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驾岭矿井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矿井运输与提升

毕业论文选题表年级层次:2012本科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矿井运输与提升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层次: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姓名:指导老师:完成设计时间:二0一二年五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古书院矿运输与提升设备的选型设计及各配件的选用和零部件的设计和校核等内容。
通过对给定的年产量和矿井深度的计算,选择合适的钢丝绳、提升机,并对选定的各部件进行校验。
通过对运输与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以及对其进行校验,选择出最适合于煤矿的安全、合理、经济的设备。
关键词:运输设备提升设备多绳摩擦式提升机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Gushuyuan Coal Mine Transport and upgrade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design and components selection and parts of the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and content.Based on the given annual yield and mine depth calculation, choose the right wire rope, hoisting machine, and the selected components check.Based on the transport and upgrade equipment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its calibration,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for coal mine safety, reasonable, economical equipment.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lifting equipment for multi rope friction hoist目录1. 矿井运输 (3)1.1.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1.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 (3)2. 矿井提升 (10)2.1. 矿井提升的依据和资料 (10).2.2. 设备型号及数量 (10)2.3. 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计算 (11)2.4. 副立井提升容器确定 (12)3. 提升钢丝绳计算选择 (14)3.1. 提升钢丝绳的计算 (14)3.2.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选择 (20)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矿井运输与提升1. 矿井运输1.1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㈠井下运输方式主井:箕斗提升副井:罐笼提升运输大巷:皮带运输机运输轨道大巷:矿车运输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输㈡井下运输系统:煤的运输: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条带运输巷→带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车场煤仓→主井提升到地面。
矿井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1396(50)
13-1
气煤
0.70~2.63
────
1.52(82)
11.18~32.31
────
19.20(82)
7.40~14.07
────
9.81(80)
37.93~45.48
────
41.75(79)
8~16.5
────
11.7(68)
44.2~90
────
71.7(20)
1.24~1.55
综上所述,本井田新生界第四含水层孔隙水、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对井下开采均有较大影响。但是,只要在可采煤层浅部留设适当的防水煤柱,四含水一般不致于溃入矿坑而对煤层开采构成大的威胁。这样,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便成为本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
表1-2-2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泥岩
简单
基本全区可采
稳定
40
4-1
0~5.20
0.68
泥岩
泥岩
简单
局部可采
不稳定
83
1
1.85~11.89
7.46
砂质泥岩,部分为砂岩
砂质泥岩
较复杂
全区可采
稳定
表1-2-3可 采 煤 层 物 理 性 质
煤层
名称
颜 色
结构、构造
光 泽
煤岩成份
煤岩类型
其它
17-2
黑色局部
灰黑色
粉末状为主,少量块状、
鳞片状
3.10
浅部为中\、细砂岩,
其它地段为泥岩
泥岩
简单~较简单
全区可采
稳 定
80
8
0~5.15
特殊工艺技术在瓦斯压力测试钻孔施工中的实践

化及渗透水化造成膨胀 ,易发孔内坍塌卡钻和快速
河 北 煤 炭
浆液 自管外预 留管中返 出孔 口,注浆压力控制在 3 Ma P 左右 ,注浆封孔 2 4 h后用 8 m钻头扫孔 9m
3 1 . 1 后压清水试压 ,试压合格后方可正常钻进 , 51 ' 否 则重新 注 浆 固结孔 口管 ,为下一 步注浆 加 固孔 壁 奠定基础 ,确保钻窝底板裂隙完全被封堵。 32 膨 润 土作 为 冲洗介质 . 对于破碎软岩地层 ,冲洗液能否有效抑制膨胀 型岩层的膨胀和有效护壁是控制缩径 、塌孔 的关键 性和每个钻孔的瓦斯监测效果 。
由于上部煤层顶板为含铝土质粉砂岩 ,且受高 地应力影响 ,岩层遇水膨胀较快 ,因缩径很快往往 造成瓦斯测压装置无法下设 至 煤层顶部 。如果
测压装置不能下设至 2煤层顶板 ,由于钻孔上部 缩径也能造成瓦斯压力增大,致使数据不准。
力测试结果的准确 ,为瓦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施工技术研 究
岩裂隙发育 ,且上段岩层含铝土质 ,遇水后表面水
否准确测瓦斯压力 的技术关键 ,经现场研究采用如 下特殊工艺进行施工。
31 孔口固结孔口管 . 采用 M 型 30 l l—5 0 n钻机施工 , 西16 i金 4 ml l 刚 石复 合 片钻 头 开孔 ,钻 孔施 工 3 . m后 下设 2 17 mx 2 6 m m的孔 口管 , 后注浆 固结孔 口管 , 然
钻场 内,与采 皮带上 山反方向下斜 4o成孔 ,以 5 实现最佳观测效果。设计 4 个下斜孔 ,终孔层位为 2 煤层底板 2 m,总工程量为 25 。 1 m 第一个 钻孔施工时 2 时由于孑 内坍塌及钻 3n I L 孔缩径快等问题无法钻进。针对上述难题 ,改进施
矿井通风设计论文毕设论文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依据 (2)一、矿井概况 (2)二、井巷尺寸及支护参数 (3)第二章矿井及采区通风系统 (4)一、采区通风方式 (4)二、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4)三、主扇的工作方法 (5)第三章矿井总风量和各用风地点风量 (7)一、矿井总风量计算 (7)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14)一、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则 (14)第五章矿井主扇风机的选型 (18)一、选型依据 (18)二、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8)第六章参考文献及感想 (20)一、参考文献 (20)二、感想 (20)附图1: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图 (21)附图2:通风容易时期通风 (22)附图3: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 (23)附图4: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网络图 (24)前言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学习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
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1)巩固和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技术图表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学风和科学态度。
(5)应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方法。
第一章设计依据一、矿井概况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5˚,煤层厚2.5m,属于瓦斯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380m,走向长度7200m,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m。
毕业设计(论文)-矿井提升机的选型设计及电气控制

矿井提升机的选型设计及电气控制前言矿井提升需要用一些专用的提升设备,主要有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提升机,井架,装卸载设备以及一些辅助设备。
矿井提升设备是矿山较复杂而庞大的几点设备,它不仅承担无聊的提升与下放任务,同时还上下人员。
矿井运输是煤炭生产过程的一部分,煤炭的井工生产中,运输线路长,巷道条件多种多样,运输若不畅通,采掘工作就无法继续进行,井工生产的煤矿运输作业,包括从工作面到矿井地面的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辅助运输包括矸石、材料、设备和人员运输。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对中型矿井生产所用的运输设备以及固定机械设备的选型及电气控制进行的一次合理选择。
选择系统配套附件,根据各设备外形尺寸及安装要求,并考虑其运行条件,最终确定提升机房的布置图。
毕业设计,作为毕业前夕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总结、检验和完善。
通过这次设计,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有很大帮助。
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和巩固发展所学知识也受益非浅;我们要较系统的了解矿用提升设备和排水设备在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从总体选型原则,从煤的开采、运输,及提升设备的选型、校核以及强度计算和经济合理性等等。
并通过这一实践,开阔了思维,丰富了知识,为我们即将做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毕业设计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
在各位老师及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为所用。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的大型固定设备之一,是联系井下与地面的主要运输工具。
矿井提升工作是整个采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从地下采出的煤炭、矿石必须提升至地面才有实际应用价值。
废石的提升,工作人员、材料及设备的升降等都要靠提升工作来完成。
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生产,而且涉及人身安全。
云驾岭煤矿选煤厂煤泥水系统优化探讨

2 _ 2 煤泥 水 系统存 在 的 问题 云 驾岭 选 煤 厂煤 泥具 有 研 , 选 择凝 聚剂 氯化 镁 替代 原有 使 用效 果差 的硫 酸 钙。 通 粘度大、 粒 度 细 的特 点 , 为加 快 细 粒 级煤 泥在 水 中 的沉 降 过 实验 室 实验 与工 业性 应 用 实验 表 明 , 新凝 聚 剂氯 化镁 与 速度 , 采 取 了在 捞坑 溢 流 槽添 加 聚 丙 烯 酰胺 , 使 煤泥 水 中 絮凝 剂 配 合使 用 , 能够 使 煤泥 水 快 速 絮凝 沉 降 , 减 少 泥 化 细粒 级快 速 沉 降浓缩 , 实现 了清 水洗 煤 。但 随着 入洗 量 的 问题 对循 环水 水质 的影 Ⅱ 向, 同时 月度 凝聚 剂用 量从 原来 的 增加 , 运 行 一段 时间 后 , 煤泥 水 系统 中 出现 以下 问题 , 造 成 4 8 0 t 降低 到 现在 的 1 3 0 t 。 循 环 水 浓度居 高不 下 , 影 响正常 的洗 煤生 产 : 4 改造后 的效 果 ① 絮 凝 剂加 药 系统 无法 保证 持续 稳 定 的加 药 : 该 厂 絮 4 . 1 提 高 了煤 泥 水 系统 处理 能 力 , 降 低 了循 环 水 浓 凝剂 是通 过一 个直 径 2米、 高 2米 的搅 拌桶 搅拌 溶解 后 , 度 通 过 粗煤 泥 回 收系统 和水 循环 系统 的改造 ,大大 改 善 边 加 药 一 边 自流 到 捞坑 溢 流 槽 进入 到 3 0米 浓缩 池 , 生 了煤 泥 水 浓 度 大 的 问题 , 循 环 水 浓度 的 降低 , 有 效地 保 证 产 中絮凝 剂 溶解 效 果 、 加 药浓度 和流 量根 本 无法 控制 。( 了跳 汰 洗煤 的产 品质 量 。 粗 煤泥 回 收能 力 不足 :随着 煤 泥 量 的增 加 ,原 有 的 两 台 改造 前后 的各 项指标 见表 1和表 2 。 中2 5 0 mm 型旋 流器 处理 能力 偏小 ,为提高 处理 能力 只 能 由表 1 和表 2改造前后对比表可看出: ① 改造后絮凝
云驾岭一矿井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精品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刘忠宇专业采矿工程设计(论文)起止日期2012年3月19日至2012年6月10日设计(论文)题目云驾岭一矿井设计内容及要求:1、云驾岭一矿井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计算矿井储量;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确定矿井开拓开采方案;设计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矿井运输、提升、通风和排水方案设计并进行相关计算。
2、编写矿井新井设计说明书(不少于6万字)或专题论文(不少于3万字)。
3、按比例绘制方案设计图(6~7张)。
其中1张必须手绘,其他计算机绘图。
4、设计说明书一般按大纲的章节编写,各章重新开页。
编写说明书必须计算准确,制表清晰,插图美观,做到文字说明和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
说明书严格按照《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撰写基本要求》中的规定排版和打印。
5、设计图纸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绘制,图中的设计内容、比例等应符合设计大纲的要求,平面图和剖面图应相互对应。
指导教师系主任院长2012年3月2摘要这次毕业设计我们所做的是云驾岭一矿新井设计。
它包括井田地质、开拓、开采、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以及其它几个方面。
云驾岭一矿新井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井田概述。
矿井的地质、地理位置、煤层等基本情况的概述。
2.井田开拓。
矿井井田内的可采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确定。
以及水平的划分,井筒位置的确定,经济比较部分,采区的划分,井底车场线路计算,硐室布置等部分。
3.采区设计及开采方法。
主要介绍采区的设计、开采的技术和技巧、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系统的构成以及采区各峒室的布置和采区的工作制度。
4.矿井生产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方式的确定及其所用设备额选型计算与相关的硐室布置等。
为了实践并且把这四年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真正的成果,针对云驾岭一矿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多种开采方案和设想。
例如,长壁工作面采煤法在开采缓倾斜煤层的过程中,在老顶周期性跨落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进行回采、掘进和维护。
矿井设计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专业论文浅谈我国采煤机发展现状与前景学生姓名:白云浩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采矿工程1142专业课程:矿井设计任课教师:郭俊杰2014 年 6 月 1 日摘要:采煤机作为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简述了现阶段采煤机的种类,回顾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史,指出了我国采煤机的发展前景和主攻方向着重在于发展采煤机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技术,同时提高采煤机与其他“两机一架”综合配套技术。
关键词:采煤机种类发展史前景一、引言随着我国易采煤区的不断枯竭,采煤的难度不断加大。
同时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结构、组成愈加复杂,因而发生故障的原因也随之复杂为了保证我国煤炭能源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保证在难度大的采煤区机械保障较高的效率,就必须要在采煤机械上下功夫,提高采煤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效率,以保证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安全。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煤机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实现突破。
二、采煤机种类及使用范围采煤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
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
采煤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工作机构形式可分为锯削式采煤机(即截煤机,靠安装在循环运动的截链上的截齿深入煤壁截煤)、刨削式采煤机(即刨煤机,靠刨刀的往复运动刨削破煤)、钻削式采煤机(靠钻头边缘的刀齿钻人煤-体,由钻头中部的破煤刀齿将中部的煤体破碎)和铣削式采煤机(靠滚筒上的截齿旋转铣削破煤);按牵引方式可分为链牵引式采煤机和无链牵引采煤机;按牵引部位置可分为内牵引式采煤机和外牵引式采煤机;按牵引部动力可分为机械牵引采煤机、液压牵引采煤机和电牵引采煤机;按工作机构位置可分为额面式采煤机和侧面式采煤机。
使用范围:本机可在周围环境空气的甲烷、煤灰、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含量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所规定的安全含量的矿井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驾岭矿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第1.1节矿区概述 (1)1.1.1 井田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第1.2节井田地质特征 (2)1.2.1 地质特征 (2)1.2.2 地质构造 (3)1.2.3 水文地质 (3)第1.3节煤层特征 (4)1.3.1 煤层 (4)1.3.2 含煤性概述 (4)1.3.3 煤层分述 (4)1.3.4 井田煤质特征 (5)1.3.5 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特征 (5)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7)第2.1节井田境界 (7)第2.2节井田工业储量 (7)第2.3节井田可采储量 (8)2.3.1 井田煤柱留设 (8)2.3.2 可采储量计算 (9)第三章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10)第3.1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第3.2 节矿井工作制度 (10)第四章井田开拓 (11)第4.1节概述 (11)4.1.1 地质构造 (11)4.1.2 煤层赋存状况 (11)4.1.3 水文地质情况 (11)第4.2节开拓方式的确定 (12)4.1.1定井筒形式、位置、数目 (12)4.2.2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15)4.2.3 井筒位置的确定 (18)第4.3节开采水平的设计 (22)4.3.1 水平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如下因素 (22)4.3.2 确定开采设计的较优方案 (24)4.3.3 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 (24)第4.4节井底车场 (26)4.4.1 车场各种存车线长度计算 (26)4.4.2 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 (29)4.4.3 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计算 (30)4.4.4 井底车场各硐室布置 (32)第五章采煤方法和带区巷道布置 (35)第5.1节煤层的地质特征 (35)5.1.1 煤层埋藏条件 (35)5.1.2 煤质与地质情况 (35)5.1.3 采煤方法及其机械化程度的确定 (35)5.1.4回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36)5.1.5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的确定 (37)5.1.6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 (38)5.1.7 回采工艺 (39)5.1.8 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 (40)5.1.9各工艺过程质量标准 (41)5.1.10各工艺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42)5.1.11循环图表、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5.1.12 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47)第5.2节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8)5.2.1 带区数目及位置 (48)5.2.2 带区巷道布置 (48)5.2.3 带区生产系统 (49)5.2.4 带区巷道掘进方法 (50)5.2.5带区生产能力 (50)5.2.6带区采出率 (52)5.2.7 及时支护形式 (52)5.2.7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53)第六章矿井提升和运输 (55)第6.1节概述 (55)6.1.1井下运输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55)第6.2节带区巷道设备选择 (55)6.2.1 设备选型原则 (55)6.2.2 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56)6.2.3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7)6.2.4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9)6.2.5 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59)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1)第7.1节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 (61)7.1.1 选择通风系统和原则 (61)7.1.2 通风系统的类型选择 (61)7.1.3 通风主扇工作方法的比较选择 (62)第7.2节采及全矿所需风量 (62)7.2.1 风量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62)7.2.2 矿井所需风量计算 (63)第7.3节矿井通风阻力和等积孔的计算 (68)7.3.1 通风阻力计算 (68)7.3.2 等积孔计算 (68)第7.4节扇风机选型 (69)第7.5节防治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71)7.5.1 预防煤尘事故 (71)7.5.2 预防火灾措施 (72)7.5.3 预防瓦斯 (72)7.5.4 突水事故 (72)7.5.5 其他事故 (72)第八章矿井排水 (74)第8.1节概述 (74)8.1.1 排水系统的确定 (74)8.1.2 中央水泵房和水仓的布置 (74)第8.2节矿井排水设备选型 (74)8.2.1 水泵的初选 (74)8.2.2 管路的确定 (76)8.2.3 管道特性曲线及工况的确定 (76)8.2.4检验计算 (78)第8.3节水仓及水泵房 (78)8.3.1水仓 (78)8.3.2 水泵房 (78)第8.4节经济指标 (79)8.4.1 全年排水电耗 (80)8.4.2 排1m³水电耗 (80)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84)结论 (86)感谢 (87)参考文献 (88)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1.1节矿区概述1.1.1 井田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云驾岭煤矿位于省武安市境,南距武安市约5㎞,介于西湖与高村之间。
地理坐标:北纬36°44′10″,东经114°08′04″。
西午铁路从井田西部通过,矿专用铁路线在上泉站与西午线接轨;矿井南部约2.0公里有“邯长”公路,东临“邢都”公路,交通比较方便。
云驾岭一矿交通图第1.2节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质特征本区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以断裂为主,伴随有宽缓的波曲和火成岩的侵入,地层在第17勘探线以北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
17勘探线以南走向转为北东,向南东倾斜。
地层倾角15°~20°左右。
对2#煤回采影响最大的是断层。
该区断层大部分为高角度的正断层,断层倾角一般为65°~70°。
以断层走向论,大体上可分为两组,14勘探线以北除F12断层为北北西之外,其余均为北北东;南部多为北东向。
井田大断层发育,落差大于30 m的23条,大于20 m小于30 m的4条。
大断层密度2.8条/平方公里。
火成岩主要入侵煤层是7#、8#、9#,对2#煤基本没有影响。
该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武安盆地的西部,呈现山前过渡平原的地形特征,北洺河由西向东横穿井田中部。
河床两岸地形各异。
最高标高355.77m,最低标高246.87m,高差108.90m。
该区井田为全掩盖区,经钻孔地面调查及井巷工程的揭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灰、深灰色石灰岩及角砾状石灰岩、致密、质较纯裂隙发育。
2)中石炭统组本组主要为黑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夹5-6层薄层石灰岩,其中以伏青、大青、三层较稳定、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石灰岩中含海百合茎礁科等动物化石。
含煤10-14层可采及部分可采者有4、6、7、8、9等6层,局部夹落层细粒砂岩。
底部为一层含鲕粒铝土泥岩。
3)上石炭统组和组主要为灰、浅灰、灰黑色中细粒砂岩及粉砂岩、粉砂岩含鲕状结构。
含煤2-3层。
1号煤及2号煤为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层。
1号煤和2号煤层位有火成岩侵入。
4)下石河子组底部为深灰色中粒砂岩含云母碎片俗称骆驼脖砂岩厚度变化大,向上为灰、灰绿色粉砂岩及铝土质泥岩富含铁质鲕粒尤以上部更为发育具标志作用。
4)上石河子组一段以灰,灰绿及紫花斑色含植物化石粉砂岩为主。
局部铝土质间夹数层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中上部有中性火成岩侵入。
5)上石河子组二段以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砾砂岩2-3组,间夹暗紫色花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底部砂岩一般较厚约40米,具磨圆度差,分选不良等特点,上部与中部火成岩侵入。
6)上石河子组三段紫花斑色及绿灰色粉砂岩为主。
局部夹不稳定绿灰色中粒细砂岩,底部为一层中粗粒砂岩,在下部有中性火成岩侵入。
7)上石河子组四段上部以紫红色粉砂岩为主颜色较深俗称"猪肝色"中部含2-3层绿灰色中厚层状含粒砂岩,多含肉红色及石底部常为一层粗粒砂岩,底部局部地段也有中性火成岩侵入。
8)石千峰组以紫红色含钙质结核的粉砂岩为主。
局部为灰绿色夹紫色细粒砂岩薄层,底部常为一层含砂岩,本段上部剥蚀仅见泥灰岩以下一段。
9)新生界主要为灰色,肉红色石英质,石灰质卵石及粘土,亚粘土组成。
厚度变化大,50米以上以卵石为主。
以下以粘土和亚砂土为主。
1.2.2 地质构造井田为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伴有宽缓的褶曲及火成岩侵入。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井田地质类型为三类三型。
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向东或向东南倾斜,倾角10—30º。
断层基本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60—70º,以NNE及NE为主,断层面一般不宽,井田南部断层较多且落差大,北部构造相对简单,大中型断层一般相互交叉或切割,落差大的切割落差小的。
小构造比较发育,走向与其邻近的大中型断层基本一致,但延伸不远即消失。
1.2.3 水文地质井田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灰强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较强;大青灰岩含水层厚度5—6m,为较强含水层;伏青灰岩含水层厚度3.5m左右,为较强含水层:野青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差,一般不含水;组砂岩含水层厚7.0m左右,含水性弱到中等;上石盒子组细砂岩以上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虽含水性不强,但静储量比较大;第四系砂砾石层最厚94m,一般50—60m,富水性较强。
矿井正常涌水量340m³/h,且主要集中在井底车场附近P2S地层。
开采2号煤层主要受组2号煤层顶板砂岩水影响,因水量较小,影响不大。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第1.3节煤层特征1.3.1 煤层本区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层总厚度210m。
含煤11—16层。
煤层总厚度约15m,可采或部分可采煤层有1、2、4、6、7、8、9等七层。
其中以2、6号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
7、8、9号煤层为下组煤,因受奥灰水威胁,故暂不可采。
各煤层变质程度较高,煤种牌号为无烟煤。
1.3.2 含煤性概述本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组和二迭系组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为250米左右。
两组含煤14-16层。
厚度可达15米。
1)组主要为灰、浅灰、灰黑色中细粒砂岩及粉砂岩、粉砂岩含鲕状结构。
含煤2-3层。
1号煤及2号煤为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层。
1号煤和2号煤层位有火成岩侵入。
2)组本组主要为黑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夹5-6层薄层石灰岩,其中以伏青、大青、三层较稳定、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石灰岩中含海百合茎礁科等动物化石。
含煤10-14层可采及部分可采者有4、6、7、8、9等6层,局部夹落层细粒砂岩。
底部为一层含鲕粒铝土泥岩。
1.3.3 煤层分述1) 2号煤层2#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全部可采。
巷道及钻孔揭露煤厚为2.19—5.34m,平均煤层厚度4.5m左右,属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中下部夹0.09—0.48m的黑灰色粉砂岩,煤层倾角10~30º。
上距1号煤15—20m,下距6号煤层36m左右。
2)6号煤层6#煤为矿井可采煤层,煤层厚度3m,属较稳定薄煤层。
1.3.4 井田煤质特征该井田含煤11—16层,煤层总厚度约15m,可采或部分可采煤层有1、2、4、6、7、8、9等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