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打粉病的治疗及症状

合集下载

鱼小瓜虫病和打粉病的鉴别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和打粉病的鉴别与防治

鱼小瓜虫病和打粉病的鉴别与防治
何玉华;王春清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09(012)012
【摘要】@@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小白点.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常常不易区别,贻误了治疗时机,但这两种鱼病有所不同.
【总页数】1页(P16)
【作者】何玉华;王春清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吉林,吉林,132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吉林,吉林,1321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颡鱼小瓜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J], 杨移斌;艾晓辉;宋怿
2.双须叶须鱼驯养过程中小瓜虫病的防治 [J], 王强;朱龙;吴青;朱成科;黎学练
3.黄颡鱼小瓜虫病的防治一例 [J], 朱龙;任胜杰;李玲雅;陈志;程洁
4.斑重唇鱼稚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J], 韩军军
5.黄颡鱼小瓜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J], 宁先会;暨杰;王涛;尹绍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特别鸣谢:金鱼吧友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zb342199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水霉病图2(外伤并发水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打印病图2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锦鲤常见病的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病的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病的鉴别与防治(专业版)锦鲤常见病详解:鱼在四季各易得什么病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

---"大麦黄"。

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

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

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

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

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

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

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

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部位病名发病月份肉眼鉴别主要症状皮肤竖鳞病春季鳞囊积水,鳞片竖起,形似松果,用手轻压,鳞囊积水即可喷出,有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出血病5~8月分红肌肉型和红鳍红鳃盖形⑴红肌肉型: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口腔,特别是臀鳍基部都有充血,有时眼睛也充血,肌肉呈不同程度的点状充血;病情严重的全身肌肉呈深红色,有时甚至鱼体稍微发肿,皮肤发红,不用剥皮即可判断是肌肉严重充血⑵红鳍红鳃盖型:初期是鳍基部充血,鳃盖、腹部、口腔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鳍条和体表亦充血,肠管发炎赤皮病5~7月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及腹部,常出现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白头白嘴病5~7月病鱼活动缓慢,体色稍黑,头顶上和嘴周围发白,观察在池中活动病鱼,其症状很容易辨认打印病5~7月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发病初期,常见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出血现象的病灶,好象打上印记。

锦鲤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锦鲤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锦鲤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锦鲤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 鳃病:锦鲤鳃部发炎,可能由细菌、寄生虫或病毒引起。

症状包括鳃部颜色改变、呼吸急促和体力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提供清洁水质、使用抗生素治疗和添加鳃上药物。

2. 内外寄生虫:锦鲤可能受到多种寄生虫的侵袭,包括线虫、吸虫和满虫等。

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和体重减轻。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驱虫药物、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改善水质。

3. 创伤和感染:锦鲤可能因外伤或感染而出现创口或溃疡。

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消毒伤口并使用抗生素药物。

4. 维生素缺乏症:锦鲤可能由于维生素缺乏而引发多种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症和维生素B缺乏症。

治疗方法包括补充合适的维生素剂量,可通过添加含维生素的饲料或使用维生素补剂来实现。

总体来说,预防疾病是最好的方法,确保锦鲤的生活环境清洁,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适当的营养,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兽医。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详细(特选借鉴)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详细(特选借鉴)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详细(特选借鉴)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二)1、痘疮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

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

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3)治疗:#0。

1~0。

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

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

(4)预防:#池中加注新水,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改良水质。

强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强营养,使锦鲤在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抵抗低温和抗病的能力/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洒,预防痘疮的发生。

2、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治疗: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锦鲤病症及治疗方法

锦鲤病症及治疗方法

锦鲤病症及治疗方法
锦鲤病症是指锦鲤出现的一系列疾病症状,常见的锦鲤病症包括:
1. 肌肉出血症:锦鲤体表出现出血点、出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2. 鳞片病:锦鲤体表出现鳞片脱落、掉色、溃疡等现象。

3. 眼睛病:锦鲤眼球出现肿胀、混浊、溃疡等症状。

4. 消化道疾病:锦鲤食欲不振、腹部肿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质清洁、稳定,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2.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症,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进行治疗。

请在饲养专家或兽医指导下使用药物,并依照药物说明进行使用。

3. 饮食调理:为锦鲤提供适宜的饲料,增加养分摄入,并添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剂。

4. 环境调整:调整鱼缸的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创造良好的鱼类生存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锦鲤疾病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果出现疑似病症,最好咨询专业的鱼类养殖专家或兽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养锦鲤的你必须了解一些锦鲤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养锦鲤的你必须了解一些锦鲤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养锦鲤的你必须了解一些锦鲤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锦鲤生病不像其他宠物一样可以马上去宠物医院,所以养锦鲤的你必须了解一些锦鲤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一起来看看锦鲤有哪些常见病吧!
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症状:病鱼体表寄生有灰白棉絮无毛状菌丝。

防治方法:①孔雀石绿0.2ppm~0.4ppm浸泡;②福尔马林0.5ppm浸泡;③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配成合剂,将病鱼用小池集中施药。

2、竖鳞病(鳞立病、松鳞病)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全身鳞片竖起如松球状,鳞片基部水肿,内积有渗出液。

防治方法:①呋喃西林1ppm治疗。

②食盐0.5%的水中饲养,停食2天,每天每尾用磺胺嘧啶0.6克配饵投喂。

③食盐2%水溶液浸洗10分钟。

④红霉素2.0ppm~2.5ppm浸洗30分钟~50分钟。

3、肠炎病
症状: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有黄色粘液外溢。

防治方法:①呋喃唑酮0.1ppm~0.7ppm浸泡,配合土霉素拌饵投喂;②呋喃唑酮1克~2克/100公斤,连续口服3天;③大蒜头少量捣烂拌饵投喂,连续投喂3天。

4、烂鳃病
症状:病鱼行动迟缓,体色和头部发黑,严重时鳃丝腐烂,鳃盖有透明小窗。

防治方法:①漂白粉1ppm浸泡;②呋喃西林1.5ppm~2ppm浸泡;③红霉素0.3ppm浸泡;④硫酸铜0.5ppm~0.7ppm泼洒。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鲤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养殖。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水质污染加重等因素的影响,鲤鱼养殖面临着多种病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鲤鱼病害,并分析其主要防治方法。

一、鱼癣病鱼癣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主要症状是鱼体出现粉红色或深红色的丘疹和膨胀,由于这些病变部位容易产生黏液,因此易于滋生其他病原微生物,并继发炎症、溃疡等症状。

防治方法:1、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2、注意清洁养殖场环境,定期更换水体并做好消毒工作。

3、在发病初期即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

二、硫化水铜病硫化水铜病是由硫化水铜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鱼体呈现暗色或灰色,有时伴有背鳍和尾鳍变黑。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鱼体还会发生溃疡、下颌肿胀、白化等症状。

1、定期清洁养殖场环境,保持水质清洁。

2、注意消毒,可使用马拉硬煤、过氧化氢等药剂进行消毒。

三、黏液细菌病黏液细菌病又称内脏成核病,是由黏液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其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呈现白色或浅红色,同时鱼鳞脱落,容易感染其它细菌,引起继发性感染等症状。

2、勤换水,加强清洁养殖池,保持透气性好。

3、在发现病变早期,即应采用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氨苯青霉素等。

四、钩体细胞病钩体细胞病又称气瘤病,是由钩体细胞寄生引起的病害,在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易发生,其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多个球形或圆锥形小肉瘤,深受养殖户的痛恨。

2、定期进行清池、换水、消毒等工作。

3、在发现症状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亚甲蓝、乙酰明胶、碘酸丙酯等。

总之,鲤鱼养殖面临诸多病害威胁,为了遏制这些病害,养殖户应该加强对鲤鱼病害的预防和治疗,同时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和消毒,保证鲤鱼的生长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鲤打粉病的治疗及症状
锦鲤(详情介绍)
打粉病又叫白鳞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而引起的鱼病。

锦鲤是这个病的高发品种,由于病鱼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

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圆形的核。

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发育为嗜酸性卵甲藻。

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

流行情况:打粉病的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

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

防治方法:
(1)鱼缸要彻底清塘消毒,把水的ph调节到8左右。

(2)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