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夏天盛大,到处都是生命的集市

合集下载

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奇遇好句摘抄

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奇遇好句摘抄

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奇遇好句摘抄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奇遇好句摘抄1. 假如我是一只雄鹿,我会在白天迫不及待地奔跑,直到黄昏的光芒照射下来,然后寻找一片干净的泉水。

2. 在这里,我躺在白云之下,安静地享受蓝天之美。

3. 我唯一的朋友是一只可爱的狼,一只沙沙作响的美丽的长草。

这篇文章将从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奇遇的主题。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的故事。

这是一部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野乌苏里密林为背景的冒险小说,主角是一只雄鹿。

整个故事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态的思考。

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原野乌苏里密林中的生物和景色,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奇幻世界。

让我们深入挖掘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中的奇遇。

小说中描述了雄鹿在原野上的奔跑、白天的欢乐和夜晚的宁静。

在这片神秘的密林中,雄鹿不仅发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还结识了一只可爱的狼,和长草,这些都是它在原野乌苏里密林中的奇遇和经历。

这些细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及其中生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能力,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能感受到动物和植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让我们探讨一下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中的主题。

作为一部以自然为背景的小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主题,如生态、自然风光、动植物生态平衡等。

通过雄鹿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态的思考。

小说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使人深刻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让我们共享一下个人对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的作品,更是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怀。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作者将自然界的美好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妙。

在当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愈发紧张,我们更需要像鲍尔吉·原野乌苏里密林这样的作品,去重新审视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2、鲍尔吉·原野《写自然要有一种大爱》

2、鲍尔吉·原野《写自然要有一种大爱》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

1958年生。

内蒙古赤峰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

著有《掌心化雪》《唯一的橘子唯一的灯》《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等文集22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曾连续3年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中国内地十大散文家”。

原野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做一个作家更重要。

”因此,在他繁星般的散文篇章中,纯真和善良始终像乳汁流淌在字里行间。

《月光手帕》《雪地贺卡》《善良是一棵矮树》《跟穷人一起上路》等作品流传得最为广泛。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是一位奔跑着的歌者,他笔下描绘的自然像清澈的河水一样流淌,一草一木都摇曳着灵动的生机,他的散文、小说、随笔都深受读者喜爱。

在他心目中,“人是应该有点植物性的”,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观察自然,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描绘好自然。

因为热爱自然,原野笔下所有景物都是活泼的生灵,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但是让他有点不解的是,中国的作家涉猎题材丰富多彩、无所不包,几乎写尽世间一切,但写自然的人却特别少,写自然时也多是为了铺陈或渲染,而国外描写自然的作者有很多。

他认为人从自然中来,现在有的年轻人连猪都不认识,人变成了不了解自然的人了。

在他看来,写好自然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心中有爱,二是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

虽然热爱写作,但原野坦言,“读的书并不多”,他常看的是科学类书籍,比如医学基础理论,包括癫痫病发病机理、神经内科学等,还爱看一些数学书,从中可以体会作者满怀激情用冷静的文字叙述真理。

他说很少看现当代的文学书,杂志也甚少阅读,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文字语言受不好的读物影响,“我希望我的语言保持清澈纯粹的状态”。

原野并不排斥浅阅读,“浅阅读的东西也有精品”。

他说,“漫画就属于浅阅读的范畴,有的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比如丰子恺的漫画,浅显易懂,用不着人们咬牙切齿地去读”。

鲍尔吉·原野精品散文文章

鲍尔吉·原野精品散文文章

鲍尔吉·原野精品散文文章鲍尔吉· 原野倾情描写人间的美善,使人回味不已。

在他繁星般的散文篇章中,纯真和善良始终像乳汁流淌在字里行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鲍尔吉·原野精品散文文章,供大家欣赏。

鲍尔吉·原野精品散文文章:曙色曙色是未放叶的杨树皮的颜色,白里含着青。

冻土化了,水份慢慢爬上树枝,但春天还没有到来,还要等两个节气。

日落时,西天兴高采烈,特朗斯特罗姆说像“狐狸点燃了天边的荒草”。

日之将出,天际却如此空寂,比出牧的羊圈还冷清。

天空微明之际,仿佛跟日出无关,只是夜色淡了。

大地、树林和山峦都没醒来,微弱的曦光在天空蹑手蹑脚地打一点底色,不妨碍星星明亮,也不碍山峦包裹在浓黑的毯子里。

这时候,曙色只是比蚌壳还暗淡的一些白的底色,天还称不起亮。

杨树和白桦树最早接收了这些光,它们的树干比夜里白净,也像是第一批醒来的植物。

在似有若无的微明里,约略看得到河流的水纹。

河流在夜里也在流动,而且不会流错方向。

河水在不知不觉中白了起来,虽然岸边的草丛仍然黑黝黝的。

这时,河水还映照不出云彩,天空看不到有云彩游荡,就像看不清洒在白布上的牛奶的流淌。

星星遗憾地黯淡下来,仿佛退离,又像躺在山峦的背后。

露珠开始眨眼,风的扫帚经过草叶时,露珠眨一眨眼睛,落入黑暗的土壤里。

鸟儿在树林里飞窜,摇动的树枝露出轮廓,但大树还笼罩在未化的夜色中。

鸟儿在天空飞不出影子,它们洒下透明的啁啾。

受到鸟的吵闹,曙色亮了一大块,似乎猛地抬起了身子。

我没听到过关于天亮的计量术语,它不能叫度,不叫勒克司(lx)与流明(lumen)。

大地仍然幽暗之际,天空已出现明确的白,是刚刚洗过脸那种干净的白,是一天还没有初度的白。

它在万物背后竖起了确切的白背景,山峰与天空分割开来。

天的刀子在山峰上割出了锯齿形状。

天光让树丛变成直立的树,圆圆的树冠缀满叶子,如散乱的首饰。

河水开始运送云朵,这像是河上的帆。

最后退场的星星如礼花陨灭于空中,它陨灭的地方出现了整齐的地平线。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嘿呀,咱今儿得唠唠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呐,那可老有意思啦!鲍尔吉·原野写的散文呀,就像是跟你在唠嗑似的,特别接地气。

他能把生活里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儿,写得那叫一个鲜活。

比如说吧,他写家里的小猫小狗,那小猫调皮捣蛋的样儿,在他笔下活灵活现的,一会儿跳上桌子把东西碰掉,一会儿又窝在墙角眯着眼睛打盹儿,感觉就像咱自个儿家里那调皮的小毛孩儿似的,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乐出声来。

还有啊,他写那些个大自然里的景儿,也不是那种文绉绉的、高高在上让人够不着的写法。

他写草原上的风,那风就好像能从书里直接吹到你脸上一样,呼呼地带着草的香味儿,吹得人心里那叫一个敞亮。

写天上的云彩呢,一会儿像棉花糖,一会儿又像奔跑的骏马,感觉他就站在那儿仰着头,瞅着云彩跟咱讲呢,特别有画面感。

他的散文里人情味可浓啦!写和街坊邻居的相处,那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有意思了。

哪家的大妈又在门口唠嗑啦,哪家的小孩儿又闯了啥小祸啦,读着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街巷子里,和大家一块儿热闹着呢。

而且他写亲情也特别动人,写和父母的点点滴滴,那种细腻的情感哟,能让你心里暖乎乎的,眼眶子都忍不住有点湿润润的呢。

再说说他的语言风格吧,那叫一个俏皮。

有时候来上那么几句幽默的话,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就好比形容一个人走路的样子,他能说得特别逗趣儿,让你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个场景。

可又不是那种刻意的搞笑,就是自然而然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那种幽默,特别有韵味儿。

咱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呀,就感觉特别轻松自在,不用费啥劲儿去琢磨那些高深的词儿啥的,就跟着他的文字在生活里、在大自然里溜达一圈儿,啥烦恼都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咯。

我就觉着吧,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那就是生活里的一股清流呀,让咱能在这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停下脚步好好感受感受那些被咱忽略的小美好,那些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儿。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和一个特懂生活的老朋友聊天,可带劲儿啦,反正我是打心眼里喜欢他的这些散文呢!。

万物相伴鲍尔吉原野解读

万物相伴鲍尔吉原野解读

万物相伴鲍尔吉原野解读《万物相伴鲍尔吉原野解读》鲍尔吉原野的文字就像是一扇神奇的大门,一旦打开,你就会踏入一个万物相伴的奇妙世界。

他笔下的万物都像是有了灵魂的小精灵。

比如说那些草原上的草,在他的描述里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草。

那草就像是大地的毛发,密密麻麻又充满生机。

你看,这一比喻多妙啊。

在城市里,我们看到的草可能只是路边绿化的一部分,被修剪得规规矩矩,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可是在鲍尔吉原野的世界里,草原的草是自由的,它们随风舞动的时候,就像是在开一场盛大的舞会。

这时候你会不会想,我们人有时候还不如这些草活得自在呢?鲍尔吉原野写动物也是一绝。

那些动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

他写马,马就像是天空中的云朵落到了地上,充满了诗意。

马奔跑的时候,那身姿矫健得很,仿佛是一阵风的化身。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马,当时只觉得马很高大,看了他的文字才明白,马不只是高大,它还充满了灵性。

就像我们身边的伙伴,各有各的性格。

有的马温顺得像个小姑娘,有的马则像是个充满热血的小伙子。

如果把马当成只是一种牲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精灵,和我们人类一起共享着这个地球。

在他的文字里,万物相伴并不是简单地说它们在同一个空间里。

而是一种灵魂上的交融。

就好比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友情,真正的好朋友不是仅仅在物理距离上接近,而是心灵上的默契。

一朵花和一只蝴蝶,花给蝴蝶提供花蜜,蝴蝶给花传播花粉,这难道不像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往往忽略了身边这些微小却又美好的相伴关系。

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路,却没有停下来看看路边的小花和飞过的小鸟之间的互动。

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身边真正关心我们的朋友呢?鲍尔吉原野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万物相伴的关系。

他写的河流,那是大地的血脉啊。

河流奔腾不息,滋养着两岸的万物。

小鱼在河里游,水草在河里长,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河水流过的地方,就有生机。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大身体,那河流就是那些输送营养的血管。

关于时间和生命鲍尔吉原野的中心论点

关于时间和生命鲍尔吉原野的中心论点

关于时间和生命鲍尔吉原野的中心论点
《时间和生命鲍尔吉原野》是法国哲学家亨利·鲍尔吉(Henri Bergson)于1907年出版的著作,该书主要论述了时间、生命和意识等哲学问题。

其中的中心论点涉及到持续性的时间观、创造性进化和直观知识等概念。

鲍尔吉的中心论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持续性的时间观:** 鲍尔吉批判了机械观念中的绝对时间,提出了一种持续性的时间观。

他认为时间并非一个被分割成离散瞬间的连续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连续过程,包含着内在的持续性和流动性。

这种时间观强调时间的流动和变化,超越了传统的静态和离散的时间观。

2. **创造性进化:** 鲍尔吉关注生命的创造性进化,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与机械的自然观相反。

他强调生命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创造力,提出了“创造性进化”的概念,强调进化是持续不断的,不断产生新的形式和变化。

3. **直观知识:** 鲍尔吉主张通过直观体验来认识现实世界,他将直觉和智力两种认知形式进行了区分。

直觉是通过直接体验来获
得的知识,可以捕捉到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创造性。

他批判了过于理性化和抽象化的知识,强调直观知识的重要性。

4. **持续性的创造:** 鲍尔吉认为创造是持续不断的,无法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解释。

他主张将创造性的时间观应用到自然界、生命和意识等领域,强调一种动态的、有机的世界观。

总的来说,鲍尔吉在《时间和生命鲍尔吉原野》中提出了一种与机械观念相反的时间观和生命观,强调持续性、创造性和直观知识,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态想象与自然抒写——鲍尔吉·原野散文中的生态文学思想探析

生态想象与自然抒写——鲍尔吉·原野散文中的生态文学思想探析

生态想象与自然抒写——鲍尔吉原野散文中的生态文学思想探析张子程;吴蓉蓉【摘要】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作品,多以自然为描写对象,包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学思想.本文重点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探讨了鲍尔吉·原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二是分析了鲍尔吉·原野关爱自然的思想,三是论述了鲍尔吉·原野对生态理想的追求.鲍尔吉·原野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一方面描写了自然对人身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谴责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控制.其次,鲍尔吉·原野通过赋自然予生命和呵护自然生命的方法,表达了关爱自然的思想.最后,鲍尔吉·原野在追寻生态理想中,表达了亲近自然及与物为友的生态理想.【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鲍尔吉·原野;生态想象;自然抒写;生态文学思想【作者】张子程;吴蓉蓉【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鲍尔吉·原野是一位蒙古族作家,他的很多散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人类与自然平等相处的过程等等。

其散文作品表达了一种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本文就此作一探析,旨在引起大家对鲍尔吉·原野散文作品的关注,在心底构建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鲍尔吉·原野的许多作品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作品中,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人类的繁衍、发展、生活都离不开这个大环境,我们从出生之时起就开始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大自然首先作用于人类,然后是人对自然的反作用。

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有一个女儿,名叫鲍尔金娜。从小就被父亲灌输了善良等美好品德的鲍尔金娜,身属蒙古黄金家族,1984年生于内蒙,长在沈阳,现出没于北京。体健貌端,嗜肉如命,双手纤细而笨拙,唯擅写作,出版《成人不宜》等文集,获第三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冠军。服装设计本科在读,好以摩登才女自居。爱文学,爱电影,爱音乐,跳舞亦可昼夜不停。
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姓鲍尔吉,即蒙古族诸部落中黄金家族的命号,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宾图旗。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五日生于呼和浩特第253医院,长在赤峰市昭乌达盟公署家属(二)院。他于赤峰师范学校毕业,现供职于辽宁省公安厅《平安》杂志。著有随感录《脱口而出》,散文集《百变人生》、《酒到唇边》、《善良是一棵矮树》、《思想起》、《世相铁板烧》、《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等。一般认为,“鲍尔吉?原野的幽默发诸两端:机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作为成人作家,鲍尔吉?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奇。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母亲乌云高娃,职员。父亲那顺德力格尔,翻译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今年秋天的一些想法》、《譬如朝露》、《羊的样子》、《青草课本》、《每天变傻一点点》等。获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及辽宁省警察体育先进个人。血压110/80,蛙跳40次/组,5千公尺成绩21分。《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除部分代表作品外,主要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全书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鲍尔吉· 原野的作品文采俊美,风骚逼人。这使射雕英雄的后人们再度踊起心中的骄傲。鲍尔吉· 原野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是中国作协“骏马奖”、《人民文学》2000年优秀散文奖、第十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金奖得主,连续三年被评为“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 是蒙古族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也是警察的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尔吉·原野:夏天盛大,到处都是生命的集市夏天的少年时光叫初夏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小孩子。

小孩子见到生人会不好意思。

尽管是在他的家,他还是要羞怯,会脸红,尽管没有让他脸红的事情发生。

小孩子在羞怯和脸红中欢迎客人,他的眼睛热切地望着你,用牙咬着衣衫或咬着自己的手指肚。

你越看他,他越羞怯,直至跑掉。

但过一会儿他还要转回来。

这就是初夏。

初夏悄悄地来到世间,踮着脚尖小跑,但它跑不远,它要蓬蓬勃勃地跑回来。

春天在前些时候开了那么多的花,相当于吹喇叭,招揽人来观看。

人们想知道这么多鲜花带来了什么,有怎样的新鲜、丰润与壮硕。

鲜花只带来了一样东西,它是春天的儿子,叫初夏。

初夏初长成,但很快要生产更多的儿子与女儿,人们称之为夏天。

夏天不止于草长莺飞,草占领了所有的土地,莺下了许多蛋。

夏天是一个昏暗的绿世界,草木恨不能长出八只手来抢夺阳光。

此时创造了许多阴凉,昆虫在树阴下昏昏欲睡。

然而初夏胆子有点小,它像小孩子一样睁着天真的眼睛看望四外。

作为春天的后代,它为自己的朴素而羞怯。

初夏没有花朵的鲜艳。

春天开花是春天的事,春天总是有点言过其实。

春天谢幕轮到初夏登场时,它手里只带了很少的鲜花。

但它手里有树叶和庄稼,树的果实和庄稼的种籽是夏天的使命和礼物,此谓生。

生生不息是夏天之道。

初夏第一次来到世间,换句话说,每一年的初夏都不是同一个夏天,就像河流每一分钟都不是刚才那条河流。

在老天爷那里,谁也不能搞垄断。

夏天盼了许多年才脱胎到世间,它没有经验可以利用。

往年的夏天早已变为秋天与冬天。

夏天的少年时光叫初夏,它不知道怎样变成夏天。

每当初夏看一眼身边的葱茏草木都会吓一跳,无边的草木都是奔着夏天来的,找它成长壮大。

一想这个,初夏的脑袋就大了,压力也不小。

初夏常常蹲在河边躲一躲草木的目光,它想说它不想干了,但季候节气没有退路,不像坐火车可以去又可以回来。

初夏只好豁出去,率领草木庄稼云朵河流昆虫一起闯天下,打一打夏天的江山。

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

初夏带着新鲜的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新鲜的开化才几个月的河流,新鲜的带锯齿的树叶走向盛夏。

它喜欢虫鸣,蛐蛐儿试声胆怯,小鸟儿试声胆怯,青蛙还没开始鼓腹大叫。

初夏喜欢看到和它一样年轻幼稚的生命体,它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地走向盛大的夏天。

人早已经历过夏天,但初夏第一次度夏。

它不知道什么是夏天,就像姑娘不知道什么叫妇人。

这不是无知,是财富。

就像白纸在白里藏的财富、清水在清里藏的财富,这是空与无的财富。

人带着一肚子见识去了哪里?去见谁?这事不说人人都知道,人带着见识与皱纹以及僵硬的关节去见死神,不如不知好。

如果一个人已经老了,仍然很无知,同时抱有好奇心与幼稚的举止,这个人该有多么幸福。

只可惜人知道得太多,所知大多无用,不能帮他们好好生活。

初夏走进湿漉漉的雨林,有人问它天空为什么下雨,初夏又扭捏一下,它也是第一次见到雨。

这些清凉的雨滴从天空降落,它是从喷壶还是筛子里降落到地面?天上是不是也有一条河?初夏由于回答不出这些问题而脸红了,比苹果早红两个月。

初夏跑过山冈,撞碎了灌木的露水。

它在草地留下硕大的脚印,草叶被踩得歪斜。

初夏的云像初夏一样幼稚,有事没事上天空飘几圈儿。

其实,云飘一圈儿就可以了,但初夏的云鼓着白白的腮帮子在天空转个没完,还是年轻啊。

你看冬天那些老云窝在山坳里不动弹,动也是为了晒一晒太阳。

初夏的云朵比河水汹涌。

大地上的花朵才开,大地的草花要等到夏天才绽放。

开在枝上的春花像高明人凭空绣上去的,尤其梅花,没有叶子的帮衬。

而草花像雨水一样洒满大地,它们在绿草的胸襟别上一朵又一朵花,就像小姑娘喜欢把花朵插在母亲的发簪上。

初夏坐在河流上,坐在长出嫩叶的树桩上。

初夏目测大地与星空之间的距离。

它寻找春天剩下的花瓣,把它们埋在土里或丢在河里漂走。

初夏藏在花朵的叶子下面等待蜜蜂来临。

初夏把行囊塞了一遍又一遍,还有挺多草木塞不进去。

要装下这么多东西,除非是一列火车。

仲夏:管弦乐队所有的乐器全都奏响夏天好似乐曲里的中板,它的绿、星斗的整齐和蛙鸣呈现中和之美。

夏日与夏夜的节奏匀称,它的肢体饱满。

夏天的一切都饱满,像一池绿水要漫出来。

庄稼和草都在匀称之间达到饱满。

夏日的生命最丰富,庞杂却秩序清晰。

生命,是说所有生灵的命,不光包括庄稼和草,还有几千种小虫子。

有的小虫用一天时间从柳枝的这一端爬到那一端,而它不过活十天左右。

小虫不会因为一生只有十天而快跑或慢爬,更不会因此哭泣。

每一种生物对时间的感受都不一样,就像天上神仙叹息人生百年太短,而“百”和“年”只是人发明出来的说辞。

小虫的时间是一条梦幻的河流,没有“年月日”。

命对人来说是寿,对小虫来说是自然。

虫鸟比人更懂缘起性空的道理。

夏天盛大,到处都是生命的集市。

夏天的白昼那么长,仍然不够用。

万物借太阳的光照节节生长。

老天爷看它们已经长疯了,让夜过来笼罩它们,让它们歇歇。

有的东西——比如高粱和玉米,在夜里偷着“咔咔”拔节,没停止过生长。

这是庄稼的梦游症。

在夏日,管弦乐队所有的乐器全都奏响。

电闪雷鸣是打击乐,雾是双簧管,柔和弥漫,檐下雨滴是竖琴,从石缝跳下来的山泉水也是竖琴。

大提琴是大地的呼吸,大地的肺要把草木吸入的废气全吐出来。

它怕吓到柔弱的草,缓缓吐出气。

这气息在夜里如同歌声,是天籁地籁人籁中的歌声。

许许多多的草木只有春天和夏天,没有秋天,就像死去的人看不见自己墓地的风景一样。

草不知何谓秋天,它对秋天等于收获这种逻辑丝毫不懂,这是人的逻辑,所说都是功利。

夏日是雨的天堂。

雨水有无数理由从天空奔赴大地,最后无须理由直接倾泻到大地上,像小孩冲出家门跑向田野。

雨至大地,用手摸到了它们想摸的一切东西。

雨的手滑过玉米的秸秆和宽大的叶子,降落到沉默的牛的脊背上。

雨从树干滑下来,钻进烟囱里,踩过千万颗沙粒,钻进花蕊。

雨没去过什么地方?雨停下来,想一想,然后站在房顶排队跳下来。

它们在大地造出千万条河流,最小的河流从窗户玻璃流下来,只有韭菜那么宽,也是河流。

更多的雨加入河水,把河挤得只剩一小条,拥挤的雨水挤塌了河岸,它们得意地跑向远方。

太阳出来,意思说雨可以休息了。

雨去了哪里?被河水冲跑和沉入泥土的雨只是这个庞大家族的一部分子民,其他的雨回到了天空。

它们乘上一个名为“蒸发”的热气球,回到了天上。

它们在空中遇到冷空气,急忙换上厚厚的棉衣。

那些在天空奔跑的棉花团里面,隐藏着昨夜降落在漆黑大地上的雨水。

夏夜深邃。

如果夜是一片海,夏夜的海水最深,上面浮着星星的岛屿。

在夏夜,许多星星似乎被海冲走了。

不知从哪里漂来新的星屿,它们比原来的岛屿更白净。

夏天流行的传染病中,最严重的是虫子和青蛙所患的呼喊强迫症。

它们的呼喊声停不下来,它们的耳朵必须听到自己的喊声。

这也是老天爷的安排,它安排无数青蛙巡夜呼喊,听上去如同赞美夏天。

夏天如此丰满,虫与蛙的呼声再多一倍也不算多,赞美每一棵苹果和樱桃的甜美,赞美高粱谷子暗中结穗,花朵把花粉撒在四面八方。

河床满了,小鸟的羽毛干干净净,土地随时长出新的植物。

虫子要为这些奇迹喊破嗓子,青蛙把肚子喊得像气球一样透明。

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到了夏至,雨水不再是陌生人,它们像投奔故乡的游子,踩着云彩回到夏至的土地上。

夏至,雨的声音大过河水声、庄稼拔节声、蛙声。

雨说给土地的话,要在夏至这一天一夜说完,土地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对雨水而言,春秋冬三季造访土地只算做客,夏至才回到自己的家。

草毛了,从春天开始,草在雨水的定额里断断续续生长,属于计划经济。

而到夏至,草逢豪雨,尽情挥霍,一边喝一边生长,还有余裕的水分洗一洗脚丫缝儿的泥。

水有的是,草在风里甩去袖子上的水。

白天,城里的草呆观街景,在夜里像冲锋一般疯长。

才几天,街边公园的草已经高到让沈阳的老爷们儿站在其中撒尿了。

以往如城堡一般的云朵全向夏至投降,化为宽大的灰筛子筛雨,减轻天空的重量。

二十四节气里边,夏至是第十个节气。

公历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此为天文学之夏至点。

这一天,按照旧学说法,阳气极至,阴气始至,太阳北至。

夏至之时好像十二时辰中的午时,11点~13点,阳鼎盛而催阴生。

这个月,属十二生肖的午马当令,奔腾暴烈,下点雨只是小意思。

卖弄一点中医学说,午时或者夏至,归于十二正经中的心经。

心为火脏,刚烈蓬勃。

火与心、马与午、夏与阳,都说生机勃发之至,乃至夏至。

雨下之不够,始于夏至。

雨从春天开始一天天降价,像姑娘变成妇女。

春雨因播种而贵,到夏至,雨回归大众,为野草榆树赖毛子青蛙蝌蚪下到冒泡。

该长的全长出来,青苔亦随之厚泽,每一寸土地都长出植物。

至于花,开遍了城乡大地。

雨水充沛,花是草木对天的谢忱。

大地无所有,聊寄一枝花。

河南的唢呐曲牌,一曲名为《一枝花》。

《素问》曰:“心主夏。

”养心的人于夏宜安,食苦味,助心气。

对大地来说,心是生长,是让所有的植物尽性勃发。

如果有什么东西到了夏至还没长出来,就永远长不出来了。

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

大地母亲一手拢过雨水的子女,一手拢过草木的儿孙。

这时候,大地最高兴,像看见满院子孩儿乱跑,天真无赖,比秋天的成熟还好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