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程先俊
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不断丰富,食品供应量不断增加。
在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中,对微生物种类及含量进行检验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疾控机构因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因此应成为这一工作的主体。
针对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作为主题,系统分析了开展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提出了进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在2020年至2022年进行食品检测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得出了实验数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疾病控制与预防;食品检测;食品预处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前言鉴于微生物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在基层疾控机构中开展检测质量控制,全面提升检测水平。
本文按照从理论到实际、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在简要介绍微生物检测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对一般情况下对视频中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重要论述,最后落脚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相关工作上来,合理选取样本,进行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1.1确保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食品中微生物如果含量超标,会对食品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务必在食品正式出厂之前进行完善的检验工作[1]。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提前对于不合格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等进行甄别,及时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出针对性改进。
进行完善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对于减少食品中毒事件,提升食品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食品中毒事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该类事故,必须严格确保食品质量,而微生物检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最大程度降低因此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李秀芹(东营市东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 257000)摘 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
方法:疾控中心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卫生检查合格率、水样采集合格率、检验差错情况、微生物检验工作管理质量评分。
结果:实施后,检验人员手卫生、物品表面微生物、空气微生物合格率从82.00%、78.00%、80.00%分别提升至98.00%、96.00%、96.00%(P<0.05);水样采集合格率从89.13%提升至96.09%,检验差错率从6.09%降低至2.17%(P<0.05);微生物检验工作管理质量从(82.21±6.03)分提升至(95.16±4.72)分(t=3.382,P=0.015)。
结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措施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Taken in Microbial Inspection Work of CDCLI Xiuqin(Dongy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ongying 2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adopted fo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rk in CDC. Method: The CDC began to implement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January 2022, comparing the pre-implementatio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sanitation inspection pass rates, water sample collection pass rates, testing errors, an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rk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s. Result: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pass rates of inspectors’ hand hygiene, item surface microorganisms, and air microorganisms increased from 82.00%, 78.00%, and 80.00% to 98.00%, 96.00%, and 96.00%, respectively (P <0.05); the pass rate of water samples collection increased from 89.13% to 96.09%, and the rate of testing errors decreased from 6.09% to 2.17% (P<0.05); the quality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rk management improved from (82.21±6.03) points to (95.16±4.72) points (t=3.382, P=0.015). Conclusion: Adopt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rk in CDC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rk management and is worth promoting.Keyword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work;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

提升。
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环保安全制度的规范,在反复强调和制约中让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将环保节约作为一种实验习惯一种实验意识根植于灵魂中。
与此同时,高校管理系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用培训和技能考核,激发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和创新思维。
针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有层次有计划的进行研修学习,为其技能的提高提供平台。
可以说,在学科技能交叉渗透的今天,高校实验室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是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学习的过程。
只有保证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拓展,才能与时俱进,保证高校科研技术水平的进步发展。
2.4信息管理,软件更新对于实验设备、静电防护、器械维护等高校实验室内部的硬件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软件设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数据的实时更新,做好信息记录,让信息技术及时服务硬件管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良好运行。
对于实验设备的使用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以时间、空间、内容为坐标进行实验安排,可会规划理论课是实践课的对接,提高科研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直接影响高校科研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高校实验室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开放性的合作交流,只有不断打破管理的僵局,与市场同步,与时代接轨,才能让实验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1 俞果,游少鸿,蒋萍萍,等.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与完善[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7-8.2 潘轲通.新媒体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方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9):89-90.3 胡轩.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5):124-125.4 张新伟.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8(6):114-116.5 吴增荣,张严,徐辉.高校实验室内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5):11-12,18.6 赵淳宇,汪必琴,杨宇科,等.应用型大学专业实验室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9):34-39.7 刘君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7):121-124.8 章诚,王文昌,刘春林.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机械职业教育,2016,8:120-122.(收稿日期:2019-01-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李润祥【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和预防卫生突发事件,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准确以及及时的检验,进而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参考,降低突发事件在社会中造成的影响。
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探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和可靠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微生物检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采集、运输、保存、检验方法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实验室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检验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指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方法和流程的标准化:实验室需要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样本处理、培养条件、鉴定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
2.环境条件的控制:实验室需要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以确保检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耗材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实验室需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认证,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进行微生物检验,并能够正确地解释和报告检验结果。
4.数据管理和分析:实验室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
通过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检验:实验室可以通过同质性样本、标准样本和质控品来检验精密度和准确度。
同质性样本是指样本的成分相同,但来自不同的来源;标准样本是指已知成分的样本;质控品是指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并获得认证的样本,用于检验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方法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
其中,精密度是指同一样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准确度是指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已知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灵敏度是指能够检测到微生物样本的能力;特异性是指能够正确地鉴定微生物种类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检验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与探讨

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再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析临床检验质量。
结果:观察组检验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理想,检验质量比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疾控系统;微生物标本随着临床上对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日益重视,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地位日益上升,但是,现阶段,微生物检验质量无法满足民众的卫生要求,促使社会效益低下[1]。
因此,高质量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决策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不同时期的各60份微生物标本,分析应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医疗器械标本27份、血液标本17份、尿液标本10份、其他标本6份;再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医疗器械标本26份、血液标本18份、尿液标本9份、其他标本7份;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针对性检验;观察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内容如下:(1)完善制度,将先进管理制度引入,建立检验质量控制组,负责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将PDCA等管理制度引入到日常管理,强化对各方面检验工作进行优化,促使工作量的提高;为检验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转变其观念,提高专业素养,更新认知水平;(2)将检验科室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在相应的区域防止表示,针对性各区域的工作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传播感染等情况;定期消毒各个区域,对设备进行定时维护,并且进行24小时监控,详细登记相应信息;(3)在检验前需要对相应的流程、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核实,确保检验质量的精准性,整理较为理想的检验方法,将应急处理方案放置在设备旁,以便及时查看;(4)严格按照标准购买检验试剂,叮嘱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定期校准,及时更换试剂;(5)做好临床检验的细节管理,详细记录相应的管理信息,完善相应的记录,并且做好相应的数据、检验样本的审核,由专人负责交接;(6)将原始检验数据采用两种方式分别储存(电子及纸质),并且对数据进行定期核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追根溯源,对产生原因立即查明,并且强化客户反馈,并且定期进行检验质量。
浅析县级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浅析县级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摘要】随着现代检测技术和临床的辅助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微生物的检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准确、快速是对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与理化检验相比基层微生物检验能力比较薄弱,加强基层微生物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基层;微生物;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69-0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强化,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参与了微生物监测工作。
作者通过查阅食品风险安全监测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结果和对基层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回顾,不难发现:在县级疾控机构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非常低,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质量的不高而造成漏检,特别在样品的增菌、培养基的制备等诸多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现总结分析如下。
1.样品的增菌对于很多检品,如:食品、消毒剂等都需要增菌,除首先要了解到检品的具体性质,所检项目,选择合适的增菌液外,还应注意是否进行前处理,如:考虑检品的水溶性、脂溶性等;消毒剂应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中和有效成分;样品中的含菌量是否需要增菌等,基层实践中常忽视前增菌这一环节。
同时增菌培养液必须来自具有资质证明或者权威的机构,通过专人进行管理,对存放设施或者地点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使非实验人员无法随意获得。
另外也定期进行检查增菌培养液的生化反应与形态特征是否符合其原有外表和特性,以免出现变质。
如发现增菌培养液发生变质,需要上报上级批准后进行销毁,不可再次使用。
而且销毁、使用、购置增菌培养液时都要有详细记录。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的必要条件,培养基的质量是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基础。
目前,许多培养基是半成品或成品,特别是半成品培养基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如: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对性状、质地有异常的不能使用;在进行配制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称量,并按规定调整培养基的pH和消毒时间、温度[1]。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讲稿

医院感染讲稿在微生物学检验的过程中,定性试验、手工操作、主观判断是主要的工作方式,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
只有对微生物学检验的全过程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
以标本为线索,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过程可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3个阶段。
一、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前程序,又叫分析前期,指从临床医生开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终止的步骤。
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细菌检验项目的申请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包括足够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申请者及相关的临床资料。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二、检验中质量保证1、人员: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参加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配有一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2、试剂:试纸和试剂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期。
测定代谢产物的试纸或试剂,要用已知阳性和阴性的菌株进行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
测定代谢产物的试剂,要防止细菌的污染。
触酶、氧化酶、凝固酶试剂在开瓶时以及使用中,每天至少要分别用一阳性和阴性菌测试1次。
3、培养基: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使用成品培养基。
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
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贮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可获得满意效果。
4、设备: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包括基础设备及专业设备。
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定期实施维护、保养、监测,并记录,新设备或经搬运、维修后的设备应进行性能评估及功能验证,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检验过程:试验方法的选择、评估及确认●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SOP)●生物参考区间:定期评审●测量准确性●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标本质量评估三、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后程序:也称分析后期,指检验后全部过程,包括结果的系统性评审、报告的规范格式与解释、报告的发放、标本的储存、废弃物的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