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柳宗元蝜蝂原文

柳宗元蝜蝂原文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蝜蝂(fùbǎn)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译文: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它)爬行时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物体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在地而死。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词语释义:〔蝜蝂(fùbǎn)〕,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困,疲乏。
剧,很,非常。
〔因〕因而。
〔辄持取〕就去抓取。
辄,就。
涩)不光滑。
〔卒〕最后,最终。
〔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或〕有时。
〔去〕除去,拿掉。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蝜蝂传译文及注释

《蝜蝂传》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蝜蝂这种小虫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以下是《蝜蝂传》的译文及注释:
一、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会抓取过来,昂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人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一旦能够爬行,就又像原先一样抓取如同原先一样。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也总喜欢拼足死力往上爬,精疲力竭不肯停,直到最后爬不动的时候,终于跌落摔死。
二、注释:
1. 蝜蝂:一种黑色小虫,常背负着东西爬行,不管东西轻重如何,一概取来背着。
2. 辄:就。
3. 卬(ang):通“昂”,抬头。
4. 卒:终于。
5. 踬(zhi):被绊倒。
6. 人或怜之:有人可怜它。
7. 苟能行:如果能走。
8. 苟能起:如果能起立。
9. 不艾(ai):不停止。
10. 意译:指根据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翻译,只要求整体把握而不必追究细节正误的一种翻译方法。
1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也称柳河东。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他的作品风格深邃明丽,笔力雄健。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 柳宗元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篇文章《蝜蝂传》是诗人柳宗元所写的,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一些贪财以及追求名利的人。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赏析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
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蛽蝂传文言文翻译

柳宗元曰:世有蛲蝂,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若负土而附之。
徐行而触于石,若挈而示之,莫不慕而随之,舞跃偃仰,拖曳而行。
盖皆喜背而恶腹也。
又好上高,极天梯,危栈道,步如织,虽亡崖绝壑,犹往也。
土石荦确,又恶也,终不顾。
及其陵高而突,入石穴者,常不能去也。
其下或轻廉者,挈而脱之,乃走也。
土石既尽,然后止。
然其好高而恶下,此盖自矜者不为也,而蚁附之者甚众。
又可怪也,其名为蛲蝂,盖其行如之也。
《蛲蝂传》译文:柳宗元说:世间有一种名为蛲蝂的小虫,善于背负重物。
行走时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好像背着土块一样附着在上面。
慢慢地行走,如果碰到石头,就像提着东西给人看一样,没有一个不羡慕它并跟随它的,它们跳跃、俯仰,拖拉着前行。
这是因为它们都喜欢背而厌恶腹部。
它们又喜欢往高处爬,爬到极天梯,险峻的栈道,步履如同织布一般,即使面对悬崖峭壁,仍然勇往直前。
遇到崎岖的土石,它们也讨厌,但始终不回头。
等到它们爬到高处,突然掉进石穴,常常无法脱身。
下面的有些轻盈廉洁的小虫,会把它抓住,然后它才能逃走。
等到土石都被搬走,它们才停止。
然而它们喜欢高处而厌恶低处,这种习性是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的,但跟随它们的小虫却很多。
这真是令人惊讶啊!它们的名称叫蛲蝂,大概是因为它们的行走方式就像这个名字一样。
《蛲蝂传》的文言文翻译如下:柳宗元曰:世之有蛲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于途,遇物则取之,若负土而附之。
徐徐而行,触于石,若持物以示人,莫不羡慕而随之,舞跃俯仰,拖曳而行。
皆喜背而恶腹也。
复好上升,极天梯,危栈道,步履如织,虽临绝崖绝壑,犹往也。
遇土石之荦确,又恶之,终不顾。
及其登高而突,入石穴者,常不能去也。
其下或轻廉者,挈而脱之,乃得走。
土石既尽,然后止。
然而好高而恶下,此盖自矜者不为也,而蚁附之者甚众。
又可怪也,其名为蛲蝂,盖其行如之也。
注:本文对原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译,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并确保字数达到500字以上。
柳宗元《蝜蝂传》注释

柳宗元《蝜蝂传》注释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蝜蝂传》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注释蝜蝂(fù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辄(zhé):立即,就。
辄持取:就去抓取。
卬(áng):同“昂”,仰,抬头。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困,疲乏。
剧,很,非常。
涩:不光滑。
因:因而。
卒:最后,最终。
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或:有人,有时。
去:除去,拿掉。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苟:只要,如果。
故:原来。
好(hào):喜爱。
上高:爬高。
已:停止。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
嗜,贪,喜好。
货:这里泛指财物。
厚:动词,增加。
室:家。
怠(dài):通“殆”,松懈。
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
黜(chù)弃:罢官。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
以:通“已”,已经。
病:疲惫。
不艾(yì):不停止。
艾,止息,停息,悔改。
滋:更加。
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
戒:吸取教训。
形:形体。
魁然:壮伟的样子。
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蝜蝂传译文【唐】柳宗元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行遇物,辄持取,卬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
其首负之。背愈重, 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
虽困剧不止也。其背 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甚涩,物积因不散,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
卒踬仆不能起。人或 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
货不避,以厚其室, 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
不知为己累也,唯 恐其不积。及其怠 而踬也,黜弃之, 迁徙之,亦以病矣。
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 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 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 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
苟能起,又பைடு நூலகம்艾,
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
怜之,为去其负,苟 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 已,至坠地死。
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 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 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 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 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
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蝜蝂传
今世之嗜取者,遇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 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
日思高其位,大其 禄,而贪取滋甚, 以近于危坠,观前
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 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 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 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
之死亡不知戒。虽
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
其形魁然大者也, 其名人也,而智则
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 一样,也太可悲了
小虫也,亦足哀夫!
蝜蝂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蝜蝂传文言文原文翻译蝜蝂传文言文原文翻译《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蝜蝂传文言文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够爬行,就好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鉴赏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柳宗元 蝜蝂传 译文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பைடு நூலகம்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
全文前后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用语精警,立意深刻。
作品原文
蝜蝂传1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2,卬其首负之3。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4。
其背甚涩5,物积因不散6,卒踬仆不能起7。
人或怜之8,为去其负9。
苟能行10,又持取如故11。
又好上高12,极其力不已13,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14,遇货不避15,以厚其室16,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17,黜弃之18,迁徙之19,亦以病矣20。
苟能起,又不艾21。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22,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23,不知戒24。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25,其名人也26,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1-2]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蝜蝂(fù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辄(zhé):立即,就。
辄持取:就去抓取。
卬(áng):同“昂”,仰,抬头。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困,疲乏。
剧,很,非常。
涩:不光滑。
因:因而。
卒:最后,最终。
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或:有人,有时。
去:除去,拿掉。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苟:只要,如果。
故:原来。
好(hào):喜爱。
上高:爬高。
已:停止。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
嗜,贪,喜好。
货:这里泛指财物。
厚:动词,增加。
室:家。
怠(dài):通“殆”,松懈。
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
黜(chù)弃:罢官。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
以:通“已”,已经。
病:疲惫。
不艾(yì):不停止。
艾,止息,停息,悔改。
滋:更加。
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
戒:吸取教训。
形:形体。
魁然:壮伟的样子。
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白话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
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
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此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这一艺术形象。
柳宗元的文章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又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
这篇《蝜蝂传》就是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
蝜蝂是一种由作者幻形出来的小动物。
此名虽出现在《尔雅·虫部》中,而郭璞却无法对它注释只注上“未详”二字。
可见,蝜蝂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小虫。
柳宗元创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讽刺吏道的黑暗和腐败。
作者对这种小虫的特征作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其身上具有了贪官典型的特征:一是好物:“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有贪得无厌的特点。
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有攫取权力的特点。
其所讽对象非常明确,作者在后面的议论部分更明确了讽刺的指向。
因此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直接指出,文中蝜蝂所讽刺的是柳宗元熟悉的唐朝宰相王涯,此人无比贪婪,其结局与蝜蝂一样,死于自己所积累的财富。
其实蝜蝂形象的刻画主要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官场中的社会现象。
此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蝜蝂贪得无厌,最终因此丧身于这一性格,形象地写出贪官污吏的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的厌恶以及批判。
联系作者的政治历程来看,这篇文章同时应包含着作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取得的教训。
这篇文章,行文简约精妙,说理师法自然,结构细密,逻辑严谨,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
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更妙的地方是,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给后世的阅读者、研究者提供不尽的想象空间,千载以后,仍能警戒世人。
《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1.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2.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3.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
4.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5.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
6.柳宗元《三戒》
7.柳宗元三戒之《临江之麋》原文
8.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
9.柳宗元《梓人传》
10.柳宗元《时令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