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演讲稿化学毕业答辩范文

大家好!我是化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毕业论文研究成果,并进行毕业答辩。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详细阐述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我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特点以及制备方法。
接着,我针对目前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比,我选择了化学气相沉积法作为我的实验方法。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重点研究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首先,我介绍了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催化材料的分类。
然后,我针对我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氧化、催化还原、催化加氢等反应中的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我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我分析了实验结果,并探讨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我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以下优点:1. 高催化活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子结构,使其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2. 高选择性: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有利于实现催化反应的定向转化。
3. 高稳定性:新型纳米材料在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有利于降低催化剂的损耗。
4. 环境友好:新型纳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工艺,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结合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认为,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催化理论的深入研究,新型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学专业毕业答辩开题报告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the text, the text is the extraction of your thought, please try to explain the point of view as succinctly as possible.
化学专业毕业答辩
Click here to add the text, the text is the extraction of your thought, please try to explain the point of view as succinctly as possible.
汇报人:XXX 指导老师:XXX
Click here to add the text, the text is the extraction of your thought, please try to explain the point of view as succinctly as possible.
3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the text, the text is the extraction of your thought, please try to explain the point of view as succinctly as possible.
CONTENTS
目 录 大 纲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

目 录
• 引言 • 毕业设计概述 • 化工工艺设计 • 化工安全与环保 • 经济效益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与答疑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01
化工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在完成化工专业学习后,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的重要环节。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在答辩的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评委的认真聆 听和宝贵意见,这对我的学术成长具有重要 意义。
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工专 业的魅力和挑战。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我将继续努力,为化工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
THANKS.
02
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03
答辩过程不仅是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也是与其他同学、
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企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答辩流程
学生陈述
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自己的毕 业设计进行陈述,包括选题背景、研究 目的、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等。
对行业的贡献和意义
推动技术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
培养人才
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相 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和降 低生产成本等措施,可以提高整个行 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 升级和转型。
化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 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而紧 迫的任务。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可以为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持。例如,通过降低能耗和减 少废弃物排放等措施,可以减轻对环 境的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X级X专业X班的姓名,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我的指导老师是X。
第2页PPT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我的论文,分别是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
第3页PPT研究背景环丁烷类衍生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活性上,都具有很好的前景如图所示。
常因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开环、扩环、缩环等多种反应。
因此合成环丁烷类衍生物有重要的意义。
第4页PPT环丁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Shu-L. Y. 等人研究发现,吲哚分子内的脱芳构化,是基于通过能量转移机制实现了经过可见光来促进[2+2]环加成衍生物的制备,而此反应在热力学条件下通常是无法获得的。
反应拥有高收益率(最多99 %)以及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 20:1 dr)且条件温和。
该方法兼容多样化功能组和灵活的转换,是可见光诱导,构成吲哚官能化的罕见例子。
第5页PPTThe Meyer-Schuster Rearrangement反应研究Baire等人经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条件温和的,分子内截获的Meyer-Schuster (M-S)重排反应。
用于从相应的顺式-6-羟基己-2-烯-4-醛合成2-酰基呋喃[15]。
发现该反应非常普遍,并且起始原料炔丙醇易于获得。
通过该方法,还可以分三步实现脱氧-去甲-喹吖嗪B (倍半萜)的首次合成。
并介绍了在M-S重排过程中添加两个亲核试剂的概念。
第6页PPT实验部分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在催化剂Na2S2O8,2 mL的二噁烷进行发生重排得到产率*的目标化合物。
第7页PPT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的溶剂,催化剂,温度最后发现以Na2S2O8为催化剂,二噁烷作为溶剂的条件,产率达到*。
最终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第8页PPT对目标产物氢谱进行归属如表 3.1所示,Ha的化学位移7.51到7.48ppm,Hb的化学位移5.20ppm, 甲基上的Hc的化学位移3.86ppm.化学位移7.94到7.00ppm为苯环上的氢第9页PPT对目标产物碳谱进行归属如表3.3所示,羰基碳化学位移192.67ppm,炔基碳C2化学位移87.10ppm,C3化学位移83.20ppm,C4化学位移化学位移83.20ppm 。
化学论文毕业论文答辩模板PPT教材

2020年4月16日
16
• 智双等以4- 二乙氨基水杨醛为基础用苯并氮杂 环法合成六种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2020年4月16日
17
8 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 1 抗HIV 活性 • 近源自,从红厚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衍生
物50 多种,其中不少具有抗艾滋病及抑制HIV21 逆转录酶活性。它能抑制AZT2抗体, HIV21 和 G29106 菌株,且毒性低,安全性高,是目前抗艾 滋病的热点先导物,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艾滋病的 新一代非核苷酸类药物。
2020年4月16日
20
9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 香豆素类化合物应用广泛,在医药、香料、农 业、染料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 香豆素类是唯一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 血药。
• 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 • 香豆素类衍生物在洗涤剂中作为增香剂使用 。
• 香豆素类衍生物是有机荧光染料研究的重点 之一。
• 研究内容:香豆素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来源、合成方法、
合成研究进展、工业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其生物活性和应 用等。
2020年4月16日
3
研究框架
1 在植物中分布与化学成分
香 豆
2 早期来源
素
3香豆素的Perkin合成法
类
化
4 合成进展
合 物
5 工业化合成路线
及
6 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步骤
其
衍
7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 表明该类化合物可能发展成为有价值的抗癌药物 先导化合物。
2020年4月16日
19
• 3 其它活性
• 2003 年, Chen 等从Murraya om phalo2carpa 的叶中分得8 种香豆素, 其中Omphalo2carpinol , 5 ,72Dimethoxy282(3′2 methyl22′2 oxobutyl) coumarin ,Omphamurin 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凝 聚活性。2003 年,Schinkovitz 等从Peucedanum os2t ruthi um Koch (Apiaceae) 根中分得Ost ru thin (62Geranyl272hydroxycoumarin) ,即欧前胡 精,具有显著的抗分支杆菌活性.
【最新优秀】化学专业毕业答辩模板

2
点击此处添加 “标题内容”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 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主要贡献与创新
添加标题内容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文献综述
综述 1
Innovation
点击此处添加 “标题内容”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 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添加标题内容五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添加标题内容四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添加标题内容三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添加标题内容二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添加标题内容一
结 论
分 析
建议
理论基础 贝尔模型 集群品牌形象特点 相关文献资料
理论基础 贝尔模型 集群品牌形象特点 相关文献资料
理论基础 贝尔模型 集群品牌形象特点 相关文献资料
第 13 页
研究思路
01 添加标题内容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教育学院化学系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1]有机与生活》编委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罗敏司.有机科学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少浅.国际有机化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斯蒂文·森,生活中的化学.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 [5]李雄.当代有机化学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温妮·斯坦福,化学理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本质
有机科学本质反应有机科学本质 反应
概述
有机科学介绍及概述有机科学介 绍及概述
有
机
化
应用
学
有机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与生活
有机科学介绍及概述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Organic Science
介绍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 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第二章
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现状我国有机 化学研究现状
第四章
有机化学生活应用有机化学生活 应用
第一章 01 02 03 04 05 第五章
有机化学介绍及概述有机化学介 绍及概述
有机化学结论有机化学结论
第三章
有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机化 学与生活的联系
论文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ontent
增殖
PART 03
课题研究方式
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03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个案分析法
以有机化学产物实例作为个案研究从 其转型的全过程分析取得的成果与问
题
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 大数据、数据新闻、文献
化学工程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化学工程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在前,考生准备的充分与否是保证论文质量与效果的关键,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化学工程答辩自述稿,欢迎阅读查看。
一、范文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XX,来XX班,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锦棉织物活性染料同色性染色工艺的研究”,现将我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做一下简单的陈述:目前市场上锦/棉织物较为流行,常作外衣面料而被应用,以尼龙为经纱棉为纬纱或以尼龙为纬纱棉为经纱的织物都能见到。
由于锦纶和棉的染色性能不同。
故为了得到较好的同色性和色牢度,现在企业主要用中性或弱酸性、活性染料进行两浴法染色,但是工艺长,能耗大。
如果用活性染料进行同浴染色,则减短工艺流程,不但提高生产效益,缩短了生产周期,并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水的排放,符合当前生态染整的需求。
这就是我的选题缘由、写作意义。
接下来我对我的写作思路与整篇文章的构成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为了找到活性染料的最佳配方于染色工艺,本文试想通过对多种活性染料对锦棉织物的上染固色研究,测定活性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获得每只染料的s、e、f、r值,选择进行拼色的三原色,同时围绕同色性染色的主题,研究了活性染料对锦纶染色的提升性、及染料浓度对同色性染色的影响等。
最后进行拼色试验,来探索所选染料的配伍性,寻找适合拼色的三原色。
在撰写论文当中我把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理论部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和结论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概述了选题缘由、写作依据、目的与意义。
理论部分分别从锦纶与棉的结构特点和染色性能角度、染料的结构特点和染色性能角度进行阐述,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理论基础。
实验部分于实验和结果部分是是本文的重点于难点。
本人做了以下实验:40余种活性染料的筛选、上染率的测定、固色率的测定、s、e、f、r值的测试、拼色实验、色差及织物同色性的测定。
经过实验筛选得出结论:某些活性染料对锦纶/棉的同色性染色效果较好,而且研究发现活性染料浓度增大,同色性变好。
蓝色的活性染料对锦纶具有较强的上染能力,与其他活性染料表现出不配伍的性能,而bes金黄、bes艳红这两只活性染料的配伍性较好,适合拼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X级X专业X班的姓名,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我的指导老师是X。
第2页PPT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我的论文,分别是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
第3页PPT
研究背景
环丁烷类衍生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活性上,都具有很好的前景如图所示。
常因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开环、扩环、缩环等多种反应。
因此合成环丁烷类衍生物有重要的意义。
第4页PPT
环丁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Shu-L. Y. 等人研究发现,吲哚分子内的脱芳构化,是基于通过能量转
移机制实现了经过可见光来促进[2+2]环加成衍生物的制备,而此反应在热力学条件下通常是无法获得的。
反应拥有高收益率(最多99 %)以及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 20:1 dr)且条件温和。
该方法兼容多样化功能组和灵活的转换,是可见光诱导,构成吲哚官能化的罕见例子。
第5页PPT
The Meyer-Schuster Rearrangement反应研究
Baire等人经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条件温和的,分子内截获的Meyer-Schuster (M-S)重排反应。
用于从相应的顺式-6-羟基己-2-烯-4-醛合成2-酰基呋喃[15]。
发现该反应非常普遍,并且起始原料炔丙醇易于获得。
通过该方法,还可以分三步实现脱氧-去甲-喹吖嗪B (倍半萜)的首次合成。
并介绍了在M-S重排过程中添加两个亲核试剂的概念。
第6页PPT
实验部分
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在催化剂Na2S2O8,2 mL的二噁烷进行发生重排得到产率*的目标化合物。
第7页PPT
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的溶剂,催化剂,温度最后发现以Na2S2O8为催化剂,二噁烷作为溶剂的条件,产率达到*。
最终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8页PPT
对目标产物氢谱进行归属如表 3.1所示,Ha的化学位移7.51到7.48ppm,Hb的化学位移5.20ppm, 甲基上的Hc的化学位移3.86ppm.化学位移7.94到7.00ppm为苯环上的氢
第9页PPT
对目标产物碳谱进行归属如表3.3所示,羰基碳化学位移192.67ppm,炔基碳C2化学位移87.10ppm,C3化学位移83.20ppm,C4化学位移化学位移83.20ppm 。
通过核磁数据分析清楚地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第10页PPT
影响反应的因素大概分为四点
空间位阻对产率的影响:由于原料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自身的化学结构较为庞大,从而反应时空间位阻起重要作用,从而阻碍了二苯乙炔与原料自身所形成的联烯酯中间体之间的相互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二
苯乙炔并没有与联烯酯中间体发生[2+2]环加成反应,而最终产物仅仅为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发生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以一系列酸性催化剂催化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形成联烯酯中间体,进而促进原料中的酯羰基的氧进攻联烯部分,形成环氧中间体,而二苯乙炔的对酸性催化剂并不敏感,炔键的电子云分布偏移并不明显,反应效果不佳,即使使用双催化剂时,并没有得到良好效果。
第11页PPT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在不同的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其中发现二噁烷、DMSO等极性非质子性溶剂对反应的的溶解效果较好。
认为极性溶剂对原料的中间体有很好的溶解效果。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使用了多种溶剂,大部分采用了两个温度60 ℃和80 ℃,例如乙腈的沸点是81.6 oC,该反应对温度较为敏感,若温度太高,会更促进原料(A)的自身偶合的副反应的概率,故选择60 oC,二噁烷的沸点为101 oC,故选择80 oC,使反应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反应,否则,效果不佳。
第12页PPT
在该实验中,我们一共进行了十四组实验条件的筛选以求目标产物的合成。
以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为原料,在经单一催化剂、双催化剂以及对于溶剂的更换条件下,发现以Na2S2O8作为催化剂,二噁烷作为溶剂,在80 ℃油浴的条件下,反应3.5 h,制备效果相对较好。
最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淬灭生成的实际产物,再经过
萃取,旋蒸,柱层析等操作得到52 %的产率得到最终产物,经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于该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证明该产物为α,β-不饱和酮苯甲酸苄酯。
说明起初的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第13页PPT
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各位老师。
请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