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的临床疗效研究
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标签:针刺;局部按摩;产后缺乳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产后缺乳的患者越来越多。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 d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在产褥期、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1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52例患者为2010年8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5岁;初产妇134例,经产妇18例;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87例;缺乳时间2~10 d,平均3 d;中医辨证分型:气血虚弱型55例,肝郁气滞型97例。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①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
②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辨证分型:①气血虚弱型,表现为乳汁不下或下而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化,神疲食少,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细。
②肝郁气滞型,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量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嗳气,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减退,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1.3.1 针刺疗法主穴: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气血虚弱加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
操作方法:选用0.35 mm×40 mm毫针。
先针刺膻中,进针后分别向两侧乳房方向平刺25~40 mm,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使针感向两侧乳房扩散;乳根,沿皮下向乳房方向进针,向上斜刺15~20 mm,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使针感扩散至乳房;少泽,用三棱针点剌,用手挤压至出血(2~3滴);足三里,直刺40 mm,行捻转提插补法;脾俞,斜刺15~20 mm,行捻转补法;期门,斜刺15~20 mm,行捻转泻法;太冲,直刺15~20 mm,行提插捻转泻法。
针药结合按摩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21 -118- 中西医学·外妇骨伤•妇产针药结合按摩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lacteal deficiency李淑女(饶阳县中医医院,河北衡水,053900)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21-0118-证型:GDA【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按摩手法对产后缺乳及相关症状的影响。
方法:从饶阳县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出产后缺乳病例137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
治疗组予中药口服+针刺+手法催乳,中药口服为生乳汁1号、2号方。
生乳汁1、2号方是由全国基层名中医赵华英老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通乳丹、下乳涌泉散化裁而定。
对照组予中药口服+手法催乳。
均以7 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两型治愈率分别为88.9%(40/45)和92%(23/25),对照组两型治愈率为80.9%(34/42)和76%(19/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研究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按摩手法催乳、针灸治疗,各种疗法取长补短,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
临床观察,肝郁气滞型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治疗效果出现越快的疗效越好。
按摩手法催乳为无创治疗,疏通乳络,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尤其对改善乳汁淤积、乳房胀痛有明显效果,达到疏导经气、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对增加产后缺乳的泌乳量有满意的疗效,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不适症状,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36例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

36例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10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中药口服对照组和穴位按摩对照组三组,每组分别为36例。
于治疗一周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中药口服对照组与穴位按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75%,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的中药或者穴位按摩治疗相比,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按摩产后缺乳【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72-02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精神紧张和剖腹产数量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产后缺乳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108例,探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取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产后缺乳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产后无乳汁排出或者乳汁很少;检查乳房松软,没有胀痛感,挤压乳汁点滴排出且质稀;乳房丰满并且乳腺结成块,挤压有疼痛感,乳汁难出、质稠。
排除已经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次研究效果的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或者有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治疗组)、中药口服对照组和穴位按摩对照组三组,每组分别为36例。
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36岁;病程为3-5天,平均病程为3.56天;15例为自然分娩,21例为剖腹产。
中药口服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病程为2-6天,平均病程为3.24天;17例为自然分娩,19例为剖腹产。
女性产后缺乳可试试针刺穴位通经催乳

女性产后缺乳可试试针刺穴位通经催乳
女性产后缺乳可试试针刺穴位通经催乳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亦称“乳少”。
本病多见于产时产后出血过多、剖宫产、哺乳方法不正确、产后抑郁及营养缺乏的产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龄产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缺乳多与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有关。
宋代陈无择认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以针刺治疗本病,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为气会,有通经催乳之功;乳根既可调理阳明气血,又可疏通局部乳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
笔者临床发现,以虚实夹杂者即气血亏虚兼肝郁气滞者多见,针刺治疗效果较好。
在治疗的同时,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另外及时不断地排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
(。
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回顾近10年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系统整理和总结了针灸、针灸与推拿及针药结合等临床常用疗法的治疗效果,发现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明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规范治疗方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利于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后缺乳;针灸;推拿;综述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完全无乳,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产后乳汁不足”[1]。
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剖宫产率上升,妊娠期营养不均衡,精神过度紧张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
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中可用催产素肌注促使乳汁流出,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等方法缓解临床症状[3]。
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对于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彰显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本文归纳、总结针灸、推拿以及针药结合等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方案,以期为产后缺乳的临床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产后缺乳属于产后病的范畴,古代医家对于产后缺乳记载众多,其病名最早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载:“产后乳无汁候”。
陈无择将缺乳分为虚实论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中记载“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潘而不行者。
”《傅青主女科》提出产后缺乳,两乳胀满作痛,为肝郁气滞,乳络不通导致。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乳硬》认为痰湿阻乳络亦为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4]。
产后缺乳中医辨证可分为:①气血虚弱: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伴精神疲倦、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② 肝郁气滞:产后乳汁浓稠,乳房胀硬疼痛,情志不舒,舌红,苔薄黄,脉弦;③ 痰湿壅滞:乳房不胀满,乳汁不稠,胸闷痰多,或食多,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2 临床针灸治疗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发挥疏通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
针灸疗法具有取穴精简,操作简单,简便验廉的优点。
针灸治疗肝郁引起的乳汁不足

针灸治疗肝郁引起的乳汁不足针灸治疗肝郁引起的乳汁不足上周日,接到以前在门诊调理身体一位患者的电话,她生完2胎已经一个月了,奶水这几天越来越少了,宝宝吃不到奶,急的直哭,她想通过针灸调理一下,但也不能来医院太多次,问我几次能调节好?因为家住在西四环,到我们医院一来一回就需要3个小时,孩子还很小,每2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每次出来要带着宝宝不太方便。
对于乳汁不足的治疗,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虚弱引起的,这种情况调节起来会慢些;一种是因为肝郁气滞引起的,这种情况调理起来很快,一般针灸1--2次就会好。
这周二这位患者带着大女儿,二女儿小宝宝、月嫂、帮忙开车的朋友浩浩荡荡的来到门诊,该患者食欲好,睡眠好,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质红舌苔略微黄腻,舌边尖红,脉象弦细。
该患者气血没问题,主要是肝气郁滞引起的乳汁不足。
我对这位患者说:“气血挺好的,主要是肝郁生火,引起的乳汁不畅,一会用针灸疏理一下肝经气机就好了,一般针灸1-2次就可以了。
”这位患者听了之后非常高兴的说:“这几天是有些着急,爸爸生病,妈妈照顾爸爸没有时间帮我照顾孩子,月嫂不合适又换月嫂,大女儿又不听话,天天吵小女儿,老公又经常出差。
”我又劝了劝这位患者,开始治疗,选穴:膻中补法、乳根补法、少泽泻法、中渚泻法,神门泻法。
周三这一大家又来到门诊,这位患者说奶水好多了,乳房不感觉胀,但孩子吃,奶水挺多的,已经够宝宝吃的了,想再巩固一下,我第二次为她取穴:心腧、肝腧泻法、脾腧、胃腧补法。
针灸结束之后,该患者问我还要来针灸吗?我说:“奶水足了,就不用了,想调理身体,可以等过一段时,家里事物安排妥当再来。
宝宝跟着跑来跑去也不方便。
”肝郁引起的产后乳汁不足,针灸调理起来疗效又快又好,妈妈们不要因为奶水不足就停止哺乳,乳汁的营养是奶粉无法代替的,只要你有决心母乳喂养,通过针灸调理没有没奶的妈妈!。
半刺配合按摩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
2 30 2・
・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半刺 配 合 按 摩 法 治 疗 肝 郁气 滞 型产 后 缺 乳 疗 效 观 察
l a c t i n w e r e me a s u r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 Re s u l t s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t h e a mo n t o f l a c t a t i o n i n —
( P> 0 . 0 5 ) 。结论
半刺配合按摩 法相比针刺法痛苦 小、适应性好 ,是无毒副作 用的绿 色疗法。
【 关键词 】 半刺 ; 按摩 ;肝郁 气滞 ; 缺乳 【 中图分类号 】R 3 4 9 . 2 6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0 7 . 0 3 4
治 疗前 后 泌 乳量 及 血 清 雌 二 醇 ( E 2 ) 、催 乳 素 ( P R L ) 的 含 量 并进 行 比较 。结 果 治 疗 后 , 两 组 泌 乳 量 均 增 加 ,但 组 间 同期 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两组 血 清 E 2 、P R L的 含 量 均 明 显 降低 ,组 间 同期 比较 差 异 亦无 统计 学 意 义
针刺结合推拿为主治疗产后缺乳52例

针刺结合推拿为主治疗产后缺乳52例【摘要】产后缺乳即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1],中医学亦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缩宫素、维生素 E 以及灭吐灵(胃复安)等药物,或采用低频脉冲等物理刺激,药物治疗往往产妇或其家属不好接受,且单用效果一般,物理治疗催乳效果也不理想。
中医尤其是针灸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相对西医历史悠久,据资料报道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产后缺乳;针刺;推拿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数目的增加,以及受社会环境和产妇自身内分泌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不仅影响婴儿对母乳营养的吸收,而且影响母亲与婴儿之间感情的交流,进而还可能造成整个家庭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因而治疗产后缺乳并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结合推拿为主的方法治疗产后缺乳52例,愿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一有益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2 例患者均为邢台县医院2013-2014年妇产科住院部或针灸门诊产妇,年龄最小21 岁,最大38 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3 个月;肝郁气滞证30 例,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或痛,胸胁胀闷,情志抑郁,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气血虚弱证22 例,表现为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2 治疗方法主穴:膻中、合谷(双)、足三里(双)。
肝郁气滞证配双侧太冲,加双侧少泽放血;气血虚弱证配百会、双侧三阴交。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裸露穴位处皮肤,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0.30mm×25-40mm 不锈钢毫针(乐灸牌一次性针灸针)行针刺。
其中膻中由上向下平刺20mm,百会由前向后平刺35mm,少泽选用一次性采血针放血10 滴,余穴直刺15-20mm。
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分钟。
肝郁气滞证行针同时配合远红外理疗器(冀州市宏光康复器械厂)照射乳房,一侧13分钟,共照射30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评价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产妇缺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选用针灸联合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选用按摩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泌乳量变化。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massage treatment of Ganyuqizhi kind of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Methods:41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3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2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hos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for 1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chose only massage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hanges in amount of lactation. 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amount of lac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massag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ac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and deserves to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Postpartum hypogalactia;Acupuncture;Prolactin massage產后缺乳是指产后母乳量较少或全无,不能满足正常哺乳需要,多发生在产后15天以内,据中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全部产妇的20%左右,且仍有上升趋势[1]。
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多种抗感染物质,使用代乳品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生长发育,且无法起到协助婴儿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
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评价产后针灸辅助治疗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年龄(25.7±3.5)岁,病程(3.7±1.1)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19例,年龄(26.5±2.7)岁,病程(3.4±0.6)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1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关于产后缺乳所述的诊断标准,即:主症:产后乳汁分泌少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次症: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
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者。
主症必备,次症具备1项以上,参照舌脉即可诊断,排除乳房器质性病变患者[2]。
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本项研究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理疗按摩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如下:理疗师双手推揉产妇胸、背、腰部5min,用双手拇指与示指从长强穴捏脊至大椎穴,反复15次,休息1min;理疗师以手掌内侧按摩胸部膻中穴以及周围5min,用拇指点揉乳根、膻中、期门穴,休息1min;理疗师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掌并固定,左手拇指固定患者小指,食指按揉小指中指节,点揉少泽穴,按摩至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时间5min,对患者左手采用与右手同样的操作。
观察组:在于对照组相同的理疗按摩基础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选穴为少泽、膻中、乳根、内关、太冲、足三里,少泽穴、乳根穴以针尖向上斜刺一分,膻中穴以针尖向下斜刺一寸,内关、太冲进针一寸,足三里进针两寸,得气后轻捻2min左右取针,其余针皆留针15min,1次/d。
两组患者共治疗7d后进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优:乳汁分泌能完全满足婴儿需要,乳房胀痛等情况消失;良:乳汁分泌能部分满足婴儿需要,泌乳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缺乳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泌乳量评分:1分:乳汁无自动流出,经人工辅助挤压后仅能流出少量乳汁或无乳汁流出;2分:乳汁有自动流出,但流出量较少,需经人工辅助挤压后方可流出较多;3分:乳汁有自动流出现象[1]。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为18例(81.8%),良为4例(18.2%),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为9例(47.4%),良为6例(31.6%),差为4例(21.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泌乳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泌乳量评分为(2.71±0.59)分,对照组评分为(1.99±0.34)分,两组患者治疗后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乳汁的合成与分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参与的组织与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卵巢、胎盘、肾上腺以及胰腺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乳汁分泌不足[3]。
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心理因素,产妇过度的紧张、焦虑或者抑郁会导致催乳素以及缩宫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合成,同时,情绪因素还会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下丘脑激素分泌功能下降,降低乳汁的分泌。
并且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术后切口疼痛与进食量减少等问题使得产妇处于持续疲惫状态,难以对婴儿进行哺乳,早期吸吮的缺乏会导致乳汁分泌时间延迟以及乳汁分泌量不足,这又会影响产妇情绪,因此情绪低落,对哺乳失去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后严重缺乳现象的发生[4]。
我国中医将产后缺乳分为气血亏损型与肝郁气滞型两类,气血亏损型是由于患者生产过程中大量失血或孕期严重营养不足造成的产后缺乳,随着生活水平进步与医疗条件的改善,气血亏损型产后缺乳患者数量逐渐减少,目前大部分的产后缺乳患者为肝郁气滞型[5]。
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原则应以调理气机,活血通乳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药膳食疗、按摩理疗以及针灸治疗等方法。
药膳食疗可以选用猪蹄、鲫鱼、通草、穿山甲、四物汤、王不留行、木通等食材与药材,部分产妇服用后效果较好,但对于严重缺乳的产妇,食疗作用有效,且起效较慢,不能满足其需求[6]。
按摩理疗可以通过调动全身气血运行,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的方法来达到快速通乳的效果,对于绝大多数产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对于部分重度缺乳的患者,按摩理疗效果不明显[7]。
针灸治疗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能够直接刺激患者穴道,疏通血脉,辅助按摩理疗可以起到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8]。
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针灸辅助按摩理疗的观察组其临床疗效优良率达100%,患者治疗7d后均泌乳情况良好,泌乳量基本能满足婴儿需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按摩理疗。
综上所述,产后针灸辅助治疗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1]伏秀霞.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923,937.[2]刘小稳.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3,4(20):42-43.[3]聂含竹.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对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3006-3008.[4]王志杰.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30):118-119.[5]李荣,郑访江.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6):508-511.[6]焦華.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乳汁不足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134-135.[7]高继英.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39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X):255-256.[8]施秋凤.产后缺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