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罗布泊
初二语文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罗布泊,消逝的

•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 词:沙漠 神秘 •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 词:绿洲 仙湖 •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改道 四盲 • 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关键词:青 海湖 月牙泉。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 衡,只图眼前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 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 态环境建设。
牛羊欢歌
鸟儿款款飞
水 乡
水如明镜
花 草 摇 曳
蓝天白云
鸟栖天
凝固的生命
枯木哭泣
永 恒 的 眺 望
静 默 的
抗 议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最后的泉眼
沙海漫漫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今天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过去的罗布 泊又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 样的悲剧现在还有吗? 3.找出课文中抒情的语句,想想表达了什 么情感? 4、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 一架飞机,在鄯shàn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 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 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 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 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 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 了他的遗体。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 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 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 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 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教学目标
1.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潜江市浩口镇苏港中学蔡静【课文解读】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它曾是美丽的仙湖,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后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与此同时,青海湖50年间水位下降了8.8米。
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大有干涸之势……。
有感于此,作者在2001年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这篇关于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报告文学,呼吁人们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搞好生态保护,这篇报告文学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用倒叙的手法简单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然后追溯历史的美丽景象,并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开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作者在文中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罗布泊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2、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1、文献法。
2、合作探究法。
3、体验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震憾,这是真的?!1、诠释课题。
2、默读课文,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今昔罗布泊对比。
4、品读句子,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板块二深思,为什么会这样?5、朗读12-13自然段,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造成这种悲剧,自讨苦吃?教学板块三拯救,救救我们吧!6、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向我们发出了呼救的声音,如何拯救它们?7、写一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词。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原因。
德育目标: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教材分析:本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学情分析:环境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所需时间久远,学生因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往往只在头脑中硬塞入了一些环保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巨大影响,不知环境好坏与我们人类休戚相关。
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资料,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他们心底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具体资料;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⒉导语:一个曾经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竟变为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连飞鸟也无法穿越。
这种生态的巨变,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科 学, 需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 发战略,涉及的省、市、自治区有:重庆市 四川省 发战略,涉及的省、 自治区有: 要 云南省 贵州省 陕西省 宁夏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内蒙古 广西等, 广西等,共四亿人口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 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 理 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 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 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 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 性 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进 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摘自 摘自 精 神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面。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面。 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360 140公里 24公里 360平 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360平 方公里,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 方公里,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 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从蒙古语“罗布卓尔” 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从蒙古语“罗布卓尔”转 移过来的。罗布意为汇水,卓尔意为湖泊, 移过来的。罗布意为汇水,卓尔意为湖泊,合 起来就是“汇入多水之湖”的意思。 起来就是“汇入多水之湖”的意思。 地图
自 然, 呼 唤 人 文 关 怀
公 园 之 世 一 。 自 然 遗 产 名 录 , 我 界 入
列 张 家 界 , 已 被 联 合 国 教 国 国 家 森 林 织 组 文 科
天门洞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意识?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意识?
痛惜之情,强烈的忧患意识 痛惜之情 强烈的忧患意识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之一。
它曾经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仙湖,但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湖泊的辉煌历史在很久之前,罗布泊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湖泊。
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地点。
罗布泊周围的土地富饶肥沃,吸引了许多动植物生活在这里。
湖泊中有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这些生物为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罗布泊的消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布泊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湖泊逐渐干涸,并最终消失。
气候因素首先,气候因素对罗布泊的消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塔里木盆地地处一个干旱地区,极少降雨,而蒸发率却非常高。
湖泊在长期缺水的情况下,难以维持其正常水位。
人类活动另外,人类活动也对罗布泊的消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地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长期以来,这种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做法使得湖泊的水源枯竭。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湖泊周围土地的污染。
大量的废水和工业废料排放进湖泊,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使得湖泊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保护和恢复罗布泊,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重建湖泊的生态系统并防止进一步的退化。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确保湖泊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治理污染活动,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排放,加强湖泊周边土地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到罗布泊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罗布泊的行动中来。
结论罗布泊的消失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联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个消失的仙湖,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地下水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希望在未来看到罗布泊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再次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湖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爱护环境, 从现在做起!
此处是罗布泊湖心, 此处是罗布泊湖心, 碑前刻着: 碑前刻着: 永远的罗布泊 碑后刻着: 碑后刻着: 愿罗布泊现象永 不发生。 不发生。
(3) 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 ) 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
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
痛惜、遗憾。 痛惜、遗憾。
评: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 用拟人手法, 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 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 感情 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 令人痛心。 令人痛心。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 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例句: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 倒下的身躯,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 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 救之手! 救之手!”
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 【分析】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 分析】这句运用拟人手法 以人的感情, 挣扎与痛苦” 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 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的感情。 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 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 用拟人手法, 们的心” 实际写出了“我们” 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 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 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 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 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 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读一读
今日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 。 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C。……天空 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 越。 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 大沙漠浑然一体
消失的罗布 泊
沙海漫漫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盐碱遍地 漫天戈壁
仙湖罗布 泊
绿林环 绕
风光旖旎
鸟儿款款飞
牛羊成群
林 边 牧 歌
湖 水 清 澈
水明如镜
胡杨——最美丽的树
胡杨丛生
水丰鱼美
富 足 安 康
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证明?
戈壁滩
现 令人恐怖 在 干涸
无草、无溪 无飞鸟
作者 亲眼所见
沙化扩张
胡杨林为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解说的: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 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 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 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 要冲而著称于世,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 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 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 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4
罗布泊的“泊” 字
张骞《汉书西域传》
过 去
热闹繁华 万顷绿地 金黄麦浪 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西域水道记》
斯文· 赫定 《亚洲腹地探险8年》
像座仙湖
读一读
昔日罗布泊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 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 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 歌唱着…… 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
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写的是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以及原因。
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据《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在4世纪时,有20万平方千米,需要乘船度过。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有大约1000平方千米。真正消失的原因在于最近三四十年,罗布泊跟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大增,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使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了水源,所以最后罗布泊干涸了,罗布泊一干涸,周边就被沙漠吞噬,所以最后罗布泊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
我在读到罗布泊消失时,想:人类为什么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最终导致环境恶化。罗布泊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环境恶化会使人类没有生存的地方,人连生存的地方都没有了,再怎么发展经济,也是对人的生存没有多大影响。罗布泊的干涸导致了生活在湖边的人被迫签到其他地方去住,而那里也成了一片使人恐怖的地方。罗布泊的干涸,是该人们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了。
我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想: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能有一个好环境。使人们感受到周边环境的美好。
这篇文章希望能给一些破坏环境的人敲响警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之痛
最后的泉眼
沙海漫漫
过去的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
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
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 境彻底破坏。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 文中还写到那些悲剧?
青海湖
月牙泉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 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品味语言(14—28节)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 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它们 各自的作用。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
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 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用比喻、拟人手法,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 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使人沉重。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调了目睹的惨状 令人沉重。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 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 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 眼前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 情,“挣扎与“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 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 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 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 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课后作业:
无形作业:
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
书面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的恶化.
让明天 更美好
以排比的句式,增强语势,更充分地 表现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板书设计
现在的罗布泊 : “荒漠”、“神秘” 对 比
过去的罗布泊: “绿洲”、“仙湖”
消亡的原因 : “改道”、“四盲”
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拓展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 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 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条小溪,最后 一滴水……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 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过去的罗布泊
牛羊欢歌
鸟儿款款飞
水乡
绿林环绕 牛马成群
碧波荡漾
水如明镜
水丰鱼美
蓝天白云
林 边 牧 歌
花 草 摇 曳
鸟栖天堂
现在的罗布泊
凝固的生命
动物的遗骸
枯木哭泣
静默的抗议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
盐碱遍地 漫天戈壁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广袤却无人迹、寸 草不生、不见飞鸟 的罗布泊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 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 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 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 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 茫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 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
更清……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 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 绿,水会变得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