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上课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新版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新版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内容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
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想象美丽荒漠之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训;主题思想,品味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三)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
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报告文学内容真实,文字优美,感情充沛、课文通过写罗布泊由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日的荒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浅显易明白,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依照教材,课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缘故。
(重点)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难点)我本次比赛课的教学环节是:预习导入——解题-—合作探究——读写训练——课外延伸-—课堂检测【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老师先检查下您们的预习情况。
前面1、2、3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您们的预习成果,后面4、5、6小组负责检查黑板展示;同时各小组长检查其她组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此环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功能)依照拼音写词语1、“当她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xiāo sè( )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2。
在hé xù(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3、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gān hé( )而大面积死亡。
4、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tūn 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廊。
5。
站在罗布泊边缘,您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cānɡhǎisānɡ tián( )的痕迹。
师:负责检查的小组上去评改。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特别棒!那让我们齐读一遍。
(展示后,学生评改,再齐读,加深印象)师:常讲眼睛是一个人的心灵之窗,想要看明白一个人能够从眼睛入手;同样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想要读明白课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那我们先来读题目两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此环节,采纳本色如题的方法,本课题目包罗丰富信息,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此提问,能够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之中、)生1:罗布泊是一个湖!生2:罗布泊往常特别美,是仙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2说 课 题 . . 了解 罗布 泊 消逝 后 的 情 景
(P P T显 示 : 罗布 泊 , 失 的仙 湖 ) 消
、
营造 气 氛 。 趣 导 入 激
这 颗 美 丽 的 蓝 色 星 球 .就 是 我 们 人 类 的家 园 — —
师 : 是 本 文 的标 题 吗 ? 这
里 的辽 阔 大 地 和 30多 万 平方 公 里 的 海 洋 面 积 .是 我 0 们 生 存 的家 园 。 这 个 大 家 园 的 西 北 角 , 这 样 一 个 地 在 有
师 : 家 看 到 注 释 1 这 个 标 题 是 作 者 自 己 拟 的 大 ,
吗?
生 : 是 , 编者拟的。 不 是
师 : 者 为什 么要 用消 逝 呢 ? 失 ” “ ” 什 么 区 编 “ 和 逝 有
别?
方 , 曾经是繁盛葱茏 的生命绿洲 , 她 她的名字叫——罗
布 泊 . 古语 中 的意 思 是 “ 蒙 多水 汇 入 之 湖 ” 世 界 著 名 探 ,
险 家 斯 文 赫 定 称 她 为 ‘山 ” ‘湖 。 f
.
3 5
零I教参课 录 学考堂 I 大.实 ,
惜 和 眷 念 之 情 师: 你从 感 情 的 异 同 上 进 行 了分 析 , 掘 得很 深 。 挖 师 : 布 泊 , 个 曾经 高 傲 神 秘 的 楼 兰 新 娘 . 个 罗 这 这 集灵秀 、 美貌 于 一 体 的 美 人 儿 , 在 居 然 成 了 一具 干 瘪 现 的木 乃 伊 。她逝 去 的原 因是 什 么 呢 ?请 同学 们 分 组 讨 论 , 举 出 几 条原 因 。 间 3分 钟 列 时
感 情 地 朗读 出来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生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重点字词;了解一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学生搜集罗布泊的相关资料及类似本课的悲剧材料(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学习本文对比写法和抒情手法(4)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点2.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及沙漠风光图引入学习情景。
利用预习检查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情况(2)运用对比、探究、朗读的方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从而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3)通过对身边悲剧现象的探讨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2)增强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其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本班学生大多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尤其是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预习2.部分学生能利用工具书、互联网进行搜集整理资料3.有一半数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能快速阅读,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已为大多数同学所使用,并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5.大多学生有鲜明、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四、教学策略选择1.由课文标题猜想教学内容导入新课2.利用多媒体展现罗布泊今昔变化的图片,并通过阅读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树立忧患意识3.通过朗读、讨论式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五、教学资源、工具设计1.教学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准备好相应的ppt课件,充分发挥视频、音频的直观性作用2.学生准备好搜集的资料图片以备展示讨论六、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标题(2)解题并导入①讨论:由标题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罗布泊的图片与治料。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汲取历史教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
教师——(1)采用异质分组方式分组。
(2)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与评价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展示目标1.师生课堂互动。
2.明确课堂活动设置板块。
二、自主参与活动,落实活动目标活动1:初读,整体感知目标:朗读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问题设置:1.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感受最深的)阅读所得。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展示的要点。
2.小组内互动交流;组与组之间汇报交流。
3.学生倾听并笔录。
4.集体评议、总结。
明确:罗布泊的今昔对比,告诉我们制造悲剧的是人。
人类因为破坏环境而使仙湖消逝。
罗布泊的生态悲剧应该增强我们强烈的忧患意识。
罗布泊的悲剧表明大自然已发怒了,如果再执迷不悟,我们将失去唯一的家园。
罗布泊的变化告诉我们:保护生态,迫在眉睫。
活动2:探究,体味写法目标:体会写作方法。
过程:1. 指点本课看点。
所谓本课看点,就是课文中最值得我们体味、深究、欣赏的地方。
如:本课的标题、关于罗布泊遥远过去的描述、关于罗布泊现在的描述、关于塔里木河与罗布泊的关系介绍 、关于胡杨的描写、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文中的呼吁。
2.请同学们自选话题,发表见解:(1)美丽的罗布泊,(2)恐怖的罗布泊,(3)胡杨悲歌,(4)塔里木河的呻吟,(5)课文中的数字,(6)课文中的忧患意识,(7)四个“盲目”用得好,(8)悲剧还在上演,(9)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10)梦回仙湖……(教师引导:①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如进行课文概括、表达读文感受等。
(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熟悉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2.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罗布泊的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
2. 概览小说内容让学生快速浏览小说的概要和人物介绍,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小说结构和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讨论其深层含义。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分析和总结。
4. 阅读理解让学生重新阅读小说,并回答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 分析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可以让学生举例子,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和形象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6. 独立思考和写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写下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触。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7.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观点,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发表评论。
四、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自行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和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增加他们对小说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
2.指导学生欣赏其他具有类似题材或写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分析。
3.动手创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一篇类似《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故事或小说片段,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分析和写作成果进行评价。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鼓励分享和讨论。
以上是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题材的教案,通过对小说内容、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点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就是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