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及特点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套共同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的总和,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看法、态度和评价的综合体现。

2. 政治文化的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2)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具有密切关系;(3)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与体现1. 政治文化的内涵(1)政治信仰: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府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信仰和坚守;(2)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事务、政治行为的价值判断;(3)行为规范: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4)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是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签名等形式。

2. 政治文化的体现(1)政治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的意识形态;(2)政治价值观念:包括自由、公正、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3)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形式、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4)政治参与方式:包括选举、政治咨询、游行示威等政治参与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作用和意义1. 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越健康、越积极,国家政治稳定的程度就越高。

2. 政治文化对政治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政治文化能够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基础,有利于政治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 政治文化对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作用政治文化可以促进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1.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出尊老敬老、仁爱待人、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念。

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1. 政治文化概述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治意识形态、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和表现。

2. 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
政治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经济等因素。

这些因素塑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政治文化,对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3. 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
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


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机构的安排。

政治观念
是指人们对政治价值观念、权力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认知和态度。


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包括选举、抗议、参与
等行为。

4. 不同政治文化的特点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注重个人利益
和权力斗争,形成了政治腐败和权力集中的文化倾向。

而另一些国
家强调公民参与和民主价值观,形成了政治透明和权力制约的文化
倾向。

5. 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政治文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进政治制度的健康运行和政治行为的良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6. 政治文化的改变和传承
政治文化是可以改变和传承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
文化也会发生变化。

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都可能对政治
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政治文化的变革和传承。

以上是对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政治习惯。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特征。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基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是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2.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政治文化是集体性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合力。

4.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政治文化是渗透性的: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包括对权力、法治、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2.政治信仰: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信仰和信念。

3.政治态度:政治文化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4.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习惯,包括选举投票、政治抗议、政治运动等。

四、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受到国家历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的制约。

3.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4.外部文化冲击:政治文化还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邻国文化、世界文化等。

五、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1.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文化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政治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并反过来受制于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变革。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有:1. 深受历史和传统影响,具有较为稳定和持久的特征;2. 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文化形态;3. 具有地域性和文化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政治文化上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征;4. 在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中,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1. 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指导他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比如,在民主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政治权利应当归于民众,政府应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而在专制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则普遍认为政府应当拥有绝对权力,个人权利和自由可以被牺牲。

2. 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人们对政治问题和政治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对政府和政治领袖的态度、对政治决策的支持程度、对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评价等方面。

政治态度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导致人们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

3.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活动。

它包括参与选举、组织政治集会、进行政治抗议、加入政治组织等各种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的态度和看法。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导致人们在政治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倾向。

三、政治文化的分类政治文化可以根据其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影响程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分类。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特定社会中的政治行为和价值观念,以及与政治相关的习惯和观念。

它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政治精神和政治特征。

2. 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同一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一贯的特征。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形式1. 政治文化的类型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型政治文化、现代型政治文化和后现代型政治文化。

传统型政治文化受习俗、宗教等传统影响较大,现代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理性和法治,后现代型政治文化则强调尊重多元文化和个人权利。

2. 政治文化的形式政治文化的形式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等。

政治文化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政治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参与和自由,而在专制制度下,政治文化往往更加强调集权和服从。

2. 历史和传统历史和传统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美国的宪法制度都深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

3. 宗教和价值观宗教和价值观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往往受到伊斯兰教义的影响,而基督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

四、政治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 维护社会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具有积极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实现政治稳定和发展。

2. 促进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能够促进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和表达。

有良好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形成积极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参与。

3. 保障政治制度的延续良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只有有良好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五、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的挑战和机遇1. 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概念1.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概念政治文化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它认为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社会意识的表现。

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主要观点政治文化唯物论主张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它是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政治文化唯物论主张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政治是文化的表现,文化又影响政治。

3. 政治文化唯物论与其他学说的区别政治文化唯物论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相反,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政治文化是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政治是文化的表现,文化又影响政治。

二、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1.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历史渊源政治文化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俄国革命前后,列宁、托洛茨基等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文化的理论。

2. 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发展20世纪初,俄国革命爆发,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0世纪后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对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文化唯物论的理论。

三、政治文化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是政治文化的基础政治文化唯物论认为,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是决定政治文化的基础。

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2. 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文化唯物论强调政治文化有其物质基础,即社会存在和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存在和生产关系的影响的,没有物质基础的政治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政治行为的方式和制度、政治观念和信仰、政治组织和领导人物、政治活动和习俗等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的总和,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观念。

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政治活动和制度发展的基础、民主政治成功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源自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它是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后形成的一个复合概念。

政治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治的实践和制度的建设。

政治文化在国家范围内对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是政治文化是与特定历史条件、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他文化要素相结合,具有一定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

2.政治文化的要素政治文化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

政治观念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

政治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世界认识和判断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个人或集体对政治事物的思想内容和认识水平。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制度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以及对统一团结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

政治价值观是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对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的选择和取舍。

政治行为是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领域内所展开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等。

3.政治文化的特点政治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历史性。

政治文化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形成的,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实践。

(2)地域性。

政治文化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之中的,它具有一定地域的特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

(3)群体性。

政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群体所共同遵循和传承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群体性和民族性。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根本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形成并具有特定意义的、特定方式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所依赖的文化系统。

政治文化的形成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既受制度、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精神的影响。

政治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并滋养国民思想,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则受政治制度和政治现实的约束和影响。

政治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和引导社会政治行为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民族情感和共同信仰的涵盖。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沉淀下来的文化,具有延续性。

它在民族凝聚、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2.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

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政治文化在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出多样性。

因此,政治文化具有多元性是其重要特征。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政治文化在长期历史中形成,包含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的政治制度,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尽管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基本的核心价值和信念不会轻易改变。

4.政治文化具有引导性。

政治文化具有引导社会政治行为的作用,它对社会和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影响个人和集体的政治行为。

这也说明政治文化在政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操纵性。

三、政治文化的生成过程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生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行为习惯。

政治文化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统的积淀。

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

2.政治制度的影响。

政治文化的生成也受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促进不同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从而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推动。

政治文化的生成还与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是在地方主义在较为分化的政治系 统中似乎是情感的和规范的,而不是认 知的。 • 例如:一个尼日利亚或加纳的偏僻部落 的成员只可能略微意识到中央政权的存 在。但是,他对那中央政府的感情却是 不确定的或否定的,而且他并没有把任 何规范内在化,以调整他与中央政权的 关系。
二、依附型(臣属型)政治文化((the 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 )
• 在这种政体中,中央政府的专业化机构 几乎不可能接触市民、村民和部落成员 的意识。他们的取向或许趋向于非专业 化的政治一经济一宗教的角色,这些角 色恰好与他们部落的、多数的、行业的 以及地方社区的同样是非专业化的结构 和运行相适应。
• 以上是极端的或纯粹的地方主义,它产 生于较简单的传统系统,在这里,政治 的专业化处于最低程度。
• 广大的农村,每个村落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 一个自主的单位,前往乡村的政府重要使者、 税款征集人很少是政府官员,而是些只有私人 身份的包租人或税款征集人的代理者, 他们 给其雇主预垫一笔款后,便随心所欲地收回自 己的所得,村庄常常负有收集税款的责任—— 这种情况进一步削弱当局对单个农民的控制。 法律自身大大地超出统治有力量的范围之外, 他们的命令只是在有限的问题上能取代或修正 宗教法规和地方习惯的普遍结构。
民族性格
• 民族性格是整个民族所表现 出来的性格特征。 • 1946年,美国学者本尼迪克 特写的《菊花与剑》,揭示 了日本人性格两面性。
• 菊花代表着温和、洁净,而剑代 表着武士道精神。 •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格和国民性 是特定的儿童社会化方式的结果。
• 本尼迪克特研究的日本人对儿童的教养 方式,发现日本儿童在“口唇期”即一 岁时,受到溺爱,非常自由,没有纪律; 进入“肛门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 我控制能力)后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受到独裁式的性压抑。本尼迪克特用这 一事实来说明日本人人格的两面性。
• 3、政治文化是儿童社会化、教育、媒体 宣传、成人经历的结果,尤其是成人参 政从政、融入社会和改善经济状况经历 的结果。
• 4、政治文化影响了政治和政府的体制结 构和运作方式——给予压力,但不是决 定它们。
政治心理
• 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但二者 不完全一致,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一 个维面,反映人们在政治情境中的心理 过程,包括个人(领袖心理)、群体心 理。 • 1933年赖希发表了《法西斯主义群众心 理学》,运用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分 析法西斯主义的心理根源。
•第二层,则表现为残 忍、好色、贪婪、嫉 妒等,是对原始生物 欲望压抑的副产品;
• 深层表现为诚实、勤奋、合 作、与人为善,是人的自然 健康的基础,也是所谓“力 比多”(生命本能)自然冲 动的源泉。

• 法西斯主义所体现的是人的性格 结构中的中层,即被扭曲的反常 的性格特征。这种反常的性格特 征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权威主义对 性进行压抑的结果。
• 奥斯曼帝国: • “那个几乎是完全建立在税收、军队支 持和朝廷法则的古老传统基础上的政府 权威,十分迅速地影响到各城镇,但是 很少直接地影响到乡村,而在所有的部 落中几乎没有影响。行省由军事长官和 地主兼封建领主统治,这些地方偶尔受 到首都的影响。游牧部落居住在被阿拉 伯谚语恰当地称之为“傲慢地带”地区, 不尊重外部的权威。
第五讲 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 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多达数百种,政治文 化的定义和概念也不尽一致,不同的学 者给出不同的定义和内涵。
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定义 • 阿尔蒙德是政治文化研究的开创者, 1956 年他在《政治杂志》上发表了《比 较政治系统》一文,首次使用了“政治 文化”这一概念,此后,政治文化成为 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 在对政治文化的解释上,阿尔蒙德 (G.A.Almond)的论述一向被视为最有权威 性。而且他的定义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 断完善。
• 当人们对政治系统、它的输入和输出目 标,以及作为能动参与者的自我,均缺 乏起码的认识和情感时,公民文化就属 于这种类型。
• 非洲部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应归于这种类 型。在这些社会里没有专业化的政治角 以 首领、酋长、“萨满教巫师”是混合 的政治一经济一宗教的角色,而且对这 些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这些角色的 政治取向没有从他们的宗教利社会的取 向中分离出来。村民的取向也含有相对 缺乏由政治系统推动的变化期待的意义。 村民并不从政治系统那里期待任何东西。
•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系 统的心理维面”,包括一国居民当时所 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 • 阿尔蒙德的定义至今影响最为广泛。
• 1990年,阿尔蒙德提出应从四方面明确 政治文化概念: • 1、它是一个国家的人们或部分人们对政 治的主观态度取向;
• 2、它由认知、情感、评价组成,包括人 们对政治现实的认知和信仰,对政治系 统的情感,对政治价值观的评价等。
政治文化的分类
• 1963年,阿尔蒙德和S· 维巴《公民文化》出版, 提出以下三种政治文化划分,这种划分是以已 发展的民主政体和一国人民对政治系统和自身 的态度为基准来测定现代政治文化类型,这种 分类至今为学者们所普遍接受。
一、地域型(村民型)政治文化(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
• 当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输出的取 向明确,但是对政治输入、对政治 参与者的自我缺乏认识。臣民意识 到特定的政府权力并表现了感情取 向,像喜欢或厌恶;也有评价,如 合法或不合法。
• 他对法西斯头面人物如希特勒等人的个 人隐私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是性无能 导致攻击性行为,这是导致希特勒等政 治领袖的法西斯主义倾向的心理根源。
• 而法西斯主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的根源在于群众的性格结构中。
• 赖希把人的性格结构区分为 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层,是文明的外壳, 体现为礼貌、同情心、 负责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