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工业化设计评价方法简介2011

合集下载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新加坡绿建评价标准

新加坡绿建评价标准

14
3.1
10
3.2
6
3.3
9
3.4
公共交通 促进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使用,以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应提供离最近地铁或 轻轨的道路。

3.5
制冷剂 通过减少臭氧消耗物质和温室气体的释放,减少对臭氧层的潜在破坏和全球变 暖。 (a)使用臭氧消耗潜能值为0的制冷剂或全球变暖潜能值小于100的制冷剂(1分) (b)在有制冷剂或其他包含制冷剂设备的房屋内安装制冷剂泄漏检测设备(1分)
27
A 1.1 -1.2 绿建评分总计(假设90%区域为空调覆盖) 适用于非空调区域(非空调区域≥10%的楼面面积)
建筑外墙 - 设计/热力参数 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提升外墙的热力学表现 (a)最优建筑朝向以减少冬季热损失,并减少夏季的能量获得。 得分=10-0.2*(建筑朝向和最优朝向之间的角度)(最多12分) (b)(i) 减少东/西/北朝向窗户。 得分= 10-0.1*(东/西/北幕墙平均WWR的百分比) (b)(ii) 有效的西侧窗遮阳,遮阳面至少30%(适用于HSWW和HSCW区域) 得分=0.1*(有遮阳设施的西侧窗户区域占整个西侧墙面区域的比分比) (i)(ii)总分12分 (c) 更好的外墙和窗的热透射率(U值) 得分=0.04*(U值比基准少的外墙和窗占总墙面区域的百分比)(5分) 基准:在GB 50189或DB或DB中说明了墙,窗和屋顶的U值 (d) 更好的屋顶热透射率 每减少0.1 W/m2K得2分(最多5分) 基准:屋顶U值在GB50189或DB中可见
2
5.1
7
高影响项目 2分 中影响项目 1分 低影响项目 0.5分
总分
157
N:非得分 D:可能得分 Y:确认得分 NO.
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节能类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新加坡设计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领域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南,旨在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持续、高效和舒适。

根据新加坡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要求,新加坡设计标准涵盖了各种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工程、环境设计等。

以下是关于新加坡设计标准的详细介绍:建筑设计标准新加坡的建筑设计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外观和功能。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新加坡设计标准还规定了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包括在火灾、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设计和设备要求。

结构设计标准结构设计标准主要涵盖了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

新加坡的结构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在使用寿命内能够安全使用。

还包括了对材料使用、荷载设计、地基设计等方面的规定。

机电工程标准机电工程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供水、排水、电力、通风、空调和消防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在新加坡,这些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能效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高效运行和节能。

环境设计标准环境设计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绿化、采光、降噪、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新加坡,建筑物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新加坡的设计标准致力于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等各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性能,同时也要求专业人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符合最新的标准和法规。

新加坡设计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新加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绿建评价体系介绍

新加坡绿建评价体系介绍

新加坡绿建评价体系介绍
新加坡绿建体系包括了绿色园区、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绿色公园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制定参照了美国LEED认证体系,打造了热带LEED体系,随着实践发展目前新加坡绿建体系已经发展到V4,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

它的绿建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尊重具体条件特色,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了绿建标准的功能与作用。

为了推动新加坡绿建的发展,新加坡建设局成了绿建培训结构,对绿建领域的人员进行培训与认证,同时政府对开发商、设计单位进行奖励措施,鼓励实践者对绿建的发展贡献,政府也制定了强制性要求,要求2012年以后的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

强制与鼓励措施并行,又有培训作为辅助,新加坡的绿建体系对我国的绿建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国家,对于设计标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新加坡的设计标准不仅涵盖建筑设计,还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新加坡,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都非常严谨,以确保新建工程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新加坡的设计标准。

一、建筑设计标准:新加坡的建筑设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建筑外观、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等方面。

首先是建筑结构,新加坡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并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建筑外观方面,新加坡注重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颜色搭配、建筑比例等都受到严格规范。

新加坡也非常注重建筑环境,包括绿化设计、景观布置、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建筑节能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着重考虑节能设备的应用和建筑能效设计,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二、城市规划标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标准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利用方面,新加坡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

在交通规划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性和便捷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在公共设施方面,新加坡要求各种公共设施的设置必须便利、美观、安全。

在环境保护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非常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限制工业污染、开发绿色空间、改善水质等多个方面。

三、建筑材料标准:新加坡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品质、安全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新加坡要求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固。

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方面,新加坡非常注重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鼓励使用再生材料、低碳材料、无毒无害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解析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解析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工业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其快速、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备受瞩目。

因此,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导则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导则,进行分析和解析。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与导则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导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施工效率工业化建筑的快速和标准化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施工效率是其评价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来说,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效率是传统建筑的5倍以上,这也是其优势所在。

2.质量稳定性在工业化建筑中,由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使得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工业化建筑的质量稳定性比较高,而这也是工业化建筑能够被市场接受的重要条件。

3.环保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也是当今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要求。

对于工业化建筑而言,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污染、排放等问题和传统建筑相比,更容易得到控制和规范,从而可以更好地兼顾环保和可持续性产业的发展。

4.安全性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安全问题是关乎生命的大问题。

对于工业化建筑而言,其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保障。

5.经济性建筑成本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建筑由于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建筑更具经济性和成本优势。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在对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后,我们需要对其评价导则进行深入的分析。

施工效率是工业化建筑的优势之一,因此在评价导则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期:在评价工业化建筑施工效率时,需要对工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以此来确定施工进展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施工方式: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方式通常采用流水作业的模式,因此需要细致地分析施工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以此来优化施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3.人员分配:在工业化建筑施工中,人员分配是关键。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提到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没有淡水也没有石油,但是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在整个发展中,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

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化的历程。

新加坡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出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的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8年新加坡总人口484万,创造了国内生产总之1790亿美元的水平,人均达到36390美元,去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变成负数,但是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经济体,从建国开始,工业化比例不断增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到25%之间。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为了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实行全民就业。

到七十年代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电子业和造船业等等。

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厂房。

到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政府开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型,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比如市化工产品、芯片、生物医药产业。

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政府投下巨资支持研发以及创新。

新加坡工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推动工业主要的部门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

贸工部下面有四件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研究所、国家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集团、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我们裕廊集团主要角色在参加新加坡总体规划、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国家长远工业发展计划,土地需求以及分配。

我们也负责新加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

成立四十多年来,裕廊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45个工业园区,六千六百公顷的工业地产,以及为七千多家跨国与国内企业建设了工业厂房以及450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厂房。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 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 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工业化设计评价方法简介亚洲混凝土协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土木工程学博士陈振基新加坡国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

1961年,河水山的贫民窟发生大火,多达16,000人流离失所。

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政府公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直到今天,建屋发展局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建造公屋和新镇,全国高达87%的居民居住在公屋里。

进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

失业率低至3%,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8%的速率增长。

由于国内劳动力匮乏,所以新加坡的劳动力大部分由临近国家输入。

半熟练和低成本的外劳导致建筑业生产率过低,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重视。

为了保持建筑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增长,政府决定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以提高建筑业的效率。

原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集中在一些较低层次的做法上,包括控制外劳比率和申请外劳的配额,以及征收外劳劳工税等等。

这些做法虽然限制了对外劳的需求,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更高层次的做法,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现在改为建设局,简称BCA)抓住了设计环节,认为建筑设计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在施工期间使用高效率的方法,也就是要求设计出更容易建造的房屋,这就是推进工业化(或称为预制化)的方法,在工厂内按既定的工艺,把建筑构件预制好,这类构件如同所有工业化产品一样,制造过程划一,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然后运到现场安装。

这些预制厂往往设在马来西亚境内,这种情况与香港诸多工业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情况很相似。

新加坡政府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一份规范,全名是“Code of Practice on Buildable Design”(易建设计规范)。

buildable来源于buildability(易建造性)。

和constructability (易施工性)一样,是新出现的建筑名词,国内近几年有人开始研究。

新加坡将buildability译为易建性,buildable Design译为易建设计,本文作者觉得将buildability译为宜建性较合适,意思是适宜于建造。

为尊重新加坡行政当局的译法,本文沿用易建性的译法,是否合适,欢迎同仁指教。

易建性设计的概念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通过设计竞赛、交流会、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广,有数百家公司通过各种活动得到实际经验,在政府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认可。

但在私人项目中却进展缓慢。

后来政府决定以法规的方法对所有新的建筑项目实行“建筑物易建性评分”规范,并在2001年元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规定建筑面积在5,000m2的项目必须满足最低的计分(score)要求,成为政府审批建筑项目的一项要求。

此规范在2002、2004和2005年多次修订,现在执行的是2011年版。

马来西亚也仿照新加坡的方法制定了自己的易建设计规范,内容极为接近。

新加坡的规范中主要规定了不同建筑物的易建性的最低计分(score)要求,以及送审程序和计分方法。

本规范中几个专业术语原文的解释如下:Buildabilit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esign of a building facilitates ease of construction. 易建性—一个建筑物容易建造的程度。

Buildability Score—The score for buildability computed in accordance with Buildable Design Appraisal System as set out in the Code of Practice. 易建性计分—根据本规范易建设计评分体系计算得出的易建性计分。

Labour Saving Index—A value given to a particular building system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n site labour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structural and wall systems. A labour saving index is also given for the use of prefabricated reinforcement/cage in cast in-situ components. 劳动力节约指数—为某种建筑体系计算出的数值,反映不同结构体系或墙体体系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在现浇构件中使用预制钢筋/钢筋笼也可给予劳动力节约指数。

责任主体1,建筑物的业主、建筑师、结构师、承包商和其他介入设计和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有关易建性计分的法定要求。

设计人应熟悉易建设计评价体系(Buildable Design Appraisal System,简写为BDAS),以便在诸多建筑体系和产品中选择以满足易建性最低计分要求。

2,业主有责任聘请有资格的人士做易建设计。

从事设计和施工的有资格的人士应保证符合易建性要求。

有资格的人士应联合申报设计达到的易建性计分,并保证施工按该设计进行。

易建性计分要求易建性设计评价体系可参见本标准原文的附录。

一个项目的易建性计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结构体系(最高50分)。

根据所用结构体系评分。

第二部分—墙体体系(最高40分)。

根据所用墙体体系评分。

第三部分—其他易建设计特点(最高10分)。

根据标准化、模数尺寸和预制构件的使用评分。

此外,如果项目中使用了预制的整体卫生间/厨房,或者预制庇护间,第三部分内可以加分。

一个项目的得分最高为100分。

图注: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左图为框架体系;右图为大板体系图注:预制庇护间。

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个住户单元内必须设有庇护间,以应急需。

这类庇护间在楼面铺好后即整体吊装就位(作者2012年6月摄于新加坡某工地现场)易建性最低计分对于新建和改建/加建的工程,根据建筑物种类不同和建筑面积数,规定了新建工程的易建性最低计分(见下表)。

从此表可看出,工业建筑的计分要求最高,原因是这类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易于易建。

新建工程种类易建性最低分,建筑面积为2,000m 2~5,000m 25,000m 2~25,000m 2≥25,000m 2有地产权的住宅 60 (57) 65 (59) 68 (62) 无地产权的住宅 67 (64) 72 (65) 75 (68) 商业用房 69 (65) 74 (72) 77 (75) 工业用房 69 (67) 74 (74) 77 (77) 学校64 (64) 69 (69) 72 (72) 文化用房及其他60 (60)66 (66)69 (69)注:表中数字前者为2011年的要求,括弧中为2005年的要求。

必须说明,表1的最低分是逐渐提高的,比如:有地产权的住宅1996~1998年期间,平均分数只有46。

2002年提高到52~58,2005年为57~62,2011年提高到60~68,可见易建性要求在逐步提高。

改建/加建的工程易建性最低分可以降低。

另外,如果项目是在2005年9月1日至2011年7月14日前送审的,易建性最低分可按2005年的标准执行,2011年7月15日后送审的,则执行新标准。

如果建筑物是两种种类综合的,规定可以按加权比例计算。

建设局设立了一个申诉委员会,专门受理申请豁免项目,比如老城区的翻新工程、宗教庙宇和专门的公用设施安装项目可以不受本法规的限制。

申诉委员会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和严格的条款考虑和审批。

规范的编制和推广在编制易建设计规范时,建筑业的反馈意见非常重要。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组建了两个委员会负责该法规的编制和平稳执行。

这两个委员会由新加坡发展商协会、建筑师协会、工程师协会和测量师协会的代表联合组成。

建筑业的代表参与十分重要,因为这表明这个规范是建筑业共同协商和努力的结果。

在委员会开会前,BCA实际上已经从四个主要行业方面收集了大量的原始初步意见,包括设计师、承建商、预制件和钢结构制造供货商等。

这些反馈意见有助于委员会集中解决主要问题和规范开始执行时可能产生的小问题。

为了顺利执行易建设计规范,BCA举办了多个培训班,先后有数百名专业人士参加了这种培训班。

BCA还主办一系列的讲座和交流会,出版了一本综合性的小册子,作为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另外也向房屋购买者推广该项计划,以期望易建型的房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预制隔墙。

为此,BCA在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等地举办展览会,以介绍预制隔墙和其他易建系统和产品。

图注:预制空心隔墙板BCA还出版了一些书籍和辅导资料,以帮助建筑业人士熟悉易建设计规范,这些出版物包括:1,预制混凝土和预制钢筋建筑指导2,预制钢筋手册3,结构预制混凝土手册4,尺寸标准化指导。

在公共房屋项目上得到成功后,BCA在私人住宅项目上也推广建筑预制件。

报告表明,使用预制混凝土件并不会限制和影响建筑的外形和色彩设计。

早期用预制件的建筑外墙相对单调,没有特色。

随着预制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在表面装饰方面有了很多选择。

许多技术例如喷砂、酸洗、抛光、琢毛等可以造成所需的建筑效果。

今天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比过去的更加有色彩和生气。

图注:立面丰富的政府建公屋(作者2011年摄于新加坡)BCA的另一个报告是对三个新加坡住宅样板工程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讨论了将这三个工程从现浇混凝土转为预制混凝土的可能。

报告显示,对发展商和购物者来说,预制设计和施工都是可行的方案。

但发展商和设计师认为,没有必要选用全预制建筑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最好的方案可能是综合了预制和现浇技术的设计方案。

这个经验对刚刚起步踏上预制技术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值得参考的。

易建设计评分体系易建设计评分体系是BCA提出的,用来考核建筑设计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

评分体系反映在易建性计分值上。

易建性计分值越高,施工时消耗的劳动力越少。

低于最低计分值的设计,建设局不会批准图则。

建设局指出,易建性设计评分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劳动力和提高施工质量,也提倡设计的多样化和创造性。

实际上有许多例子证明,独特而有特色的设计一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易建性设计计分。

易建性设计评分体系的目的也并非单纯地推行预制化,固然预制化的易建计分值较高,但现浇结构可能也会得到较好的计分。

这是新加坡推行这套评分体系必须解释的,以防止有人挑战这个制度。

该局提出,易建设计最重要的考虑是所采用的建筑体系,可归纳为3S原则,即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implicity简单化和Single integrated elements集成化。

标准化就是结构构件、尺寸和节点的重复性。

简单化是把结构体系设计得简单,避免使用复杂的模板,减少人工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集成化就是把几种有关的功能组成一个构件,比如预制PC外墙板、整体卫生间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