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大道之行也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礼记》大道之行也课件24张

高考语文复习《礼记》大道之行也课件24张

文言句式
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倒装句: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 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仅,只是。)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名词,老而 )
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杜绝,闭塞。 ) 闭
故外户而不闭( 动词,用门闩插上。 )
词类活用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 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子 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
素材精粹
运用示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表达了人民大众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中国古代哲人曾 描绘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最著名的是《礼记·礼运》篇的论述:“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没有压迫、剥削 、欺诈的大同社会,是处于阶级压迫之中的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还有一部儒 家经典《公羊传》对“太平世”的美好社会作出憧憬:“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 ,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 一。”《公羊传》描绘出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各民族之间再也没有隔阂、共同享 有幸福生活的理想境界,与大同理想互相补充。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篇一【教学目标】1.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妙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妙社会设想。

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当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

对诵读作详细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明白得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孔子生活在事变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显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他的理想在那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连年前他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学习本课,可尝试比较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并让学生有所感受二者的异同点;学习本课可结合21课《桃花源记》表现的思想,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学情分析由于此刻的90后学生对社会体会体验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会和此刻的生活不同太大,学生明白得和同意都有困难。

对字词的明白得和识记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存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思,把握“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进程和方式目标1.重视朗诵,提高朗诵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朗诵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慢慢培育学生的探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前人勇于冲破现实羁绊,斗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聪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试探,《桃花源记》中所刻画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较,有无相似的地方?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试探“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咱们此刻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那个问题。

教材分析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明白得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孔子生活在事变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显现一个太平盛世。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古诗词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古诗词人教版

八年级上语文课本古诗词人教版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24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

24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

用:用处。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 归:女子出嫁。 译: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恶:憎恶。
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 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 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b名词,父母。 子: a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b名词,子女。 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终:终其天年。 长:成长。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 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通假字
与:通“举”推举,选拔 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归 乱
古义: 女子出嫁。 今义: 归来、归属。
古义:造反。 今义: 杂乱,捣乱。 代词,这 古义: 今义: 判断动词,或与“非”相对。

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
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判断句 1、天下为公 2、是谓大同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 /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行:施行。 与:通“举”推举,选拔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 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吾妻来归”中“归”指归来;“女有归”中“归”指嫁人成家。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2.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答案:B解析:分析:B项“贼”是“害人”的意思。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字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B.矜寡孤独C.便要还家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解析:分析:前三项通假字分别为:与—举;矜—鳏;要—邀,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案(9)第24课《大道之行也》(第1课时)编制: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

2、认识儒家学派的社会理想。

【重点难点】1.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2.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活动1了解文章来源】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先哲们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还有【活动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活动3 多种方式朗读,然后疏通课文】1.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解释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1E.子其子()F矜()G.男有分()H女有归()I.货恶()其弃于地也 J. 是故()谋闭而不兴()K.盗窃乱贼()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2.翻译下列语句。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当堂检测】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拓展延伸】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
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 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 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 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中 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会的 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 2、怎样实现和谐社会?(关爱他人、节俭奉献、 守信和睦)
• 3、怎样实现大同社会?(如果回答“大道之行”——什 么人、怎么做)(提问并让学生翻译) •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 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 • 老师小结:只有权利属于人民,由德才兼备的人来代替人 民使用权利,社会风气良好,才是大同社会。 • 4、大同社会实现后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 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 “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
• 一、 导入 •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 (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 构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 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 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 • • • •
• (四)课堂小结 • 向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大 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 蓝图。在那里,人们幸福的生活着。尽管 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 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 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 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 (五)作业设计:背诵、完成书后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比谁读得准
天下为公 wéi 选贤与能 jǔ 讲信修睦 mù 矜 “矜”通“鳏”guān 男有分 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丢掉标点也能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生也不必为己事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 (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私藏
1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 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12、外户而不闭 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13、是故谋闭而不兴 奸邪之谋 发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孙中山先生手迹
大《礼记道》 之行也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 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 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的篇名,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 答问的著作。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还有:
《论语》 、《孟子》。
1.读准 2.读通 3.成诵
乱,指造反;贼,指害人。 作:兴起
通译全文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 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 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 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 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 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 到供养。
然而,那是一个中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 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国。齐国大夫想害他, 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 然去了卫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 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卫君爱美色 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 到郑国,郑国人称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 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过蒲 邑,孔子被一伙叛军拘留,立了一个假誓才解脱。要去 赵国,听说赵君刚刚杀了两个义人,就胆怯了。孔子迁 到蔡国,不久蔡君被大夫们谋杀。楚国请孔子去,陈、 蔡两国的大夫们派兵把他堵在荒野,没吃没喝,孔子凄 楚吟诗:“不是犀牛,不是老虎,为何落在旷野中?” 楚君想封地给孔子,怕他坐大,又打消了念头。落魄的 孔子终归故里,鲁国却一直不用他。孔子晚年说:天下 无道已很久了,我行道的希望也破灭了。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 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 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 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 平的大同社会。
熟读成诵
大道之行也,______,选__与__, 讲__修__。故人_______,________, 使______, ______ , ______ ,矜、 __ 、 __ 、 __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__。 是故 ________ , _________ ,
有六处错误,你发现了吗?
丢掉标点也能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生也不必为己事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有六处错误,你发现了吗?
读出韵味与感情
故_______,是谓大同。
疏通词义
⒈大道之行 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施行。 ⒉选贤与能“与”通“举”,选举、选拔。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⒊讲信修睦 培养和睦气氛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⒋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所以。①亲, 以……为亲,用作动词。这里可以译为 奉养、赡养。②亲,名词,指父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 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 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 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 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 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理清文章思路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 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 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那就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 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立了 道家、儒家和墨家。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 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多年间, 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 哲与圣贤。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1、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
2、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 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 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 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 和睦,防止争斗。
⒌不独子其子 ①子, 以……为子。这里用如动词,可以
译为抚育。②子,名词,指子女。
⒍矜、寡、孤、独 通“鳏”,老而无妻的 ⒎使老有所终,壮有人所。用,幼有所长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所用, 为社会效力。所长,顺利成长。 皆有所养 得到供养。 ⒏男有分、女有归 职业 女子出嫁 9、不必藏于己 私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