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巧施课堂“激趣术” 引领学生牵手哲学——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日: “ 三人行, 必有我师。 ” ( 《 论语 ・ 述而》 ) 学习不仅在课 堂上, 也在 生活中。 要 不断地向比 自己好 的人 学习, 才能不断完善 自身。 做到 “ 不耻 下问” , 用谦虚的态度和诚 实的心态面对学习, 这才是 学生
应 有 的 学 习态度 参 考 文献 :
【 1 】 郭齐彖《 中国教育思想史》 以 ] . 教 育科学出版社 1 9 8 7 年版 『 2 1 来可泓. 《 论语直解》 f M] . 复旦 大学出版社 , 1 9 9 6 年版 『 3 1 杨伯峻. 《 论语译注》 『 Ml 冲 华书局 1 9 8 0 年 第二版
语・ 述 而》 ) 这 句话 的本 义是 : 不 到他 努 力 想 弄 明 白但 仍 然 想 不透
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 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 出来的程
辩 论 方 式向我 们 传 递 孔 子 的 主要 思想 ,这 实际 上 是 孔 子贯 彻 其 度 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 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 “ 教 学相 长 ” 观 点的途 径 之 一 。 “ 当仁 , 不让 于 师。 ” ( 《 论语 ・ 卫 灵公 》 ) 例 了。 这是 一 种演 绎推 理 的 学 习方 法 , 值得 我们 借 鉴 和 学 习。子
课 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5 月 上旬 刊
教研 ・ 教 改
式, 而应做到循循善诱 . 当学生感到 困惑或百思不得其解时给予 适 当的 引导 , 鼓 励 学 生一 步 步地 找到 解 决 问题 的 出路 。 同时. 孔子 认 为应 诱 导 学 生将 所 学的 知识 转 化 为 自身 的 能 力而 不 是仅 仅 停 留在理解的表层, 唯有如此才能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 , 教学相 长是 我 们作 为教 师 必 不 可少 的手段 之 一 。 这 一 点 不仅是 孔 子 对 学 生提 出的要 求 , 更是 对教 师提 出的要 求 。《 论语 》 采 用师 生 问答 的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篇1西哲课上我们就曾被“残酷”的告知:没有认真阅读过哲学的著作就不要说自己学过哲学,只能说暂且听过哲学课而已。
扪心自问,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确实涉猎得少,少到除了那本编得不算好的课本外就很难想到第二本了。
所以,我这个听过中国哲学课的人也就只能浅谈一下认识了。
我打算说一下道家。
过去,一说起道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帮会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当山上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太极拳赚钱的“真人”。
初尝中国哲学智慧之后才发现以上说的那一套其实和哲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开之前上课的笔记,凌乱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一个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当时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课堂氛围所感染了。
道家说的道即是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之所以说道即是无,是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和宇宙相对立了,没有参照物的存在当然也就很难证明其本身为何物。
这是我认为道家理论体系里面最难被人所了解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
记得当年理论物理学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里面也曾有类似的表述。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宇宙?为何我们无法精细的预测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个很混沌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组完整的公式来描述宇宙的初状态(宇宙的开端)。
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为宇宙的开端就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点,在此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因而今天我们所秉承的那一套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东西就都不适用了,毕竟过去的一切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
没有时间概念,自然科学体系也就土崩瓦解了。
所以说:道即是无。
这和道家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
虽然说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揣度哲学的意境得出的结论就不纯粹了,会显得很低级,不过,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这样总能找到一点儿心理慰藉。
时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借此聊以道:原来我离哲学也挺近的嘛。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 引言1.1 哲学思想与教育的关系哲学思想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哲学思想作为人类对世界、生活、价值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直接影响并塑造了教育的理念、目标和方法。
哲学思想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走向。
在教育领域,哲学思想扮演着指导和引领的角色。
不同的哲学思想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人文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全面发展,这种思想将影响教育目标的设定,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相反,实用主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因此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哲学思想与教育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持与引导,而哲学思想也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和理性的高度反映,是关于宇宙、人类和社会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探求。
在教育教学领域,哲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方法选择,内容设计,还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的构建,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提升。
哲学思想以其深邃的思维和理性的分析,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哲学的基础和理论支持,推动了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哲学思想引导人们思考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指导教育实践朝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哲学思想引导人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和启发,促使教育者采用更加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哲学思想促使人们反思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的构建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哲学思想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
大学生学习马哲的困惑及解决之策(合集五篇)

大学生学习马哲的困惑及解决之策(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学习马哲的困惑及解决之策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困惑及解决之策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内容极其丰富。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应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深刻的哲学理论,学习过程中定然伴随着许多困难和疑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困惑解决之策一、我国一直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如今我国还有许多突出矛盾没有解决、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何在?马列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它阐明了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列主义在一百多年来的革命实践中,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马列主义只能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就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和各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存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还在于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提高人的素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晦涩难懂,与现实生活差太远,也没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既批判了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的唯心主义,又批判了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新唯物主义应该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应该在实践中证明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
哲学原理方法论

哲学原理方法论哲学原理方法论是研究哲学原理及其应用方法的学科,旨在探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规律,推导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哲学原理的概念、方法论的作用以及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哲学原理的概念哲学原理是指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规律的准则和法则。
它作为人类思维的基础,是其他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
哲学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唯心论等。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唯物论是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唯心论是研究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二、方法论的作用方法论是研究人类思维与认识的科学方法和规律。
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方法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实践:方法论通过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2. 促进学科发展:方法论为学科研究提供了科学和系统的研究方法,推动学科的深入发展。
3. 提高思维能力:方法论培养人们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三、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具体应用1. 科学研究:哲学原理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家通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结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2. 社会实践:哲学原理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社会科学研究中常常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来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在工程管理、法律实践等领域也可以通过哲学原理方法论来指导实践活动。
3. 教育教学:哲学原理方法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哲学原理方法论是研究哲学原理及其应用方法的学科,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指导实践活动以及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思想对我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我的影响李海燕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由此,就产生了哲学,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她指导着我们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哲学使我正确认识世界哲学的本质是阐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中国人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金木水火土,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道”,有的说是“心”…归根究底这都是我们对世界本质的探求,都是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认识世界,所以我相信,我们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在具体学习哲学之前,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大自然和我的关系,学习了哲学后,我知道了人类必须跟自然友好,比如说,我再也不会随手去摘自己喜欢的花了,而是把它拍下来,慢慢欣赏,因为我们认识世界就必须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学习哲学使我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1]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必须不能脱离实际。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从实际出发做事的例子,故事的主人公的剑掉在了河里,他不是从掉的地方找,而是在船上做个记号,等到了对岸再从记号往下找,这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啊,这样终归是一事无成。
红军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他们只会纸上谈兵,完全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那一套,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而与之相反,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打仗之前,必要实地考察,看看适合怎么打,这种贴切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做法,为后来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反观当下,大部分的人都喜欢空想,不切实际的去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们,也脱离实际,在其位不谋其政,老是搞一些虚的,假大空的东西哄骗老百姓,一点不切实际,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迫切改正的一点。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摘要】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多角度深入学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积极参与研究以及运用哲学分析现实问题等方面,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大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深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的发展。
应当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实际意义,认识到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将之作为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关键途径。
只有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多角度学习、实践与理论、参与研究、现实问题分析、实际意义、综合素质、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统一。
1. 引言1.1 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重要性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重要性,是当代大学生应当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是贯穿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思想武器。
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需要具备正确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
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思维品质和批判能力,更可以使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时,能够站稳脚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
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地位在当代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国家法定课程之一,被纳入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这一思想体系的机会。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罗素先生说,哲学是对迄今为止无法取得确定知识的事物的思考。
章太炎先生说,所谓哲学,不外乎是对宇宙人生原理之所见而已。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哲学论文,欢迎阅读!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一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质丰盈的追求冲淡人们对哲学的关注,哲学成为备受冷落的学科,本文从笔者的理解出发,简要说明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之思,其就价值在于能引导人们求真、明善、审美,将哲学精髓融入生活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求真明善审美融入生活1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哲学有什么用?有人用“深奥”来形容,有人用“无用”来归纳,也有人以“故弄玄虚”来解说,说哲学就是故意把大家都懂的道理用大家都不懂的艰涩的话说出来。
凡此种种,皆是人们对哲学的不解和偏见,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使命是什么,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呢?哲学一词是philosophy的音译,由希腊词philo和sophia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的意思,因而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哲学是一种智慧,但单纯的智慧却不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追求的过程,是人类探求真理的能力。
哲学智慧是一种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可以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促进社会观念更新,科技进步,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发展。
罗素先生说,哲学是对迄今为止无法取得确定知识的事物的思考。
章太炎先生说,所谓哲学,不外乎是对宇宙人生原理之所见而已。
作为智慧之思,哲学源于惊诧和忧患,一方面是对宇宙、自然奥秘的探寻;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人生的关切。
魏源在《默觚下·治篇二》里写道“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
”正是这种对宇宙、自然的好奇和追问,对人生、社会的现实关切才使人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哲学虽然不能像具体科学一样给我们提供具体知识,也不能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貌似哲学除了空谈理论,别无它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许多人想学哲学,却摸不着门路,在进与出之间徘徊。
比如我身边就有许多同龄人,因逻辑思维不系统而苦恼——这影响到了各种考试。
想学哲学的人如果仅仅停留在阅读哲学故事和对某个哲学观点只言片语的了解,那算不得真知。
理论不透彻会导致思维不精确,进而行动不彻底。
那样有时还不如没学过哲学的人——无知者最勇敢。
我不是专业研究哲学的学者,只是个普通的哲学爱好者,但也正因此没有达到“为哲学而哲学”的崇高境界(真的,这种境界值得大家敬佩和赞赏),于是,我可以从一般知识分子的视角去揣度哲学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我的这些方法很可能得不到共鸣、不具有广泛适用性,但可以供喜欢哲学的朋友们参考,希望有所帮助,我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指证。
通过经验共享,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热爱哲学——不仅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哲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哲学,让一代代中国人真正智慧起来!用哲学武装头脑,用勤奋升华精神,用恒心铸造本领,用智慧追求卓越。
学习哲学的目的:
对于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学哲学本身就是学哲学的目的。
即为哲学而哲学。
生存就是为了哲学研究。
人生的一切意义就在于哲学研究。
对于非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而言,学哲学的目的是:挖掘、构造、强化和改造人的思想(自我的和他/她人的);规范和批判人的思维方法,进而养成高效的思维习惯;指导、反思和检验人的具体思考和实践行为,进而达到个体和社会的自我否定、主客统一,实现个人的有效实践、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续。
学习哲学的三个必要前提:
一、明确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人生的意义之源,学哲学能让人懂得人生的来龙去脉;系统地学哲学,人的智慧就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能在哲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青史留名,并往往长寿。
二、拥有自我批评、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纳谏如流的操养、勇气和习惯。
三、有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积累。
一般高中文化是基础。
学习哲学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用兴趣引导阅读,用思辨形成体系,用实践检验学习。
一、培养兴趣。
长期、间断性地刺激对哲学的爱好之情——说白了就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为此感到喜悦。
二、反复阅读。
阅读原著、评论、总论等各种哲学类书籍,可以从哲学故事、哲学史、哲学人物传记等大众读物读起,这样利于兴趣的积累,先凭兴趣翻阅,然后由翻阅扩展为泛读,再然后是精读感兴趣的某类哲学著作和该哲学的哲学史,最后是全面系统地阅读各流派哲学著作和哲学史。
阅读中肯定会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一定要立刻解决(有些也不用解决),要保持这种发问的心态——这是不断、反复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思辨。
先试着自己回答问题,再参看书中的回答,在比较中不断修正结论。
这时你已经有了一定哲学基础,就有必要寻找志同道合的哲学爱好者和专业哲学研究者——大学里哲学系的
学生、老师,向他/她们请教问题、互相探讨。
一定要本着求知的态度友好地交流,展开不针对个人人格的讨论和辩论,放弃狭隘的立场,取而代之的是求真知、求真理的态度。
这一阶段一定要思辨,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复习已有知识、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不断地重新肯定自我。
有条件的话去上哲学专业课,系统地学习某一流派哲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四、实践。
联系身边实际,进行主客统一的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本身。
哲学脱离了实践便失去了其自身。
其实学哲学不可能不用哲学的。
但要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知行是否统一。
仍然保持爱问为什么的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