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内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够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从而为准确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措施。

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素1.要素一:设立质量控制目标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设立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管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制定准确、可量化的目标,可以帮助实验室确定质量控制的方向和重点。

常见的质量控制目标包括:准确率、精确度、重复性、特异性等。

2.要素二: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品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品是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基础。

质量控制品应具有与实际样品相似的性质和浓度,且能够涵盖实验室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同时,质量控制品应具有稳定的性质,以确保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3.要素三: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实施质量控制的核心。

质量控制程序包括:质控品的使用方法、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质控记录的填写等。

通过明确的程序,实验室人员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每一次质量控制都能被有效执行。

三、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1.实施日常的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以监测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比对质控品的结果和参考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保证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靠。

2.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机构组织的评估活动。

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验室的绩效水平,为实验室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3.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质控记录和档案管理是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包括质控品使用记录、质控结果记录等。

同时,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妥善保存相关的质控文件和记录,以备查阅和审计。

四、总结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工作准确可靠的基础。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方面: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应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有关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实验室空气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无菌室的无菌状态,避免实验物品受到外界污染。

2. 设备设施的校验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校验和维护微生物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度。

培养箱、灭菌器等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校正,酶标仪等精密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避免样品的变质,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4. 质控菌株的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是用于验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菌株。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菌株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室还需参加国家或行业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以及医疗机构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

选择的质量控制样品应能够反映实际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且能够覆盖实验室的检测范围。

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可以选取已知含有特定菌群的食品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其次,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稳定性。

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应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一致。

为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添加防腐剂等处理措施。

最后,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一致性。

同一个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微生物含量,以便在不同批次的检测中进行比较和验证。

可以通过定期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确保微生物含量的一致性。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误差和偏差。

具体目标包括:1. 控制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负对照样品是不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否则说明实验室存在污染问题。

2. 控制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正对照样品是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灵敏度。

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阳性,否则说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

3. 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或者在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应该得到相似的结果。

通过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和质量控制方法的一致性,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时间,采集样品。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以防止外部污染。

2.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处理,以便后续检测。

例如,食品样品可以进行破碎和稀释,以便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3.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准备培养基。

4.增菌: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可使用平板法或液体培养法。

5.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生长条件,培养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6.菌落计数:在培养期结束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

可以使用目视计数、平板计数器和自动计数器等不同的方法。

7.鉴定: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PCR和测序等。

8.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根据需求制作结果报告。

1.环境监测: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空气和表面微生物监测,以确保实验室内无微生物污染。

2.培养基质量控制:对于常用的培养基,需要定期进行质量验证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

3.质控菌株:使用已知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实验,以确保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内部质控:在每批样品中加入内部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5.标准操作程序:编写标准操作程序(SOP),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6.培养箱校准:定期校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以确保培养条件的准确性。

7.培养基浓度验证:定期检验培养基的浓度,确保适当的细菌增殖。

8.定期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术。

9.实验记录和文件管理:准确记录每个实验的细节和结果,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准确和可靠。

这对于保证食品和饮水的安全性,以及制药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检验前- - 不合格标本
检验单与标本容器上的信息不符:如姓名不符、 标本种类不符、检测目的不符等; 痰、环境样本、皮肤、中段尿 等样本申请厌氧培养; 未用无菌容器; 标本量太少;
检验前程序
标本接收 制定接收标准 (如:肉眼可见渗漏,标本类/量,正确保存,预防拭 子干燥,合适运送培基等) 评估合格性,反馈结果 不合格痰处理 尽快通知医护(病房),及时通知患者(门诊)以便 重新采集。
阴性对照菌种 B群链球菌 草绿色溶血链球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培养基(购买)
保存制造商提供的质量文件 ① 标识明确 ② 生产日期 ③ 保质期 ④ 其他信息(配方,质控,储存条件等) 外观良好、水分适宜、适当的颜色和厚度、无污染、无冷冻等。 无菌试验、性能验证(生长试验、抑制试验、生化反应)、平行试验 启封后,改变了效期及储存条件,宜记录新有效期。储存条件依从厂
检验程序
应制定常规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E 试验或 其他)的操作程序(含各类病原体和/或标本的检测药物、质控标准、结果解释 等);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 浓度梯度扩散法(E 试验)或自动化仪器检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至少应遵循上一年的标准。
检验认识不足,缺乏信任;
Hale Waihona Puke 质量控制是准确检验结果的保证
全面质量控制: 检验前 检验中 检验后
检验前程序
申请单
应包括标本来源和诊断 感染类型和/或目标微生物 宜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信息
微生物采集及运送指南
微生物采集及运送指南应包括:
不同部位采集方法 例如血培养:消毒技术、合适标本量、诊断成人不 明原因发热、血流细菌感染宜不同部位2套、每套 2瓶(需、厌氧各一瓶)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充分考虑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加以控制,可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

我们就如何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样品采集和交接质量管理样品由业务科室或业务科室会同检验人员采取。

采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盛装检样的容器避免倒置或破碎,确保安全。

盛装检样的容器必须有标签,注明采样时间、采样来源及编号。

采取的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3~4h)送到试验室,有的样品如病毒标本等要使用运送培养基或在特殊环境(冰瓶或其它冷藏器具)中运送。

运送血液应当避免剧烈震荡,防止溶血。

需要血清的检样,采血后使其在试管中凝固运送,并及时分离血清。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交接单。

接受样品时,检验者必须核对无误。

由接收者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同时进行检样登记。

瓶装启开或固体形状不完全、数量不足者都必须拒收[3]。

2 实验操作人员的作用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可以通过正确的操作来体现,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通过对标准质控菌株的染色来反映操作和试剂的质量,这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然而,质量保证更依赖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

一个受过充分培训的、能够严谨地分析实验结果的工作人员,不是只能忠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而是可以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

在微生物检验中会遇到一些不常见结果或一些散在地发生的错误,例如,试验中发现的少见菌、从未见过的药敏表型、污染率的增加等,往往通过一些质控方法难以检查出来,但具有质量意识的微生物技术人员能对这些现象质疑,及时纠正,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3 实验室内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无菌室应保证洁净、防潮、按时消毒,所用紫外线灯管应检验其性能,使用前必须开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

消毒后2h内应无菌,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效果测定”。

如灯管发黑,超过使用期限,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 1分析前质量管理4. 1. 1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测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

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病人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签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张贴于标本容器上。

4.1.3样本的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定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集前病人识别程序〉〉确认病人,按照〈〈标本采集、运送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标识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样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入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信息输入程序〉〉录入、核对病人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资料。

4.1.7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储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

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其性能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或做补充检验。

4.2分析中质量管理4.2.1试剂的质量控制4.2.1.1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评估质量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可使用。

下列试剂每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要求用阴性、阳性标准菌株评估其质量(表2-1)。

触酶、氧化酶、凝固酶、。

-内酰胺酶、Optochin;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使用的每一种鉴定卡及相关试剂;表2-1常用试验试剂质量控制试剂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监测频率氧化酶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A群链球菌ATCC19615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靛基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 1%蛋白胨水及靛基质试剂: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直接用于检测病人标本有内标准的抗原试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每天或每次做质控)抗血清(至少每半年用阴、阳性质控菌株做质控)革兰染液(每周一次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抗酸染液(每次使用要求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自制试剂(每配制一批新试剂做质控)4.2.1. 2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使用前须用老试剂或参考材料平行试验。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接种液: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
(用于β-内酰胺类药/β- 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孵育:35℃;空气;16-18h
铜绿假单胞 铜绿假单胞ATCC27853
及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用
孵育条件 需氧或CO2, 24小时
需氧或CO2, 48小时
已知菌株(ATCC)
化脓链球菌19615 肺炎链球菌6035 大肠埃希菌25922 淋病奈瑟菌43069 流感嗜血杆菌10211
SS琼脂
需氧,24小时
鼠伤寒沙门菌14028 福氏志贺菌12022 粪肠球菌29212 大肠埃希菌25922
预期结果
10.08.2024
8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说明(sop)
•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 采集最佳时间、次数 • 标本采集量正确时间、部位、方法等
对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控制 无菌、无防腐剂、足够大、安全严密、不易破碎、 选择合适的运送培养基
10.08.2024
9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3
人员资质
人员
人员能力
人员培训
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每年接受专业技术及知
识培训,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规程、消毒灭菌及生物
安全知识。
.
10.08.2024
包括其对诸如分 析前、中、后特 定阶段的专业经 验和熟练试验技 术 。并直接参与
质控工作
.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 工的再培训以及员工工作
能力评估
加入后培养基由无色
质控要求: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使用变为相红应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5-09-16T14:26:19.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再东
[导读]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

杨再东
(贵州省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黎平 557300)
【摘要】随着我国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加深了对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种类繁多,由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不胜枚举。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结果则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

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检测的措施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22-02
引言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防御疾病、诊断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以及卫生监督的主要技术支撑,是疾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的主要手段。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直接能够影响正常的实验工作的进度,因此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避免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对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包括多方面检验:全面的质量管理、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通过相互校准检验、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来进行对实验室检验微生物能力的验证;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采取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1]。

1.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微生物的检验质量,通常是彻底消除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

所谓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就是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用到的相关检验试剂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可以检测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并且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检测实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因此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很重要。

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1)技术人员素质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保障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微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学要有专业理论基础。

当技术人员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微生物检验中。

要严格训练技术人员的检验技术,以便于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应对实验中的突发事件。

技术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对检验对象进行认真检测,降低检测实验中的人为误差。

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取岗位资格证以后才能正式上岗。

实验室要对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验能力,让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

此外由于该工作是精密工作,所以对于长期从事微生物实验的技术人员都要对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2]。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及设施
对微生物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所用的各个仪器设备和设施都处于性能良好并和洁净程度达标的状态。

实验室要对仪器设备以及设施定期进行定期检查校正,确保所使用的仪器性能都能达到检测标准。

对不同的仪器设备和设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灭菌器,可以使用嗜热芽胞杆菌或者化学方法来测试灭菌效果,洁净室用平皿计数法等等[3]。

(3)检验方法的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方法必须经过相关行业鉴定之后才能使用。

在没有可行性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具有权威性技术组织公布的文献或者与国家标准的科技文献中选取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选择背景雄厚的厂家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选择,并且要对培养基进行感官、PH以及生物学指标检定,将被检培养基与相应细菌进行细菌生长率、菌落大小以及生长特征的检测,实验验证合格以后这个培养基才能使用。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做好培养基的配制的数量、分装情况、灭菌方法、无菌试验检查、配制时间、有效时间等的实验记录,在使用培养基的时候一定要在确认记录完全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使用[4]。

2.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
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室间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每一个实验室都能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选取两个或者更多的条件相同的实验室相互比较,比较每个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进行评价。

最后由上级质量控制中心的检验机构对实验室进行考核。

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对比考核,是为了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检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助于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水平。

3.总结
现阶段,我国不断的加强教育事业的建设,不断的学习研究新技术,逐渐将探索的对象由宏观物体拓展到了微观世界。

而生物医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微生物是生物医学中最常见的生命体,也是疾病感染的根源。

为此相关人员不断的对微生物进行研究。

其中用于微
生物检测的实验室的质量关系到对微生物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

本文探讨了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各种因素和对策,并介绍了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薄志坚,邹梅,李晓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体系中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164-165.
[2]兰中伟,何玲,袁桢,等.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85-1187.
[3]范媛媛,王树祥.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322-2323.
[4]李贻汉,蔡妙森,王琳,等.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78-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