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材内容分析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汇总】一、《新青年》的创办★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①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影响②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文化政策③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4、最早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6、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7、民主与科学的解释: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它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制和军阀独裁,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它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9、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指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独裁专制。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和科学,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中国要富强,也必须要提倡民主10、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当时,《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信的文章1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发展。
常识之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一、背景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内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2.经济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三、过程
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四、基本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重要作品
陈独秀《敬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等。
六、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确立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在于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
一所激情四射的学校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 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 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 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 位?”结果如下: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实际是在科学与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 思想文化运动。
前期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 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 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 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 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 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 动
2、局限性: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 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厦门市杏南中学历史组 何进军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的壮大; 政治:军阀封建割据,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评价新文化运动
目录
01 02
新文化运动 积极性 简介
03
消极性
01
新文化运动 简介
点此添加标题
代表人物
胡适、陈独秀、鲁迅、钱 玄同、李大钊
运动性质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 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
学革命运动
主要阵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运动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德先生”指的是 “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指的是 “Science”(科学)
03 消极性
完全否 定传统 文化
在文化源流上的自身局限,以及新文化运动短短几年 不可能完全摧毁的中国文化没能提供正确的迎受点, 致使外来文化、主义一进入中国就自行消解,或发生 质变,没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结果反而影响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发展。
急躁情绪 和功利主 义倾向明 显
和欧洲相比 ,新文化运动刚好是逆向而行。欧洲在 继承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启蒙轨迹为:文艺复兴→启蒙 运动→大革命,而在中国,新文化的轨迹成了:辛亥革 命→启蒙任务→新文化运动。而从时间上看,新文化 运动前后历时仅仅六年,而欧洲的文艺复兴却前后持 续四百年 !两相比较,新文化运动的急躁情绪和功利 主义倾向十分明显。
02
民主和科 学思想得 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 文化运动中,受到 一次西方民主和科
学思想的洗礼
为新思潮的传播开 辟了道路,也推动 了中国自然科学事
业的发展。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 求新思想的热情, 他们寻求科学真理 ,追求解放,为中 国迅速接受十月革 命的影响,为马克 思主义列宁主义的 传播准备了条件, 为五四爱国运动作
02 积极性
01
新文化运动中树立的两面大骑士

新文化运动中树立的两面大骑士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下面就来说说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01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02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
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03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Democracy
德先 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 生
自然科学法则、科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心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是为我“国青历年史界上之一金次针空”前和的青思年想的大“解良放师运益动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虽中然国存的在法对子东,西绝方对文是化两绝样对,否断定不和可绝调对和肯迁定就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 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
桩西动式摇离了婚,传打统击礼了教中思国想封的建婚统治 姻制度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仍为是“我青国年历界史之上金一针次”空和前青的年思的想“大良解师放益运友动”。。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2017·云南)7.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B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14分)
步骤一:举步维艰
图2江南制造总局图3汉阳铁厂图4京师同文馆图5北洋水师
(1)图2至图5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4分)
栏目二:柳暗花明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7·山东潍坊)9.王尽美在《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他寻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是()D
A.人文主义B.进化论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2017·四川绵阳)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历程。下列图片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B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的号角。
3.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口号:民主与科学
5.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1.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或先进的知识分子。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历史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历史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主要在1915年到1926年之间。
这场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的思想束缚,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主要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杂志成为了新思想的传播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思想家和文化人士的参与。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
胡适提出了“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使文学更加贴近民众。
2. 文学革命:鲁迅等人通过创作现代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等,批判旧社会的陋习和不公,推动文学的现代化。
3.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4. 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期间,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革,新式学堂取代了旧式私塾,教育内容更加注重科学和民主。
5. 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妇女解放,反对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6. 反对帝国主义: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倡民族独立和自强。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而且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和思想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状况是什么?
4.陈独秀关于思想解放有关言论
二、运动兴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的《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
2.进一步设问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编号:表单编号:TM/JL-GJ027
诸暨市天马学校国际部电子教案()
编写教师:ken时间:9月15日
课题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
三、运动发展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在知道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继续提问:陈独秀提出二者有何意义?
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一场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主要代表是谁?他们都有什么贡献?
四、运动影响
1、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让学生体会到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观念产生的激烈的冲突
让学生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学生回答影响:
1.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
9月16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史料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了解新文化运动背景
1.呈现图片材料:“袁世凯祭天祭孔”“袁世凯复辟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