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共75页PPT资料
《土地质量评价》PPT课件

式中,Sj—单j元的土地总分值,Fij—j单元的i因素分值i=1,2,3……n
Wi—i因素的权重,n—因素数目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一〕土地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用途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 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 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 仅涉及到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 力和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
2.农业生态区法
它是通过对每一个具有相同气候和土壤的同质农业生态区土地 生产潜力进行估算来确定在不同投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条件下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3.系统动力学法
它是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今后发展 规划,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的策略下人口变化和资 源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
土地质量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 济属性综合鉴定,以显化土地质量差异等级.
土地质量评价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
土地质量评价类型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人口承 载力评价.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
第七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农用地定级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是相对于某种用途土地所表现出来的 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科学的评价 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降水生产 (潜 ) Y 力 30模 10e0型 0.000p 664
土地评价方法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类别
一、按评价途径的类别区分
1.直接评价:指通过试验去了解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
2.间接评价:通过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 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3.间接评价的步骤:
(2)定量方法,即据各限制因素分级值之和评 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途径
两类主要的途径: 定性途径:根据土地对各种农作物或土地利 用方式的自然限制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 生产潜力分为若干等级或类别,美国的土地 生产潜力评价就是定性评价途径; 定量途径:依据一定的数理模型(统计的或 机制的)来定量表达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途径…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二)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两种情况: 1.在评价开始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已有明 确的具体规定; 2.评价开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只有大致的 了解。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三)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平行开展的是自然资源 调查,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相对一致的单元,以此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二是获得每个这种相对一致性单元的有 关信息,用其对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适宜性评价。
4 >25 <25 <30 粗 <4. 切 <30 积 无保
证
四、评定潜力等级
包括两级控制:
(1)第一级控制,是分别对各限制因素评定相 应的潜力等级,可称为单项评级;
(2)第二级控制,是据各限制因素所相应的潜 力等级评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可称为综合评级。
土地评价考试资料

土地潜力或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限制性指对利用潜力施加不利影响的土地性质。
限制性有永久与暂时之分。
(一)潜力级是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它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
(二)潜力亚级是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合。
与潜力亚级相应的四种限制因素:侵蚀危害(e),潮湿、排水或洪涝(w),根系层(s),气候(c)。
(三)潜力单元土地潜力单元是土地潜力亚级的续分,是对于一般农作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
属于同一潜力单元的所有土地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相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林木;②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方法,③相近的生产潜力评价单元的概念:是土地评价对象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单元内土地基本属性和土地质量基本一致,不同单元之间则有较大差异。
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方法有地块法、网络法、叠置法和多边形法。
✓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潜力评价单元;✓以地理网格为潜力评价单元;拟定潜力评价表✓首先确定主要的土地限制因素;✓选取限制性因素一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①影响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对土地生产力有较大的影响;✓②空间变异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在评价区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③稳定性和可获取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时间上相对稳定,指标数据能够获取得到。
综合评级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定性方法,即把限制程度最高的某限制因素所对应的潜力等级作为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第二种是定量方法,即据各限制因素分级值之和评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土地评价

多层 45
道路广 场
5
不同土质的地基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t/m2)
类别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粘土(固态) 粗砂、中砂(中密) 细砂(稍疏)(中密)
40-70 30-50 25-50 24-34 16-22
②按照规划需要进行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 性评价,即宜耕荒地、宜林荒山荒滩、宜建设用 地的评价,说明各类后备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 整的可能性。
③通过土地评价,如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 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估计土地经营好坏,以 及可供挖掘的潜力.
④对具有限制性因素的土地,通过评价指出 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评价可分为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土地定 性评价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确定参评项目限制等级的基础上,由评价者 根据理论与经验逐一判定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高低—土地单元质量等级。 土地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基础上,将所有参评项目数量化,并形成一 个连续的或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评价模型(公式)对被评土地单元 数据加工分析。每一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由分析出的数值结果确定等级 水平。土地定量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 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分析法等。
准
明确目的,确定评价内容
备
工
组织队伍,制定工作方案与技术方案
作
阶
段
收集资料、补充调查
土地利用方式与现状分析
(与评价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土地用途、利用方式、投入产出)
评 价 过 程 阶 段
条根 件据 和区 资 源域 料土 状地 况资
划分评价单元
确定评价因素
土地评价分类 (土地质量、区位、适宜性等)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

加
权
在计算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数
指 数
值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算,从
计
而获得土地适宜性等级
算
法
.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 评价指标的选择
.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i.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定量化
将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单元;评价指标量化值在1-4之间
.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ii. 指标权重的计算
专家评分法
.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S1
S1
S1
S1
U2
S2
S1
S3
S2
S1
.
最小因子法
iii. 对评价单元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比较,选择最小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评价单元 有效土层 表层质地 厚度(cm)
U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1
S1
U2
S2
S1
评价因子
盐渍化程 度 S1 S3
土壤污染 程度 S1
S2
有机质 (%)
S1
S1
U1:S1
U2:S3s
.
评价方法
.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 级:适宜纲(order)、适宜类(class)、适宜 亚类(subclass)、适宜单元(unit)
.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①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利用方式评价为适
宜(S)和不适宜(N) 适宜纲是指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大
于投入,而对土地不会产生破坏;不适宜 纲是指土地对所考虑的用途不能持续利用
1933最早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P = A × B × C
土地评价概述

(4)评价项目
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 素构成(见下表)。
因 素
评价项目
气 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 候 响。 地 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 形 土 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 壤 度与深度、pH、CEC、养分、含盐量等。 植 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 被 水 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 文 等。
评 价 单 元 的 选 择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 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 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 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5)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土地潜力评价》PPT课件

有细沟,浅沟 35
有危害
量较差
侵蚀
<30 微
强度片蚀、沟 >35 >50 每年洪涝均 缺
仅宜少数或个别作 草质、草
蚀,有裸岩
可危害
物生长
量均差
精选ppt
31
1、潜力评价系统的含义; 2、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3、土地潜力、土地潜力评价、限制性的概念。
精选ppt
32
精选ppt
6
✓ 潜力单元 土地潜力单元是土地潜力亚级的续 分,是对于一般农作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 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 属于同一个潜力单元的土地,应该在土地
性质方面充分一致,从而导致它们具有相同的 潜力、限制或危害。所以,属于同一潜力单元 的所有土地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相同经营管 理措施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林木; ②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 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方法,③相近的生产潜力 (在相似的经营管理制度下,同一潜力单元内各 土地的平均产量的变率不超过25%)。
。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 业部土壤保持局在本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潜力评价成为控 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961年, A.A.克林格比尔和P.H.蒙哥马利提出的美国农 业部土地潜力评价方案是迄今我们看到的最新文本。 美国农业部于1961年颁布的土地潜力主要以大农业 发展为主要目标,该系统包括三个等级单位:
求细致的管理
项的组合;限制了作物的选择、耕作时间或产量水平
4
土地具有中等严重的限制性、限制作物的选 土地具有严重的限制性,起因于不利的土壤、地形或气候,
择,并要求十分细致的管理措施
或它们的结合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第一节概述一、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土地评价:指当土地用于特定目的时,对土地进行的质量鉴定。
包括土地质量诊断、分类或分等、土地制图、数量统计等。
土地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一般只表示土地的相对适宜性;后者以数值指标来规定土地间的质量差别。
案例: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二、土地评价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多学科活动协同研究4、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5、评价要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6、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评价的基础7、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三、土地评价类型第二节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及分类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与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匹配过程,称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的、定量的,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当前的、潜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为单宜性(如橡胶)、双宜性(如苹果、板栗)、多宜性(如农林牧多种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土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
其评价因子用土地特性,但由于土地特性都具有各自的量纲,使得土地特性之间以及与土地质量之间的比较很困难,因此,使用土地特性作评价因子,首先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其量纲。
实际上标准化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土地质量评价将土地特性转化成土地质量,只不过土地质量仍使用土地特性的名称。
三、土地适宜性的分类方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
1、土地适宜性纲2、土地适宜性级3、土地适宜性亚级4、土地适宜性单元FAO《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于1983年参照FAO拟定,采用五级分类:⏹第一级,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潜力区;⏹第二级,在土地潜力区范围内给出8个土地适宜类;⏹第三级,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划分出不同的土地质量等级;⏹第四级,在土地质量等范围内划分土地限制类型;⏹第五级,确定土地资源单位,即具体的土地资源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 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本概念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 则和指标,将等级相同的土地个体按其 相似性进行分类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土
地
类 型低 单 位
高
土地分级单位
低 高
土地点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土地点种
土地单元种 土地系统类
土地点属
土地单元属 土地系统型
土地单元
31耕作沟坡地 32有林沟坡地 33草灌沟坡地 34裸土沟坡地 35塌地 36裸岩沟坡地 地表物质及利用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 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中的分 类体系
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 图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和湿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用地;特殊用地;其他用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利用方式
国民经济部门 构成;土地利 用条件和经营 方式;地形条 件和利用特点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相似的外貌形态 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 地性质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大地构造
水平地带
大地貌组合
地方气候 垂直地带 中地貌组合
岩性
小地貌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
地貌面 植被
土地类型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 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 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中的分类 体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 用土地
土地的用途、 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 特征等因素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1)基本概念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对土地组成要素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的复杂程 度,将土地划分为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系统。
二、土地类型划分
土地点科
土地单元科 土地系统纲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2)基本步骤 确定分类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 研究任务笼统,范围广,开发历史短的 地区,采用的土地单位级别应该高还是低? • 制图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该 高还是低?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参数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参数法
植被-土壤-地貌
土地类型实例
新疆某地土地类型
1低山残丘 2戈壁
21洪积冲积戈壁 22冲积洪积戈壁
3沙丘和沙地
31流动沙地 32半流动沙地 33固定及平沙地
4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41草甸土河滩地 42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43土质平地 44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45绿洲 46河滩灌耕地 47河滩弃耕地(牧地) 48人工林地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4.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5.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 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6.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7.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1)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 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2.土地分级
(2)不同的土地分级方案
荷兰
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前苏联
土地省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生态县 生态组
景观 地方
土地单元 土地单元 土地刻面 生态点
限区
土地成分 土地点
土地素 生态要素
相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内部性质和土地 利用特点极为一致的土地个体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12细沙土滨河滩地(海拔高度21~25米)
2河漫滩地
3低阶地
土地类型研究对 于土地评价单元
……
划分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相同 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一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二节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 小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 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3.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5水域、河床
51湖泊、水库 52河床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流动沙地(丘) 2 半固定沙地(丘) 3 固定沙地(丘) 4 风蚀劣地 5 戈壁 6 闯田 7 潜在沙化土地 8 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土地类 黄土丘陵地
土地亚类
1 2 3沟坡地
大中地貌 地貌部位
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土地用途、利
中的分类体系
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 用方式等特征
田地;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的 分类体系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 土地使用的主 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水 要性质。 域和其他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