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实录共9页
《昼夜交替》课堂实录

《昼夜交替》课堂实录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师: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相信这首歌曲,大家都听过吧,它描写的是什么地理现象?(教师利用大屏幕播放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多媒体课件) 师: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
白天又可以称为“昼”;夜晚又可以称为“夜”。
(板书:昼夜)大家知道白天过去是夜晚,夜晚过去又是白天;白天和夜晚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
(板书:交替)二、图片播放,引发设疑1.师: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发生呢?请同学们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哪些天体有关?学生汇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有关。
2、讲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确与太阳和地球有关。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一片光明,背着太阳的一面一片黑暗。
光明的一面形成白天,黑暗的一面形成夜晚。
3、提问: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可能的运动形式。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成因的浓厚兴趣。
三、大胆探索,模拟实验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和假设,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等)提问:用这些实验材料怎样去做“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一是搞清楚每件实验器材的作用,二是探讨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运动形式,为后面开展的模拟实验进行精心地准备。
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师:同学们,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白天就是昼,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下来,夜到了。
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交替着,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师: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点评:通过谈话,一是进行热身运动,二是激活学生与本课有联系的休眠状态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三是提出一个驱动性的问题。
)二、分类交流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多种解释师:课前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作出了我们自己的解释,老师把同学的各种解释进行了整理,我们一起来看。
(点评: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原因,并作出他们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的起点。
)师(出示第一种解释: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动):***同学这样认为,我们请他先说说。
生:我认为昼夜交替可能是太阳每天绕着地球转的原因。
师:根据你意思老师把图画出来,同学看看是不是他说的意思。
师:哪些同学也这样认为?师(出示第二种解释: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不动):***同学却这样认为,我们也请他说说。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教师统计赞同的学生人数。
(只有4位学生表示同意)师(出示第三种解释:地球自转):我们班有14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告诉同学。
学生说,并画出图。
师:(出示第四种解释: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我们班有15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说说看。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师:还有第五种猜测,请***同学说。
生:与月球有关。
生:太阳不动,月球绕着地球转生:月球绕着太阳、地球转师:你是怎么想的月球对昼夜交替有影响吗生: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生:月亮不会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
师:晚上我们能看到月亮,白天看到过月亮吗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与月亮有关吗(点评: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样容易暴露学生已有的认识问题,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画或让学生画简图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也为下一步体验活动作铺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三、设计实验,模拟探究1.谈话、互动: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种的猜想,都很有自己的观点,那这些猜想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要做模拟实验就必须选择与模拟对象相似的物体来替代。
那么,谁来说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呢?为什么?(生自由回答)2.关于地球仪的选择。
明白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3.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及时贴在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做标记,这就是我们的家。
4.小组合作,设计草图。
(画图)注意:我们可以用箭头线来表示手电筒和地球仪的运动方式和方向。
设计实验1.学生思考:打算用哪些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呢?为什么?2.明白地球仪的选择。
3. 小组合作,设计草图。
(画图)4.小组展示。
(二)模拟实验,探究发现1.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
关注: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2.学生上台展示,成功的组将记录单展示在黑板上。
3.实验小结。
行动才是成功之道。
学生应在实验之前就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实验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把实验做好。
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科学探(1(二)模拟实验,探究发现1.这些方案能否让即时贴也就是北京出现昼夜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在动手实验之前。
老师有一个温馨的提示给你们。
出示实验要求:(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及时贴处昼夜会不会变化?(4)完成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作解释。
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3.学生上台展示,成功的组将记录单展示在黑板上。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芹池中心学校吕育苗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天体运动有关,主要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根据昼夜交替的特征推测的成因。
2、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推断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小球、蜡烛、记录纸。
太空中的地球昼夜图四、教学过程:课前:课件出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今天上课前,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图片引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于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应该很熟悉了,太空中的地球的昼夜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各洲昼夜图2、我们看到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白天过去,黑夜来临;黑夜过去,白天来到,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3、观察图片,思考地球上的明暗是由哪个天体引起的?假如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现象吗?(贴“地球”)一定得有太阳,(贴“太阳”)有了太阳,如果太阳和地球就像这两只拳头固定在这儿,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是的,它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建立假说1、猜测: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学生讨论,比一比哪组的猜测多。
3、整理学生的假说:贴图(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朝哪个方向?只要能出现昼夜交替的都写上)东到西(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转哪个方向)西到东(3)地球自转;方向(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5)(6)(7)越多越好三、模拟检验1、刚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说,如果需要知道这些假说是否真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我们还要对此进行-----实验。
《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教学实录

《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材分析《昼夜与地球自转》源自于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从观星时看到星星向下移动的现象,引出“是天空在旋转,还是地球在自转”的问题。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自转与昼夜交替”,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只有地轴与阳光基本垂直(即地球“竖着”转)时,才会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活动2“为什么东方先迎来黎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上海与乌鲁木齐两地日出时间先后的问题,发现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二、教学过程1.现象引入,聚焦问题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展示两张图片),这是老师在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里拍摄的两张欧式建筑照片。
通过对比观察,你们发现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呢?生:两张照片中的景物是同一栋建筑,一张是白天拍的,一张是晚上拍的。
师:说的真不错!观察也很仔细。
两张照片的差异就是拍摄的时间不一样。
老师还想考考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个字来代表“白天”,这个字是?生:昼。
师:正确!那“晚上”呢?生:夜。
师:很好,就是“昼夜”(板书:昼夜)。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昼夜(板书:地球的)。
那“昼和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先前学过的知识,简单地说一说?生: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所以被太阳照到一面是昼,照不到的一面是夜。
师: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但是,我们日常感受到这个白天和夜晚的变换都是有规律的,并不会出现“永远的白天或永远的黑夜”,对吧?那这种白天与黑夜不停变换的现象,我们又可以用哪四个字来形容?生:昼夜更替!师:没错!(板书:更替现象)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为了更好地解开这一谜题,我们本节课需要完成以上两个任务串。
(展示ppt:学习单上的两个任务串)我们先看第一个小问题。
【教学意图】以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昼夜成因,既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知识的铺垫,又引出了本节课核心问题--“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的热情瞬间点燃。
天文难点快乐突破——《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实录及反思

《 昼夜交替现象 》课堂实录及反 思
重庆市九龙坡 区陶家镇小学校
课前思维游戏 老师从你左边 出现 ,右边消失,过一会又在你左边 出现 ,右边 消 失。猜想 一下你 和老 师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的?可 能 有几种情况 ? ( 学生边转边说 ,教师配合演示 ) 生:老师不动 , 我 围着老师转 。生:老师不动 ,我 自己转。生 : 老师 自 转 ,我边 自转边 围绕老 师转。生:老师 自 转, 我 围着老师转 。 ( 学生演 示成边 自转边公转了 )师:这时你 自转吗 ?生 :不 。师 : 那你 眼睛 的方 向应 该始 终对准教 室的一个方 向。 【 反思:这个游戏 的设 置有利于活跃气氛 ,打 开思路 ,在快 乐的 游 戏中为后面学习相对圆周运动埋下伏笔 。做这个铺垫是非常有 必 要 的,尽 管花的时间较 多。 】 ( 板书课题 ) 猜 想假 说 ( 1 3 分钟 ) 一Fra bibliotek赵小林
、
实验和交 流时 间不足 ,故采用 了这种 贴纸条 加板 书修改 结合 的方 法。 】 生:第 2种是太阳 自转 ,并围着地球转 ,地球不动。师 :好的, 先说 2种,给其他组机会。生: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 自转,太阳不 动。师:注意倾听 ,不重复 。生 :地球 围着太 阳转 并且 自转 ,太 阳 自转。师:都动 。看起来两组 的观点相似 ,但是却是两种不 同的观 点。你们认为太阳 自转对昼夜交替影 响大不大 ?生 :不大 。师 :还 有其他 不同的想法吗 ?生 :地球 围着太阳转 ,太 阳不动 ,地球 不 自 转。师:说得很清楚 。生:太 阳不动 ,地球原地转 圈。生 :地球 不 转,太 阳 自转 。师:你们组先分析一下 ,这样行吗 ?师 :摇头 了, 可以暂 时保 留,待会用 实验或其他方式验证 。生: 太 阳地球 都 自 转。 生:太阳地球都在转圈圈 。师 :怎么转圈 圈?演示一下 。师 :你 觉 得它们 是在同一轨道上你转呢 ?还是在不 同的轨道上转 ? ( 生用手 比划) 师: 喔, 在 同一轨道 , 有点像你追我赶的转 。 转动 的速度 呢?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昼夜交替现象_教科版-最新学习文档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一、导入:教师:咱们班老师向我介绍你们时说咱们班的同学是又聪明又细心,我可有点怀疑,这样我先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聪明!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能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吗?大屏:先出示白天的图,再出示同一地点夜晚的图,之后同时出示两幅图,请同学们回答。
生1:一张是白天,一张是夜晚。
教师:哪张图是白天,你是怎样知道的?生2:第一张是白天。
第一张很亮,看得很清楚,所以是白天。
生3:白天太阳升起来了,天就亮了,所以第一张是白天。
大屏:展示白天黑天交替的小动画。
教师:是啊,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是东升,白天又来临……他们就是这样无声无息的从不停息的交替出现。
白天人们又称为昼,黑夜又称简称为夜,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课题。
(用两张黑白分明的地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别它们,从而引出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最后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昼夜交替的假说:1、看图:教师: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幅图,说说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大屏:出示宇宙中的地球图片生1:看到了半个地球。
师:为什么只看到了半个地球?生2:当太阳照到地球的时候,只有一半会被照亮。
师:照亮的这一部分就是什么天呢?生齐:白天。
2、交流讨论:教师: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是交替出现的,那么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学生都在静静的思考)一段时间后:生1(缓慢地):我觉得当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时,会有昼夜交替。
教师:我们有没有即简单又快捷,即直观又准确的方法来做记录阿!生2:用画图法吧。
教师:大家说这个方法怎么样?行不行?(行)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记录。
实物投影:师生交流,教师执笔共同在纸上绘着第一张图。
教师:怎么画太阳和地球?(画圆圈)用什么颜色来画太阳?(红色)用什么颜色来画地球?怎样表示地球的运动?(学生无语)这样行吗?用黑色的虚线表示地球的运动轨迹,然后用尖头表示方向?(好)画完后帖在黑板上。
昼夜交替课堂实录

《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实录阳城县第二小学原鹏飞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能引用实验收集的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价值观:树立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大胆猜测假设,并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意识。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很多可能的假说。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结合模拟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分别描写黑夜和白天景色的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师:美吗?接着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师:对比这两组诗词,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上面句描写的是晚上的景色,下面三句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色。
师:你的对比分析能力真了不得,一下子就发现了关键所在。
白天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可以是什么?(昼)晚上呢?(夜)(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昼夜”二字)师:白天黑夜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地球真是奇妙无比。
太阳东升,白天来到,人们学习、工作;太阳西落,夜幕降临,人们可以好好休息,那么你知道这白天黑夜,也就是昼和夜是怎样产生的吗?2、引出“昼”“夜”形成的原因。
生1:昼夜的产生是因为太阳的原因。
生2:白天黑夜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照到地球上时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另一半是黑的。
师:(课件演示)对了,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而地球又不是透明的,所以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也就是昼,没有照到的地方就是黑夜,也就是夜。
这样就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
一、导入:
教师:咱们班老师向我介绍你们时说咱们班的同学是又聪明又细心,我可有点怀疑,这样我先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聪明!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能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吗?
大屏:先出示白天的图,再出示同一地点夜晚的图,之后同时出示两幅图,请同学们回答。
生1:一张是白天,一张是夜晚。
教师:哪张图是白天,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第一张是白天。
第一张很亮,看得很清楚,所以是白天。
生3:白天太阳升起来了,天就亮了,所以第一张是白天。
大屏:展示白天黑天交替的小动画。
教师:是啊,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是东升,白天又来临……他们就是这样无声无息的从不停息的交替出现。
白天人们又称为昼,黑夜又称简称为夜,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课题。
(用两张黑白分明的地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别它们,从而引出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最后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
二、昼夜交替的假说:
1、看图:
教师: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幅图,说说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
大屏:出示宇宙中的地球图片
生1:看到了半个地球。
师:为什么只看到了半个地球?
生2:当太阳照到地球的时候,只有一半会被照亮。
师:照亮的这一部分就是什么天呢?
生齐:白天。
2、交流讨论:
教师: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白天与黑夜是交替出现的,那么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学生都在静静的思考)一段时间后:
生1(缓慢地):我觉得当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时,会有昼夜交替。
教师:我们有没有即简单又快捷,即直观又准确的方法来做记录阿!
生2:用画图法吧。
教师:大家说这个方法怎么样?行不行?(行)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记录。
实物投影:师生交流,教师执笔共同在纸上绘着第一张图。
教师:怎么画太阳和地球?(画圆圈)用什么颜色来画太阳?(红
色)用什么颜色来画地球?怎样表示地球的运动?(学生无语)这样行吗?用黑色的虚线表示地球的运动轨迹,然后用尖头表示方向?(好)画完后帖在黑板上。
如下图:
1
(示意图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法,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形象,不但非常的节省时间,而且更主要的是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多种假说的记录、实验、分析、理解与解释。
)
教师: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生3:我认为当太阳不动,地球自己转的而且又围着太阳转的时候,也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实物投影:绘制第二种情况
如下图:画完后帖在黑板上
2
教师继续引导: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集合我们大家的智慧再想一想!
生4:太阳不动,地球自己转。
实物投影:绘制第三种情况
如下图:画完后帖在黑板上
3
教师试探:还有其他的可能吗?此时学生的思路以下子打开。
生5:地球不动,太阳自己转。
生6: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不对。
教师协调:有疑问这很好,不过我们现在暂时保留各自的意见,一会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实物投影:绘制第四种情况
如下图:画完后帖在黑板上
4
其他情况如上处理:
5 6 7 8
(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充分体会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假设过程。
)
三、模拟试验:
1、交流:
教师:同学们果然是非常善于思考,想到了这么多种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些情况,都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怎样才能向其他的同学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生1:做实验。
教师:是非常好的验证方法,可怎么做实验呢?太阳,地球是巨大的天体啊!
生2:用其他物体来代替太阳和地球。
教师:这就是模拟实验。
模拟试验就是拿我们取之方便的材料来当太阳和地球,模拟他们的运动,从而可以找到证据,做出合理
的判断。
2、选择模拟实验材料:
教师:那么选择什么材料来当太阳和地球呢?
生3:皮球和玻璃球。
教师:感受到了太阳与地球大小的差别,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生4:西瓜和乒乓球。
教师:大小比例还可以,还没有更好的选择?
生5:大球和小球。
教师:哦,大家认为蜡烛当太阳怎么样?
同学们:好。
教师:那我们就用蜡烛当太阳,乒乓球当地球来模拟他们的运动。
3、示范:
教师:哪个同学敢到前面来示范第一种情况?
教师出示手里的一组材料。
请一名学生示范。
(这名同学示范的很正确)
教师:他做的对吗?(对)
4、出示任务:
大屏展示
(1)共模拟了几种情况?其中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有几种?
(2)还有新的发现吗?画下来。
(3)对自己原有的想法有修改的地方吗?说说。
学生读要求。
教师:我给的实验时间可不长,你想怎样安排时间?
生1:分工合作,节省时间。
生2:选择有疑问的先验证。
教师:很好,那么小组一定要先分好工再进行实验。
谁做记录?验证的是哪几个,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
谁负责拿蜡烛?谁负责拿乒乓球?一定要合理安排。
那么发现和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同了怎么办?
教师:最后一点是蜡烛是火,用火需要注意什么?
生3:安全,不要烫到手,不要靠近易燃的物品。
教师:大家如果能认真做到防火,老师就放心了。
5、发放材料和记录单,小组开始做模拟实验。
(室内变暗,黑板用台灯照亮供孩子们看)
(模拟实验可以说是本课的灵魂。
只有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光照射到球体上,球体上产生的明亮、黑暗的变化,来体会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相似情况,从而用事实来验证之前的多种猜测。
当然模拟实验还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真正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多种可能性。
)
6、师生交流:
第11组汇报:我们小组做了8种情况,有7种是可以出现昼
夜交替现象的。
其中第4种情况是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
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你能把第四种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用小组实验的材料来演示。
验证后撕下这张纸。
第8组汇报:我们也是做了8种,有7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和第11组一样。
但是我们还有一种新的发现,就是我们发现太阳和地球相互围绕着转,也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惊喜: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但愿它们千万不要撞到一起啊!
演示时,同学们都很惊喜。
教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积极的思考表示鼓励。
请你们小组把这种情况记录下来,帖在黑板上。
9
第5组汇报:老师我认为第一种情况也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其他同学哗然,但是这个同学的语气更加坚定,这种情况白天永远是白天,无法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请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的是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面对太阳的哪个面总是对着太阳,因此证明这种情况是无法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
(此时,我一时无法分辩出同是地球围绕太阳,能够出现昼夜交替与这种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同时由于时间
关系,没有了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顺应了这位学生的实验结果,把这张记录也撕了下来。
)
四、交流总结:
1、现在集合我们全班同学的智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一共想到了几种可能?其中几种是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九种,有七种是能够出现的)
2、理解假说:
教师:科学家们称有多少种可能性就是有多少种假说。
那么用科学家的话说就是,这节课我们共提出了九种假说,经过模拟实验验证,其中七种假说是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
3、认识圆周运动:
教师:现在让我们共同观察比较一下帖在黑板上的这七种假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在相互绕着转……
教师:像这种围着某一点绕着运动的,数学上称为圆周运动。
板书:圆周运动。
4、总结:
教师:现在看看黑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是我们一节课智慧的结晶啊!在我们还没有得到新的证据之前,这些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只能说是暂时正确的。
今后我们会了解更多地知识,能够收集更多的证据,到那时这些假说还是正确的吗?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好吗?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上交实验材料,下课。
板书:
昼夜交替的现象
模拟实验
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