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管理 讲义

土地利用管理 讲义

(2)体系
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级 市)级、县级、四个层次、上一级层次规划控 制下一级的规划。
3.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况,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 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用途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近期规划、规划实施和管理。 (2)规划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整理和复垦 开发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3)规划附件 规划工作报告、规划专题报告、基础资料和图件。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 用土地的制度。
用途管制包括:

对土地按用途进行合理分类;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土地利 用区;确定各区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明确土地使用权性质;对 土地用途变更实行审批制;实行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建立违反土 地用途管制处罚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包含三层意思 ①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和基础,土地用途管制是 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用途管制所依据的规划内容是公示的; ③土地用途管制是强制性措施,包括行政和法律两种形式。


③规划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增长情况,城市 化进展程度。 ④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基本方针 ⑤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的调整意见,主要工程 设施布局及用地规模,土地开发复垦,改选中低产田 和水土流失整治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各特优农产品 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情况。 ⑥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和步骤。
(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2章-土地利用概论ppt课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2章-土地利用概论ppt课件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资总额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
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程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的评价 第一轮规划方针:
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实行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2.调查研究阶段
✓ 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
测,编写《问题报告书》。 ✓ 确定规划目标:
注意“两个估计”、“两个协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3.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合理战略,编写《土地利用战 略研究报告》。 ✓ 编制规划供选方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编制土地利用平衡 表,编绘土地利用分区图。 ✓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和规划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 规划成果评审
评审内容 ✓ 规划审批
分级审批 审批内容 审批程序
本章结束 THANK YOU
长期性
规划期一般10-30年,甚至更长
战略性
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控制性
对其它类型土地利用规划,起约束和指导作用
一个行政区同时只能有一个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原则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 f) 依法编制、相互协调 g) 因地制宜、注重实施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述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述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述
四、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1、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 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 之间的比较. 之间的比较. 2、评价指标 产出指标:产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 产出指标:产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 投入指标: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 投入指标: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开发或基 建性投入)、成本。 )、成本 建性投入)、成本。 3、评价方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评价方法:静态分析法;
最终发挥的作用 经 济 目 标 生 态 目 标 社 会 目 标
二、土地利用的目标
(二)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制定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 制定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改革土地利用制度; 改革土地利用制度; 政府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政府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土地税收。 土地税收。
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 以认识,如温度、水分、 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 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
经济问题
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 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 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 进入生产过程
社会问题
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 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问题
生态环境 问题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 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述
三、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2、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 合; 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Leabharlann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8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 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 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 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 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就可通过贴现 系数和复利系数,把它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 行比较。例如,两年前投了一笔数量为A的资本, 两年后才开始有收入,当年获得的纯收入为B。要 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最好加上贴现或复利因 素,即 B· 1 A· (1+r)2与B比较,或 2 与A比较。 (1+r)
2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KE Qi Kcti Kwi Ks · · · i =1 其函数关系为 Y=F(C,A,S) 式中: Y——作物估计产量; K——能量转换系数; E——光能利用率;
27
n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2011年12月前言 (1)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6)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8)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 (11)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15)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7)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20)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25)第九章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7)第十章农业用地规划 (31)第十一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4)第十二章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6)第十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41)第十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43)前言一、课程设置及学习的重要性1.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理论知识是土地管理专业方向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内容。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从事土地管理及其开发经营的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国对土地资源采取了较严格的管制,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简介1.教学目的土地规划是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规律的学科,使土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到充分、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

本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土地管理中正确地利用,发挥其管理手段的作用。

2.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部门规划和专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等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技术;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编制等内容。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概论( Introduction to Land Use Planning )【课程代码】11052044【适应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授课对象】普通本科【课程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概论》是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利用与房产评估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中包括经济、自然和技术三方面的内容,是以经济为主导,自然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知识,以解决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这种复杂问题的综合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安排各业土地利用。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任务、内容、体系、程序、理论和原则;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人口、土地需求量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方法,了解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治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重点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对象、程序和技术要点;另外,对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的方法和实施也要有所了解。

【参考学时】36 学时【参考书目】1. 王万茂,韩桐魁主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 尹君,刘晓庄等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3. 郝晋珉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导论§1土地与土地利用§2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3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4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了解土地利用的一般工作程序,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第二讲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性信息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1.土地制度 ——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
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 理制度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2.土地政策 ——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
资源而制定的措施或行为准则
土地政策的特性:政策性,强制性,整体性, 针对性,预测性,及时性
小结
协调社 会矛盾
单处或并处罚金; 拘役;有期徒刑
四、土地行政复议

不服土
地行政
容 机关做
出的土
地行政
行为
程 行政复议的

申请
是否有事实
向上审一查级,并做
土地出行是政否受理 机关提的交决定
根据;是否 维持;补正; 合法;是否 撤销,变更;
基本公正 责令赔偿
申请书
行政复议的
受理
行政复议的
审理
行政复议的
决定
不受理

15天
被告负举证责任;诉讼期 间不停止行为执行;不适 用调解;不适用反诉
六、土地监察
1. 土地监察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 土地监察客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 者,土地管理者 土地监察内容:监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 况,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六、土地监察
2.土地监察程序:表明身份 → 现场监察或 勘验 → 做出结论 → 告知权利
第三节 土地经济理论
一、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 土地自然供给:固定不变,无弹性 土地经济供给:有弹性
2.土地需求:对生活资料引致的派生需求
3.土地供需关系 短期:服从市场规律,经济供给可变 长期:供不应求,地价上升
二、土地报酬递减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10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中国水 土流失面积大约为
150 多万平方公里 , 占国土
面积的 15% 以上 , 全年流
长江
失 土壤达到亿吨 , 带走的
氮、磷、钾肥相当于目前全
国每年的化肥总施用量,长
江流域因生态环境的破坏 ,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黄河
11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情况
1955年 153万平方公里 (水力侵蚀部分) 1989年, 492万平方公里(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
积179万平方公里 ,受风力侵蚀的面积188万平方公 里,受冻融侵蚀的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 36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 (除不能治理的受冻融侵蚀的125万平方公里外 )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生 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也是现代人生活所 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19
(二)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1.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3.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 移 5.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 项
安徽省肥东县1999年的抛荒地中高产田只占20%,2000年即急升至 40%,而2001年上半年已高达50%。
湖北省全省耕地抛荒率1999年为3.39%,2000年升至5.18%,而粮食 主产区荆州市更达15.6%;
同一时期,湖南省耕地抛荒总面积从161.2万亩上升至195万亩,即上 升21%,而其中常年抛荒则从38.6万亩急升至51万亩,上升32.1%;
13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中国土地供不应求集中表现 在耕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 中国的广大地区,耕地荒芜现象 到处可见 , 非农用地在日益蚕 食耕地的同时,又存在很大浪费, 大片沃土良田占而不用、多占 少用。
14
耕地抛荒
据调查,如今的耕地抛荒现象已经从非农产业高度发达、“农民”早已 普遍“离土”的沿海富裕地区,蔓延到非农产业并不发达的粮食主产区, 从产出率低的边际农田蔓延到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从季节性抛荒发展 到常年抛荒。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3
土地利用程度
农业领域: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水 面利用率
城市建设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土 地利用系数
单位土地面积的 GDP产值11000元
城市 GDP产值
(万元/平方公里)
上海 11750 苏州 4064 南京 2902 宁波 2304 杭州 1515
7
楼越高越好吗?
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近9.8万 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北京有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8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 筑40余幢。上海拥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 建筑200多幢。
5
土地利用效益
2002年,上海市静安区一幢名叫嘉里中 心的商务楼创造税收超过1亿元。
静安、卢湾、黄浦区内前30幢重点楼宇 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分别达到56%、 50.9%和38.5%
6
2004年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 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值
2006年杭州经济 技术开发区工业 总产值1113.4亿 元,行政管辖面 积104.7平方公里
江西省抛荒总面积“仅”增加10%,但其中季节性抛荒只增加5.7%, 常年抛荒却上升了21%。
15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非农业用地的潜力很大。
中国的工业企业占地规模高于发达国
家;
铁路公顷的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宜林荒地可供造林;中国北 方约有 8000万公顷缺水草原有待开发建 设;中国南方约有3300万公顷左右的草 山草坡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 ;
土地承载力:草原载蓄量、森林砍伐率
4
森林覆盖率
中国2006年森林覆盖率为18.21%,包括灌木林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6%; 森林木材储备量已经达到了35亿至40亿立方米。但是,
日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进口木材占到 需求量的80%以上。 像一次性筷子这种木材消耗量极大的商品,更是96%从 中国进口。
中国可资利用的滩涂资源达133 万公 顷,中国可供养殖的内陆水面在466万 公顷以上,尚有一半左右未开发利用。
16
节约用地做“减法” ——长三角平原以桥(隧)代路
我国铁路路基平均1公里占用土地约70亩 左右,而1公里桥梁占用土地仅为27亩, 铁路隧道的用地更少。
京沪高铁大量采用了以桥(隧)代路方案。 仅徐州至上海段桥隧长达528公里,占线 路总长的82.2%,丹阳至上海的长江三 角洲平原地区更高达97%,虽然工程投 资增加,但节约用地效果非常明显。”
12
每年损失4000万吨化肥
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被冲走的氮、磷、 钾等营养物质约1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中生 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量。仅肥 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由于水土流失, 缺钾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 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 养分不足。
17
二、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 手段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
“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 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
18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 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足 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高楼问题多多: 高层逃生可能几乎为零; 地面沉降; 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8
不堪重负的陆家嘴
上海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最严重的是 浦东区,尤其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 陆家嘴金融区启动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 就崛起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
9
中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