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各种居住房屋介绍

合集下载

Fish House

Fish House
• 绿草坪屋顶上装有超薄的可弯曲的太阳能板给这栋建筑提供了所有 的能源。飞出屋顶为波浪状,也象征与海融为一体。屋顶的种植各 种植物,为居住者平添一份生活的惬意。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 这幢看似有 些奢侈的建 筑在新加坡 炎热潮湿的 气候下做到 了全面的通 风效果,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 由Guz Architects 设计的这座 FishHouse别墅 坐落于新加坡, 其设计概念就是 要创造一个贴近 自然、与四周相 互映衬的和谐之 所,并给人亲近 大自然的享受之 感。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Fish House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空间跨度较大
利于采光
通风
Fish House室内设计
地下室设置视听室,顶部为透明硬质塑料窗,可引 入泳池的波光。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总 平 面 图
Fish House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奢华海景度假别墅
剖 面 图
Fish House室内设计
• 从室内看到的泳池与对面的大海就像连在一起的。
Fish House室内设计
游泳池与室内地板衔接
Fish House室内设计
为 主 内 才 料 主 要 以 木 材 外 玻 璃 钢 架 谐 和 的 境 环 室 与 筑 现 建 了 体 是 为
Fish House室内设计
居 住 着 分 更 多 的 内 享 与 受 自 外 然 环 风 光 让 境 用 撑 室 支 子 柱 室 质 割 木 以 璃 墅 玻 别

新加坡商品住宅建筑按材料划分为三种

新加坡商品住宅建筑按材料划分为三种

新加坡商品住宅建筑按材料划分为三种
新加坡商品住宅()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种形式情况如下:
(1) 砖混结构住宅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2)砖木结构住宅
砖木结构住宅是指建筑物中承重结构的墙、柱采用砖砌筑或砌块砌筑,楼板结构、屋架用木结构而共同构筑成的房屋。

(3)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
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墙用砖或其他材料填充。

这种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耐火能力强,经久耐用。

国外住宅优秀案例

国外住宅优秀案例

国外住宅优秀案例国外住宅优秀案例:1. 纽约的“高线公园”:这是一个以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其下方的建筑则被改造成了住宅楼。

这种创新的设计使得居民可以在城市中心享受自然环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居住体验。

2. 日本的“蚕室住宅”:这是一座位于东京的住宅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而闻名。

建筑师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蚕茧。

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充满了现代感,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3. 挪威的“瓦伦住宅”:这是一座位于奥斯陆的住宅项目,它采用了全木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完美融合。

该住宅项目还配备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新加坡的“树屋住宅”:这是一座位于新加坡的住宅项目,以其独特的树屋设计而闻名。

每个住宅都建在大树上,通过吊桥连接起来。

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独特的居住体验,还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周围的自然环境。

5. 荷兰的“水上住宅”:这是一座位于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住宅项目,屋顶由荷兰特色的草皮覆盖,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住宅内部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空间。

6. 澳大利亚的“海景别墅”:这是一座位于悉尼海滩的别墅,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提供了壮观的海景视野。

别墅还配备了私人游泳池和花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7. 加拿大的“山间别墅”:这是一座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别墅,建在山坡上,周围被浓密的森林环绕。

别墅的设计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得居民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景。

8. 法国的“城堡别墅”:这是一座位于法国南部的城堡别墅,建于18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别墅内部装饰豪华,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为居民提供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9. 德国的“生态住宅”:这是一座位于柏林的住宅项目,以其绿色建筑设计而闻名。

住宅采用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可回收材料,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HDB新加坡组屋发展介绍

HDB新加坡组屋发展介绍

HDB新加坡组屋发展介绍从住房的类型和情况来看,新加坡的住房分为两大类:组屋和私宅。

“组屋”是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私宅是指私人房地产商投资兴建,完全按照市价运行的供应高中收入群体的高级住宅。

据新加坡2005—2006 年报对住房的分类如下所示:其中82%是屋主自住组屋,4%为出租组屋。

另外14%的高收入阶层入住私人发展商的产业。

据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有住宅单位104.9 万个,建屋发展局所建公寓占84.65%,其它公共公寓占0.39%,商业私人公寓占9.36%,拥有土地的住宅占5.46,其它占0.14%。

一、公共组屋政策起源和发展历史1、陋屋区时代(上世纪20 至50 年代):因住房短缺日趋严重,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于1927 年设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专门负责清理陋屋区,并为陋屋区的搬迁居民提供住所。

在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存在的32 年中,共建造了23000 个单位的住房,当时只能为不到10%的人解决住房问题。

2、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屋荒(1960—1970):面对严重的房荒问题,新加坡于1960 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DB)。

建屋发展局的目标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就是为低收入人民提供廉价房屋。

它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五年计划,并由此引出以后的多个五年建屋计划。

为了鼓励人民拥有自己的组屋,建屋发展局在1964 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

从1960 至1970 年,HDB 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12 万套政府组屋,为4 0 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3、建设新市镇,大量增加住房供应(1971—1977):大力开发建设组屋,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

市镇规划也更趋成熟。

4、建设综合性社区,提供全面的居住环境(1978—1988):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大约70%的人口住进政府组屋。

80 年代后期,超过85%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

5、改进组屋的质量与服务,开展组屋翻新与老城改造(1989 至今):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已建设87 万套组屋。

“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4、保住房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充分说明了政 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为居民 提供适当的住房补贴,以减轻他们在住房上的负担。
2、市场调节的重要性: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不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还需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房 供应的效率。
当提起新加坡,这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人们往往会想到其美 丽的城市风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在这些城市风光背后,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 素正在默默发挥着作用——那就是新加坡独具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和城市规划水平在亚洲 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然而,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住房问题一直是政府密切的重要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政府逐步建立 起一套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住房条件。
2、公寓计划:新加坡政府推出公寓计划,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价格适中的 住房。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公寓。
3、申请流程:申请者需要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填写家庭成员、收入和资 产等信息。政府会根据申请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和安排。
感谢观看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政府主导: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来确保居民的住房权益。政府还直接参与住房建设和维护,提供大量的 公共住房。
2、保障范围广泛: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涵盖了各个收入层次的居民,无 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中高收入家庭,都能在新加坡找到适合自己的住房。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加坡顶级豪宅SsaHill楼盘调研

新加坡顶级豪宅SsaHill楼盘调研

概约时间* 6分钟车程 7分钟车程 8分钟车程 8分钟车程 8分钟车程
国际学校 早稻田涩谷高级中学(Waseda Shibuya Senior High School) 国际社区学校(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chool) 日本语学校(中学) 日本语幼儿园
概约距离(公里)* 概约时间*
中国、越南以及中东地区的多项建筑工程。 该公司曾荣获的奖项有: 2008年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志超金奖”( Greenmark GoldPlus) 2001、2003、2005和2006年“建筑卓越奖”(Construction Excellence Award) 2001年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幕墙设计卓越奖”(SIA Façade Design Excellence Award) 2001年新加坡建筑师协会金奖(SIA Gold Award) 2001年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建筑设计奖(SIA Architectural Award)
C1(b1), C2(b2)
单位总数
176
联排别墅
户型
单位数
4房式
(地下室、1层、2层
和屋顶天台)
T1(P1), T1(P2), T1(P3),
18
T1(P4),
T2(P1), T2(P2), T2(P3),
T2(P4)
单位总数
18
实用面积(总楼面面积)
建筑师测量
平方米
平方英尺
51 - 71
549 - 764
新加坡顶级豪宅 SsaHill 楼盘调研 ----------------------------------------------------------------------------------------------------------------------

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对比分析

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对比分析

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对比分析引言组屋是新加坡独特的住房形式,其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在住房政策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新加坡组屋概述新加坡组屋起源于1960年代,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平价住房。

组屋是由新加坡房屋发展局(HDB)建设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当时存在的住房问题。

新加坡组屋通常是高层建筑,分为不同尺寸的单位供不同家庭规模使用。

新加坡的组屋拥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例如学校、医疗中心、购物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此外,组屋社区也注重社会建设,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来促进邻里关系和社会凝聚力。

我国经济适用房概述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价格适中的住房,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经济适用房项目通常由政府投资建设,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需求进行住房分配。

经济适用房在我国的建设和管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我国的经济适用房项目通常包括住房本身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学校、医疗中心、商业设施等。

对比分析政府角色新加坡组屋和我国经济适用房都是由政府提供的住房。

然而,在两国的住房政策中,政府的角色存在一定差异。

在新加坡,政府的角色比较突出,新加坡房屋发展局(HDB)是负责组屋建设和管理的机构,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资源。

新加坡政府通过HDB积极干预住房市场,控制房价,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相比之下,我国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政府的角色相对较弱。

我国政府鼓励市场参与,通过引导和监管,促进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管理。

房屋定价新加坡组屋的定价主要基于成本和公平原则。

政府根据建设和维护成本来确定每个单位的价格,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提供补贴。

这种定价机制旨在保证低收入家庭能够承担得起住房,并避免过度投机。

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也是以公平原则为基础,政府通过政策给予补贴和优惠来降低价格,使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平价住房。

新加坡组屋

新加坡组屋

新加坡:“廉租房”分两个档次
• 在新加坡,占很大比例的居民住宅属国家 所有。新加坡房产和发展委员会将组屋分 为两个档次。
家庭收入在800新元或以下的家庭, 只需缴占总收入10%的钱作为房租;
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家庭, 用于房租的钱为收入的30%。
新加坡漂亮的祖屋
• 新加坡旧组屋翻 新计划历时22年, 圆满完成。主要 翻新计划始于 1990年,旨在 提高旧组屋区的 整体生活环境。 新加坡政府为此 计划拨出约33亿 新元,共有13万 1000户家庭受 惠。
我国廉租房的制度缺陷
• 1 廉租房覆盖面狭 窄 • 2廉租房修购资金五 制度性保障 • 3廉租房准入退出机 制不完善,缺乏监 督 • 4廉租制度Hale Waihona Puke 设明显 落后于其他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
中国廉租房存在的问题
新加坡住房模式对于我国建设廉租房的借鉴意义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使得货币补 贴给与真正需要的低收入者人群。 2、对于我国房地产业,要致力于构建市场和 保障并重的双重结构 3、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适当减少经济适 用房建设 真正达到“居者有其屋”。 4、合理配置廉租房在高中档住宅社区中的 份额,以避免造成社会阶级分层。
新加坡的组屋已有四十多 年的历史,组屋基本上是5 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使 居民住宅不断适应社会进步 和人们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变 化。 毫无疑问,新加坡组 屋制度是承托这个国家独立 40多年来有效运转的机制, 其中政府的支持、相关建屋 机构的执行、民间对此机制 的信赖,都是不可或缺的部 分。
•改 造 过 后 的 组 屋
新加坡政府对于组屋(廉租房)的相关规定
• 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本国居民才能购买组屋,永久居民只 能购买二手组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各种居住房屋介绍
之前,新加坡留学专家先为我们讲解了一下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这也给许多初到新加坡留学
的孩子们提了个醒,到了新加坡得注意些那里的潮湿气候。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赶快看看今天
新加坡留学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吧!
按照新加坡政府的统计数字,新加坡约有60%到70%的居民住在政府组屋(俗称HDB
,是发展这种组屋的政府部门建屋管理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的英文缩写),其他的则是住在私人公寓(通称condominium,简称condo
,不要跟另外一个英文单词弄混了...)、有地住宅(landed property,具体下文解释)等。

先说说HDB。

新加坡从建国伊始就开始建设大众化的住宅楼,推广类似于香港的“居者有其屋”
的组屋计划,成功地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让绝大部分住在“甘榜”(Kampong,马来语的“村庄”
)的国民迁入拥有自来水、电力供应、厕所等“文明”设施的HDB,可以说HDB
计划除了提供人民住房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民的卫生观念,甚至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的平均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

HDB早期全由政府组织设计和施工建造,为了提高建设速度,有很多“简略式”
的设计,颇像前苏联和中国六七十年代大量建造的职工宿舍楼,通常是一条长走廊连接所有的单位,每隔三到四层才有一层是电梯停靠层等等。

而且因为组屋发展计划通常是成片地展开,所以可以看到在每个地区往往会集中一大片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楼房。

后来HDB
也开始慢慢转变,如与私人发展商合作设计、建造,发展一些档次较高的项目等。

但HDB
的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结实,即便是周边国家发生七、八级大地震,最多也就是十几层高的HDB
有一些墙皮裂缝而已(这种情况下住户可以立刻通报建屋管理局,让他们派人去评估损害情况,严重时可能会要求整栋楼拆除,但这样的事情还从未发生过)。

反而一些私人公寓项目,常常刚刚建好就发生渗水、墙皮脱落等情况,大概由此可以证明新加坡政府部门还是很廉洁的了。

私人公寓因为档次较高,除了单位设计比较好、装修高档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配套设施。

HDB
最多就是在几栋楼围成的天井里建一个迷你儿童游乐场,或是辟一个羽毛球、篮球场地而已,私人公寓起码要有泳池和室内健身房,大的项目还包括KTV房、学习室、露天烧烤台等等。

有地住宅顾名思义,是指房屋前后还有属于自己的草坪、花园等,又分为排屋(一长排两三层高的房子,分隔成一个个单位,每个单位左右都与隔壁单位共墙)、半独立式(两个单位共一堵墙)、独立式(完全独立的单位)等。

因为单位数少,有地住宅反而没有什么配套设施,但因为地方大、隐私度高,在新加坡一向被视为“有钱”的标志之一。

新加坡政府规定HDB
(不论是政府独立发展还是与私人发展商一起发展的)有严格的售卖条件,全新的只能卖给有家庭的新加坡公民(夫妇、父母与孩子等),二手的(5年楼龄以上)只能卖给有家庭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最近规定两个永久居民如果都年满35岁,没有亲属关系也可以联名购买),也就导致新组屋变成政府给公民的一种变相福利。

很多人先用很低的价格(有时甚至不到10万新元)向政府买入新组屋,住个几年高价(通常超过20万新元)转卖给永久居民,然后自己再去申请买其他的新组屋。

现在政府已经几乎不再发展这种廉价组屋,转而更多地与私人发展商合作发展高档组屋,售价有的甚至超过一些私人公寓。

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虽然可以任意出售给外国人,但地皮是有使用年限的,分为99年、999年和永久地契三
种。

使用年限越长,住宅售价当然也就越高。

理论上使用年限一到,政府就可以无条件地收回地皮,业主就会血本无归。

但实际上很少有私人公寓项目在二、三十年后还不重建的。

通常是由发展商出面收购整个项目,然后向政府申请购买使用年限(也就是重新变成99年、999年甚至直接买永久的),再推倒重建,整个流程称为en-bloc。

前两年en-bloc之风很盛,甚至有人专门买一些有可能被en-bloc
的旧公寓,单等发展商来收购的时候狠赚一笔。

新加坡的房价前两年暴涨,但因为连串经济打击,房价已经基本上走平,很多人都预测接下来房价会大跌。

其实新加坡政府手中持有不少往年滞销的组屋单位,在房价过高的时候就会低价放一批出来打击一下,但这一轮房价上涨不知是因为政府也被烧得头脑发热、以为世界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还是收房地产交易印花税收得太开心,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地放任房价飙升,导致现在房价处在崩盘的边缘。

说点轻松的,介绍一些新加坡“住”的方面的特别之处和趣闻。

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种族和谐”
,这在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曾经发生过种族暴动的情况下。

为了达到“和谐”,新加坡的做法与英国殖民地时代“划疆而治”
的方法完全两样,而是尽可能地让不同种族的人群混居。

比如在出售政府组屋的时候,规定在同一个社区内华人、马来人和印族人的购买者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一旦某个种族的购买者达到了配额,就不再继续出售同地区的组屋给该种族的购买者,同样的条例也适用于二手组屋转卖市场。

社区里的民众俱乐部(Community Centre
,即其他国家的社区中心)也组织不同种族文化的课程、活动,吸引来自不同种族的居民一起参与。

但是这些政府措施只能保证在一个新的社区形成初期的“和谐”
状态,一旦社区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十年以上),很自然的就会出现某个种族的居民超过限定配额的情况,比如有些屋主把自己的组屋出租,自己搬到其他社区,而新来的外国移民通常也倾向于在属于自己种族的居民比例比较高的地区找房子(比如印族喜欢住在靠近小印度的文庆、Farrer Park
等几个区)。

但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的强制性“和谐”政策还是保证了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种族比例维持在“安全”的水平。

新加坡的一个成熟的社区通常包括各种配套设施:学校,民众俱乐部,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室外体育场和游泳池),邻里购物中心(有各种小商店、迷你超市、小贩中心、诊所、邮局、银行等,甚至还有xxx
投注站),图书馆等。

消费量足够大的社区还有大型购物中心(通常包括各类商店、餐馆、大型超市、电影院等),人流量大的社区通常也会拥有自己的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

在建设社区的时候,政府也会保留一些地皮暂时不开发,作为将来的某项特定的用途,比如当某个地区信仰某种宗教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时候,就可以向政府申请租用一块“宗教地皮”来建设宗教设施,如教堂、回教堂、寺庙等等。

新加坡的居民区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住宅区和工业区融合,也就是在大型居民区中间或是旁边通常都有一块工业园区,当然只能开展低污染、低噪音的工业。

这个做法好像是新加坡颇为得意的首创,用意一方面在于为需要大量生产线工人的电子业等轻工业工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工人上班的通勤成本低,当然工资也就相应较低),另一方面是为那些家庭主妇提供一个赚取额外生活费的机会(工厂的倒班制使得家庭主妇也可以利用不需要做家务的一段时间到工厂上班,尽管可能只是兼职的小时工性质)。

总的来说,住在新加坡的一个成熟社区里,你的日常社区生活基本上应该都能够在离你步行15分钟以内的距离里解决,周末再搭车或是开车到大的购物中心去shopping
和消费,这基本上也就决定了新加坡的基本商业模式。

原文摘自:
/index.php/study_abroad_information/show/445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