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爪对应部位血EB含量变化研究

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爪对应部位血EB含量变化研究

b l o o d o f l e f t a n d i f g h t f r o n t p a w p a r t s b y me a s u r e d t h e a b s o r b a n c e似) v lu a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a l m a r e a s . Re s u l t s F o r r a t s i n
2 0 1 3 年 1 月 第 1 O 卷 第 3 期
・ 论
著 ・
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爪 对应部位血 E B 含量变化研究
王 甜 余 睛 刘剑锋 3 0 0 1 9 3 天津 中医药 大 学研 究 生 院 , 天津
【 摘 要】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究肺 损 伤 前 后大 鼠前爪 特定 区域 内血液 中伊 文 思 蓝 ( E v a n s b l u e , E B) 含 量 的变 化数 据 , 通过 数据
t h e c a u d l a v e i n s o f r a t s i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6 h o u r s l a t e r ,a n d i n d i r e c t l y g o t t o k n o w t h e c h a n g e o f EB c o n t e n t i n t h e
的变 化 ,研究 肺 与前 爪 特定 区域 的对应 关 系 ,为通 过 手 部可 以诊 断西 医疾 病 的手 诊 提供 动 物模 拟 实验 依据 。
方法 2 0只 雄 性 S D大 白 鼠按随 机 数字 表法 分 为 模 型组 ( 1 0只 ) 、 对 照组 ( 1 0只 ) , 模 型 组 大 鼠腹 腔 注射 内毒素 复 制 急 性肺 损 伤模 型 , 6 h后 两 组 均从尾 静 脉注 射 2 . 5 %E B生理 盐 水溶 液 , 然后 测 量 手掌 各个 特 定 不 同 区域 内 E B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摘要:肺挫伤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严重肺挫伤死亡率较高,是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有关肺挫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的文献报道,对肺挫伤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肺挫伤;胸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肺挫伤(pulmonary contusion)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发生率在平时占胸部钝性伤的30%~70%,肺挫伤发生后,病情复杂,死亡率达10%~20%[1],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果更为严重。

1 肺挫伤的病理生理肺挫伤是一种实质细胞损伤。

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肺泡内出血、肺不张、水肿、实变和实质破坏,这些改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在伤后12~24小时内呈进行性发展;如果病变不能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ARDS[2]。

肺挫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肺的通气/血流失调引起组织缺氧。

肺挫伤时,外力破坏了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外溢。

血浆自肺泡上皮膜流出,引起肺间质含水量的增加,而过多液体聚集引起了肺水肿,造成肺通气障碍。

肺小血管收缩和肺间质水肿时,肺泡膜的弥散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起通气/血流失调。

肺挫伤后的原发或继发炎症反应又进一步引起健康肺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全肺损伤,造成全身组织缺氧[1,3]。

2 肺挫伤发生机制肺挫伤发生时,外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胸内压力升高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及水肿;当外力消除,变形的胸廓弹回,在产生胸内负压的一瞬间又可导致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

严重肺挫伤常常在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肺损伤一方面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肺组织引起,另一方面是原发和继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果,后者在肺损伤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肺挫伤后病情复杂的主要原因。

2.1 肺挫伤后的肺损伤是气道及肺实质炎症反应的结果肺挫伤后肺损伤是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多种炎性细胞向肺部迁移、聚集,炎性介质释放,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作用失衡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的结果。

创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脏的保护作用

创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脏的保护作用

创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梁玲【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31)5【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激素组。

主要观察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计数、总蛋白水平、TNF-α水平。

次要指标:肺系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清中TNF-α的变化及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激素组肺泡结构仍存在,但肺泡间隔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泡腔内见少量渗出;激素组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

激素组的大鼠肺系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水平、细胞总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组第2h血清中和第2、6h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组织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747-749)【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肺功能【作者】梁玲【作者单位】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相关文献】1.超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J], 甄洁;阎锡新;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2.超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J], 甄洁;阎锡新;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3.小剂量胰岛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及肺保护作用 [J], 彭登高;卿国忠;张晶;王宏川;王欢4.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的保护作用 [J], 林琴;王广发;汤秀英;邹水兰5.地塞米松在急性肺损伤中起肺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宋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分析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分析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分析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家兔24只,采用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观察三组的MDA、SOD、肺干湿比、IL-10及TNF-a变化。

结果三组MDA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OD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肺干湿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标签:银杏达莫注射液;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常见的外科危急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目前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1-2]。

本项目通过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银杏达莫对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的影响,同时研究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3],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以期为ALI/ARDS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可能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健康家兔24只,体重2.5~3.5kg,雌雄各半。

采用完全随机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动物许可证号:SYXK2006007。

三组动物的体重、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动物造模乙醚吸入麻醉至家兔躯体变软,四肢活动减少,家兔头颈部后仰并以血管钳向外轻拉家兔舌头使口咽部充分暴露,以耳镜快速置入家兔口腔并暴露其声门,当声门打开时迅速以注射软管滴入LPS溶液(2mg/kg),竖立并左右晃动家兔身体以使药物在两肺内分布均匀每天1次,连续2d。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Vol.41No.5May 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付静怡,汪雷,杨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上海200233[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ALI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但其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的进展不大,因此,建立动物模型来模拟ALI 十分必要。

该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关于ALI 动物模型的文献,对ALI 模型动物的选用,以及肺损伤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ALI 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实验[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1.05.022[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in animal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FU Jing -yi,WANG Lei,YANG Yi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China[Abstract ]Acute lung injury (ALI)refers to the occurrence of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eve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used by variousfactors.The morbidity and fatality rate of ALI are very high,but the research on it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has not made much progress.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to simulate acute lung injury.In this paper,the literature on animal models of ALI in recent years is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selec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lung injury are review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ALI.[Key words ]acute lung injury (ALI);animal model;animal experiment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是1994年由美国‒欧洲共识会议委员会首次提出,由多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感染、创伤、中毒、休克、肺炎、输血、免疫反应等)导致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 )≤300mmHg (1mmHg=0.133kPa )的概念,常常导致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的发生[1-3]。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床脂 肪 微 栓 塞 所 致 AL , 状 典 型 , 生 率 高 , 法 简 便 , 复 性 I症 发 方 重 强 。 3种 模 型 共 同 的 发病 机 制 包 括 : 脉 注 射 后 损 伤血 管 内皮 这 静
Hale Waihona Puke 细 胞 , 坏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 起 化 学 性 炎 症 : 活 凝 血 系统 . 破 引 激 补 体通路 , 趋化 中性 粒 细 胞 ; 机械 性 阻 塞 肺 微 血 管床 。 1 机 械 通 气相 关 肺 损 伤 用 2 m /g的 潮气 量 、5次/ n的 . 4 0 Lk 8 mi 呼 吸 频 率 ,h可 诱 发 大 鼠 的肺 损 伤 。其 致 病 机 制 在 于 肺 组 织 的 2 过 度 膨 胀 造 成 的 血 管 透壁 压 和 渗 透 性 增 加 .但 详 细 机 制 尚未 明 了 , 点 在 于 是 否 有 炎 性 因 子 参 与 肺 损 伤 及 参 与 的 程度 。 主 焦
要 用 于 机 械 通气 并 发 症 的研 究 。
根 据 A I 性 呼 吸窘 迫 综 合 征 ( D ) 病 因 分 为 直 接 原 L/ 急 AR S 的 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 , 将 A l 可 L 的动 物 模 型 做 肺 内型 、 外 型及 肺
其他型 。
1 肺 内型
11 整 肺 灌 洗 型 采 用 3 ℃ 等 渗 盐 水 , 1 — 5 /g 猪 、 . 7 按 0 2 mLk ( 兔
现。
肪 释 放 入 血 , 成血 管微 栓 塞 引发 一 系列 反 应 见 的有 以下 几 造 常
种 模 型 : 1油 酸 型 : 模 型是 经 典 的方 法 之 一 , 犬 (8 2 k ) () 该 将 1~ 3g 、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研究近况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研究近况

急 性 胰 腺 炎 ( ) 其 是 重 症 急 性 清诱 导 大 鼠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 AP 尤 AMs 产 生 门 腔 静 脉 分 流 可 以 阻 断 肺 的 炎 症 反 应 。 ) 胰腺 炎 ( A ) 在 发 病 早 期 出现 急性 肺 S P常

氧 化 氮 ( O) 诱 生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而 且 , 过 抑 制 肝 脏 巨 噬 细 胞 可 以 降 低 N 、 通
死 亡 原 因 。其 发 生机 制是 由于 胰 腺 腺 这 些 效 应 可 被 P A L 抑 制 剂 显 著 抑 制 。 分 别 行 门腔 静 脉 分 流 和 肠 系 膜 静 脉 腔 静 泡 细 胞 受 损 后 , 管 内 皮 细 胞 、 巴 细 钙 通 道 阻 滞 剂 异 搏 定 可 抑 制 胰 腺 组 织 脉 分 流 , 察 T 血 淋 观 NF及 其 受 体 和 髓过 氧 化 胞 、 性 粒 细 胞 、 噬 细 胞 等 活 化 , 放 P A 中 巨 释 L 的活 化 , 测 对 A 引 起 的 肺 损 伤 物 酶 的变 化 , 果 显 示 门 腔 静 脉 分 流 动 推 P 结 大 量 的化 学 因 子 和 细 胞 因 子 , 成 肺 毛 也 有 一定 的 治疗 作 用 。 造 物模 型 的肺 髓 过 氧化 物 酶 、 浆 TN 的 血 F 细血 管和 肺 泡 上 皮 细 胞 损 害 。 。 就 胰 1 2 弹 性 蛋 白 酶 :af y等 发 现 , 水 平 受 到 明显 抑 制 , 损 伤 明 显 减 轻 , 现 . Jf a r 向 肺 而
邓 为 民 综 述 ) 崔 乃 强 审 校 ) ( , (
(. 津 市 大 港 医 院 , 1天 天津 307 ; 2 020 .天 津 市 南 开 医 院 , 津 天 300) 0 10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占利民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占利民

通讯作者:方林森,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脓毒症致脏器功能损害的研究,E -m a i l :f a n g l i n s e n @g m a i l .c o m◎小专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占利民,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L I /A R D S )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病因多、影响因素复杂、救治困难,病死率高。

脓毒症是危重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引起A L I /A R D S 的最常见的病因,尽管对脓毒症致A L I /A R D S 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就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i n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Z H A NL i -m i n ,F A N GL i n -s e n ,H u D e -l i n ,Y UY o u -x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u r n s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A n h u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 e i 23002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A L I /A R D S )i s c o m m o na m o n g s e v e r e d i s e a s e s i nc l i n i c .D e s p i t e p r o -g r e s s i nt r e a t m e n t ,i t i s c a u s e d b ym o r e e t i o l o g y w i t h h i g hm o r t a l i t y .S e p s i s i s t h e m a i nc a u s eo f d e a t h i n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a s w e l l a s b e i n g t h e m a i n c a u s e o f A L I .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i n A L I /A R D S h a s b e e n s t u d i e d m o r e ,w e y e t c a n 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t s e x a c t m e c h a n i s m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e w i l l e x p a t i a t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o f A L I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 .K e yw o r d s :s e p s i s ;a c u t e l u n g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m e c h a n i s m 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又是危重患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简称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肺外的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极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ARDS),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简称MODS)。

因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病死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同时,不同动物模型的实验性肺损伤已经用于研究ALI的发病机制。

本文将已有的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急性肺损伤1.1病因在临床上引起ALI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很多,不同因素所致的ALI在病程及预后有所不同。

ALI病因一般分为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和肺外因素(间接因素)两大类。

肺内因素包括:(1)化学性因素,如吸入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2)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放射性损伤等;(3)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

肺外因素包括: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严重非胸部创伤、大面积烧伤、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等。

当肺直接损伤时,首先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同时促使肺泡巨噬细胞(PMN)严重反应链的激活,释放多种促炎症因子及炎性介质,导致肺内炎症反应;间接肺损伤因素是激活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肺外炎性介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肺内,肺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靶器官引起进一步损伤[1]。

1.2病理生理ALI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严重的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CurrentSituationofAcuteLungInjuryInAnimalModels周榕颜春松Zhou Rong Yan Chunsong(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Jingxi Nanchang330006)摘要:急性肺损伤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主要表现,往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在其整个发病过程中居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地位。

合理地建立理想的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对研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221-06Abstract:Acute lung injury(ALI)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mainly in the lungs,also the first appeared in 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or even deci-sive position.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tha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early prevention of acute lung injury.Keywords:ALI;Animal Models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科技广场2012.12常常是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和胸廓整体顺应性的降低,引起肺顺应性的下降。

肺泡上皮细胞的主动清除肺泡液的功能受损,使肺泡内皮和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肺血管外水分显著增加,造成肺水肿[2]。

我们对ALI病人发病过程中肺的病理生理学的详细研究是有限的,我们的信息主要来自对死亡病人的肺或是做过肺活检的病人的研究。

1.3发病机制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是内皮细胞损伤和肺上皮细胞屏障破坏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特点是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完整性的破坏、过多的跨膜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释放的促炎症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

同时,肺内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的平衡失调也是ALI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些可能的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ALI复杂的机制网络[3]。

2ALI动物模型的必要性尽管ALI已经研究了近四十年,临床重症监护在这期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ALI的死亡率仍高达50%—70%[4]。

因此,人们对ALI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早期疾病的防治从未间断过。

要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早期疾病的防治是不能在病人身体上进行的,只有通过对动物实验制作各种疾病模型,研究观察生命现象,进而推用到人。

动物模型为病人与实验室研究提供了一个桥梁。

人类研究能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人体疾病的研究结果能够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评估动物与人体疾病之间的联系。

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

3ALI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分类3.1ALI动物模型的选择鼠类、兔、犬、猪、绵羊、山羊及灵长类等动物都可以作为动物模型。

虽然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高,反应更接近人类,是目前最理想的动物,但由于动物来源困难、费用昂贵,应用受限;而鼠类动物繁殖快,来源容易,虽然其生理基础和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人类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大样本试验中观察其死亡率、生存率等等仍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在基因研究方面,大鼠比小鼠更有优越性,转基因鼠已经更广泛地被运用于肺部炎症的研究过程中[5]。

值得注意的是:小鼠模型实验结果外推至人时应该小心谨慎。

3.2分类据报道,ALI的病因分为肺内与肺外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存在差别[5]。

一般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3.2.1肺内型(1)海水淹溺模型。

麻醉大鼠,向气管内注入海水4ml/kg(3min内),一般30分钟可以复制海水致大鼠肺损伤模型成功[6]。

两次灌注海水约4ml/kg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海水致兔急性肺损伤的模型[7]。

目前认为,发生机制可能为海水对肺泡组织的直接损伤及海水淹溺后机体特征性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的过度表达[8],及反复用海水灌洗可降低肺泡衬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浓度,改变肺泡表面张力。

该模型的研究可以有效地用于海水作战及航海作业事故中落水人员的及时救治。

(2)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模型。

麻醉大鼠后进行,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ASV0691-001型,Havard,美国),潮气量6ml/kg,PEEP5cmH2O,频率60—70次/分,通气4h,可复制VILI模型[9-10]。

小潮气量通气仍可以导致ALI,机制可能是机械通气使中性粒细胞(PMN)激活。

PMN活化后不但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还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与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和肺泡液清除率减退[11]。

优点在于,此模型的干扰因素单一,完全模仿了人类使用呼吸机的机制。

缺点在于,模型制作复杂,复制具有挑战性,大鼠观察时间短(4h),而病人需要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该模型机制可用于呼吸机并发症的研究。

(3)低pH酸吸入模型。

麻醉大鼠后,向气管内匀速注入稀盐酸(pH=1.25,1.2mg/kg),时间控制在2min 以内,注射完成后保持体位3min,可复制模型[12]。

低pH酸吸入型肺损伤模型的发生机制是中性粒细胞依赖性肺损伤,其特点是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包括I型肺泡上皮细胞,随后是II型肺泡细胞的增殖修复过程。

酸性物质最主要靶部位是肺泡上皮细胞,可引起肺泡上皮细胞转运功能障碍,造成肺泡上皮液体转运障碍[13]。

此模型用于HCL模拟胃酸吸入导致的肺损伤,优点在于循环功能稳定,组织损伤基本局限于肺部;缺点在于不能完全模仿胃酸的吸入,因为人类不是吸入HCL而是复杂胃内容物,有颗粒物、细菌产物、细胞因子,pH常高于1.5。

(4)油酸静脉注入模型。

麻醉大鼠,一次性对鼠尾静脉缓慢注射0.1ml/kg,可复制模型[14]。

据报道[15],油酸导致的肺损伤的特点是早期的肺泡内皮细胞坏死和微血栓栓塞的形成,随后修复期以II型细胞的增殖和胸膜下区域的纤维灶形成为主要特点。

虽然,油酸导致细胞死亡的真正机制仍不清楚,但是直接细胞膜损伤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此模型的优点是它的可复制性,用同样的剂量、同样的注射方式注射油酸,在其他动物模型中复制得到肺损伤模型。

油酸制备大鼠ALI模型病理学改变与人ARDS相似,是较为成熟、可靠的一种造模方法,因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用于研究大小动物肺损伤的肺功能及V/Q的比例。

3.2.2肺外型(1)缺血再灌注(I/R)模型。

麻醉小鼠后,从腹部正中切口,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微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观察2min,确定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被阻断后,缝合伤口。

45min后经原切口进腹,松开动脉夹恢复血供,可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16]。

研究表明[17]SD大鼠全麻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30min后,剪开结扎线,恢复血供,可复制左心室缺血再灌注模型。

此类模型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诱发体内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PMN浸润,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大量的毒性递质在肺中释放[18]。

其主要缺点是制作复杂,不易复制,试验条件比较苛求。

此模型为临床治疗肠道外伤及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2)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

大鼠麻醉后,从上腹部正中切口,逆行性胰胆管注入5%牛磺酸钠(1ml/kg),可复制模型[19]。

此模型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核因子KB(NF-κB)的活化,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及促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IL-6、IL-8、TNF-α、磷脂酶A2、iNOS等)[20]并释放入血液中,随体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在肺部聚集、浸润并释放大量细胞毒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

这些物质对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广泛的破坏,引起肺的水肿、不张及低氧血症,最终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此模型主要的缺点是复制难度大,需要精细的操作,且大鼠起病急、发展快,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不适合对疾病预后的研究。

主要优点是较好地模拟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及肺组织损害病理学结果[21]。

(3)二次打击肺损伤模型。

大鼠90℃水烫10s,烫伤面积为体表面积的20%—25%,组织学检查为Ⅲ度烫伤,烫伤后12h颈外静脉注射LPS10mg/kg,可复制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

还有的用小鼠麻醉后钳夹双侧股骨,造成中段闭合骨折,6h后腹腔注射LPS5mg/kg,可复制多发骨折复合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