化;化学教育;信息化教育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对物质的结构、组成以及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运用最新的教育技术,结合化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化学教育,是提高化学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为化学教育带来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型教学技术。
我国学界对信息技术对化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化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本文在前人对化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必要性,探讨了提升化学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有效策略。
一、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的化学教育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为基本特征。
数字化就是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化学信息体系,为化学教育提供了统一标准;网络化使化学信息资源共享,人际合作得以实现;智能化使化学教学行为更加人性化,繁杂任务简洁化;而多媒化使得化学信息得以多元化表征,复杂现象虚拟化。
由于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将使化学教育更具开发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
[1]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提升我国化学教育质量的契机。
二、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一)化学教育信息化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化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的核心知识应用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氨基酸不对称合成的新进展
摘要:
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是不对称合成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不对称反应形成C-C化学键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α-氨基酸不对称合成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α-氨基酸;不对称合成;化学键
不对称合成技术是有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不对称合成领域一直是众多化学家和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是抗生素等药物、农药及食物配合剂的重要前体.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还可以作为手性导剂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中。
它也是合成一系列肽的重要前体.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因此成为化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30年间,化学家对各种化学键的形成反应如C-H,C-C,C—O,C-N 键的形成反应等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并合成了各种各样的手性催化剂及手性氨基酸.本文从化学键形成的角度出发,对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的进展进行浅显的评述。
1.手性辅基诱导下的亲电取代反应
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含有手性辅基甘氨酸席夫碱类似物在手性辅基诱导下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亲电试剂多为碘代烃、溴代烃、氯代烃、酮、反应后脱去手性辅基得到光活性α-氨基酸.手性辅基种类繁多,Abellan等已作了全面的综述.用(3R,4S)-1,5一二甲基一4.苯基咪唑啉.2一酮作手性助剂(Scheme 1),碱性条件下亲电试剂对甘氨酸席夫碱类似物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光活性α-氨基酸成功地用Li0H从含手性辅基的中间体上切割下来。
2.不对称的strecker型反应用于a-氨基酸的合成
strecker型反应是a一氨基酸合成中的一类重要反应。
特别适用N-取代α-氨基酸的合成.而对于游离的a一氨基酸,只需去除N-取代基即可。
光学纯的胺与醛或酮生成含手性辅基的席夫碱广泛用作光活性a一氨基酸前体,经过Strecker反应可用于手性a一氨基酸的合成.常用的手性胺有a一苯乙胺a-氨基醇及其衍生物,亚磺酰胺.例如,Davis等发现光活性的对甲苯亚磺酰亚胺以及叔丁基亚磺酰亚胺与Et2AlCN/i—PrOH可以发生strecker反应,反应具有较好的对映选择性。
.侯雪龙等进一步发现,在KF作用下三甲基硅腈与对甲苯亚磺酰亚胺发生Strecker反应。
也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
最近,吕龙等报道了含三氟甲基的(R)-N-叔丁基亚磺酰基酮亚胺与TMSCN 的strecker反应.研究发现,通过溶剂效应获得较高的对映选择性,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a-三氟甲基-a-氨基酸的合成。
3.不对称Mannich型加成反应用于光活性a-氨基酸的合成
Mannich反应是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用于a-氨基酸和伊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近年来,有许多不对称Mannich反应用于光活性a-氨基酸合成的报道.Jorgensen等报道a-取代-α-酮亚胺酯32在(S)-1-(2-吡咯基甲基)吡咯烷34催化作用下与脂肪醛的ManIlich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a-a--二取代甜氨基酸衍生物35(Eq.2).
Barb小组用L-脯氨酸作催化剂,DMSO为溶剂a-取代-a一酮亚胺酯与醛发生反应,其最高PP值可达98%.而Westem小组和Crdova小组报道了L-3-二羟基丙酮的丙酮化合物和亚胺乙醛酸酯在L-脯氨酸催化下的不对称MaIlllich反应.
4.通过甘氨酸席夫碱类似物饱和碳原子上的不对称亲电取代反应合成光活性的α-氨基酸
不对称催化剂作用下。
甘氨酸席夫碱衍生物饱和碳原子上的不对称亲电取代反应近年来发展较快,备受人们关注.
Loh用InCl3催化烯丙基溴对甘氨酸席夫碱类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利用手性诱导,反应具有一定对映选择性.而Cu(salen)络合物40a,Ni(salen)络合物40b能有效催化甘氨酸席夫碱类似物饱和碳原子上的不对称亲电取代反应,该类反应对映选择性较高.
而Mamoka等设计了一系列具有c2对称性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它们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C—C形成方面的应用.Mamoka等成功地将基于双联萘的季胺盐46应用于光活性的口,甜二烷基-a-氨基酸和a-烷基-a-氨基酸.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催化速率,Maruoka进一步设计了手性46b和非手性18-冠-6醚47组合的相转移催化体系,大大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并提高了烷基化速率(Eq.4).在此基础上,他又设计了亲油性较低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钙,该催化剂的活性高,仅需O.05 rnol%的催化剂.产物的eP值即可达到99%.
5.通过螯合的烯醇化氨基酸酯对烯烃烯丙位的烷基化反应形成C—C 键合成链状的不饱和a-氨基酸
azmaier小组报道了他们在螯合的烯醇化氨基酸酯对烯烃烯丙位的烷基化反应的最新进展,他们分别用钯催化剂和铑催化剂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这里烯
醇化的氨基酸酯是很好的亲核试剂.用于此反应的催化剂催化条件温和,新形成的手性中心不受线性烯烃本身及其烯丙位的影响,而由手性中心的保护基来控制,随着保护基的增大,产物选择性越高.三氟乙酰保护丙氨酸叔丁酯与Zn形成的螯合化合物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烯烃与钯形成的兀-络合物。
生成不饱和的手性氨基酸.
6. AIdoI反应合成β-羟基-a-氨基酸
在a一氨基酸类化合物中,值得一提的是β-羟基-a-氨基酸.由于β-羟基-a-
氨基酸具有两个手性中心,其异构体有四个,选择性合成β-羟基-a-氨基酸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β-羟基-a-氨基酸是构成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部分.其合成方法有多种,如环氧化/氨化、肉桂酸的氨基羟基化、aldol反应等.Aldol反应是形成C-C键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时,aldol反应是合成β-羟基-a-氨基酸最有效的方法.手性催化剂作用下,醛与烯醇化的氨基酸酯反应则可合成a-氨基酸.Kobayashi小组及其它小组都用该法简便地合成了光活性β-氨基酸。
而Mamol等利用甘氨酸席夫碱的烯醇硅醚类化合物在手性催化剂作用下与醛发生Mukaiyama aldol反应,以82%~97%PP得β-羟基-a-氨基酸.EvaIls小组利用手性m(Salen)络合物催化甲氧基嗯唑与醛反应。
PP大于98%。
7. DieIs-AIder及杂-Diels-AIder反应
Trova等则报道了手性甘氨酸席夫碱衍生物(亲二烯体)与二烯体发
杂.Diels-Alder反应合成合成杂环.a.氨基酸(Scheme 10).Mayoral小组用
N-乙酰基-β-不饱和丙氨酸(亲二烯体)与戊二烯(二烯体)在Si02催化下发
Diels-Aldef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a一氨基酸。
与Gelmi等的研究具有类似性。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药物研究的发展,光学活性药物已成为国际制药企业开发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作为重要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a-氨基酸必将继续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不对称合成a-氨基酸的方法非常多,除了C-C键,还有C-H,C—O,C-N键大大丰富了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内容,同时使得a-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越来越高效、可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是包括手性a-氨基酸在内的手性药物大发展的世纪,同时又是新催化剂、新的反应介质、新方法发展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