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事例的引用_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三要素:论据

议论文三要素:论据_议论文指导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第1页共1页。
议论文的论据使用

B、论据不能只有事实论据的举证,而没 有理论分析。 C、论据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事例。
D、论据不可满足于正面举例 。
同一材料可以改变叙述材料要点来证明不同观点
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 《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 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 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 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 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 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 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
议论文写作指导
1、探因分析法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2、例后评析法 3、正反对比法 4、假设推断法
小结: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扣论点(分论点),
且不能脱离材料。
论据拓展演练
事例: 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 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 长的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 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 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寓言《狮子与狐狸》 论证主题:懒惰打败自己 议例方法:探因分析法 例后评价法 正反对比法 假设推理法
范例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 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 流云,舞若虬龙,同他 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他 曾在“兰亭阁”练字, 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兰亭池 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 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 神。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 就会创造奇迹。我国古代著名的大 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阁练字,在兰 亭池涮笔,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 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流云,舞若虬 龙的书法。试想,不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坚持,池水能被染黑吗? 所以说,勤奋成就了王羲之,成就 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 了成功之路!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修改稿)
议论文的基本写法_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基本写法_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基本写法_议论文写作指导
开头:用某种现象、某个事例、某句名言、某个(几个)比喻等自然地引出观点。
观点:观点正确、鲜明、切合题意。
可单独成段,可附在开头的后面。
论证: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道理论证:讲清楚观点正确的理由,可正反两方面讲道理。
举例论证:用正面或反面的事例证明观点的正确。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证明观点正确。
(联系现实分析):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性以后,对符合或不符合观点的现象进行评析。
结尾:总结、呼吁、倡导、号召等。
四个部分中,灵魂是“观点”,“开头”是为了引出“观点”,使观点的提出十分自然,它可以是观点针对的现象,可以是文章的一个精彩的论据,当然,有时候没有“开头”,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观点。
“论证”,顾名思义,是为证明观点而存在。
“结尾”使文章更完整。
议论文写作指导—举例论证(例证法)

2.注意论据的确切性
事实论据要使人信服。其材料必须准确真 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学 生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 就凭着记忆作文,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 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 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文 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注意论据的针对性
【论证】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
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
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 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 要紧扣论点(分论点), 且不能脱离材料。
归纳总结 运用例证法三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方法一: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 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 容逐步深化。 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 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 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主要步骤:①引述事例②追根求因(为什 么……呢?<之所以……> 是因为……)③得 出结论。
【事例】唐代书法家怀素以草书著称于世,人称“草 圣”。他的草书,气势雄浑豪放有“骤雨狂风”之势。 他幼年为僧,寺院附近种植有一万多株芭蕉,他每日 摘采蕉叶练字。蕉叶用完了就用浅色漆盘和方木板练 字,写满字迹后,擦掉再练。久而久之,竟把漆盘和 木板磨穿了。寺院的墙壁上,家具上,连僧人做袈裟 的布上都写满了字。他每日勤奋刻苦练字,用秃了许 多毛笔,堆集起来埋在山下,名曰“笔冢”。 【论点】勤奋赢得成功
【论证】怀素之所以能够赢得成功,是因为他每天采
摘蕉叶练字的举动,也是因为他把漆盘和木板磨穿的
精神,更是因为他磨秃无数支毛笔的勤奋。可见,勤 奋赢得成功。
议论文素材之———典型事例

议论文素材之———典型事例1、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
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
2、张广厚小时因算术没考好,升不了初中,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考试曾经不及格,可他们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
3、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的水准之下。
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活动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4、扁鹊是我国2400年前的大医学家,他没有进过学校,青年时期,为了糊口,在一家客馆里当杂役。
后来他结识了一位民间良医,就拜良医为师,决心将来当个名医,于是他刻苦学习,反复钻研,经过10多年的勤奋攻读,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老师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他成为战国时驰名各国的良医。
5、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
6、恩格斯只上过中学,但由于长期勤奋学习,他在19岁的时候,就能用几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能阅读几种文字。
这对于他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7、郭沫若从1929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当时他觉得仅仅依靠已有的文献资料远远不够,于是开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他阅读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掌握了古文字后,他还觉得不满足,又研究了考古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写出了巨著《中国史稿》8、江郎有才尽之时,牛顿在他奠定了力学基石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终极。
9、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回飞30万公里,吸吮1200万朵花的汁液。
10、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江淹,少年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刻苦攻读。
由于他才智过人,很受当时人赞赏。
到了晚年,他进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贵,再也不为生计而奔波。
【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事例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事例论证_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事例论证
事例论证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
这是运用归纳推理
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
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下面这段文字举例,证明观点“举手投足之间”就十分充分:
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
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
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
第1页共2页
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第2页共2页。
例谈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举例论证技巧

例谈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举例论证技巧在一本作文选上读到2012年甘肃一考生的高考习作,题为《专注铸就成功》。
文章主体部分举了四个例子:李贺瘦马驮诗,肩背诗囊,专注写诗,写出千古佳句;王羲之废寝忘食,临池练字,心无旁骛,成为著名书法家;居里夫人幼时读书一丝不苟,专心致志,才成为著名科学家;杜甫了解人民疾苦,全身心投入到作诗上,成为伟大诗人。
文后的评语认为该文选用的材料十分典型,给人以丰富之感。
1.多用例子内容丰富多用例子= 内容丰富,这样的认识在一些师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实际教学中,多用例子也的确是某些老师指导写作时强调频率最高的一点,高考阅卷时发现这类例子组合拼接式的习作实在是大有拥趸的。
写作文当然可以用例子,例子选得好、用得巧无疑会令习作内容充实、分析具体,从而得个理想的分数,而选得好、用得巧应该是建立在对作文题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
事实胜于雄辩,并不是说你只要把例子摆出来对方就心服口服了,必须对例子作理性分析,揭示出例子所蕴涵的使观点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必然性,或者有助于突破所谈话题认识理解上的关键节点。
总之一句话,要有高质量的思维分析,只凭感觉或感性写出来的作文就可能变成简单的例子叠加,甚至有可能写成表面冠冕堂皇但却经不住推敲的伪劣文字。
《专注铸就成功》中的四个例证段落形式上基本一致,都是先概述事例,然后对事例做简单化的因果分析。
专注铸就成功既是题目,又是中心论点。
这个道理同样属于那种人所共知的公理,按说是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笔墨来论证其正确性的。
而该文所举的四个例子,基本上是从同一个向度、同一个层面,以简单化的因为某某专注,所以才取得成功这一机械呆板的因果推论,证明专注铸就成功的颠扑不破性,貌似充实、丰富,其实是叠床架屋,是单调的罗列。
姑且不论这四个例子是否典型、是否准确,不论这四个例子的排列顺序是否合理,也不论李贺、杜甫两例均专注于作诗是否有些挤车,单就分析说理而言,这四个段落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层面的换言表述与重复呈现。
【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_议论文指导
议论文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 归谬论证──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中事例的引用_议论文写作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材料作文沉寂一段时间之后重返考场,虽说文体自选,但还是偏重于写议论性的文章。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要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结构、飞扬的文采外,还需要对事例进行引用以及分析的艺术。
只要我们这些“巧妇”巧运用、妙分析事例,就一定能烹制出诱人的佳肴,谱写成优秀的华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和阅卷感受谈一点对事例巧引妙析的技巧,以使我们的文章从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熠熠闪光。
一、引用事例引用事例以证明、阐析道理,这固然很重要。
如果我们在陈述事例时改变一下常规的叙述思路,就能够迎来一片新天地。
古人讲“文质彬彬”,那么我们就从“文”和“质”的角度谈一点巧妙引用事例的技巧。
(一)文采引例有的作者在陈述事例时语言枯燥乏味,让文章因之减色,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我们在叙述事例时,巧妙地扮靓所用事例,就能使文章的语言闪烁出熠熠光彩,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何乐而不为呢?1、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
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引例,文章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才是最好的”这一主题时,例举了唐山十三兄弟。
他这样写道:苍鹰自在地翱翔,因为它有适合自己飞翔的双翅去搏击天空;骏马奋力奔驰,因为它有适合腾奔的双腿来驰骋草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唐山十三兄弟,千里奔波,不是归途;雪中送炭,不是亲戚;出手救援,不是邻居;迅速行动,不是命令。
在他们心中只有适合灾区才是最好的。
2、设问句式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地凸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锋、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纪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
这一切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3、排比例举我们别出心裁地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不但会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他这样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的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的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4、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一种惊艳华丽之感。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才是最好的”这一主题时,列举了陶渊明,他这样写道:你知道自己不擅耍权术,不擅行走于仕途,终于有一天,你背上属于你的包裹,喝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酒,走在“实迷途而觉返,觉今是而昨非”的路上,来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菊花园中,过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
陶公,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道路,你成功了。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四种引用事例的技巧,在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重复使用,以避免叙述事例的单调性。
(二)个性引例一个高中生掌握一定的素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素材要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写出个性化的材料。
如果运用时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感悟,就会成为阅卷老师唯恐避之而不及的“陈词滥调”,味同嚼蜡的“鸡肋”,文章因之减色。
1、多维审视多维审视就是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寓意,寻找材料之间的交叉点,对材料进行边缘化处理,写出个性化的材料。
例如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我们对此多维审视如下:例1: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
司马迁受累于李陵,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
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与日月争光的鸿着巨篇。
有一个“退麝临岩”的故事,当麝鹿被猎人追赶至岩边时,它会将麝香取出,还与大地。
司马迁隐忍痛苦,开后世史书先河,无异于将自身宝贵的“麝香”交还于中华文化。
例2:李陵被俘降敌的消息传来,朝堂上下瞬间凝固了。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唯唯诺诺;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敢在万众一声的局面下说公道话,讲出真话。
刘彻震怒了,结果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
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你依然是一个敢说真话的男子汉,一个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同是写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的素材,不同的是例1写出了司马迁“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例2写出了司马迁“敢说真话”。
这样,我们多维审视素材,使其拥有了鲜明的特色。
2、合理复活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往往是粗线条的,只是对人物的轮廓做一个概述性的介绍。
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地去复活人物。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决不能为复活素材,而违背事实,牵强附会主题。
例如庄子,他的故事就有“鼓盆而歌”“庄周梦蝶”“濠梁之辩”“钓于濮水”等。
我们可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这一主题时,复活了“钓于濮水”这则素材,他这样写道:庄子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坦然生活。
茫茫大雾中,依稀看见一叶扁舟,一位老人正持竿垂钓,他就是放弃楚相于不顾的庄子。
河水汤汤,庄子静坐,脸上挂着微笑,他清楚自己不是当官的人选,要不然,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将是一位官场中的庄子。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走适合自己的路,过着淡泊宁静的幸福生活。
我们在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添枝加叶,合理复活材料充实文章的内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写出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佳作。
二、分析事例文章巧妙地引用事例后,并不能说明作文已经写成功了,我们还需要对事例进行分析,不分析素材的文章就好像搭建的积木,轻轻一碰就会土崩瓦解;而例理结合的文章却是坚固的房屋,风雨不动安如山,并且每一砖每一瓦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一)逻辑分析在我们叙述完材料后,对材料做出严谨的推理、分析,这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类比归纳法等。
通过分析,从事例升华到理论的高度旨在揭示一般的规律,完成对中心论点的回应。
1、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例如一位考生在“不断探索,方能成功”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位名叫洛伦兹的奥地利小伙子,他偶然发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鹅总跟随自己,就开始研究、不断探索这种现象,最后他成功地总结出“铭记现象”,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
如今,我们生活中正着力推广的“母婴同室”“早期教育”等都源于这一理论。
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正因为他不断探索,他的理论才被人们认同并采纳;正因为他不断探索,他才成为现代动物行动学的创始人并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正因为”透彻地揭示了洛伦兹取得成绩的原因。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2、条件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写道: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完成了巨着《徐霞客游记》。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至死不渝。
徐霞客正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可以看出这是对材料的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
其关联词是:“只要……就……”。
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条件。
3、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标志性词语有“如果……那么……”“假如……怎能……”等。
例如,在论证“任人唯贤,不可感情用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举了“失街亭”的例子:街亭是蜀军粮道,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诸葛亮却派了“徒有虚名”的庸才马谡去把守,就因为马谡善于谈论兵法,曾有用攻心战征服孟获的建设,很受诸葛亮器重。
再加上两人“义同兄弟”,所以诸葛亮没有察看出马谡浮夸的品性。
在作了正面分析之后,又从反面分析:如果诸葛亮不顾有与马谡的个人感情,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
经过这样一番论证,在用人上感情用事的危害就更显豁,论点就更明晰。
4、类比归纳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因擅长而成功”这一主题时,他这样写道:司马迁擅写,因书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名垂千古;关羽擅武,沙场征战,乱阵军中取敌人首级,无人可敌;李白擅诗,三分醉酒中啸出豪气,奇异瑰丽成一代诗仙。
他们都因选择自己擅长的而成功。
这一段列举三个事例后,点明了其中共同的道理,使中心论点“因擅长而成功”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二)拓展思路如果说我们上述方法只是把事例析准、析透,文章还不够精彩的话,那么可以拓展思路,运用以下技法对事例做更准确、更深入的推理,以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
1、现实切入现实切入,就是用现代人的理念、眼光去切入已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完成文章观点的阐发,写出个性化的材料。
例如一位学生就从现代人的“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
他这样写道: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
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组成了一股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
然而项羽的团队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
团队的力---------------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