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溴代苯乙酮质谱_概述及解释说明

溴代苯乙酮质谱_概述及解释说明

溴代苯乙酮质谱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溴代苯乙酮是一种含有溴原子的芳香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它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质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等信息。

本文将对溴代苯乙酮在质谱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和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介绍了文章的内容。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是正文部分,包括溴代苯乙酮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其制备方法;然后是解释说明部分,介绍了质谱技术、质谱原理与仪器设备以及溴代苯乙酮在质谱中的图解析和识别方法;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溴代苯乙酮质谱研究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最后列出了参考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溴代苯乙酮质谱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通过对质谱技术、原理和仪器设备的解释说明,以及对溴代苯乙酮质谱图解析和识别方法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溴代苯乙酮质谱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同时,结合对溴代苯乙酮性质和制备方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该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进一步推动溴代苯乙酮质谱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方向和建议。

2. 正文:2.1 溴代苯乙酮的定义与性质溴代苯乙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7BrO。

它是由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而成。

溴代苯乙酮通常呈现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辛辣的气味。

该化合物在常温下稳定,但可以发生光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常见的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能与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发生反应。

2.2 溴代苯乙酮的制备方法溴代苯乙酮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备。

一种常见方法是将苯乙酮与溴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另外,在实验室中还可以采用其他途径,如将紫外线照射到二溴甲烷(CH2Br2)和苄基钾(C6H5CH2K)的混合物中,即可得到产物。

2.3 溴代苯乙酮在质谱中的应用质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手段,能够对复杂的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质谱分析论文

质谱分析论文

对质谱分析技术的理解袁媛(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一班 09506042)摘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质谱分析技术:(1)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2)质谱分析技术的特点;(3)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过程;(4)质谱仪的发展;(5)质谱仪的分类;(6)质谱仪的系统组成;(7)质谱仪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8)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质谱仪离子质量分子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天津300387引言:在《原子与亚原子物理》中,简单学习了质谱分析方法,它是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里将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质谱分析技术进行理解。

正文:一、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在高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质量,以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

化合物分子受到电子流冲击后,形成的带正电荷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按照其质量m和电荷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而被记录下来的图谱,称为质谱。

在质谱分析过程中,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二、质谱分析法的特点1.应用范围广。

测定样品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

应用上可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测定原子量与相对分子量、同位素分析、生产过程监测、环境监测、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空间探测等。

被分析的样品可以是气体和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2.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度可达50pg(pg为10−1 2 g),无机质谱仪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 。

用微克级样品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3.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4.与其它仪器相比,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及维修比较困难。

对样品有破坏性。

三、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质谱仪是一种测量带电粒子质荷比的装置。

质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质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质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引言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质谱技术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质谱技术的原理质谱技术基于质量光谱的分析原理,通过对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丰度进行测量,得到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

其主要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离子化:物质在质谱仪中经过离子源的作用,将其转化为带电的离子。

常用的离子化技术包括电子轰击电离、化学电离和电喷雾离子化等。

2.分离:离子通过不同的分析器,根据其不同的质量/电荷比,被分离出来。

常见的分析器包括质量筛选器、时间飞行式质谱和四极杆质谱仪等。

3.检测:分离的离子被检测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信号的强弱与离子的丰度成正比。

常见的检测器有离子倍增管、通道电子倍增器和多道采样器等。

4.数据分析:通过对质谱仪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样品中的化学信息,如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等。

质谱技术的应用质谱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应用•分析有机物质:质谱技术可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如有机合成中的产物鉴定、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

•结构解析:通过质谱技术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化学式,为有机合成过程中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生物化学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领域有重要应用,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修饰分析和结构研究等。

•代谢组学研究: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代谢谱分析提供可靠的工具。

环境监测应用•环境污染物检测:质谱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如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

•土壤分析: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定量和鉴定,为土壤环境的评估提供依据。

结论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可以为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N-糖基化定性与定量新技术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N-糖基化定性与定量新技术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N-糖基化定性与定量新技术本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二级学科,属交叉学科研究领域。

主要在生物质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针对蛋白质N型糖基化修饰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创新性技术与方法,以准确、高效地揭示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的多方面信息,包括糖蛋白/糖肽、糖基化位点、糖链等。

糖基化修饰是生命活动中最广泛、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不仅影响着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生物活性、运输和定位,而且在分子识别、细胞通信、信号转导等特定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蛋白根据其糖链结构及糖基化位点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N-糖蛋白、O-糖蛋白和GPI锚定蛋白,其中又以N-糖蛋白分布最为广泛。

据推断,有超过50%的蛋白质都发生了糖基化修饰,但是现有数据库中只有约10%的蛋白质被注释为糖蛋白,说明绝大多数糖蛋白尚未被发现。

糖基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效的、成熟的技术手段。

在后基因组时代,基于对蛋白质高通量、系统性研究的蛋白质组学迅速兴起。

而以软电离为基础的生物质谱技术为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

近年来,生物质谱技术同样被应用于糖基化修饰的研究,主要包括糖基化位点的鉴定和糖链结构的解析等方面,而针对糖蛋白/糖链进行大规模研究的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也随之应运而生。

然而,糖链属非模板合成,其结构极其复杂且呈二维结构,同时糖链离子化效率低、同分异构体多,在质谱分析上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

可见,糖基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方法学上的新突破。

本论文以生物质谱技术为基础,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发展了针对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致力于建立高效、实用的糖基化解析策略,解决当今糖蛋白质组学与糖组学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贡献如下:(1)成功将糖苷内切酶(Endo)应用于大规模、高通量的N-糖基化位点质谱鉴定,与传统的肽N-糖酰胺酶(PNGase)形成互补,并利用这两种酶切路线,从大鼠肝脏组织中鉴定到大量尚未被发现或证实的N-糖基化位点;(2)首次发现Endo酶促N-糖18O标记反应,并基于此反应发展了酶促糖链还原末端18O标记GREOL技术,有效用于糖链的质谱相对定量,弥补了定量糖组学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3)通过条件优化,首次实现了PNGase酶促N-糖链的完全18O标记,并基于此反应创新性地发展了酶促18O4标记技术,成功用于糖链、糖肽、非糖肽的一步定量分析,在一次实验中实现了蛋白质N-糖基化的全方位定量解析;(4)发展了硼氢化钠辅助的酶促N-糖链墙18O技术与18O+D双标记技术,不仅大大增加了酶促糖链18O标记的稳定性,更通过双标记使糖链质量差异增加到3Da,大大降低了同位素峰重叠效应的影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CP-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元素分析技术,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里程碑文章,至今已有27年。

目前,ICP-MS法成为公认的最强有力的痕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范围广泛。

ICP-MS的分析特点包括:灵敏度高、极低的检出限(10-15~10-12量级)、极宽的线性动态范围(8~9个数量级)、谱线简单、干扰少、分析速度快、可提供同位素信息等。

但对于电离电位高的元素(诸如As、Se、Hg等)灵敏度低。

在原子光谱分析法中,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化学蒸气发生(CVG)进样。

它是利用待测元素在某些条件下能形成挥发性元素或化合物的特点,将待测物以气态的形式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测定的一种进样方法。

本文利用CVG-ICP-MS测定了水样中的汞。

在众多的蒸气发生体系中,本文选择冷蒸气发生与ICP-MS联用。

所生成的产物为气态汞或其化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后导入到ICP-MS中进行测定。

本文选择了SnCl2、KBH4、Vis Photo-HCOOH、UV photo-HCOOH四种化学蒸气发生体系测汞,并就灵敏度、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对几种体系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与常规ICP-MS进行了比较。

首先,优化了ICP-MS的工作参数以及各试剂浓度,并且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校正曲线,计算了检出限和灵敏度。

结果发现,最灵敏的方法是使用KBH4为还原剂的化学蒸发生体系,其灵敏度为2.5×105 Lμg-1,这表明KBH4的还原能力是最强的。

SnCl2、Vis Photo-HCOOH、UV photo-HCOOH三个体系的检出限接近,分别为0.002,0.001,0.003μg L-1;但KBH4体系的检出限要差一些,为0.01μg L-1。

这主要是由于KBH4体系有大量的H2生成,使等离子炬不稳定,引起信号波动造成的。

最稳定的方法是常规ICP-MS,虽然灵敏度比KBH4化学蒸发生法小得多,但检出限与KBH4体系接近,为0.05μg L-1。

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论文1. 引言质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质谱分析是一种将化合物分离、检测和定性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 - 1.1 采样:将待分析样品以适当的方式采样并制备成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

- 1.2 离子化:将采样得到的物质转化成离子状态。

常用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子轰击、化学离子化和激光离子化等。

- 1.3 分离:将离子按照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质量过滤器、时间飞行、电子扫描和离子阱等。

- 1.4 检测:通过检测质量光谱图来获得离子的信息。

检测器常用的有偏转检测器、电子增强器和微通道板检测器等。

- 1.5 数据分析:对获得的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3. 质谱分析的应用质谱分析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化学领域• 3.1.1 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为化学合成和质控提供依据。

• 3.1.2 环境污染物分析:质谱分析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2 生物医学领域• 3.2.1 药物研发:质谱分析可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

• 3.2.2 蛋白质组学研究:质谱分析可以实现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有助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3.3 食品安全领域• 3.3.1 农药残留分析:质谱分析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 3.3.2 食品添加剂分析:质谱分析可以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添加剂,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3.4 其他领域• 3.4.1 矿物分析:质谱分析可用于矿石中有价元素的分析和评估。

• 3.4.2 法医学领域:质谱分析可用于尸体检验、毒物鉴定和毒理学研究等。

有机磷杀虫剂质谱裂解规律及残留分析研究(可编辑)

有机磷杀虫剂质谱裂解规律及残留分析研究(可编辑)

有机磷杀虫剂质谱裂解规律及残留分析研究1有机磷杀虫剂质谱裂解规律及残留分析的研究学位论文完成期: :鱼:互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盈兰亡邑甄乏亡匕23 山■? 莉舌具有高生物活性和易被生物体降解的有机磷杀虫剂,在目前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日趋紧迫的压力下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类杀虫剂品种。

迄今为止,已有中英文通用名称的有机磷杀虫剂品种个,占农业杀虫剂品种.%,占整个农药品种的.%。

据不完全统计,有机磷杀虫剂的市场销售额占整个农用杀虫剂的三分之一以上,居首位,由此可见其目前在世界农药市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机磷杀虫剂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在经历了极其辉煌的年代之后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迫使加大使用剂量;先导模板优化开发新品种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急性毒性问题会导致食用被有机磷杀虫剂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后产生人身伤亡事故。

基于安全角度考虑和目前替代农药品种的可行性,我国决定于年对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禁用,同时撤销登记,进一步加强残留监测的力度。

有机磷杀虫剂理化特性与分子结构适于色谱、色质谱联用分析,前人在有机磷杀虫剂的鉴别、常量、痕量分析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迅猛。

.的模式适于定性分析,由于灵敏度低无法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模式可以满足要求,可存在着基质干扰,定性确证风险较大。

./虽然较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仪器设备投入、分析成本高,普及率低。

一般实验室往往在分析人员经验、标准谱图数量、标准物质拥有量上会受到限制。

为提高筛查的可靠性,减少对上述个条件的依赖,一直是高质量农药多残留分析工作的努力方向。

前人已经对系统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简单裂解、重排裂解机理和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有机磷杀虫剂质谱分析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对有机磷杀虫剂质谱分析的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报道,作者认为这一类化合物会有自己独特的裂解规律并试图将其与实验室现场检测密切联系起来。

质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检测方面应用[论文]

质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检测方面应用[论文]

质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提高,人们的环保和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纺织品的安全监测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通过介绍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介绍了质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检测方面(如:致敏染料、杀虫剂染料、致癌物品等)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分析技术纺织品检测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会经常接触到纺织品当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品主要包括甲醛、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酯、氯化钾等。

这些有害物质存留在纺织品当中会给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纺织品应当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经过严谨的检测,能够保证人们的健康以及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以仪器分析为主,下面主要介绍质谱分析法。

质谱是一种谱学方法,它与光谱并列,其特点是灵敏度高、样品取样少、鉴定速度快。

目前在纺织品的检测当中已经广泛使用质谱法进行检测,人们将其与分离技术相结合,发明了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用以检测氯化钾苯、杀虫剂、农药残留、活性剂、致敏性染料等有害物质。

下文简单介绍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着两种检测方法: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检测1.1偶氮染料的检测偶氮染料在一定程度上会还原出芳香胺,芳香胺是容易造成人体致癌的物质,纺织品当中含有芳香胺,与人体进行长期的接触后,染料会被人体所吸收,与人的身体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诱发癌症。

因此在纺织品当中是禁止使用的。

在目前的市面上,纺织物品的染料品种达到两千余种。

其中已查出含有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大概有300余中。

此外,一些染料当中并不容易检查出芳香胺,这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指标。

针对这种染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这些方法的分析时间较短,可以广泛地适用于禁用偶氮染料的含量分析当中。

1.2氯化苯和氯化钾苯的检测氯化苯和氯化钾苯是两种高效的染色载体,所谓的载体染色工艺指的是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工艺,由于聚酯纤维的超分子结构非常严密,而这些载体可以使纺织品的纤维结构膨化,进而有利于染料的渗透,能够加快速度进行染色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质谱分析技术的理解袁媛(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一班 09506042)摘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质谱分析技术:(1)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2)质谱分析技术的特点;(3)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过程;(4)质谱仪的发展;(5)质谱仪的分类;(6)质谱仪的系统组成;(7)质谱仪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8)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质谱仪离子质量分子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天津300387引言:在《原子与亚原子物理》中,简单学习了质谱分析方法,它是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里将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质谱分析技术进行理解。

正文:一、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在高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质量,以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

化合物分子受到电子流冲击后,形成的带正电荷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按照其质量m和电荷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而被记录下来的图谱,称为质谱。

在质谱分析过程中,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二、质谱分析法的特点1.应用范围广。

测定样品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

应用上可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测定原子量与相对分子量、同位素分析、生产过程监测、环境监测、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空间探测等。

被分析的样品可以是气体和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2.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度可达50pg(pg为10−1 2 g),无机质谱仪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 。

用微克级样品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3.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4.与其它仪器相比,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及维修比较困难。

对样品有破坏性。

三、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质谱仪是一种测量带电粒子质荷比的装置。

它利用带点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偏转、漂移、振荡)进行分离和测量。

在离子源中样品粒子被电离和解离,电离后成为带电单位电荷的分子离子。

其解离后则生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形成带正电荷的碎片离子,或带负电荷或呈中性。

将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引入到一个强的正电场中,使之加速,加速电位通常为6~8kV,此时,所有带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都将获得动能。

由于动能达数千电子伏,可以认为此时各种带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都有近似相同的动能。

但是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则具有不同的速度,利用离子不同的质荷比及其速度差异、质量分析可将其分离,然后由检测器测量其强度记录后获得一张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的质谱图。

(质荷比:m/z ,其中m为离子的质量数,z为离子携带电荷数。

)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1、通过合适的进样装置将样品引入并进行汽化;2、汽化后的样品引入到离子源进行电离,即离子化过程;3、电离后的离子经过适当的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按不同的质荷比进行分离;4、经检测、记录,获得一张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无机物和有机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同位素比的测定以及固定表面的结构和组成的分析等。

四、质谱仪的发展从J.J. Thomson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到现在已有近90年了,早期的质谱仪主要是用来进行同位素测定和无机元素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开始用于有机物分析,六十年代出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使质谱仪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开始成为有机物分析的重要仪器。

计算机的应用又使质谱分析法发生了飞跃变化,使其技术更加成熟,使用更加方便。

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质谱技术,如快原子轰击电离子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电喷雾电离源,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以及随之而来的比较成熟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富立叶变换质谱仪等。

这些新的电离技术和新的质谱仪使质谱分析又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质谱分析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环境、地质、能源、药物、刑侦、生命科学、运动医学等各个领域。

五、质谱仪的分类质谱仪种类非常多,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应用角度,质谱仪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有机质谱仪: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同样,有液相色谱-四器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③其他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富立叶变换质谱仪(FT-MS)2.无机质谱仪,包括:①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

②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③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同位素质谱仪。

3.气体分析质谱仪,主要有:呼气质谱仪,氦质谱检漏仪等。

除上述分类外,还可以从质谱仪所用的质量分析器的不同,把质谱仪分为双聚焦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傅立叶变换质谱仪等。

六、质谱仪的系统组成质谱仪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真空系统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离子-分子反应。

质谱仪的高真空系统通常由机械泵和油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串联而成。

机械泵作为前级泵将真空系统抽到0. 1-0.01Pa,然后再由油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保证它们的高真空度。

2.进样系统进行质谱分析时,先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

进样系统将样品引入离子源时,既要重复性非常好,还要不引起离子源真空度降低。

对进样系统的要求是:(1)在质谱分析的全过程中,能向离子源提供稳定的样品,并保证样品质谱峰达到应有的强度和稳定度;(2)进样过程中,尽量减少样品分解、分馏、吸附和冷凝等不良现象;(3)进样系统的时间常数小;(4)易于安装,便于操作。

3.离子源离子源的作用是使被分析的物质电离成带电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并使这些离子在离子光学系统的作用下,会聚成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能量的离子束,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离。

离子源的结构和性能与质谱仪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有密切的关系。

样品分子电离的难易则与其分子组成和结构有关。

对离子源的主要要求是:(1)离子流强度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2)离子束散角小;(3)离子流稳定性好;(4)电子利用率高;(5)工作压力范围宽。

4.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作用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其质荷比的不同、在空间的位置、时间的先后或轨道的稳定与否进行分离,以便得到按质荷比大小顺序排列而成的质谱图。

质量分析器的类型很多,如磁质量分析器、四极滤质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粒子阱质量分析器和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等。

质量分析器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单聚焦质量分析器所使用的磁场是扇性磁场,扇性开度角可以是1 80°,也可以是90°,当被加速的离子流进入质量分析器后,在磁场作用下,各种阳离子被偏转。

质量小的偏转大,质量大的偏转小,因此互相分开。

当连续改变磁场强度或加速电压,各种阳离子将按m/z 大小顺序依次到达离子检测器(收集极),产生的电流经放大,由记录装置记录成质谱图。

5.离子检测器常以电子倍增器(electron multiplier )检测离子流。

电子倍增器种类很多,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定能量的离子轰击阴极导致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依次轰击下一级电极而被放大,电子倍增器的放大倍数一般在105~108。

电子倍增器中电子通过的时间很短,利用电子倍增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快速测定。

但电子倍增器存在质量歧视效应,且随使用时间增加,增益会逐步减小。

七、质谱仪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1.将样品由贮存器送入电离室。

2.样品被高能量(70~100ev )的电子流冲击。

通常,首先被打掉一个电子形成分子离子(母离子),若干分子离子在电子流的冲击下,可进一步裂解成较小的子离子及中性碎片,其中正离子被安装在电离室的正电压装置排斥进入加速室。

(只要正离子的寿命在10-5~10-6s )。

3.加速室中有2000V 的高压电场,正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得到加速,然后进入分离管。

在加速室里,正离子所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加速电压和离子电荷的乘积(即电荷在电场中的位能)。

式中z 为离子电荷数, U 为加速电压。

显然,在一定的加速电压下,离子的运动速度与质量m 有关。

4.分离管为一定半径的圆形管道,在分离管的四周存在均匀磁场。

在磁场的作用下,离子的运动由直线运动变为匀速圆周运动。

此时,圆周上任何一点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等。

故:其中,R 为圆周半径,H 为磁场强度。

合并以上两个式子,消去υ,可得上式称为磁分析器质谱方程,是设计质谱仪的主要依据。

式中R 为一定值(因仪器条件限制),如再固定加速电压U ,则m/z 仅与外加磁场强度H 有关。

实际工作中通过调节磁场强度H ,使其由小到大逐渐变化,则m/z 不同的正离子也依次由小到大通过分离管进入离子检测器,产生的信号经放大后,被记录下来得到质谱图。

zU m =221υ八、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很快。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侦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质谱仪种类繁多,不同仪器应用特点也不同,一般来说,在300C左右能汽化的样品,可以优先考虑用G C-MS进行分析,因为GC-MS使用EI源,得到的质谱信息多,可以进行库检索。

毛细管柱的分离效果也好。

如果在300C左右不能汽化,则需要用LC-MS分析,此时主要得分子量信息,如果是串联质谱,还可以得一些结构信息。

如果是生物大分子,主要利用LC-MS和MALDI-TOF分析,主要得分子量信息。

对于蛋白质样品,还可以测定氨基酸序列。

质谱仪的分辨率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高分辨质谱仪可以提供化合物组成式,这对于结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双聚焦质谱仪,傅立叶变换质谱仪,带反射器的飞行时间质谱仪等都具有高分辨功能。

质谱仪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是速度最快的质谱仪,适合于LC-MS方面的应用,它的分辨能力好,有助于定性和m/z近似离子的区别,能够很好的检测ESI电喷雾离子源产生多电荷离子。

同时速度快,每秒2~100张高分辨全扫描(如50~2000u)谱图,适合于快速LC系统(如U PLC),质量上限高(6000~10000u),但是无串极功能,限制了进一步的定性能力、售价高于QMS、较精密、需要认真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