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精品

合集下载

红楼梦贾府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伦理

红楼梦贾府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伦理

红楼梦贾府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伦理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贾府是一个富豪世家,被描述为一个繁华而庄重的家族。

贾府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伦理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从宴会礼仪、家族规矩和婚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贾府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伦理。

1. 宴会礼仪在贾府中,举办宴会是常见的社交活动。

宴会礼仪在《红楼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是宴席的座次安排。

贾府中人人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宴席上有着不同的座次,这体现了家族中的权威和社会地位。

同时,在宴会中,宾客与主人之间的互动也需遵守一定的规矩,如致辞、敬酒等。

这种礼仪规范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2. 家族规矩贾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拥有许多成员,因此需要一套严格的家族规矩来维持秩序和和谐。

以孝道为基础的家族规矩是贾府的核心价值观。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被视为贾府中人的义务,违背这一规矩将被视为无德之人。

此外,谦逊有礼、讲究纪律也是家族规矩中的重要内容,这些规矩体现了贾府中人对家族和家庭的忠诚和责任。

3. 婚姻伦理婚姻在贾府中被视为一种严肃而神圣的事情。

贾府重视门第观念和传统的婚姻伦理。

贾府中的人往往不允许自由选择配偶,而是要通过家族介绍和物色来安排婚姻。

父母的决定权在婚姻中占主导地位,子女往往顺从家长的安排。

这种婚姻观念体现了家族尊卑有序的道德观念,并强调了家族和谐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性。

4. 礼俗传承贾府乃至整个《红楼梦》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俗传承。

在贾府中,各种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都会举行相应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成年礼、婚礼等。

这些仪式和庆祝活动凝聚了贾府中人的情感,也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些礼俗,贾府中的人们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5. 道德伦理在贾府中,道德伦理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核心。

家族中的每个人都被期望遵守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守时守纪、尊重他人等。

同时,忍让宽容、关怀他人也是贾府中人所追求的美德。

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知识文库 第11期24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杨毅《红楼梦》的文学价值非常高,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描写了礼仪的细节,使后人可以了解当时的礼仪文化,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红楼梦》所描写的礼仪对塑造人物形象、反应当时的社会风貌、展现小说的情景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家庭礼仪文化、生活礼仪文化、制度礼仪文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本文通过与礼仪的概念相结合对《红楼梦》所描写的礼仪文化进行了分析,对《红楼梦》中展现的不同生活阶层的礼仪文化进行了研究。

1 家庭礼仪文化中国人有着十分浓厚的家庭观念,若家庭氛围良好,家庭成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家庭关系中有一种是父子之间的礼仪文化,本书有关于“父慈子孝”的描写,父亲在儿子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儿子在父亲面前必须唯命是从,百依百顺,“父亲指责儿子是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这种观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都根深蒂固。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红楼梦》所处的那个年代中,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妻子需要依赖于丈夫,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而是像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例如《红楼梦》内的邢夫人,当他的丈夫想要纳妾的时候,邢夫人不仅不能够反对,反而要极力的促进这门亲事,真是可悲可叹。

当时夫妻之间的礼仪是大部分是用来约束女性的,而对男性的限制却比较少,女性必须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男性却可以三妻四妾,这对于女性确实十分不公平。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也描写了主仆关系之间的礼仪文化,仆人必须对主人决定的服从和忠诚,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想。

2 生活礼仪文化《红楼梦》中描写的生活礼仪文化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道德方面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性格与心理。

2.1 婚姻礼仪文化《红楼梦》中描写了两段十分有趣的婚姻礼仪,一个是贾琏偷偷的趣尤二姐,另外一个是薛蟠迎娶夏金桂,这两个人的婚姻描写虽然没有占到很大的篇幅,然而对比起来却是十分的有趣。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资料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资料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资料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其背后的礼仪文化。

以下是从《红楼梦》中解读出的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一些资料:
封建等级制度:在《红楼梦》中,封建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从贾母和王熙凤等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她们在家族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等年青一代则处于较低的地位,必须严格遵守等级制度,比如在见长辈、宾客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矩。

大家庭中的关系:在《红楼梦》中,大家庭中的关系十分复杂,需要遵循严格的家庭礼仪。

比如,晚辈对长辈的称呼要加“儿”,以示尊敬。

同时,贾母和王熙凤等人物也常常以维护家庭和谐为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婚姻礼仪:在《红楼梦》中,婚姻礼仪也是非常严格的。

贾母和王熙凤等人物在安排婚姻时,不仅要考虑双方的感情,还要考虑双方的门户、地位等因素。

而在结婚典礼中,也有许多繁琐的礼仪规矩需要遵循。

社交礼仪:在《红楼梦》中,社交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母和王熙凤等人物在接待宾客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礼仪规矩,比如宾客到来时要出门迎接、敬茶、敬酒等等。

而在宴席中,也有许多规矩需要遵循,比如座位的安排、菜肴的选择等等。

《红楼梦》中描绘的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它不仅强调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大家庭中的关系,还强调了婚姻礼仪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摘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a着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其中涉及到的各种礼仪细节的描写,也具有很到的鉴赏性,方便后人日后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礼仪风貌。

本文结合书中的内容,分析和研究《红楼梦》中的礼仪规范。

关键词:《红楼梦》;礼仪本文结合礼仪的概念,分析《红楼梦》中所出现的礼仪场面描写,具体分析《红楼梦》所表达出来的各个生活阶层不同的礼仪文明。

1《红楼梦》中的制度礼仪分析制度礼仪是政治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方面,它的诞生是统治者从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出发,所制定的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红楼梦》中,贾府是赫赫有名的名府,他们既扮演者皇亲国戚的角色,也有着朝中重臣的重要身份,他们属于当时的上层社会,必然要遵守当时的制度礼仪。

1.1君臣之间的礼仪分析君臣礼仪是国家制度礼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这一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君臣之间的礼仪规范的基本形态。

贾元春省亲所乘坐的轿子刚刚落下,贾府的所有人都基本出动,全部在路旁实行跪拜礼,就连贾府中权力最大,最受尊崇的贾母也是如此。

通过跪拜,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这是我国古代延续最长的一种礼仪。

跪拜礼仪加深了尊卑贵贱等级,深刻体现出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森严等级。

在君臣礼仪面前,贾元春和贾府首先是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亲人、子女的关系。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制度礼仪,不仅要有严格的执行力度,还有专门的礼仪太监来进行监督和指导。

在省亲的整个过程之中,贾府之间的谈话,进退,俯仰等各种动作礼仪,都在礼仪太监的指导下进行,身份地位不同,其动作也各有差异。

这个细节就可以反映出当时制度礼仪的严苛性。

1.2臣与臣之间的礼仪分析臣子与臣子之间的交往,也是有严格的礼仪讲究的。

在《红楼梦》中,有一节描写贾赦等人去给北静王府拜寿的片段。

首先是递名帖,写明自己的身份;其次是由北静王府门口的小太监进行通传,得到同意之后,才会被领着进府;进了府门之后,到了内宫门之前,又由小太监进行通传,得了一个“请”字之后,一行人才按照家族身份规矩肃敬的进入殿门。

红楼梦中的宫廷文化与礼仪规范

红楼梦中的宫廷文化与礼仪规范

红楼梦中的宫廷文化与礼仪规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宫廷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宫廷为舞台,描绘了清朝宫廷文化和礼仪规范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服饰、宴会、婚嫁和宫廷礼仪等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宫廷文化与礼仪规范。

一、服饰在红楼梦中,男性官员通常穿戴官服,如朝服、常服等,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而女性则注重服饰的装饰性和色彩。

贾府中的女性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穿戴华美的汉服,这些汉服通常由绫罗绸缎制成,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致的刺绣装饰为特色。

另外,妇女还会佩戴头饰,如钗、金簪等,以显示其婚姻状况和身份。

二、宴会在红楼梦中,宴会是宫廷生活中重要的社交活动。

宴会通常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包括座次安排、食品摆放和仪态等方面。

主人要准备丰富的筵席和美味佳肴,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客人则要遵循礼仪,如按照座次就座、用餐时要注意文雅的举止等。

红楼梦中的宴会场景描写了宫廷宴会的热闹和繁华,展现了封建社会礼仪规范的细致与严谨。

三、婚嫁婚嫁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中的一大重要仪式,红楼梦中也有多个婚嫁场景。

婚礼的过程通常有很多规矩,包括娶亲礼、过堂礼和迎亲礼等。

新娘要穿戴嫁衣,化妆得体,以展示其美貌和礼仪。

同时,参加婚礼的亲友们也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参与,如送礼品、祝福新婚夫妇等。

红楼梦中的宫廷婚嫁场景展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以及相应的礼仪规范。

四、宫廷礼仪宫廷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是非常严格的,人们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行事。

在红楼梦中,人物们常常进行各种仪式和礼节,如升堂拜祖、宴客接待等。

宫廷中的人们要注意形象仪态,言行举止要符合宫廷礼仪的规范。

同时,人们之间的称呼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显示尊卑和亲疏关系。

红楼梦中的宫廷文化与礼仪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人们相互之间的尊卑关系。

通过对服饰、宴会、婚嫁和宫廷礼仪等方面的描写,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宫廷生活的细节和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宫廷文化,还对后世的社会风尚和礼仪规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文化传承:从《红楼梦》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

传统文化传承:从《红楼梦》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

传统文化传承:从《红楼梦》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1. 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家庭礼仪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家庭礼仪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和描写,来探讨古代家庭礼仪的特点及其在今天的传承意义。

2. 古代家庭礼仪概述在中国古代社会,尊敬长辈、教养子弟、和睦相处是家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

这些价值观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1 尊敬长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年长者享有崇高地位,并被视为智慧和经验丰富的导师。

他们被赋予了家族决策权、牵头主持家族事务的责任和权力。

在《红楼梦》中,贾府长辈们如王夫人、贾母等都被视为家族的领导者,他们的话语具有决定性意义。

年轻一辈必须尊重长辈,并遵循他们的教诲与要求。

2.2 教养子弟古代中国儿童教育注重道德品质、家庭观念和文化修养的培养。

父母及长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主角之一,同时也是贾府世袭显贵世家后代,在家庭教育方面受到了极为严格而精细入微的培养。

2.3 和睦相处和谐相处是古代中国家庭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心、支持、尊重和帮助彼此,并共同努力维护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

《红楼梦》中以薛宝钗、林黛玉等女性角色为例,她们在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展示了和睦相处的智慧与品质。

3. 《红楼梦》中的家庭礼仪描写3.1 家族典礼与祭祀《红楼梦》中,贾府的各种重要场合都有详细描写,如宗祠祭奠、祖先敬拜等。

这些典礼和仪式凝聚了家族成员共同的情感和记忆,并且强调了对家族长辈及先祖的敬意。

3.2 添丁接待与婚嫁仪式在古代中国,重视传承血脉是一种常见观念。

《红楼梦》中描述了贾母对贾家子弟的期望,以及洞房花烛夜等婚嫁仪式。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子孙后代繁衍的关注和珍视。

3.3 家事商议与决策古代中国家庭决策往往是集体进行的,并由长辈或权威人士主导。

红楼梦中的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描写官僚贵族家庭的长篇小说,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是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描写以及对话对礼仪和文化传统的揭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清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传统的内涵。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对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礼仪和文化传统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少爷,他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礼仪规范的制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而贾母则是一个传统礼仪观念的代表,她对家族的规范和传统非常重视,并以此来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王熙凤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人物,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断迎合和利用传统礼仪和文化传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红楼梦展现了清代社会中不同人物对礼仪和文化传统的态度和追求。

其次,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也是对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着传统礼仪的家族生活。

例如,在贾府的大殿中,有着严格的座次和礼仪规范,贾府的家族成员在这样的场景中举止庄重,言谈举止也受到严格的规范。

此外,红楼梦中还描绘了一系列传统的节日庆典,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场景中的礼仪活动和传统习俗都是对清代社会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生动展示。

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写,红楼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清代社会生活。

最后,红楼梦中的对话也是对礼仪与文化传统的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态度。

在贾府的对话中,人物常常以礼貌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对话中常常涉及到传统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传统,如尊称、礼节等。

通过对话,红楼梦不仅展示了清代社会中人们对礼仪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遵循,也揭示了其中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贾府中的女性人物常常受到传统礼仪的束缚,但同时也对这种束缚感到厌倦和不满。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红楼梦》被尊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想必不仅仅是因为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让人终生受益,感触颇多,足以用来醒世警世,劝人谏人。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你哦!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悲喜千般同幻渺,盛席华宴终散场。

无论是纵观全书还是咬文嚼字,红楼梦中叹人生无常变幻莫测的情景不在少数,不进让人悲叹天意如此,造化弄人。

时不时由书及人,亦开始自怜自伤,自悲自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不安和忐忑,不知未来路途是否艰险,究竟是福是祸也尚不知。

开篇就有二仙师道:“那红尘中虽有些乐事,但不能永久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后来《好了歌》以及甄士隐对此做的一番解注,亦表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看贾府的兴衰荣辱,从元妃省亲的壮观到获罪抄家后的凄凉,从万贯家财到一贫如洗,从人烟阜盛尽享天伦之乐到物是人非犹感离人之伤。

更让人不免扼腕叹息,为何不能一帆风顺地度过太平盛世,反倒要历经这些磨难。

可知劫难是命中定数,无可奈何,避之不及。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以平常之心看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守得贫,耐得富。

若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必就能坦然地过这一生了,人生中自会少了许多庸人自扰地烦恼,更添了些超然物外的乐趣。

所以这第一哲理,便是要我们坦然面对人生,因为人生无常。

本应诚心善待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礼仪之邦里,仁义一直就是贤者的修身标准。

若是凡事都能义字当先,以仁处事,以礼待人,想必会过得更为洒脱。

看那薛蟠为争买一婢目无法纪打死冯渊,致使自己入狱;为调戏柳湘莲无端滥情遭苦打;因争风吃醋枉杀人命而差点让自己偿了命。

再看凤姐,若是能待下人能够和顺些,少些飞扬跋扈,也不会尽失人心;若不是贪图钱财放高利贷,也许不会落得散尽家财一无所有;若是不善妒害死尤二姐,能雅量容人,也不会受到贾琏的冷落;若是不指使张华状告贾府,又怎么会火上浇油惹龙颜大怒……由此可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楼梦解读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鲍琼芳(院系:法学院学号:09060202)摘要“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作为中国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千万读者的心。

它讲述了一部家族兴衰史,一段哀婉叹息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内容之丰富,情节之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则希望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解读,重点探究其中的礼仪文化部分。

拟从君臣之礼,夫妇之礼,长幼尊卑之礼来展示一个礼仪规范无处不在的红楼梦。

关键词礼仪之邦;一夫一妻制;媵妾制;长幼有序一、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民族被誉为“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礼仪制度。

它几乎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关于礼的起源,荀子做了如下阐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在远古时期,礼主要是用于部落祭祀。

奴隶社会形成后,礼就成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

《左传》记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

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盟。

孔子发展儒学,传播儒家思想,其目的就是克己复礼、此处礼即为周礼。

他希望通过入学的礼的思想,恢复社会秩序。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尊崇地位得以确立,礼仪得到广泛推广。

经过长期的完善,礼制逐渐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

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礼仪规范。

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以下,就对其中的君臣、夫妇、尊卑展开阐述。

二、《红楼梦》中的君臣之礼封建礼教确立了“三纲五常”的标准,要求世人严格遵守,执行。

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不难看出,君臣之礼为三纲之首,这是整个封建时期巩固君主专制制度,树立君主权威的需要。

《红楼梦》中,虽然并未对皇帝做详细而直接的描写,但却从侧面表现了皇权至上原则。

1.贾府兴衰,皆由皇命贾府乃是钟鸣鼎食的封建大家族,深受皇恩。

林黛玉初入京城,亲眼见此时贾府的奢华。

仅是两府的府邸,就已经占据了大半条街,建筑装饰无不是富丽堂皇,规格甚高。

更重要的是,“敕造宁国府”,敕,表明乃是奉皇命所造,这是莫大的荣耀。

进得荣国府,又是一番景象。

府中有个“荣禧堂”,乃御笔亲赐,可见贾府盛眷正隆,备受器重。

再提及贾府的官职,由军功起家,官至侯爵。

宁国公和荣国公过世后,分别由嫡长子袭了爵位。

荣国府贾赦承袭了爵位,次子贾政论理是没有官职的,然而“皇上因恤先臣,即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儿子,立即引见,遂额外赐了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这种矜恤重臣,恩及家人的做法是帝王显示仁慈宽厚的一贯做法。

但是,树大招风,君心难测,今日的恩宠有加,转眼就已是过眼云烟。

不过短短几十年,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就面临抄家收监,分崩离析的下场。

贾府落败除了自身作风建设有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尽到君臣之礼,过于高调,不懂得收敛,低调行事。

对于这种挑衅君王权威,嚣张跋扈,有损皇家仁义治国形象的臣子,怎么可能就此姑息?另一方面,四大家族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不免有结党营私,谋逆之嫌,加上有心人士的挑拨,贾府的命运可想而知。

2.元妃省亲,皇室礼仪不可轻慢大观园是整部《红楼梦》情节展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它见证了红楼众多女子的命运历程,另一方面,它也是贾府兴衰的标志。

大观园起于元妃省亲,为了能够符合皇家的规格,显示皇家的高贵,贾府严阵以待,斥巨资打造这座富丽堂皇的大观园。

圈地造园,堆山凿池,起楼竖阁,邀请名流题词做赋,网罗天下珍宝置于其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硬件设施符合了迎接皇妃的标准,软件设施也不曾落下。

在会见的礼仪方面,也小心谨慎,唯恐有所差错。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皆有规范。

贾政虽是元春的亲生父亲,见到女儿时仍需行跪拜之礼,贾母在贾府地位极高,且年事已高,也要“按品大妆”,方可拜见。

因为元春此时代表的是皇室,一举一动,皆按皇室之礼,倘若逾矩而行,则就是丢了皇家体面。

三、《红楼梦》中的夫妇之礼贾府身为一个大家族,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礼仪规范,用来维系家族内部的平衡。

这种礼仪制度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礼仪缩影,其中最为人所知悉的是夫权,家长制。

1.一夫一妻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起于西周。

“妻者,齐也,秦晋为匹”。

这一制度是宗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还衍生出来了嫡长子继承制。

古代社会伦理极其重视等级制度,在家庭里也不例外。

围绕这一制度划分了等级。

夫为妻纲,坐做妻子的,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逊于丈夫,以夫为天,为丈夫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听从丈夫的命令。

古代娶妻是大事,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称为六礼。

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照六礼缔结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婚姻。

《红楼梦》中,邢夫人是贾赦的正妻,她是夫为妻纲这一原则的忠诚贯彻者,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贾赦好色,邢夫人为其纳了无数房妾室,最为代表性的是第46回中,贾赦看上贾母的贴身婢女——鸳鸯,令邢夫人代其办妥这件事。

邢夫人先是派出儿媳王熙凤,事情不成转而亲自出面劝说鸳鸯,威逼利诱,还联系其兄嫂劝说其顺了贾赦的意思。

贾母知道,痛骂贾赦方才作罢。

最后依然还是从外头花了几百两银子购买了一个小女孩。

她的这种行为不免有为虎作伥之嫌,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然而,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却是无可指摘的。

邢夫人只有贾琏一个儿子,完全不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有讨得贾赦的欢心才可以稳住自己的正妻位置。

她已经人老珠黄,凭容貌显然没有可能了,只能一味顺从丈夫的心意,为其纳更多的妾,开枝散叶。

封建社会对女子极为苛刻,行事若有偏差就可能被休弃。

七出之条,都是禁忌。

倘若她拒绝为丈夫纳妾,就可能因嫉妒之名被休。

联系邢夫人的处境,我们不得不为她的行为哀叹。

2.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同时诞生的还有媵妾制,出了正妻外,男子可纳其他女子为妾,这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它是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宗法制与奴隶制相结合的产物。

妾在家庭中是一种畸形的存在,依附男子过活,代替妻子为男子生儿育女,却得不到尊重。

地位比较低,甚至比不上地位高的丫鬟,受到别人的轻视。

平日里服侍正妻,不得出席祭祀等重大活动,得不到家族的承认,若能留下子嗣待遇会有所提高,否则命运悲惨。

《红楼梦》中妾的代表人物首推赵姨娘。

她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外乎刁钻刻薄,心地狠毒,品性恶劣,不得人心。

其实,她的这种性格除了因出身低贱没有得到好的教导外,很大一部分是在长期的压迫中造成的。

虽然她为贾政生下了一子一女,却依然是奴婢身份。

亲身的子女不能称呼她为“母亲”,女儿探春以她为耻,不愿承认她。

这种情况一是由于自小养在王夫人处,与赵姨娘感情淡薄,另一方面,赵姨娘的身份使其自卑自厌,她的行为使其蒙羞。

儿子贾环不受宠,时常受欺负,完全处在宝玉的光环之外。

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她不得不步步为营,为自己和儿子谋划将来,做出了很多令人厌恶的事情。

她的心理已然在争斗中扭曲,造成日后的悲剧。

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古籍中有记载:凡属一家一姓,当念乃祖乃宗。

宁厚毋薄,宁亲毋疏,长幼必以序相洽,尊卑必以分相连,喜则相庆以结其绸缪,戚则相连以通其缓急。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族制度的内容。

1.长幼有序贾府男主外女主内。

略去宁国府不提,以荣国府为例,荣国府内的管家大权由王熙凤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她并不是决策者。

贾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贾母出生四大家族的史家,又被封为诰命夫人,贾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皆由其所出,地位显赫,在贾府有着绝对的权威。

贾赦强纳鸳鸯,被其知晓后痛骂一顿,只得熄了心思。

贾政将宝玉打个半死,贾母出面干涉,他也只能恭敬地请罪不得反抗。

用饭时,更是有王熙凤和李纨在旁服侍。

聪明如王熙凤者,处处顺着贾母的心意,得到贾母的宠爱,因为贾母才是贾府真正的掌权者。

同辈之间,也有规矩。

例如宝玉是兄长,对犯了错的贾环可以斥责,贾环只能听训,这是因为古代奉行“兄友弟恭”,兄长可以教训弟弟,这是教导,弟弟若是反抗,就是失了礼。

王熙凤虽然握有大权,威望很高,但是李纨却可以打趣讽刺她而不遭记恨,因为李纨是长嫂,长嫂入母,自然可以管教她。

2.尊卑有别这一礼仪主要适用于嫡庶,主仆之间。

嫡子当然的地位高于庶子。

宝玉乃嫡子,万千宠爱在一身,贾环为庶子,就不大得敬重。

迎春为庶女,远嫁中山狼孙绍祖,活活虐待致死,庶女的身份甚至影响婚姻家庭。

主仆之间的规矩更是繁杂。

金钏被王夫人怀疑带坏宝玉,直接赶出了贾府,最后投井而亡。

抄检大观园时,漂亮泼辣的晴雯遭劫被赶,最后在家中孤苦死去。

丫鬟的性命不受到重视,主人要赶要留全凭心情。

毕竟握有卖身契的主人是高贵的,而签下卖身契的奴婢自然是卑贱的。

《红楼梦》上演的不仅是一场爱情悲剧,也是一出礼仪大戏。

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为其稳定社会的积极性而喜,也为其抹杀人性的消极性而悲。

参考文献[1]胡文斌《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中国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2]孟萨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77年版[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4]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