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我从小是没有哥哥弟弟的,家里面清一色的女孩子,所以

每当听别人谈起自己的哥哥、弟弟时,内心又是羡慕,又是妒忌。

高一的时候,我意外地有了一个弟弟,这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这个弟弟其实只是我父亲朋友的儿子。父亲的朋友是浙江温州人,在上海从商。由于没有本地户口的流动人口子女是无法在上海正规学校正式注册入学就读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拜托我父亲把他的儿子公证为自己的干儿子,从而获得担保,以此来取得进入上海名牌学校的“敲门砖”。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埋下了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体制不公正问题的怀疑的种子。

此后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的一些来沪工作的外国朋友为自己

子女的教育奔波忙碌、四处求人的辛酸苦楚,于是对上海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不公正问题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但真正触动我去进一步深入对这样一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

调查和探讨的,是一次偶然的支教的经历。

虽然曾经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支教对象的情况,可真正

目睹和经历了却依旧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那是一个用小小一块不足百平方米的空地作为操场,有着

十几个如同防空洞一般晦暗拥挤的教室和明媚笑容的学生的农民工

子弟学校,坐落在曲折的小径深处,和周围林林总总的房屋混杂在起,一点儿也不起眼。

走进一个高年级教室,发现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各个手里凑近一看,

竟然是“斗地主”。在场的老师很尴尬地向我

们解释说,由于近期操场维修的缘故,下课以后就不允许学生去操场活动,但打牌这样的事学校是明令禁止的。我们佯做理解状,内心却忍不住犯嘀咕:这些学生的课余生活竟是如此低俗而单调,社会上的低级趣味竟是如此猖狂地侵蚀着他们的校园文化。

上课铃响了以后不多时,一个其他班级的同学冲进我们所

在的教室,慌慌张张地对我们身边的教导主任说,老师,教室里没人上课,同学们乱作一团,现在怎么办?教导主任显出为难的样子说,老师不在,我也没辙啊,你让大家先自习吧。小小一件事,却反映出学校管理体制的松散,让人忍不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而据我所了解,情况与之相近甚至更为糟糕的农民工子女

学校并不在少数。

形成众多流动人口子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口

向城市的流动,亦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致,这多多少少牵系着

“三农问题”,而教育更是事关我国民族命运的重大命题,有此双重要义在身,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了。

一、调研背景据统计,1988年上海外来流动人口为106万人,到

90 年

代前期已经翻了一番,1993年达到251万人。在XX年上海进行的建国以来第一次流动人口普查中,外来流动人口总数达到万人,流

动人口规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XX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和统计局进行的全市19个区县332040个样本的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发现,全市外来流动人口总数已经增长到499万人。XX年底全市登记的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流动人口万人,占市常住人口总量1745万人的%。

1988?XX年部分年份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增长情况表

单位:万人年份1988 1993 1997 XX XX 人数106 251

237 387 499 (资料来源:4926/node14985/ )在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一个显要特征是:流动人口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形式在增加,外来人口中少年儿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仅以上海市 1 997年第六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为例,在237万外来流入人口中, 1 5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有19万人之多,15岁以上的少年儿童以及这两个年龄段在校生的人数总合均为34万人左右。另外,在外来人口15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中,在沪读中学( 1 2- 1 5岁)和小学(7- 11 岁)的人数仅占适龄儿童样本总数的38%和72%,有近四成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少年儿童不在校学习(见下表),这些数据昭然若揭地反映出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制度的漏洞、在保障公民权利问题上的

欠缺以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不公正,而这恰恰是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相矛盾的。

上海市1997年15 岁及以下外来人口少年儿童的在学状态

总样本数其中:在沪读书(人)在沪读书比例(%)0-6 岁1877

397 7-11 岁701 506 12-15 岁354 135 合计2932 1038 100 (资料来源:

上海市1997 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二、调研方法及过程由

于所选择的调研课题和社会现实有密切关联,所以在正

式调研之初,我便拟订计划

不仅要通过文献和网页获取资料,更要注重实践考察来亲

身感受和体验这样一种社会现状。

所以,我的调研资料基本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

1、图书馆相关文献的搜索;

2、网页浏览,进而筛选、整理出各部分的数据资料;

3、实践考察所得;

由于本学期选修了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所以对于如何具

体实施我的实践考察事先在心里已拟订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我在遵

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了社会工作中惯常运用的观察和访谈的方法。观察的对象为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a学校和b学校),访谈的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上从前和我一样有过支教经历的同学,第二类主要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第三类则是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和我所接触过的一些国外来沪人员的子女。

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之前并未设想到的

难题。

难题之一:图书馆文献和各类网页里的相关资料数不胜

数,要从中搜索出对我的调研工作有实际用途的资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而这两点都是我比较欠缺的,所以对我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难题之二:在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调研时,上至校长、

下至同学都表现出强烈的排外情绪,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时,有意躲避,不愿透露实情,这使我的调研工作很难更深入地开展,和我预期设想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

在解决第一个难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同学、朋友的

帮助,尤其是和我同寝室的三位同学,对我的调研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仅没有责怪我深更半夜打扰了她们的休息,而且还帮助我一起搜查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即使像我这般缺乏耐心和毅力的人竟然也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虽然天蒙蒙亮时才睡,却仍然感到很富足而快乐。

然而第二个难题却并没有解决得如此轻松,我甚至很难说

服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我只能从被访对象为难和犹豫的表情中去猜测事情的真相,并从有关文献和资料中取得支持这些结论的依据。

当然,我也明白,调研的过程和结果一定不会一帆风顺,

尽如人意,所以我可以坦白地承认,我的这篇调研报告是不完美的,但其中所浸润的我的心血却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尽管有瑕疵,我却是问心无愧的。

面是我采访 a 学校校长的部分内容:

问: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建立这所学校的?答:大概1999 年左右

吧。不算很早吧,因为我知道92、

93 年的样子就有类似的学校建立起来了。

问:那您是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这样一所学校呢?

答:一方面,我本身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和教育、和孩子

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退休以后也闲不住;另外一方面,我自己的孩子是上海知青,他们从外地回来以后呢,孩子的教育落实不了,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学校是有需求的,流动人口的孩子的学业也不能荒废,是吧?时间就是金钱啊,错过了读书的年龄想读也没有这个精力了。再加上,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是完全免费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都是由国家提供的,国家为了培养我们,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而我们应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回报国家。

问:那您在创办这所学校的时候一定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的,您是怎么解决的呢?

答:哎,说起创办之初啊,那真是太艰难了。主要是资金

上的问题。我一个退休教师哪有那么多钱办学校啊,就只好问亲朋好友借钱,起初他们也都是支持我的,可办了两三年了,学校还是入不敷出,没有赢利,还要赔钱,他们都劝我别干了,可是我是那种一根经通到底的人,你没有做过老师你是不了解的,做老师的人对学生是会有一种特殊感情的,一看到学生那种热切又满怀希望的眼神,就什么都放不下了。当时,我真的想要放弃了,可是一想到学校里100 多个学生(创办之初仅有100 来个学生)今后学业没有着落,我就生了120 分的责任心,心里下定决心,不管有多难,我都要办下去(说到这里,校长眼里泛起了泪花)

问:那现在的情况如何呢?答:近两年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了,学校

的硬件条件也改善

了,电脑房也盖起来了,现在机房总共有38 台电脑了。

问:这和您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可是您有没有想过,

您当初办这所学校如此艰难,可能是由于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制度的不公正所导致的,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社会问题?

答:我觉得教育局已经仁至义尽了。

问:据我所知,贵校的学生是不能在公立的学校注册就读

的,那他们在贵校毕业了以后一般如何选择?

答:分流一般是发生在 6 年级毕业,基本上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就是外出打工挣钱,这也是最普遍的情况。第二种呢,就是回自己老家种田。第三,继续在上海念书,当然只能在民办的学校。第四种,就是回自己本县的中学就读。

三、调研的结果分析综合对一些学生的访谈和所搜集的资料来看,

造成大量外

来人口子女在受教育问题上的不公正待遇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经常性的流动使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

障;

相对固定的落脚点是子女能够安心读书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对 b 学校校长进行访谈的时候,一位穿着打扮不修边幅

的中年妇女背了一个学生书包领着自己的儿子来向校长告别。原来是孩子的父亲是建筑工人,目前的项目工程已经建设完毕,需要到一个离此地很远的建筑工地上去工作,导致孩子只能离开这所学校,到父亲工作地附近的学校就读。

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频繁更换往往使得子女无法获得起码的

上学条件,这是农民工子女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直接造成了部分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低水平的家庭收入使外来人口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受

到了极大的制约;

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所挣的钱刚够养家糊口,那子

女的教育当然不会被父母规划在支出预算之内。

【参考文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

【参考文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我从小是没有哥哥弟弟的,家里面清一色的女孩子,所以每当听别人谈起自己的哥哥、弟弟时,内心又是羡慕,又是妒忌。高一的时候,我意外地有了一个弟弟,这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这个弟弟其实只是我父亲朋友的儿子。父亲的朋友是浙江温州人,在上海从商。由于没有本地户口的流动人口子女是无法在上海正规学校正式注册入学就读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拜托我父亲把他的儿子公证为自己的干儿子,从而获得担保,以此来取得进入上海名牌学校的“敲门砖”。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埋下了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体制不公正问题的怀疑的种子。 此后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的一些来沪工作的外国朋友为自己子女的教育奔波忙碌、四处求人的辛酸苦楚,于是对上海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不公正问题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但真正触动我去进一步深入对这样一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调查和探讨的,是一次偶然的支教的经历。 虽然曾经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支教对象的情况,可真正目睹和经历了却依旧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那是一个用小小一块不足百平方米的空地作为操场,有着十几个如同防空洞一般晦暗拥挤的教室和明媚笑容的学生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坐落在曲折的小径深处,和周围林林总总的房屋混杂在一起,一点儿也不起眼。 走进一个高年级教室,发现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各个手里捏着牌,凑近一看,竟然是“斗地主”。在场的老师很尴尬地向我们解释说,由于近期操场维修的缘故,下课以后就不允许学生去操场活动,但打牌这样的事学校是明令禁止的。我们佯做理解状,内心却忍不住犯嘀咕:这些学生的课余生活竟是如此低俗而单调,社会上的低级趣味竟是如此猖狂地侵蚀着他们的校园文化。 上课铃响了以后不多时,一个其他班级的同学冲进我们所在的教室,慌慌张张地对我们身边的教导主任说,老师,教室里没人上课,同学们乱作一团,现在怎么办?教导主任显出为难的样子说,老师不在,我也没辙啊,你让大家先自习吧。小小一件事,却反映出学校管理体制的松散,让人忍不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结合培训学校及汽修专业教学实际,汽修国培班第六期于2009年12月10日在北京现代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实习。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企业简介 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18日,原名为Beijing Hyundai Motor Company(简称北京现代)。企业性质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之中。该中心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全部工程预计2010年底竣工。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和研发团队建设也将随研发设施的建设而分步进行。在创建初期,技术中心暂设造型部、车身与电装工程部、动力总成与底盘工程部、试验认证部、规划与管理部等五大部门。到2008年底,包括韩国现代汽车派驻专家在

内,达到100人的规模。随着研发任务的增加和技术中心的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人员规模将逐步扩大到600人左右。届时,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将是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为北京现代汽车年产60万辆的产能不断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各类新车型。北京现代二工厂是一座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汽车生产工厂,其生产设备及技术在国内汽车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工厂总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115万平米并于2008年4月正式投产,具备年产30万台整车能力。在这里,我们了解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现代化汽车生产工艺流程,并能看见一块钢板如何通过上千道工序最终成为一辆功能先进品质优异的汽车。 总装车间生产线由内饰线、底盘线、最终线和OK线首尾相连组成,共具有229个操作工位,采用先进的柔性化混装线,可实现多车型混装。北京现代的总装车间是机械行业现代化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典型代表,通过模块化装配、即时生产、零库存管理等精益生产方式、一流的工艺装备以及可靠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每一辆商品车坚如磐石的品质。每辆车在生产线上经过6.43个小时的装配来到OK线,在OK线末端装有汽车废气吸收装置,保证了汽车首次打火启动时生产现场的空气清洁度。下线的车辆在检测线进行100%的质量检测,包括四轮定位、灯光检测、底盘、制动性能、淋雨和尾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儿童青少年性意识状况 1、社会风气、媒体对孩子性意识的影响 A)媒体是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包括性信息的传播,如电视、电影、电台、平媒、网络,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都含有很多性相关的内容信息。 B)社会风气及人们的日常交流,都夹杂着不少的性信息,如性交易、情侣们街头亲热、穿着暴露,甚至粗言秽语都会对孩子的性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面对目前不良的性信息传播泛滥吗?”这道调查题,有85.14%的网友认为目前的性信息传播已经到达泛滥的地步。 2、儿童青少年性意识早熟 根据网友问卷调查,有92.15%的网友认为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普遍比较早熟。 A)幼儿期 据科学研究证明,3岁的幼儿已有性别意识,孩子到了3岁,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例如: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及同性成年人的生理结构感兴趣,对异性的生理结构也产生好奇等。 同时,幼儿对于自己是如何出生的?”这类问题,都很感兴趣 B)儿童期 6至10岁的儿童,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受社会风气的感染,都接收了不少与性相关的信息,对于这方面有笼统而不完全正确的认识,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总希望自己能赶快长大,成为大人。因此,对于爱情甚至是性行为都自认为有一定的了解,但这往往是很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 C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的认知方面,已经不局限于自己的生理结构,对具体性行

为方面也比较了解,但普遍的正确性观念意识没能跟上性行为泛滥的步伐。 3、歪曲的性观念与性犯罪 A)暑期过后——形成“9后”人流热潮 全国许多地方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性行为近年来迅速增加,以至有医疗调查机构称,寒暑假成了女孩子的流产假”,过去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成为堕胎周”,令人触目惊心。 青少年性行为较为普遍,趋向低龄化发展,特别是少女未婚怀孕呈现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这份报告显示,婚前性行为群体中未成年女性比例较大,这115人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多达61人,占总数的53.04%,其中18岁之前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5人,最小年龄仅15岁。而在这批调查对象中,未婚先孕的有55人,20岁以下的19人,最小的也是那名15岁女孩。 B)青少年性犯罪数字不断上升 调查显示:性罪错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青少年性罪错案件比例 增加,年龄趋于低龄化。 法律界人士认为,严重缺乏性知识及性教育的缺失,不良音像制品和色情网络的诱惑是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张晓杰庭长提供的资料表明,有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喜欢看有暴力色情内容的不良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他说,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在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激发未成年人的性冲动,导致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性心理教育迟缓、性观念相当开放、性道德观念错位、家庭性教育不当、学校性教育薄弱、不良文化的误导。 二、国内性教育现状 1、孩子对性”认识有多少 A)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关于目前性知识来源的调查,最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上的资讯”获取性知识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占总票数的32.2%; 紧随其后的是色情光盘,占总票数的24.4%。甚至有网友跟帖表示:没有日本的AV(成人视频),中国的性教育将是一片空白。”这一看似激进的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网友的支持。 与作为大众娱乐的影视文艺作品相比,网络、色情光盘是私密的,作为传播性知识的渠道,它们更令人担忧。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分析

第30卷第3期教学研究V ol.30No.32007年5月 Research in Teaching May 2007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闸门松动之后,农村劳动力外流如潮水之势奔涌不息。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1]。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流动儿童在城市并未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义务教育待遇。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儿童的失学率达9.3%。在已入学儿童中,有半数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严重,近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上一二年级,13、14周岁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在9个被调查的城市中,近20%的流动儿童无法进入当地公立学校学习,6周岁流动儿童未入学的比例达46.9%[2]。而已入学流动儿童中有不少因家庭贫困难以维持学业。与被父母带进城市接受教育的流动儿童相对的是规模更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位造成了一系列心理、性格、情感、学习、安全等问题。 从世界人口流动的大图景看,近现代人口流动是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轨迹交织在一起的。自19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先后迈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农村人口大量 [收稿日期]2006-10-31 [作者简介] 华灵燕(1983-),女,安徽潜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涌入城市,各种矛盾和冲突被压缩在很短的时间 内。而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对于像中国这样“外生后发”型发展中国家来说,困难还不止于此。就教育领域而言,工业化、城市化“内生先发”型国家的社会转型与公立学校运动,和义务教育体制的形成和确立是同步发生的[3]。而今天我国的城市化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数量骤然增加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而且还有如何打破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这是我们审视和思考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历史背景。 1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城人口流动及流动人口子女 1.1“外生后发”型工业化、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 制度安排从历史上看,我国走的是“外生后发”型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所谓“外生后发”型工业化、城市化是指我国近代工业化以“外发型”的非自然模式为主导,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中央政府凭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权优势,实行一系列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来支撑,主要包括:建立一种不依赖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制度和高强度积累制度;大幅度降低重工业发展成本的制度。具体到经济要素流动方面主要有:“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制度,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实现农业服从工业,农村服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分析 华灵燕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背景。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7)03-0207-04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困难的现状考察、原因分析和对策出路 班级:信管11-02班 姓名:王翔云 学号:201144070226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困难的现状考察、原因分析和对策出路 班级:信管11-02班姓名:王翔云学号:201144070226 [摘要] 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2.11亿流动人口,其中未成年人占33.6﹪,其中,大约有14﹪的未成年。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在2010年11月发布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有流动儿童近2000万,一直未上学的占6.85%,辍学者占 2.45%,合计9.3%8—14岁流动儿童失学者占15.4%12—14岁流动儿童中,超过60%已经工作。流动人口子女理应获得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他们虽然“同在蓝天下”,却因种种原因,在实际上无法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权利不平等 [正文] 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2.11亿流动人口,其中未成年人占33.6﹪,其中,大约有14﹪的未成年。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在2010年11月发布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有流动儿童近2000万,一直未上学的占6.85%,辍学者占 2.45%,合计9.3%8—14岁流动儿童失学者占15.4%12—14岁流动儿童中,超过60%已经工作。流动人口子女理应获得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他们虽然“同在蓝天下”,却因种种原因,在实际上无法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他们经常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人们担忧,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群孩子,生活在城市边缘,但也许将成为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公。他们的命运、心态与受教育程度,理应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理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教育权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害。 1.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在《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中指出:应该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 事实上,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方式,他们有“机会”享受到流入地公办学校提供的教育条件,但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交纳一定数量的“借读费”或“赞助费”等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流动人口子女须交纳的教育费包括三部分:学杂费、赞助费和借读费。而且有时交钱也未必有学上。因此,公立中小学规定的高额借读费和赞助费成为许多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拦路虎”。

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966-63 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

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20xx新编中国基层教师子女教育调查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20xx新编中国基层教师子女教育调查报告简易版

20xx新编中国基层教师子女教育调 查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这是一份由在校大学生完成的暑期社会实 践调研报告。7位有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 学科背景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XX年暑期以江 西新建县乡村教师为样本,对乡村教师对子女 的教育观、外部环境对其教育观的冲击以及代 际群体价值观的差异等做了调研。 不同代际乡村教师子女教育观念的差异 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教师子 女教育观念逐渐丰富、多元。而不同代际乡村 教师对子女的了解程度和培养意识也存在差 异。

具体来说,50后、60后的乡村教师在子女教育方面主要关注子女的温饱和基本的健康。70后的乡村教师主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能力发展等。80后的乡村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子女的行为习惯、才艺特长、兴趣爱好和子女的快乐等。90后父母甚至在孕期就对子女进行胎教。 “我们教育就是让孩子凭自己的努力能达到目标,必须要努力读,要有一技之长,将来自己要能赚到吃饭这个碗,拿我们农村的话来讲,就是要有饭碗。我会跟他们说,你爸爸不是本地人,你外婆家也没背景、没有靠山,你们只能靠自己。你们靠自己的努力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是最好的。” 一位60后受访老师谈到对子女的教育观。

浅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成因

浅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成因 摘要:大量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真实反映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现状,指出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就学过程不平等、失学辍学情况严重,客观分析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流动人口家庭社会交往面窄、教育经费影响和父母文化素质影响等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成因 流动人口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系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系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系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就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与成因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就是让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的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1998年3月,公安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只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如下规定:流动儿童少年,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小学借读为主,也可入民办学校、全日制公办中小学附属教学班-----接受义务教育。这个规定解决了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使其有了就学的场所,但在规定中表述的是“借读”、“附属教学班”等却表现了一种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让流动人口子女只是有学可上,无法上好学校。一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即使有机会享受到流入地公办学校提供的教育条件,因为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而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成了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拦路虎。 2、就学过程不平等 虽然流入地政府部门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开始关注,但明显地保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就是在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就学的途径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在公立中小学借读。流入地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应相对较好。但在入学这一环节上,各地的公立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设立相关规定,来提高接收流动人口子女的门槛,而且因为教育资源本身的有限性,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3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3 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3 篇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所在公司中扮演主角的感受或情感体验,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反映。透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分析员工满意度(ES)、客户满意度(CS)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了解员工如何看待公司、评价公司,诊断品牌公司潜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职责意识,使品牌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有明确认识,强化公司健康 和谐的文化氛围。 XX 日,人力资源部前往某公司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经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 统计与分析。现将本次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汇报: 一、调查时光: XXX 日 二、调查地点: 某公司车间二楼培训室 三、调查成员: XXXX 四、调查对象: 公司各部门员工 五、调查方法: 抽样匿名调查 六、调查人数: 本次员工满意度抽取42 个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 七、满意度分析本次员工满意度问卷从总体满意度、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和协作沟通等七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员工满意度的各项资料,较为客 观地反映了员工在现阶段对品牌公司的满意度。 1、整体满意度分析 从上图能够看出,十分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56%;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34%;员工感觉“还能够,有部分地方不满意”的占调查员工的10%。从中能够看出,某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以上为90%。其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被调查员工提到的部分不满意的具体方面。 2、管理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看法时,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常与实际脱离,管理还是得靠自我的经验,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基本能为管理带给帮忙,7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们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推荐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用心听取员工的推荐。同时,了解少部分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满的原因。 在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激励奖励制度”的满意度时,有76%(即图中1、2之和)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基本公平,能满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惩罚多于奖励,需要激励员工还是得靠自我掏钱包;有5%的员工认为公司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得过 且过。(说明:本题实际做作答员工为40人。) 推荐管理者在达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思考调整现有的激励奖励制度,或了解个别部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对国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属三足鼎立。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内涵正发生着显著变化。然而,在独生子女背景的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意义现状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一切必然将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反映到家庭中来,从而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既是基础教育的场所,又是终身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并且关系到学校、社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然而这又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1.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社会细胞中,少年儿童无时无处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孩子也在这有形与无形之中接受着教育,由于各家庭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教育手段和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层次,少年儿童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情感性格、意志气质方面千差万别。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开拓者。 2.家庭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及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深远。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促进民族优化、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亦是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它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之路,为人

【开题报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开题报告 社会工作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笔者之所以选这个题目,归因于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这一阶层越来越受瞩目,随之而来,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也不断凸显。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师资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到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正常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笔者发现虽然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走过近二十年的历史,但是流动人口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却受到忽视,甚至在一段时间成为义务教育的真空地带。这让笔者有兴趣去了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并对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统一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选题意义: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城是伴随着世界罕见规模的人口迁移而推进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城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农民工规模持续扩大,其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方式转变为“举家迁移”,出现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据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和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7》已指出,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人口与劳动力统计资料显示,过去十年来,流动劳动力中已婚人口比例呈迅速上升趋势,已达75.3%,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夫妻二人携子女在城市打工已经成为当前流动人口的生存常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努力下,情形有了明显好转,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流动人口子女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国务院妇女儿童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一直为上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合计失学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现状调研总结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现状调研总结报 告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现状的调研总结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无锡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扩大,其随带子女入学需求同步大幅增长。调研显示,截止XX年12月份,我市外来人口总数已达万,其中义务教育适龄入学儿童少年171828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其中小学阶段131959人,占全市小学学生总数的%;初中阶段39869人,占全市初中学生总数的%)。面对日益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要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原则,按照“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公办为主、依法规范”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安排,较好地解决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XX年,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无锡市区进城务工就

业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锡政办发〔XX〕117号),明确了“按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学校接纳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工作要求。XX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无锡市区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锡政办发〔XX〕171 号),明确“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落实各区人民政府切实履行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把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政策文件,落实乡镇、部门工作责任,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拓展教育资源,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居住证、暂住证持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做到公办学校应收尽收,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尽量安排接收,形成了公办为主、民办补充,就近公办学校、定点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相结合的有序接纳格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了良好保障。 各地充分挖掘公办学校资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到公办学校应收尽收。截止XX年12月,全市365所中小学100%

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09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汇报如下: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亿元,2008年,全镇企业共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利税万元,其中国税万元、地税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

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 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0-05-27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

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

企业调研报告和心得

企业调研报告和心得 企业调研报告 (软件教研室刘苗苗) 自二月份以来,本人共调研了16家计算机相关企事业单位,其中走访七家,其它形式的调研九家,并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业情况,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象等,并有针对性的采访了有关企业人员、我系毕业生,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调研数据分析方面 就学校提供的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而言,均超过90%,但我认为这里面含有大量的水份。具体多少,还未进行真正统计,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业的情况绝对不足60%,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或工作极不正规,相当于临时用工人员,得不到切实的劳动保障,具体数字本人还无从得知。以20xx届毕业班的其中一个班为例(最早该班叫GA1班),班里不止一个学生从毕业至今还从未有过任何工作。该班就业形式大致如下:全班总计有28名学生,大约三名学生专升本(今年x月份本科毕业),一名学生做为志愿者在抚顺县工作,至少三名学生从毕业至今未从事过任何工作,有三、四个学生做一些小买卖,参加工作的学生至少一半与本专业无关,并且参加

工作的学生中至少60%是以打短工形势出现,或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极不规范,待遇较低,且很少有劳动保障。还有大约十名左右学生情况不了解。这个班级不能代表所有的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但至少有一定代表作用。其中的原因我想无外 乎以下几点: 1、我们为求学院的发展而片面的不得已的追求就业数据,这数据的真实性自然有待商榷。 2、即使真的有学生签署了就业协议,但这些协议相当一部分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是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逼迫学生签署的。 3、学生在学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这一部分在后面要做重点阐述)。 4、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个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而在学校中这方面的锻炼则有欠缺。 5、社会大环境而言,辽沈地区的许多用人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用人现象,充满了偶然性、短期性、临时性,就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我采访的许多公司中,用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有些单位,平时用人很少,但如果近期承揽了一些工程(如综合布线等)则需大量人员。企业只需一两个网络工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在中国有很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常红)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儿童亲子教育现状大型公益调查,并于近日发布《xx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我们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家长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调查发现,中国亲子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等等。 调查也发现了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家族文化传承影响的“隧道效应”还比较明显,而家长对此往往没有清楚的意识等等。 报告认为,应警惕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过度、教育异化问题。教育过度主要表现在过早、过多、过快地灌输知识;为孩子设定过高

的目标;过长占有孩子的玩耍时间;过密的言语和讲道理等。教育过度会造成教育异化。因为教育过度所引发的亲子冲突与家庭焦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广大家庭深刻反省。 报告认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体育锻炼、交往、旅游、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陪伴的功利性还比较明显。 报告指出,68.37%的家长选择了“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这个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并不能够真正懂得和做到对孩子的理解、信任和欣赏。他们的“爱”里面隐藏了较多的功利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转变为“恨”,恨铁不成钢。 报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要重新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焦虑的家长、过度的教育,都是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唤醒孩子内在的“天然学校”,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灵性,失去了他“自己”的天性。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这是很好的趋势,但还是不够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深入情感世界,培养健康人格的过程。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认为,每个家庭都具有一条象征家族文化心理结构代际传承的“隧道”,会极大地影响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上一代人的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0%,且绝大部分流动人口正值生育高峰,家庭流动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使流动儿童群体日益庞大。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流动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30%~40%。2003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0到14岁的儿童已经超过1410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以上。因此,相伴而生的进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几年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点: (一)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 1、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称谓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城加快,从而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成为流动人口。赵学勤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流动人口是指常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的人口。流动人口目前常住地与原住地(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属于常住,即他们既不属于定居,也不属于短期居住,如旅游、出差、短期工作等。其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与城市定居者的一般情况相比,流动人口的收入偏低,且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居住地随做工地点的变更有较大的流动性。漆玲玲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教育探索.2004》中称所谓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是指年龄在6~14岁或7~15岁之间的,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一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他们生在城市或者很小就在城市里成长起来,却不能享有与同龄城市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机会。 2、流动人口子女的规模及结构。据国家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适龄儿童约有643万(华灵燕,2006)。事实上除这一部分随父母流动进入城镇生活,与父母同住的流动人口子女,也有部分是没有随父母流动外出而被托留在农村的流动人口子女。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全国流动儿童数量已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