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蝉和狐狸(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12课(3课时)蝉和狐狸优秀导学案

第12课(3课时)蝉和狐狸优秀导学案

内涵闻名于世,如《知了和蚂蚁》、《乌鸦和狐狸》等。
04 互动环节:角色 扮演与讨论
分组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组选定一个角色,如蝉、 狐狸等。
准备
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准 备相应的道具、服装和台 词,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
表演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通 过对话、动作等方式再现 故事情节,让其他同学更 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寓言主题展开讨论
主题阐述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本寓言的主题,如“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要保持警惕,善于观察和分析”等。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 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以及如何应对。
分享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和审美情趣。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寓言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培养跨文 化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尝试创作简单寓言故事,提升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 写作特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寓意等。
组织学生对创作的寓言故事进行互评 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 展
寓言特点及作用
寓言是一种简短而富有深意的文 学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 生动的形象描绘,传达出某种道
理或教训。
寓言通常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动 物、植物或无生物赋予人的性格 和行为,以达到更好的讽刺、劝
诫或启示效果。
寓言的作用在于通过具体的故事 情节,引导读者思考其中蕴含的 深刻道理,从而启迪智慧、增长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蝉和狐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蝉和狐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蝉和狐狸》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蝉在面对狐狸花言巧语的诱惑时,保持警惕,最终识破狐狸的诡计而得以自保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这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寓意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对于具体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寓言的寓意,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蝉为什么能识破狐狸的诡计。

引导学生从寓言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寓言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xx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xx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以及《牧童和狼》,谁来说说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故事的寓意,它们都在故事的末尾为我们揭示,咱们一起来读读。

2、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寓言故事《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3.说起狐狸,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吧?谁来简单地给大家说说?(指名说)4.你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是啊,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拖出】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课本】2.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谁来试着读读白板上的这些词。

很好,你读得很正确,大家一起读两遍。

这两个红色的字是生字,谁能说说怎样记住?你们的方法都挺不错,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掌握。

4.那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XX同学读得很流利。

谁能根据白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自己先练着说说,坐在一块儿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补充。

6、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评价:嗯,你说得挺完整;不错,你把重点的部分讲清楚了】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为什么在《狐狸和乌鸦》故事中,乌鸦上了狐狸的当,而在《蝉和狐狸》这个故事中,蝉却没有上狐狸的当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原因,适当地做些记号。

蝉和乌鸦一样,碰上的同样是只怎样的狐狸?你从哪儿能看出来?【在白板上圈画出重要词句,并引导读好狐狸狡猾的口气】是啊,狐狸还是这样狡猾、贪婪,蝉却没有上当,可见这是只怎样的蝉?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三、四自然段,说说蝉究竟聪明在哪儿?【你觉得这时的蝉会是用一种怎样的口气对狐狸说话呢?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口气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蝉究竟比乌鸦聪明在哪儿?这也就是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的寓意【拖出寓意】,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

12、蝉和狐狸公开课

12、蝉和狐狸公开课
蝉与伙伴的团结
虽然故事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蝉的伙伴,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蝉与伙伴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风险,那么它们的 力量将会更加强大。这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共同抵御风险的意义
通过团结协作,蝉和伙伴们可以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风险和威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能促进彼此 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06
们所表现,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和突出。
07
跨学科视角解读蝉和 狐狸故事
生物学视角:蝉与狐狸生存竞争
生存环境与习性 蝉生活在树上,以吸取树汁为生;狐狸则是陆地肉食动物, 以捕食小型动物为生。二者生活环境有部分重叠,但食物 链位置不同。
生存竞争关系 蝉与狐狸之间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关系。狐狸会试图捕食 蝉,而蝉则需要通过鸣叫等方式来驱赶潜在的捕食者。
故事寓意及启示
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甜言 蜜语和诱惑,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识别 谎言和诡计,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也要学会用智慧和勇气去应 对困难和挑战。
04
角色形象分析与比较
蝉与狐狸性格特点对比
蝉的性格特点
谨慎、聪明、冷静。在故事中,蝉通 过观察和思考,成功识破了狐狸的诡 计,展现出了其谨慎和聪明的性格特 点。
狐狸和蝉之间的互动即将展开,一场 关于智慧和生存的较量即将上演。
03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蝉与狐狸初次相遇
场景描绘
夏日炎炎,蝉在树上高声 鸣叫,狐狸在树下寻找食 物。
角色特点
蝉善于鸣叫,狐狸狡猾多 端。
相遇原因
狐狸被蝉的鸣叫声吸引, 开始策划如何捕捉蝉。
狐狸设下圈套诱捕蝉
圈套设计

小学语文试讲逐字稿蝉和狐狸-2024鲜版

小学语文试讲逐字稿蝉和狐狸-2024鲜版
情节的词汇和短语。
句式多样化训练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同一意思,如长短句结合、简单 句与复合句交替使用等,增强表
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写作实践与评改
安排适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 所学的观察、想象和表达技巧运 用到实践中。通过互评、教师点 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
改进。
2024/3/28
24
3
狐狸 (被揭穿后尴尬地笑)哈哈哈,你真聪明啊!
2024/3/28
16
04
阅读策略指导与实践
2024/3/28
17
阅读方法引导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与蝉和狐狸相 关的故事、经历或知识,帮助他
们建立与文本内容的联系。
2024/3/28
预测与验证
鼓励学生在阅读前根据标题和插图 预测文本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验 证自己的预测,提高阅读兴趣和参 与度。
它骗下来。
14
情景对话设计与演练
2024/3/28
情景二
狐狸设下圈套
狐狸
(对蝉说)你的歌声真动听啊!你能下来和我一起玩吗?我这里 有很多好吃的。

(心里想)这狐狸肯定没安好心,我不能下去。
15
情景对话设计与演练
1 2
情景三 蝉识破狐狸的诡计
蝉 (对狐狸说)你设下圈套想要吃我,却以为我会 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不会上你的当的!
2024/3/28
12
重点句式结构解析
陈述句
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感叹句
蝉真聪明啊,没有上狐狸的当!
2024/3/28
13
情景对话设计与演练
2024/3/28
情景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伊索寓言》——《蝉和狐狸》PPT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伊索寓言》——《蝉和狐狸》PPT
《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告 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爱听奉承话的人 容易上当受骗。
自读要求:
1 . 注意读书姿势。
2 .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 多读几遍,努力做到不添字、丢字。
3 . 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chān
zhà
fèn
jiè

掺杂 掺和

诈骗 奸诈

粪便 大粪

戒心 警戒ຫໍສະໝຸດ 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 歌喉吗?
除了这些,蝉的机智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 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听奉 承话的蝉,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 样想的,又怎样做的?
扔树叶之前,它可能会想些什么?
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凶神恶煞的样子, 又会怎想?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 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语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 在语句。课后请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课堂检测
1.“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一个天才的 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歌喉 吗?”这段话表面讲的是________, 实质是____ __。 2.《蝉和狐狸》中点明寓意的句子是:__ ____ _ _____ _ 。 3.《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是因为:_ ___ _;《蝉和狐狸》的蝉没有受骗是 因为:______________。我从 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___________ ___。
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 的歌喉吗?
圈套 察觉
故意 有诈
赞叹 粪便
歌唱家 戒 心
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
)的狐狸 )的蝉

)的狐狸

三年级下册语文《蝉和狐狸》课件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蝉和狐狸》课件 苏教版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 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 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 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 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 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 取教训。
1、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喜欢听奉承话的蝉, 会怎样想,怎样做?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 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狸》,小组 讨论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 呢?
在你的生活中或听过的故事里有没有一 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事例 呢?
蝉 苏
教 版
和 三
年 级 语
狐 文
下 册
狸 第
七 课
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一、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圈套 察觉 歌喉 掺杂 粪便 戒心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 一个圈套。
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 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 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 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 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 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 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 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_苏教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_苏教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苏教版一、说教材《蝉和狐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懂。

寓言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蝉想吃蝉而没有成功的故事。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在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寓言的寓意,并能从中获益。

二、说学生小学生天性好玩且有意注意时间短,另一方面,五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我学习能力。

因此,我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探索寓言的寓意。

帮助学生真正的从现实生活中受益,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爱上寓言故事,爱上阅读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五、说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要点。

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教师示范法合作学习法六、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计划用时2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导入新课,我将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1. 小朋友么,你们谁还记得《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啊?谁能说一说?问题2. 《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问题3. “今天啊,狐狸又故技重施,用他的好听话去欺骗别人,那今天的另一个主人公蝉有没有上当受骗呢?”(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计划用时8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机智)的蝉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3.感知蝉形象
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 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 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聪明机智)的蝉 善于观察,敏于分析 保持警觉,怀有戒心 善于从别人灾难中吸取教训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3.感知蝉形象
看清了狐狸的真面目,蝉会用怎样的语 气和狐狸说话呢?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1.分角色朗读
2.体悟寓意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 存有戒心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 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可以让我们吸取 教训?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 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电视 上猜字谜……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4.名言共勉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罗素
五、推荐书籍,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想象写话
乌鸦听说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 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蝉。 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又 有怎样的故事呢?请续编下去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狐狸设下圈 套想吃蝉,但是 被蝉识破了。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填空:
( (
)的狐狸 )的蝉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2.感知狐狸形象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 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 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 那动听的歌喉吗?” (贪婪狡诈)的狐狸
蝉 和 狐 狸
一、复习导入
《狐狸和乌鸦》
1、复述故事:
森林 树上 乌鸦 树下 洞 肉 狐狸 休息 垂涎
眼珠一转
第一次说 第二次又说 第三次说话了
没有回答 看了狐狸一眼 听了非常得意
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
2、道理
爱听奉承话的人 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chān 掺 杂

对狐狸说:朋友……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4.想象
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 认识自己、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在 听到狐狸的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 怎样做呢?
想:
做:
想:
①人家赞美,我不下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那多 没礼貌啊! 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多么美妙”,也没有人夸我 是“天才歌唱家”,今天狐狸赞美我,我可不能不 识抬举啊!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2.感知狐狸形象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地扑了过去。 猛地扑:速度快、用力猛、心情急
(愚蠢凶狠)的狐狸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3.感知蝉形象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察觉其中有诈: 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判断 蝉听到狐狸的话,心里想: (并不、更称不上、再说、更何况、 我不如……)
③人家狐狸说了那么多好话,又不是有求于我,我 不下去,那不是冷了人家的心吗?今后还有谁会赞 美我呢? ④人家一番好意,看得起我,让他
看看我又有佛自己真是 个“天才歌唱家” 。 ②得意地往下爬,一命呜呼,成为 狐狸的美餐。
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猛扑下去的样子, 会怎样想呢? ①好险啊,幸亏我多了个心眼,要不然, 命丧黄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②对待狐狸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 千万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