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和反思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和反思

独家文档原创文章,请勿搬运感谢支持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和反思前阶段幼儿游戏情况分析: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

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

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

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

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

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

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

如在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主持人、小演员这些角色,主持人维护好舞台的次序,为演员报节目,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扩展还相继出现了一些设计演出票、宣传广告等金点子。

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

(一)预估游戏主题内容:娃娃家、小饭店、医院、小舞台、理发店、小工地、医院。

(二)环境材料介绍:1、超市游戏除了为孩子提供了工作服、货品外我们将认知活动的内容隐含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得多方面经验。

如在小超市中我们在货架上标上了一定数量的图形,让幼儿练习物数一致的摆放货物。

2、建筑工地游戏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拼插积木还收集了半成品和废旧物品,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下选择游戏材料,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构建。

3、理发店游戏在理发店游戏中为孩子提供了发型图片、美发装饰物、各种烫发罩、洗头笼头等设施使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4、照相馆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选择各种小道具表现不同装扮的自我,而一些操作材料也为小摄影师提供了绘画的练习机会。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早餐店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早餐店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早餐店在我们班,我划分了一个足够宽敞的地方作为角色游戏的一个区域,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光头强”早餐店,孩子们商量决定把该区分为三个小区域,有厨房,面点制作区、用餐区,上面摆放丰富的早餐,既温馨亲切又有真实感。

大部分早餐都出自孩子们灵巧的手,有用黏土制作的水饺、包子、馒头、面包、水果等等。

这是我们第一次玩《早餐店》,孩子们从之初的投票开什么店,投票给店取名字,收集所需用品,设计店内布局、设计价目表、设计海报等,到孩子们怎么进行角色分配,最后很快进入角色,但是在游戏中还是遇上了一些小困惑,作为顾客的应该怎么做?服务员怎样吸引更多的顾客?钱花完了游戏还能进行吗?等等都要教师去观察孩子游戏,并倾听孩子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对每次游戏都要组织孩子进行分享,推动孩子对问题深入讨论和深度思考,从而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观点。

第一阶段:从小班升入中班后,对班级角色区设置确定方向。

消失的娃娃家与早餐店的诞生升入中班后第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心细的孩子问我:“老师,我们班的娃娃家,没有了,到哪去了”?我反问他们:“你们还想玩娃娃家吗?”“不想”!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

“那我们的角色游戏,换成什么呢”?黄煜宸很激动地说:“我在娃娃家的厨房里学会了做菜,我们可以开一个饭店”!喻橙昕说:“我在娃娃家学会个娃娃洗衣服、折衣服,我们可以开一个洗衣店”!后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意见,有开蔬菜店、花点、西餐厅、冷饮店、面包房、早餐店;我们一致认为用投票来决定开什么店,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经过投票决定我们开一个早餐店。

我喜欢吃的早餐投票结束后,黄煜宸提出:“那早餐店卖哪些早餐呀”?问题一出,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有的说面包、鸡蛋,有的说面条、荷包蛋,还有的说油条豆浆。

“太多了,我记不住”黄煜宸小朋友有点焦急的问道,我们班的小画家马韫程说:“我们把自己喜欢吃的早餐画下来,只要看画就记住了”!说干就干,每位孩子都在纸上画下了许多自己吃过的早餐,然后剪下来一起分分类,发现品种也不是很多。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幼儿园中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表演能力。

因此,角色游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孩子们体验不同身份的感觉,并且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下面是一个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游戏名称:小医生参与对象: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游戏目的:1.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培养孩子们的照顾他人和关心他人的意识;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4.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1.医生服装、医生用具(如医生包、玩具注射器、温度计等);2.一些玩具娃娃,不同的娃娃可以扮演不同的病人角色。

游戏过程:1.游戏前,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医生的工作,医生是一个非常聪明和善良的职业,他们可以给别人治疗疾病和帮助别人恢复健康;2.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孩子扮演医生,其他孩子扮演患者;3.每个小组为医生准备一套医生服装和医生用具,患者可以选择一只玩具娃娃或者自己的玩具作为病人,并让病人扮演相应的病症;4.游戏开始,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医生可以询问病人的不适症状,并使用医生用具进行检查和治疗;5.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和言语,判断病人的病情,并提出相应的建议;6.鼓励孩子们给病人提供一些建议和鼓励,增强孩子们的照顾他人和关心他人的意识;7.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引导和纠正;8.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总结,提问孩子们对游戏的感受,引导孩子们分享游戏中的收获和经验。

此种角色游戏旨在通过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孩子们体验和理解医生的职责和病人的需求,以及疾病和治疗过程。

同时,通过游戏设置一些相关问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角色扮演游戏在中班幼儿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角色,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语言能力、情感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个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及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活动的意义和效果。

活动主题:医院角色扮演活动目的:通过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管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间每日活动区域变成“医院”,准备实际的医疗器械(玩具),比如医生服装、医疗用具、病床等。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医院的基本概念,并询问幼儿对医生和医院有什么了解。

2.教师组织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选择医生或患者的角色。

3.幼儿穿上医生服装,带上医生帽,利用医疗用具为假装病人治疗。

4.幼儿可以互相轮流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

5.教师引导幼儿在扮演过程中提问、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总结游戏中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负责,加深幼儿的理解。

活动分析:通过医院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并理解医生和患者的不同感受,从而培养其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首先,通过扮演医生,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合作并承担责任。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互相配合,扮演不同的医生和护士角色,通过沟通和协作,为假装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这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其次,通过扮演患者,幼儿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表达疼痛、不舒服等感受,启发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帮助。

这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此外,医院角色扮演游戏还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

通过角色的切换,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对他人权利和尊重的意识。

同时,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幼儿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相处,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总之,中班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角色,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

角色游戏(中班)(一)时间: 2009-4-17 作者: 茅红美一、情况分析近来,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已经出现了一些如娃娃家、医院、商店、公共汽车等游戏主题。

但游戏的水平还比较低,大多停留在对玩具的操作摆弄、模仿常见人物的一些简单言行(特别是家庭成员),反映与自己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幼儿以学游戏的动作为满足,对游戏的主题不很理解,即使是娃娃家,也仅仅是妈妈或外婆与孩子的角色,反映吃饭、睡觉、看病等简单的内容、情节,游戏中更多的是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动作。

经过一个暑假,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兴趣能力等可能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并在游戏中得以体现。

作为教师,应估计到幼儿的可能变化,观察了解到幼儿的实际变化,是创设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合理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条件。

说明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模仿和想象,幼儿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见闻经过回忆和重新组合,在游戏中想象表现。

因此,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预见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环境,指导游戏,即使幼儿充分自由的游戏,同时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决不能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一股脑儿把各种主题和材料提供出来,然后按照生活的原版在最后操作。

“教”幼儿游戏,以此来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不是幼儿的游戏而是教师游戏幼儿。

为使所选主题围绕幼儿的生活体验,提供材料能引发幼儿的表现创造,指导游戏能使幼儿释疑、解难,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二、游戏要求说说自己在游戏中做的事和说过的话。

说明这一阶段,除了让幼儿熟悉了解游戏的环境,巩固游戏的基本常规外,很重要的是让幼儿自由表现,充分游戏,从而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幼儿,便于制订游戏计划,合理提出游戏要求,创设相应游戏环境并作指导。

三、丰富经验1.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正式的非正式的,集体、小组、个别的。

如“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你去过的地方”、“我见过的商店(超市)”“乘过的车”等。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标题:幼儿园中班角色扮演游戏案例分析引言: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园中班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情境,以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园中班角色扮演游戏的案例,分析其教育意义和教学效果。

案例背景:在一所幼儿园中班教室中,老师发起了一次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主题是“商店逛街购物”。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理解购物的过程,认识和运用货币,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实施过程:1.角色扮演准备:教师准备了一间模拟商店,摆放了各种玩具、生活用品和食品,并设置了货摊和收银台。

同时,每个幼儿都扮演了一个角色,有顾客、商家、导购员和收银员等。

2.游戏规则的介绍: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了游戏的规则,告诉他们顾客需要带上一些钱来购物,商家负责摆设商品,导购员则帮助顾客选择商品,收银员则负责收钱找零。

3.游戏操作过程:教师帮助幼儿们熟悉游戏的操作流程,例如如何选择商品、找零、理解货币的概念等。

同时,教师引导幼儿们形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扮演不同角色,相互合作,在游戏中体验真实的购物场景。

4.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们回顾游戏过程,让每个组分享他们的购物经历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们创造性地提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并探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买这个商品”、“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找零”等。

教育意义分析:1.提升社交能力:角色游戏中,幼儿们需要与其他角色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理解购物过程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们亲身体验了购物的过程,从选择商品到付款找零,了解了货币的使用方式和购物的规则。

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

3.增强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通过观察、记忆和操作,幼儿们需要注意多个细节和顺序,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找零、如何选择商品等。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优秀9篇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优秀9篇

中班案例分析精选篇一实录:角色游戏时,平时并不怎么热闹的肯德基今天人满为患,店堂里吵吵嚷嚷,情况有点异常。

再看看两位营业员小脸涨得红红的,情绪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我注意到肯德基门口树起了一块小黑板,上面画着的图案,边上还写了一个“8”字,觉得疑惑不解。

为了不干扰孩子们游戏,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在一边进行观察……哦,我明白了,原来今天肯德基搞特价活动—可乐优惠。

咦,原来5元一杯的可乐,现价8元怎么还算优惠价呢?我又糊涂了。

继续观察了一会儿后,我才弄明白,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虽然游戏中能想出“优惠”等点子,但对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更不会将数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会出这样的差错。

看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那么带劲儿,我决定暂时不干扰他们的游戏。

游戏结束,我请肯德基营业员兴兴来介绍游戏情况,兴兴兴奋地说:“今天我们肯德基生意特别好,可乐便宜了,很多客人都来买。

”对于肯德基今天出现的情况,我首先表扬了两位营业员肯动脑筋想办法使肯德基生意这么好,然后再请小朋友仔细分辨“8”和“5”谁大,8元和5元到底哪个贵?可乐是否真的优惠了?能力强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8比5大,原来5元,现在8元,怎么越来越贵了?”“是啊,是越来越贵了耶!”其他孩子这时也醒悟过来。

“那么,现在卖多少钱才是优惠价呢?”我问“1元。

”“3元。

”“4元。

”“2元。

”小朋友七嘴八舌说道“为什么?”我又问“因为1、2、3、4、比5小。

”小朋友们答道……隔天,肯德基又推出了优惠活动—可乐3元,看来昨天的交流分享起作用了。

分析:今天游戏中,当我发现肯德基出现错误的数概念,而顾客们浑然不知,仍愉快游戏时,得出结论:错误概念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班的普遍现象。

决定暂时不干扰孩子们的游戏,在交流分享时,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共同修正,共同构建正确的数概念。

这样考虑基于两点:1、我首先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孩子的反映中,我得出结论: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班角色游戏背景介绍:在中班的幼儿园教育中,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各种场景、角色和情境,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以一次中班角色游戏为案例,探讨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角色游戏活动。

案例描述:在一所幼儿园中,老师针对本月的学习主题“职业与社会”设计了一个中班角色游戏活动。

活动中,老师准备了多个角色扮演场景,包括医生诊所、厨师餐厅、邮递员办公室等。

每个场景都提供了相关的道具与服装,供幼儿扮演相应的职业角色。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进入角色,通过交流、合作与情景互动,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与工作内容。

分析与讨论:1.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

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幼儿需要与其他幼儿合作,沟通并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并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面对各种情境和问题,如医生需要给病人开药方、服务员需要记住客人的点单等。

幼儿在与其他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角色的需求和情境,创造各种故事与情节。

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力,编造对话和情节,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角色游戏活动设计要点:2.1设计多样化的角色与情境。

教师应提供多个不同职业的角色和情境供幼儿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提供丰富的道具与资源。

教师应准备相关的服装、道具与环境布置,以便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例如,医生诊所中应有医生服装、药方纸、假药等道具,以增加幼儿的角色感知与互动。

2.3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介绍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并扮演相应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及分析
背景: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

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

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

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

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

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

实录
祺祺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阳光餐厅”推出了新品种的饼干,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阳光餐厅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
祺祺:“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小羊饼干。


佳佳:“你要买多少呢?”
祺祺:“我要买四块。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饼干递给祺祺,祺祺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佳佳犹豫了下回答:“80块!”
祺祺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行的,我说80块就是8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

”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80块。

”……
“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

措施
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小羊饼干,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几块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我也要四块,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

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

”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我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

”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祺祺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得,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

”老师努力调整祺祺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饼干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祺祺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祺祺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

分析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

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有些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因素。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

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

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

反思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8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

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8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幼儿的经验,不将孩子禁锢在成人的思想之中,认同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经验之后再向前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