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煤的综合利用 苯

合集下载

《苯》教学设计与实践

《苯》教学设计与实践

《苯》教学设计与实践徐朝【摘要】本文通过教材分析及学生情况分析,遵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确定《苯》的教学目标。

将教学诸要素有机结合,设计出《苯》的教学的思路及教学过程。

目的是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11【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苯;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作者】徐朝【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8一、教材分析1.在整个高中化学体系中的定位苏教版《化学2(必修)》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知识粗浅了解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所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生产有直接广泛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的“有趣、有用”,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与选修模块的衔接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化石燃料和有机化合物》的第三部分“煤的综合利用苯”第2课时《苯》,它是在学习了“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石油的炼制乙烯”和“煤的综合利用”的三种重要方法“煤的干馏、气化、液化”之后,由于苯是从煤经过干馏后的产物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成分,接下来很自然地介绍苯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能巩固前面所学习的烷烃、烯烃知识,又为芳香烃及后续选修模块有机物的学习打基础。

3.教材内容呈现的特点本节材料以丰富的化学史素材为载体,突出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材先直接给出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引入验证苯物理性质和苯结构的实验;再给出苯的物理性质和苯的结构特征:苯分子中的 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并验证苯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练习(答案解析)(3)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练习(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煤的综合利用、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B.煤的干馏,煤的液化,煤的气化都是化学变化C.煤中含有苯可以通过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得到苯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2.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3.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错误的是()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B.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可以缓解温室效应C.充分开发利用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D.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如发酵制沼气、生产乙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海水提溴、煤的气化、石油的裂化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B.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C.用于新版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5.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能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5G时代某三维存储器能储存海量数据,其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过滤;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⑤①D.③④②⑤①7.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化学与能源紧密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3)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3)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煤的综合利用、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苯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B .煤的干馏,煤的液化,煤的气化都是化学变化C .煤中含有苯可以通过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得到苯D .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2.下列有关烃及其衍生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 .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C .石油裂解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D .煤干馏得到苯和甲苯,可以通过分馏,将它们分离出来3.下列有关水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A .用亚铁盐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 .用火碱还原废水中的227Cr O -C .用2Na S 沉淀水中的2Cu +、2Hg +等重金属离子D .用食盐处理含高浓度4NH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4.著名的Vanviel 反应为:12H 2S+6CO 2h υ→光合硫细菌C 6H 12O 6+6H 2O+12S↓,下列说法错误的( )A .该反应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 .该反应原理应用于废气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C .每生成1molC 6H 12O 6转移24×6.02×1023个电子 D .H 2S 、CO 2均属于弱电解质5.“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低碳环保。

下列关于单车的制造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 .制造车轮钢圈的材料是合金B .铝合金制造的车架较钢制造的重C .制造轮胎用的橡胶属于无机物D .制造反光板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 6.古籍中记载的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形成,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B .《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 .《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D .《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7.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为NaOH 溶液,Y 为盐酸B .a 、b 、c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C .b→c→Al 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加热、电解D .a→b 发生的反应为AlO 2+H ++H 2O=Al(OH)3↓8.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素养课件:8.1.2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素养课件:8.1.2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合作探究】 (1)(思维升华)石油是混合物,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吗? (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 提示: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沸点接近的烃的混合物。
(2)(情境应用)汽油是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 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 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高炉 煤气
主பைடு நூலகம்
要 成
CO、CO2

水煤气 H2、CO
天然气 CH4
液化 石油气
焦炉气
裂解气
C3H8、 C4H10
H2、CH4、 C2H4、C3H6、 C2H4、CO C4H8、CH4
【易错提醒】 (1)通过煤的干馏、石油的结构调整都可得到苯等芳香烃。 (2)乙醇汽油是由普通汽油(占90%)和燃料乙醇(占10%)调和而成,是一种清洁能 源。 (3)生物柴油是酯类物质的混合物,是一种绿色能源。 (4)石油常压蒸馏时所得馏分的先后顺序为石油气(C4以下)、汽油(C5~C11)、煤 油(C11~C16)、柴油(C15~C18)、重油(C20以上)等。
(4)(教材二次开发)根据教材的描述,写出煤的间接液化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s)+H2O(g) =高=温= CO+H2,CO+2H2 一定条件 CH3OH。
=
二、天然气、石油的综合利用 1.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2.石油的综合利用
【自主探索】 (1)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石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产物的过程,所以 是物理变化。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中烃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是化学变化。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 称为深度裂化。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化学2是高中生学习完化学1之后的第二个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界定了核心内容。

这些内容分三个单元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将这些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有三类: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

物质结构内容框架:苏教版教材讲本主题内容分成两部分呈现,在化学1中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线索,介绍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化学2中,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切入角度,以微观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为核心线索展开,分三个单元呈现相关内容。

化学2 第一个单元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通过对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和不同类型的晶体的讨论,展现了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的关系。

从具体知识上,苏教版教材增加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内容。

人教版教材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介绍了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关系、电量关系和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然后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递变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材讨论了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及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超出课标要求),继而得出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作为第1章,而把化学键编入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使化学键这一概念具有深化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实质和能量变化实质的认识的双重功能。

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之苯

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之苯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课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3、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过程方法】1、查阅资料:利用煤的干馏生成的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情感态度】1、体验有机物与生产、生活的重要关系【课前预习】1、苯的分子结构的推导2、苯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资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煤的干馏煤的综合利用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是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为化学变化,也称煤的焦化。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将煤转变为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同时煤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主要是将C与H2O(g)反应,生成的CO与H2又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等气体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直接液化是将煤与H2在一定条件下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是先将煤转化为CO和H2,然后经过催化合成,得到液体燃料,如CH3OH、乙二醇、液态烃、汽油等【课内探究】一、苯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请探究: 利用燃烧法测得苯的化学式为C6H6,请根据烃类物质的特点以及C的价键原则确定苯分子的可能结构(不考虑C=C=C这种结构)CH≡C—CH2CH2—C≡CH CH≡C—C≡C—CH2CH3CH2=CH—CH=CH—C≡CH请思考: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些什么化学性质?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实验证明这些结构?有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或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方案:加入溴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实验现象:颜色并不褪去实验结论:苯中无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探究苯的结构会是吗?友情小贴士:实验证明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由苯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均只有一种,可知,苯上的六个H是等位的,相邻的两个H均是一样的,那你认为苯会是什么结构呢?凯库勒式:但是这种结构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苯的化学性质,只是在当时很了不起,所以至今都还在沿用苯的分子结构:强调: 苯分子并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温馨点击:若Ω≥4,则通常含有苯环苯分子并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依据:1.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键长和键能均相等2.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反应而褪色3. 苯环上的邻二氯取代物结构只有一种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共价键,主要体现碳碳单键的性质(易取代,难加成)苯是平面形分子,其6个C与6个H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为正六元环(键角12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红色不褪
1ml苯
0.5ml溴水 振荡
上层橙黄色 下层几乎无色
结论: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都不反应,由此 说明苯中不存在与乙烯相同的双键
试 一 试 苯的结构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使许多科学家为之苦苦思索,他们 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既不是纯粹 的单键,也不是纯粹的双键, 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键。
“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 不停地旋转起来。凯库勒猛然惊醒,根据梦中受

勒 到的启示,他迅速画起苯的封闭式结构式来。经
过若干次的修正,最后他决定用六角环状结构来
描述苯的分子结构。
凯库勒式 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结论
1、苯分子中不具有典型的C=C; 2、6个碳原子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是 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的特殊的键。
化学2
煤的综合利用 苯
学习目标:
1.了解煤的组成、煤的干馏原理及产物的用途。
2.认识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能描述苯分子结 构的特殊性;通过对苯物理性质的感性认识,能 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3.能以苯的反应事实为依据,归纳出苯的主要化学 性质;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 的辨证关系;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 发现真理,但不要在用清醒的理智检验 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 凯库勒
作业:
课本68页:1-5题
练习册:60-63页相关内容
谢 谢!
3、苯的化学性质
用玻璃棒蘸一些苯,在酒精 灯上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1).苯的燃烧:
实验现象: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与乙炔燃烧现象相

点燃
2 C6H6 +15O2
12CO2+6H2O
(2).苯的取代反应:
a.苯与溴的反应 苯的溴化反应.mpeg
反应现象:
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 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 浅黄色沉淀;
2、苯的结构
碳四价学说和 碳链学说推 测苯的分子结 构
CH C-CH2-CH2-C CH CH3-C C-CH2-C CH CH C-CH CH-CH CH CH2 C C CH-C H CH2 CH2 C CH-CH C CH2
苯分子是否有典型的双键或叁键?如何证明?
1ml苯
0.5mlKMnO4(H+)溶液 振荡
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 的烧杯中,烧杯底部出 现油状的褐色液体。
铁屑作 催化剂
反应方程式:
溴苯
无色液体, 密度大于水
b.苯的硝化反应:苯的硝化.wmv
硝基苯 纯净的硝基苯:无色而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 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硝基苯蒸气有毒 性。
c.苯的磺化反应:
70℃~80℃ + HO-SO3H
想不通的是,苯的分子结构 到底是怎样的呢?
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
凯库勒一直在想着苯的结构这一难题,百
思不得其解,只好停笔,偎炉休息。他面对炉中
飘忽不定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梦
乡。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
自己的面前跳起舞来,它们排成蛇的形状,一会
凯 儿在火焰中翻滚,一会儿卷曲起来,突然,原子
-SO3H + H2O
苯磺酸
(3).苯的加成反应
跟氢气在镍的存在下加热可生成环己烷:
+ 3H2
Ni △
环己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
苯的特 殊结构
苯的特殊性质
饱和烃 取代反应
不饱和烃
加成反应
概括:易取代,难氧化(除燃烧),能加成
4、苯的用途
基本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 尼龙多种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合成 材料等。
水煤气

可燃气体
H2
高温 催化剂
燃料油
H2O
高温
水煤气
液态烃、甲 醇等含氧衍 生物
二、苯
苯 的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 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
发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测 现 定该烃分子式是C6H6, 史 这种烃就是苯。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1、苯的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 状态:液体 气味:特殊气味 熔点:5.5℃;沸点:80.1℃ 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毒性:有毒
一、煤
煤和碳的区别 ?
煤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混
合物;碳就是元素C
1.元素组成:主要含有C,还含少量的H、O、 N、S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中的Si、Al、 Ca、Fe等元素。
2.物质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 复杂的混合物。
煤的综合利用
干馏.wmv
干馏
气化

控制燃烧
液化
焦炭
H2O
煤焦油
焦炉煤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