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公共基础知识100题(含答案)

2020年公共基础知识100题(含答案)1.【单选】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确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实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B.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C.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D.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1.【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管理常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故选D。
2. 【单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
A. 思想品行B. 工作表现C. 身心素质D. 工作绩效2.【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管理常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故选D。
3. 【多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遵循的原则有()。
A. 民主B. 公开C. 竞争D. 择优3.【答案】 ABC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管理常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
”故选ABCD。
4. 【单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期间为()。
A. 6个月B. 12个月C. 18个月D. 24个月4.【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管理常识。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制定公务员法的依据是宪法。
答:宪法。
2、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答: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在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几十年干部人事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特别是总结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人事管理中的有益做法。
答:《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于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
答:十5、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模式与各国普遍实行的做法一致,分类管理是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党政干部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制度。
答:分类管理6、公务员的范围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答:国家财政。
7、公务员法中确立了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答:邓小平理论8、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答:干部9、公务员制度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答:平等11、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答:激励保障12、对于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答:德才兼备13、现代制度下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是注重公务员的工作实绩,排斥了按年资高低、家庭背景、亲属关系等条件作为公务员录用晋升的标准。
答:工作实绩14、公务员主管部门是党委组织部门和工作实绩。
答:政府人事部门15、中央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考核题库完整版3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考试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5,6,6,9,( ),90A:13;B:15;C:18;D:21;答案:选C。
(5-3)(6-3)=6,(6-3)(6-3)=9,(6-3)(9-3)=18,(9-3)(18-3)=90,?=18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哲学物质范畴的是A:影子B:引力场C:水中月D:梦中树答案:D。
题目详解: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为:物质是客观的、实在性的。
ABC均符合这一条件,只有D 项不是实在存在的事物,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的是()。
A:银行、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股票交易所B:国家财政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C: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D: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答案:C4.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索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A:司马光见到小朋友落入水缸,当“救人离水”行不通时,果断地砸破水缸,“让水离人”救了小朋友B:病人因胸痛来门诊检查,医生根据经验考虑可能是气胸、肺炎、心绞痛等,经各项检查,确诊为肺炎C:根据草莓比香蕉贵,香蕉比苹果贵,苹果比桔子贵,因此得出草莓比桔子贵D:画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事先要在脑海中将自己想要呈现的主题、构图和色彩进行安排,呈现出一幅草图答案:A。
题目详解:定义关键在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A项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设想,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发散性思维;B项根据经验的判断,不能体现多角度;C项是对同类问题的类比推论;D项是用图画将思想表现出来,该两项也不符合定义。
本题正确答案为A5.第一段[]处恰当的措辞是()。
A:自我B:自动C:自律D:自然答案:C。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6.( )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预防性等特点。
最新版精编2020年事业单位公共科目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完整考试模拟题1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公共科目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考试1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2.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普遍规律。
因此,任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
A. 是一种正确的观点,准确地讲清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B. 是一种错误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C. 是一种错误观点,扩大了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范围D. 是一种错1.答案:CD【解析】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但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范围是整个世界,但它不研究特殊规律,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相对于唯物辩证法所研究的规律来说,其他规律都属于特殊规律。
据此,C、D正确,A错误。
B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从题干的观点中不能推出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的结论。
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A. 生产B. 流通C. 交换D. 消费答案:AC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
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4.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计划手段()。
A. 既是一种行政手段,又是一种经济手段,还是一种法律手段B. 要体现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 具有客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特点D. 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通过,指令性计划具有约束力答案:ABCD【解析】略5.甲外出嫖*,被公安机关查获。
甲遂冒用同事乙的名义接受了罚款处罚,后公安机关将此情况通告甲所在单位,单位人员议论纷纷。
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何种权利?()A. 名誉权B. 姓名权C. 荣誉权D. 名称权答案:AB【解析】A项应选,名誉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精编2020年事业单位公共科目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完整考试模拟题1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公共科目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考试1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2.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A. 生产B. 流通C. 交换D. 消费答案:AC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
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甲外出嫖*,被公安机关查获。
甲遂冒用同事乙的名义接受了罚款处罚,后公安机关将此情况通告甲所在单位,单位人员议论纷纷。
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何种权利?()A. 名誉权B. 姓名权C. 荣誉权D. 名称权答案:AB【解析】A项应选,名誉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B项应选,根据《民通意见》第141条的规定,盗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称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姓名权、名称权的行为。
据此,侵犯姓名权的侵权形态包括:①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姓名权有专用性,任何人不得强迫他人姓名的决定、使用与变更;②盗用他人的姓名;③假冒他人的姓名等。
本题中所述情形属于盗用他人姓名,是侵犯姓名权行为中的一种。
C项不选,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所享有的保持和支配的身份,包括荣誉的获得权、荣誉的保持权、荣誉的利用权。
4.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B.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D. 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阶级最终消灭的物质条件答案:ABCD【解析】略误观点,不懂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公文质量在思想内容上应该做到()。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十套)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九套)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一)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 A )A.柳宗元B.骆宾王C.李渔2. 下三位画家中,最擅长画对虾的是( B )。
A.郑板桥B.齐白石C.徐悲鸿3. 下哪一部不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A )A.《聊斋》B.《三国演义》C.《西游记》4. 在我国古代,( C )扮男装代父从军,忠和孝,世无双。
A.穆桂英B.武则天C.花木兰5.《林海》的作者是( A )。
A.老舍B.鲁迅C.巴金6. 《凡卡》中的“凡卡”写信给什么亲人,向他(她)诉说自己的苦况:( A )A.爸爸B.妈妈C.爷爷D.奶奶7. 发明电灯.电影.电报机的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 C )。
A.加俐略B.莱特兄弟C.爱迪生8.《小青石》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C )A.童话B.记叙文C.寓言D.说明文9. 下面哪一首古诗是诗人李白的作品( C )。
A.《春晓》B.《宿建德江》C.《望庐山瀑布》10.“姜太公钓鱼”的下一句是( B )A.愿君幸福B.愿者上钩C.愿你上钓D.愿你快乐11.《游子吟》的作者是( A )。
A.孟郊B.苏轼C.王安石D.杨万里12.“三强争霸赛”发生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哪一部?( A )A.火焰杯B.魔法石C.凤凰社D.密室1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 A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1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 C )家创始人。
A.道B.法C.儒15.《天方夜谭》是属于( C )的民间创作。
A.中国B.冰岛C.阿拉伯D.前苏联16.课文《丑小鸭》是属于( C )体裁。
A.寓言B.故事 C .童话17.《再别康桥》是哪一位作家写的?( A )A.徐志摩B.周树人C.毛泽东18.历史人物“武松”出自哪篇小说( B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19. “火烧连环船”是谁想出来对付曹操的?( C )A.周瑜B.黄盖C.诸葛亮D.孙膑20.素有“世界童话之王”的作家是( A )。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1.( ) 是指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在组织活动中共同凝结而成的理想信念. 行为方式和行动标准。
A. 管理辩证法B. 管理认识论C. 管理文化D.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 ) 是我们管理哲学和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经济人 "假设C." 复杂人 " 假设D." 自我实现人 " 假设3.( ) 以"经济人" 假设为基础,基于管理对象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主要运用职位权力进行的程序化管理。
A. 传播方法B. 刚性的管理方法C. 柔性的管理方法D. 情感方法4.( ) 主要是研究如何调节和控制复杂的系统,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运行。
A. 系统论B. 信息论C. 控制论D. 认识论5.为了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去运行, ( ) 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A.认识过程B. 计划C. 组织D. 控制过程6.( ) 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预防性等特点。
A. 传播方法B. 法律方法C. 行政方法D. 经济方法7.( ) 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层级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A. 传播方法B. 法律方法C. 行政方法D. 经济方法8.( ) 具有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和平等性等特点。
A. 传播方法B. 法律方法C. 行政方法D. 经济方法9.( ) 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法定职权,运用决定、命令、指示、指导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A. 传播方法B. 法律方法C. 行政方法D. 经济方法10.管理中的 ( ) 是指管理主体通过与管理对象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1.( )是指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在组织活动中共同凝结而成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和行动标准。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 )是我们管理哲学和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经济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3.(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基于管理对象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主要运用职位权力进行的程序化管理。
A.传播方法B.刚性的管理方法C.柔性的管理方法D.情感方法4.( )主要是研究如何调节和控制复杂的系统,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运行。
A.系统论B.信息论C.控制论D.认识论5.为了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去运行,( )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A.认识过程B.计划C.组织D.控制过程6.( )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预防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7.( )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层级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8.( )具有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和平等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9.( )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法定职权,运用决定、命令、指示、指导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10.管理中的( )是指管理主体通过与管理对象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的方法。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l1.( )的运用要关Jb生活,温暖心灵;发端于心,热诚待人,互相理解,顾畅沟通;开诚布公,倾听意见。
A.传播方法B.情感方法C.心理方法D.经济方法12.( )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主动接受一定的观念和信念,或者产生预期行为的方法。
A.暗示B.培训C.公务谈判D.游说策动13.( )是一个识别并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
A.六西格玛管理B.标杆管理C.流程再造D.全面质量管理14.当评价结果用于评选最佳员工时。
( )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配法C.等级择一法D.行为锚定量表法15.当评价对象人数太少时( )就不适用了。
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配法C.等级择一法D.行为锚定量表法16.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和微观管理方法。
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者运用权力的不同17.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和信息管理方法。
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18.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19.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的管理方法和柔性的管理方法.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以及管理者运用权力的不同20.柔性管理方法是基于管理对象( )、自尊、归属与爱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基础.A.社交B.生理C.生存D.安全21.刚性管理方祛是基于管理对象( )的需要为基础。
A.社交与自尊B.归属与爱C.生存与安全D.自我实现22.( )就是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3.( )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4.整个管理发展史证明了( )是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5.组织系统的( )。
是指组织的整体功能大于它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6.组织系统的( )是指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组织的结构是否科学对组织的整体功能影响很大。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7.组织系统的( )是指人们建立组织并非为了设置一套机构,而是为了完成组织必须的各项管理业务工作,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8.组织系统的( )是指环境是一个组织所从属的更高一级的系统,任何组织均必须适应所处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否则,便不能生存和发展。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9.关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B.刚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C.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D.柔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30.关于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适用子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B.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C.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求成为优势动机,工作标准不易量化且对革新要求较高时,员工往往欢迎柔性管理以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机会D.刚性管理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3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3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3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3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3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36.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组织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C.刚性管理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D.刚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37.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B.刚性管理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C.刚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D.刚性管理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38.以下选项中对准司法与司法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司法行为不具有国家强制力B.准司法机构是国家司法机构的组成部分C.当事人在选择准司法机构方面有自主权D.当事人在选择准司法机构方面没有自主权39.( )体现了社会自治的原则,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A.准司法活动B.司法活动C.立法活动D.行政活动40.关于准司法与行政方法的区别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第三方,而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属于相对关系的主导方B.行政方法中行政主体一般是积极的作为,而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消极的作为C.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一般只是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确认和鉴定,并不对事实和权利义务进行调整D.行政活动中,行政行为不对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整41.行政行为的( )是指行政行为的主体部分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进行的,因而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不仅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对象是具体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上也因对象、目的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A.权威性B.强制性C.层级性D.针对性42.( )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43.( )是"政治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往往是通过不完善的、甚至有时是不合理的多种政治交易来实现的。
A.信贷B.预算C.奖金D.工资44.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的( )主要有配置、分配、稳定、会计、核算、控制等职能。
A.预算B.工资C.奖金D.信贷45.关于税收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制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来调节生产和流通B.调节一部分组织的利润水平C.对消费无能为力D.使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发展趋势、活动规律等趋于合理46.关于价格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B.国家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生产与需求,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C.组织无法运用价格手段增强组织竞争能力D.内部价格可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经济关系47.关于信贷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论是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每次调动的额度都很小,对经济活动没什么影响B.可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C.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贷款形式发放给生产经营单位,满足其资金需要,达到管理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D.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控制信贷规模和结构48.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应当( )来支付职工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