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分)

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三省

C.黄土高原

D.三江源地区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海陆变迁剧烈

C.开采活动频繁

D.全球气候变暖

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下列河流中的哪一条( )

A.怒江

B.长江

C.黄河

D.澜沧江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砍滥伐

D.过度放牧

5.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海陆变迁剧烈

C.开采活动频繁

D.全球气候变暖

6.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位于青海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C.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D.湖泊、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7.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该区位于青海省

D.由于不合理的砍伐、放牧、耕作,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8.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水源污染

B.维护生态平衡

C.增加木材蓄积量

D.禁止滥捕滥猎

9.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

10.“三江源”中的三江不包括

A.长江

B.黄河

C.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读图,回答4~6题。

11.青藏地区显着的自然特征是( )

A.暖湿

B.高寒

C.干旱

D.炎热

12.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

B.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

C.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

D.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13.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

C.全球气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10~11题。

14.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高、寒”是青藏地区显着的自然环境特征

B.东北三省气候干燥,辽东半岛长冬无夏;青藏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气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因索

D.东北三省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15.图中阴影区域①②分别是松嫩平原和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①②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沃野千里,粮食产量大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16.关于区域及其特征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香港——博彩旅游业发达

C.长江三角洲——最大的高原湿地

D.三江源——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

17.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众多的大江火河。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藏绵羊和牦牛等牲畜要适应高寒、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高原环境。

(2)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有西藏南部的D________。谷地和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本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________、小麦等。

(3)图中阴影区是被誉为“中华水塔”之称的________地区。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图中河流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4)近年来,图中阴影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为此,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对它加以保护(写两条)_______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

18.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三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农业部门以业为主;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农业部门以业为主。

图2阴影地区甲为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该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等问题,对当地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重要影响。(2)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小明的家

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同城效应)。结合图3,说出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4)长江三角洲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点的是( ) ①拙政园②周庄③乌镇④杭州西湖⑤颐和园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读三江源所在地区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牛态保护区。其中河流A是________。图中的铁路线是________。

(2)从牧场类型看,D所在的牧区主要是________牧场,该牧区代表畜种是________。

(3)该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符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小麦,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D为雅鲁藏布江,该河谷地带种植的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

(1)缺氧、低气压

(2)雅鲁藏布江青稞

(3)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

(4)设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18.

(1)高寒、畜牧、湿热(或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种植;(2)长江、黄河的含沙量增加;河湖淤积,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黄河水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等;(3)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A。

19.

(1)黄河青藏铁路(青藏线)

(2)高寒牦牛

(3)青稞热量

(4)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我国具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地区。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故选D。

3.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中的河流。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指澜沧江、长江、黄河,不包括怒江。故选A。

4.

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熟练掌握三江源保护区建设目的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这将有利于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B正确,故选B。

5.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高山冰川逐年萎缩。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就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故选D。

6.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地理概况。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B错。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湖泊、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ACD对。故选B。

7.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三江源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被誉为“中华水塔”,位于青海省,由于不合理地砍伐、放牧、耕地,该地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本题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该地区的珍惜动物有藏羚羊等。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

本题考查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种草植树,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故选D。

10.

“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11 — 13.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显着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的自然景观。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主要的高原动物有羚羊、牦牛等,B正确。“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主要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A错。“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主要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景观,C错。“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D错。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对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影响。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两极冰川和山岳冰川融化。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就是全球变暖造成的。故选C。

14 — 15.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故A符合题意;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辽东半岛的夏季较长,B不符合题意;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煤炭出现枯竭的情况,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考查松嫩平原和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①松嫩平原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A符合题意;②三江源地区过去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B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温度差异明显,由于纬度高,气候冷湿,作物可一年一熟,因为生长时间较长,各种养分积累多,产量高,C不符合题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澜沧江、长江、黄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

本题考查北京在我国的地位以及香港、长江三角洲、三江源等不同地区的特点,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地理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和国际交往中心,也是世界上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故A选项正确;

B.澳门的博彩旅游业发达,故B选项错误;

C.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故C选项错误;

D.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总数来看,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7.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1)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主题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原高山气候区,高寒、缺氧、低气压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分布和主要粮食作物。青藏高原面上,海拔高,热量不足;但是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相对充足,有灌溉水源,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可以发展农业种植,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

(3)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上河流的分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上终年分布着冰川。冰雪消融后,冰雪融水就成为众多大河的源头。如图中的阴影区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图中的B)、黄河(图中的A)、澜沧江(图中的C)的发源地。

(4)本题主要考查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为保护三江源,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植被;全面禁猎,以保护当地的动物;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加强对当地植被的保护。

18.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1)三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冬寒夏凉,空气稀薄。其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地势低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是:长江、黄河的含沙量增加;河湖淤积,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黄河水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等。

(3)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同城效应”。所以,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4)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着名的旅游景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和杭州的西湖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具有水乡风貌的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而颐和园是北京的旅游景点。所以,A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19.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概况,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本题考查青藏高原上的河流、铁路。青藏地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A黄河、B长江、C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铁路是青藏铁路.

(2)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畜牧业。从牧场类型看,青藏地区所在的牧区主要是高寒牧区牧场,该牧区代表畜种是牦牛、藏绵羊等。

(3)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农业。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具有高寒的环境特征,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有丰富水源的河谷平原地带,西藏自治区农业区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的①藏南谷地、青海省农业区集中在②湟水谷地;该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

(4)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农业高产的原因。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河谷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引言 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而现在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保持城市的良好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小区环境景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治污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将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设计理论 一: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人工湿地由碎石填料、砂石级配填料、特殊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在填料和植物根系组成的载体上生长着巨量的微生物,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N、P等污染物。系统中基质的定期清洗以及水生植物的收割,能够彻底将污染物从系统中排出。 二: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构成了独特的怡人景观。 三: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较好、操作简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建设步骤 1:污水控制设计 1.1 为防止污水中枯枝落叶和杂物进入湿地系统,引起堵塞,在一级湿地进水口设方孔格网,并利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垂直下流至湿地底部集水管。 1.2 考虑到一级湖进水会带来较多藻类和其它细小杂物杂质,又设于路面以下不便于清理,一级填料采用较大颗粒碎石防止堵塞, 1.3 一级湿地集水管与二级湿地进水管连接,二级湿地水流方式为上行流,由表面出水,表面积水深200mm,出水经过出水槽形成瀑布流至三、四级人工湿地配水槽。 1.4 因湖水已通过一级湿地的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物,二级湿地填料采用较小颗粒碎石,能截流较细的颗粒物,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三、四级湿地面积最大,是本循环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N、P主要场所。 1.5 三、四级湿地水流为下行流,填料采用不同的砂粒级配和特殊湿地填料。湿地出水管在排水阀门井分两条支管,一条支管直接进入下级湖,另一条支管进入出水槽,出水形成瀑布流入下级湖。 2:植物选择原则 2.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东港区后村镇初级中学王永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页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 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自主学习 4,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大河源地 自主学习:阅读第92页至第93页及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思考: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 师: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个考察活动,准备了三个方面的素材,第一,我们描出92页两个图上的长江,再描出黄河。第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6.0分) 1.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区是 A. 长江三角洲 B. 东北三省 C. 黄土高原 D. 三江源地区 2.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3. 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下列河流中的哪一条( ) A. 怒江 B. 长江 C. 黄河 D. 澜沧江 4.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 滥采砂金 B. 全面禁猎 C. 乱砍滥伐 D. 过度放牧 5.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6.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 位于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C. 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D. 湖泊、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7.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 该区位于省 D. 由于不合理的砍伐、放牧、耕作,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8. 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水源污染 B. 维护生态平衡 C. 增加木材蓄积量 D. 禁止滥捕滥猎 9.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修水平梯田 C. 跨流域调水 D. 种草植树 10. “三江源”中的三江不包括 A. 长江 B. 黄河 C. 雅鲁藏布江 D. 澜沧江 “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读图,回答4~6题。 11. 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王 伟1 陆健健 2**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1-1314-03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WA NG Wei 1 ,L U Jianjian 2 (1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hanghai Univ 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2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Estuar ine and Coas tal Resear ch,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T 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 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 s a ho t pot issue in eco 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At pr esent,there are no systemic theori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 ion,and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repeated estimation o f some prevalent ser vices by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w ithout any pertinence and exploration.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 ature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med t hree new concepts,i.e .,top dr aw er ecosystem serv ices,theor etical value,and actual value.A case study o n t he Sangyang wetland of Wenzhou further illustr ated th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w concepts.It is sug gested t hat if t he main purpose of ecosystem serv ices study is to serve decision making,it is no need to evaluate al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a regio n accurately and roundly,w hile the v aluation of several top dr aw er ecosys tem services is sufficient.T he co 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actual values could hel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e cosystem degeneration and ev aluate the process of ecolog ical r esto ration.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classification,valu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13102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7 改回日期:2005-04-20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 要作用[9,15,17,20,24]。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面,Daily [19]、Costanza [18]、Norberg [23]、欧阳志云等[10,11]、童春富等[16]和de Groot 等[21]都曾对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各自的观点,但各种分类框架不尽相同,国内外在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尚未形成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评估体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是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述式评估,基本上是套用现成公式计算服 务功能[2~8,12~14],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本文总结笔者前期经验和教训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阐述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

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 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 (一)江河的源地 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 2.范围: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3.“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拓展延伸:三江 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 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 ①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②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为什么说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当雨季来临和冰雪融水丰盈时,这些湖泊储蓄河水,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到了冬、春季节,因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将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由于每年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丰沛、稳定,因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人与湿地和谐共处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人与湿地和谐共处 湿地管理经历了以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湿地管理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中叶之前,除部分湿地被加以保护,用于狩猎、捕鱼和水禽保护外,湿地管理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排水、疏干湿地,还有对泥炭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等。以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湿地管理,以追求系统的最大产出为目标。由于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普遍受到严重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服务功能下降,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推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相互协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保障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管理一方面针对生态系统本身功能和过程,另一方面,也包括引起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的自然、人为因素。由于调整 人类活动要比调节影响生态系统构和功能的自然因素更加实际,因此,对人类活动的管理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人类的活动可能在程度或格局上改变那些过程。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应包括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利用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以及对其造成的影响,使二者达到均衡。 湿地中的水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自然发生过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洪水调控、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生产力和生境的发育或维持。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各组分得以维持,如动植物种群、营养库、土壤及沉积物特性等。湿地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利益。现有的科学基础仍不足以解释不同湿地生态系统如何运转,不同的环境因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如何调节其功能的。同时,经济学家也仅仅是刚开始考虑赋予湿地功能、产品和属性以价值的可能性及其含义。 湿地功能评价在生态学和湿地管理实践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极其复杂多样,其功能和作用程度不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方法,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资料,分析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教学用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略)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情景切入.问题感知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经过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么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高原环境 1.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深居内陆的高原。 2.地形:高原为主,山脉众多。西北部有地势相对较低的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高山上雪山广布。 3.气候特征:高寒干冷,大陆性强。 中华水塔 1.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一个咸水湖。 3.两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这里的煤、石油、铅锌、钾盐矿十分丰富,察尔汗 1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 1 湿地的概述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位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兼有水、陆两者的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主要表现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大致可分为:提供产品、防洪减灾、调节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文化载体等。 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原理及内容 运用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等原理,在概括湿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湿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实际状况,辨识湿地生态类型及其服务功能。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收集湿地资源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资料和数据,明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细化评价指标,确定计算参数,重点进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研究。 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湿地功能及其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4 结论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描述和评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人群从中获得的收益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的公开评估中,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3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又占45%,估计为14.9万亿美元。2002年瑞士的拉姆沙研究会的一项研究也认为,全球每年的湿地价值总计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港湾是22382美元/每年每公顷,共计4.1万亿美元;海滩、海床、海藻、海草等是19004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3.8万亿美元;珊瑚是6075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0.37万亿美元;潮汐湿地和红树类植物是9990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1.64万亿美元;沼泽、涝原(漫滩)是19580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3.23万亿美元;湖泊、河流为8498美元/每年每公顷,总计为1.7万亿美元。 然而历史上,湿地一度被当做废弃地处理,盲目开发利用造成了大量湿地资源的退化和丧失。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消失了近1000个天然湖泊。联合国2000年所作的一项估计曾显示,伊拉克90%的自然湿地已经消失,而排灌工程和水坝阻止河流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一课两练·提素能 练基础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 2.下列水系与黄河源区无关的是( ) A.卡日曲 B.鄂陵湖 C.当曲 D.扎陵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以“生态立省”战略为统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效实施,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绿色的梦想和美好的愿景正逐步实现。据此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 A.雅鲁藏布江 B.长江 C.黄河 D.澜沧江 4.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A.藏羚羊 B.细毛羊 C.三河马 D.三河牛 5.(2015?绵阳学业考)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A.“世界屋脊” B.太江大河发源地 C.中国“雨极” D.野生动物天堂 6.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B.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动物稀少、单一

D.该地区的河流均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7.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不仅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影响到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D.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场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挖滥伐 D.过度放牧 练能力 9.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读三江源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B.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 C.全年水量季节变化小 D.该河三角洲附近人口稀少 11.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蓄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以鄱阳湖为例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鄱阳湖为例对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丰富多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主要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调节气候, 降解污染, 固定C 释放O2 , 控制侵蚀、保护土壤, 参与营养循环。因此,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鄱阳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字:湿地;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Wetlands)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相当于419万亿美元,占全部生态系统的14.7 ,占全球自然资源总价值的45%。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其脆弱性的一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O %的湿地资源丧失、退化或破碎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对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区丰富且优良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湖区及周边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作为候鸟的栖息地对珍贵鸟类保护及其对长江洪峰的调控功能, 对整个长江下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 本文对鄱阳湖区近几年的各类数据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重点对鄱阳湖区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探讨。 1 鄱阳湖湿地的特点 1. 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 它季节性涨水, 具有高水是湖, 低水似河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鄱阳湖湿地枯水期面积129 000 hm2, 平水期面积279 700 hm2, 丰水期面积390 000 hm2 。 鄱阳湖是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来水与下泄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中积水成湖、水落滩出。5大河汇入鄱阳湖, 经调蓄后, 由湖口入长江。因此, 鄱阳湖被称为是吞吐型河成湖, 它上承五水, 下通长江,湖区水位主要受控于五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鄱阳湖还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 高水湖相, 低水河相, 有丰水一片, 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水温18. 3 ! , 年平均降雨量为1 474. 2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003. 7mm。鄱阳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4 个带: 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鄱阳湖有鱼类138 种, 贝类87 种, 虾蟹类24 种; 鸟类310 种, 隶属17 目55 科; 兽类47 种; 两栖类30 种。 1. 2 鄱阳湖湿地生态断面结构 鄱阳湖湿地周期性地被水淹没或显露, 淹没或显露的日期、范围和持续时间, 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幅、地面高程。这种周期性的水位变化和地面的干湿交替, 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演替以及土壤的发育, 进而影响其栖息的动物, 那么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应地有变化, 因此根据湿地的高程可以划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 朱海虹根据鄱阳湖的水位高程和相应的生态系统结构做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划分, 具体如下:18~ 16 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或高河漫滩的中部和上部。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短, 退水早, 连续显露时间长, 光照充足, 植物生长茂密;16~ 14. 2 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高漫滩的中下部。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稍长。主要的植物群落为苔草。由于苔草生长茂密, 生物量很高, 可以达到1 716g/ m2;14. 2~ 13. 8m,地貌类型为天然堤侧缘坡的低漫滩部位。土壤类型为沼泽土, 地表面时常被薄层积水所覆盖。这一断面在枯水期是水位波动带。优势植物种是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带;13. 8 m 以下, 13. 6 m 以下高程全年被水淹没。地貌类型为河道。土壤保持原始沉积物的特点。植被类型为典型的沉水植物。 2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中所形成并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效用,是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由自然资本的能流、物流、信息流构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非自然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人类福利。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平衡、均化洪水、调节区域小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 2.1.1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主要为: 截流降水、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加降水等。 鄱阳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天然水流量调节器, 据研究, 鄱阳湖对五河洪水具有明显的调蓄作用: 1953~1993 年,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

1.2.8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ecosystem services model)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成为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Daily, 1997; Costanza et al., 1997; De Groot et al., 2002)。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可以追溯到1925年比利时的Drumarx首次以对野生生物游憩的费用支出作为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 1941年,美国的Dafdon首次用费用支出法核算出森林和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1947年,美国的Flotting提出可根据旅行费用计算出其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的游憩价值;1959年,美国的Clawson修改旅行费用评估法;1964年,J. L. Knetch再次修改并完善了旅行费用评估法。同年,美国的Davis在研究湎因州森林的游憩价值时,首次提出并运用了条件价值法的报价技术。1972年,日本林业厅估算了全日本森林提供的生态功能价值。 1973年,Nordhau和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估算的国际关注,许多学者先后提出多种方案来估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刘玉龙等,2005)。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召开了讨论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的会议,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止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临时版本(简称SEEA),对此前各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并提供了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以及一些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张建国,杨建洲.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算与评价[J].生态经济,1994,(5):1-6.)。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揭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Daily G C. Natures Scien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因评估功能的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的评估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Tab.1 Contrast of major assessment methods on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分类评估方法优点缺点主要文献 直接市场法费用支出法 生态环境价值可以得到 较为粗略的量化 费用统计不够全面合 理,不能真实反映游憩 地的实际游憩价值 彭建,2005; 范芳玉,2011 市场价值法 评估比较客观,争议较 少,可信度较高 数据要求高:全面,数 据量足够大 王伟,2005; 王凤珍,2011 机会成本法 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 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 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 Bernard,2006;B.A. Bryan,2011 恢复和防护 费用法 可通过生态恢复费用或 防护费用量化生态环境 评估结果为最低的生态 环境价值 徐俏,2003; Rute,2010; 影子工程法 可以将难以直接估算的 生态价值用替代工程表 示出来 替代工程非唯一性,替 代工程时间、空间性差 异较大 Luis Diaz-Balteiro, 2008;陈朝祖,2009; Xuan Wang,2010 人力资本法 可以对难以量化的生命 价值进行量化 违背伦理道德,效益归 属问题以及理论上尚存 在缺陷 Catarina,2010; 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可以核算生态系统游憩 的使用价值,可以评价 不能核算生态系统的非 使用价值,可信度低于 Ram,2002; C.Meghan,2004;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湿地生态系统 英文名称: wetland ecosystem 定义1: 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湿地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目录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四、湿地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五、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湿地概述 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二、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中国主要湿地 展开 编辑本段湿地的界定 湿地生态系统(图1)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编辑本段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图2)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

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 (一)江河的源地 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 2.范围: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3.“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拓展延伸:三江 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