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PPT课件设计课件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PPT课件设计课件设计
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 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 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
•10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11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评价视频中的公共 场所的行为,哪些是 文明的,哪些是不文 明的?在公共场合无 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 后果?
•12
文明有礼不是空洞 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 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 个言行合一文明人。
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
•23
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
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 是如何理解的?
30%
70%
40%
60%
•24
志愿者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 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25
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 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 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 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 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 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 境行动。

•32
•5
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 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 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6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 开展“爱心衣物捐赠 活动”为此,居民们 提出了两种方案。
2.两种方案,你 更欣赏哪个?说 说你的理由。
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 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加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 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的第二课时。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参与和奉献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应该为集体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学习、生活和参与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应该为集体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学习、生活和参与活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相关的评价工具,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参与和奉献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某学校的环保活动、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等。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参与我奉献》(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参与我奉献》(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 6 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6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友善,传递正能量。

学习2、能力目标:能够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目标3、知识目标: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善待弱势群体。

重点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

难点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疫情中的温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温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小小分享会:( 1)说一说,你在这次的疫情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暖心之举吗?( 2)看到这些情形,你感受到了什么?2、总结:在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关爱,这些温情感受疫情中人们就像是冬日的暖阳,形成一股温暖的力量,驱散了肺炎的阴霾!的友善之举,不3、思考:只是灾难面前才会涌现出这么多的友善之举吗?我们平常同的群体之间相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这样彼此关爱、相互帮助的景象?互帮忙,共同抗( 1)免费早餐。

疫。

( 2)雪夜哈尔滨市民自发给清雪工人送千杯热奶茶4、讨论:( 1)餐馆老板和哈尔滨市民提供的仅仅是免费早餐和一杯杯奶茶懂得不是灾难面吗?前才有善意,平( 2)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常生活中人们也5、我想这样做:请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在生活中努力付诸行动!友善相待。

6、总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7、观察与思考: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义务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请你思考以下,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懂得友善要以尊欣赏哪个?为什么?重为前提,要以8、总结: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友善待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采取恰当方式表达友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举。

善。

9、阅读角:请阅读课本第35 页《张大爷的爱心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张大爷的制作爱心卡的目的是什么?(2)你在生活中也感受过他人的善意,得到过他人的友善相待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此,你做了什么?10、故事角: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1、小提示: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我们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就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持之以恒贯彻了一生。
6.文本学习:温馨提示:仪容仪表知多少
(1)站姿:头正、肩平、臂垂、躯挺、腿并
(2)走姿:跨步均匀,两手自然摆动
(3)坐姿:双膝自然并拢,上身挺直
(4)着装:整洁、美观、大方
7.播放视频素材:勿以善小而不为
8.文本学习: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2.播放视频素材:文明有礼手牵手
3.图片+文本学习: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
小刚乘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后,他抢了一个座位坐下后用脚不停地点着前面人的座位,前面的乘客不时地回头表示抗议,他却视而不见,还带上耳机和着音乐大声地歌。周围人纷纷向他投以不满的目光,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并强调唱歌是他的权利。公共汽车到站了,他才急匆匆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下子冲到车门口跳下车。
一切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
课堂小结
文明有礼,是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根本体现。我们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提升个人文明行为,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交流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板书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文明有礼
在生活中要做到文明有礼
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思考回答
相互交流
指名回答
观看图片
阅读文本
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思考回答
相互交流
指名回答
补充回答
阅读文本
理解文本
感悟文本
阅读文本
思考文本
理解文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二课时) —文明有礼(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二课时) —文明有礼(教学设计)

我参与我奉献————文明有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公共意识,指导在公共场所的各项文明礼仪,做个讲文明有礼貌的文明少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再现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讲文明、有礼貌的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美好公共生活的需要,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公共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你们欢迎吗?播放人物动画:吾乃夫子云逸,不学礼,无以立,今日穿越至此,与诸位共学文明之礼,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谏言献策,愿否?师:大家愿意吗?师:让我们与夫子一起为菏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谏言献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文明有礼的话题。

播放人物动画:美哉!此地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百花争艳,吾折花一枝细细观赏。

师:夫子云逸可以这样做吗?师:你会对夫子云逸说什么呢?播放人物动画:然也,吾明了,一草一木皆你我共有。

勿莫损之,保护环境乃孝雅之行,你我习之。

(设计意图:引入人物动画,激起学生兴趣,学生判断并纠正人物夫子的不文明行为,以此开启文明有礼的探索)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师:夫子及时纠正了自己不文明的举动,保护了环境。

可是有些人却没有像夫子云逸这样做。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请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他们的行为造成了哪些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与全班交流你们的观点,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师:同学们,夫子云逸也有话说。

播放人物动画: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雅之行,和谐生活之弊。

6《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美好社区的构成和特点,明确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社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美好社区的构成和特点;2、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2、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2、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学情背景:本节课的学生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社区有一定的认知,但在社区建设和参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不足。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社区建设为主题,通过图片、故事、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美好社区的构成和特点,明确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社区中,有没有看到过美好的风景和一些不太好的环境呢?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在社区生活中,美好社区是如何建设的,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老师:请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就是一张美好社区的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绿化很好,道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

同学们,你们家乡的社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地方呢?请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社区中的优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

)二、讲解知识点(15分钟)老师:同学们,美好社区是由谁建设的呢?(学生回答:由社区成员建设。

)是的,大家都是社区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老师:在美好社区中,社区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明有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明有礼》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的第二课时,活动园中展现了公共场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会破坏美好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另一个内容呈现了一个生活情境,借助对随意拨打骚扰电话这种不文明行为影响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首先要培养社会成员的公共意识。

同时渗透民法典的相关法规,从小培养建立尊重他人的权益意识。

阅读角中呈现的容止格言,一方面强调在学校生活中也需要做到文明有礼,另一方面通过周恩来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小做到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普遍认为文明礼仪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但是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他们需要认识到文明有礼不仅是对个人素养的要求,也是构建公共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提升文明意识,更是构建和谐美好公共生活的需要。

能力目标:在公共生活中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知识目标:认识文明有礼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构建公共生活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美好公共生活的需要,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知礼1、由传统文化“礼”引入新课师:“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它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不守礼就不能成功,国家不守礼则不安宁,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

2、播放传统文化《礼》的视频,认识中国是礼仪之邦。

师: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3、播放深圳创文视频,了解文明礼仪的现代意义。

师:文明是一种美德。

深圳也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你为此做过哪些努力呢?学生预设: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和校园干净整洁,背诵了解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自己可以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学会如何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社会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他们好奇心强,愿意尝试新事物,对于参与社会活动充满热情。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参与和奉献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知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养成乐于奉献的良好习惯,提升自己的公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将参与和奉献的理念付诸行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述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参与和奉献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孩子们是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3.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明确自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
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低于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
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3.出示志愿者概念。
讲授新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二:社区是我家共同维护它
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39页活动园)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邻里公约》是为解决邻里沟通和社区冷漠等诸多问题而诞生的,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
活动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1.相关链接《农村社区》。阅读39页。说说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体会公益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分享案例,相互学习经验。得出结论。
教师概括总结,调动学生做善事的积极性。
拓展活动
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2.课后活动: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期末评出班级“爱心小天使”。
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课余时间,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论大小。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教学设计
第六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2课时
课题
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
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
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
重点
愿意服务社会生活,有责任感、有担当。
难点
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活动: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和谐有温暖的社区,这样的人人向往的和谐社区是需要社区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
1.播放视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观看视频回答。
观看视频学生发现是因为社区里的每个人都是在为社区服务才成为了最美社区。
2.师: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书中40页绘图。
3.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
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
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生阅读故事思考。
发表观点。
分小组合作完成,先分享收集事例,在做成卡片。
通过辨析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理解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看书中案例回忆自己的的经历与同学分享经验。
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社区愿望。
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建设需要靠大家。
理解志愿者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敬意。
教师介绍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启发孩子参与公益活动。
4.师: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
活动五:公益力量大
1.阅读书中故事《公益的力量》。
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组合作制作事例卡。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
名人榜样的示范的作用。
做善事不能嘴上说,要延伸到课后的生活当中用实际行动证明。
课堂小结
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中的浓浓大爱。
板书
第六课 我参与 我奉献
服务社区参与公益
共同维护志愿者行动
共同建设公益力量大
4.从实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5.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发表自己的观点。
理解什么是农村社区。
看图思考。
分享经历。
谈参与建设想法。
指生朗读。
发表观点。
生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