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演示教学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演示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学生姓名:李超张强鲁晓帆尹业鑫李世辉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任课教师:刘宏梅完成时间: 2018.6.1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一八年二月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一、目的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1.原始零件图1张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三、设计工作内容(成果形式)1.零件图1张(比例1: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评价表总成绩:(总分 10%)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

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

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

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学习资料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分析 (1)1.1 零件的作用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3)2.1 加工工艺过程 (3)2.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3)2.3 确定定位基准 (4)2.4 制定工艺路线 (4)2.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5)三、铣φ60两侧面铣床夹具设计 (7)1、夹具设计 (7)总结 (10)参考文献 (12)学习资料序言机械加工工艺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设计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设计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设计轴类零件是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的零部件之一,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常见加工工艺及其应用、及加工工艺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属于细长杆状物的一类,其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变形、热影响、残余应力等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作用,因此对于轴类零件的制造要求十分严格。

其加工工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工工艺要求高精度:轴类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常见的加工公差在0.01mm以下,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机床和刀具、合理的加工参数,严格控制加工误差。

2.加工难度大:由于轴类零件的材料变形大、容易产生撞刀和毛刺,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切削方法和切削工艺,如采用高速切削、切削流线型、刀具较小的切槽等。

3.轴向精度要求高:轴类零件是与轴心对称的,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轴向误差,以保证其在使用时能够平稳转动。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措施,通过对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工艺因素的控制,实现产品尺寸、结构、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确定加工工艺目标:在制定工艺规程前,需要明确产品的要求,包括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机械性能等方面。

2.制定加工工艺流程:制定加工工艺流程是整个工艺规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根据产品的结构和要求,确定各个加工步骤的顺序和方法。

3.确定加工参数:加工参数是指加工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各种参数,包括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力等,这些参数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4.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不同的加工设备和刀具适用于不同的加工需求,因此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需要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方案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方案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方案【工艺规程】一、工艺准备1.确定零件的材料、图纸和工艺要求。

2.对零件的结构、尺寸及加工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加工工艺和工艺路线。

3.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4.检查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状态,确保设备和工具能够正常运转。

二、夹具设计1.根据加工工艺和工件的特点,确定夹具的类型和结构。

2.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夹具的定位、夹持点和夹紧方式。

3.确定夹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4.绘制夹具的设计图纸,并进行评审。

三、工艺操作1.根据工艺路线,进行工艺操作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工件、校对设备和夹具等。

2.进行工艺操作,包括设备的开启、夹具的安装、工件的定位和夹持、刀具的选择和安装、工件的加工等。

3.对工艺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处理,确保工件的质量。

四、质量控制1.进行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的检测,并与图纸要求进行对比,确保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2.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工件的表面光滑度和平整度等要求满足。

3.对工件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测。

4.对工艺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五、安全措施1.根据工艺操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3.做好夹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培训工艺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夹具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用于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和形状的准确性,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案:一、夹具类型根据工件的结构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包括板式夹具、块式夹具、组合夹具等。

二、夹具结构1.定位方式:设计夹具的定位方式,包括基准面、位置销、支撑块等。

2.夹持方式:确定夹具的夹持点和夹持方式,包括卡盘、螺纹刀等。

3.夹紧方式:选用合适的夹紧方式,包括手动夹紧、液压夹紧等。

4.支撑方式:确定夹具的支撑方式,包括支撑块、支撑杆等。

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拨叉的机械加工概述:拨叉是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在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上都有使用。

拨叉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但主要的加工原理是相同的,即机械加工。

拨叉的机械加工过程包括铣削、车削、钻孔、磨削等工序,这些工序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

拨叉机械加工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钢材的选材和切割。

2. 清洗和退火处理。

3. 开始机械加工工序。

4. 铣削工序:在铣床上进行铣削。

6. 钻孔和插销孔的加工。

7. 研磨工序:在研磨机上进行研磨。

8. 光洁处理:在机加工前需要进行光洁处理,提高表面质量。

9. 部件的组合和调整。

1. 绘制拨叉的工艺图。

2. 根据工艺图计算切割长度等尺寸参数,并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切割。

3. 清洗和退火处理,以排除切割后可能留下的污垢和松弛的应力。

4. 开始机械加工工序,首先进行铣削工序,以达到铣削后需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5. 车削工序:将铣削工序的拨叉加工至所需的直径和长度,以及外形和尺寸精度。

6. 钻孔工序:使用钻床进行钻孔工作,大小和数量应视具体的拨叉类型而定。

7. 研磨工序:根据需要,使用研磨器进行研磨工作,以确保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9. 部件的组合和调整:将拨叉芯轴和拉杆组合到拨叉上,并进行调整和测试,以确保拨叉符合要求。

四、加工注意事项:1. 选材时,应根据比例原理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 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铣削、车削、钻孔等加工工序,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3. 进行光洁处理前,要对拨叉进行严格的檢验,并记录下来。

4. 在装配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偏心检测,以确保拨叉芯轴和拉杆之间的偏心度符合要求。

5. 在调整和测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拨叉的弹性,以确保拨叉的换挡操作平稳、准确。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 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完成机械零部件加工任务的一系列工艺过程和要求的技术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指根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和加工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相应的操作工艺文件,以保证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 设计流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零部件分析在设计工艺规程之前,首先需要对要加工的零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零部件的材料、尺寸、形状和加工要求等进行仔细研究和了解。

通过对零部件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

(2)加工工艺选择在零部件的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零部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考虑到加工质量、效率和成本等因素,确定出最佳的加工工艺。

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孔、切割、抛光等。

(3)工艺参数确定在确定了加工工艺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工艺参数,以保证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工艺效果。

这包括加工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用液和刀具的选择等。

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加工情况,需要进行试验和实际加工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4)工艺文件编制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确定,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路线、加工工序、工艺参数、工装夹具和工艺设备等。

工艺文件的编制需要准确详细,以便操作人员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操作和监控。

(5)工艺评定和改进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工艺进行评定和改进。

通过对加工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包括对工艺文件的修订和优化,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3. 工艺规程设计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合理性加工工艺规程需要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加工成本和时间。

设计工艺时,需要考虑到工艺的可行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等因素,以保证加工的效果和效率。

课程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装设计

课程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装设计

课程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装设计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工装设计要点,为机械加工领域的学生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是确保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第一章: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1.1 零件分析对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材料等进行详细分析。

1.2 加工工艺路线确定根据零件特点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

1.3 工艺参数选择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1.4 工艺文件编制编制工艺卡片、工艺流程图等工艺文件。

第二章:工装设计2.1 工装设计原则介绍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定位精度、夹紧稳定性等。

2.2 夹具设计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设计夹具,确保零件的定位和夹紧。

2.3 刀具选择选择合适的刀具,考虑刀具材料、类型、尺寸等因素。

2.4 量具与检测选择合适的量具,制定检测方案,确保加工质量。

第三章:工艺规程编制实例3.1 零件选择选择一个具体的零件作为工艺规程编制的实例。

3.2 工艺路线分析对选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详细分析。

3.3 工艺参数确定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3.4 工艺文件编制编制该零件的工艺卡片和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工装设计实例4.1 夹具设计针对选定零件的加工特点,设计相应的夹具。

4.2 刀具选择与设计选择和设计适合该零件加工的刀具。

4.3 量具选择与检测方案选择适合的量具,并制定检测方案。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优化5.1 加工质量控制制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5.2 工艺优化分析工艺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优化建议。

5.3 成本控制考虑加工成本,提出成本控制措施。

结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工装设计是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精确的工装配合,可以有效提升零件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刀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定位方案设计

对刀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定位方案设计

对刀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定位方案设计
一、设计任务:
刀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该工程材料为20CrMnTi,进行渗碳淬火处理,渗碳层深度为0.8~1.2㎜,淬火硬度为HRC58~62。

在中批生产条件下制订该刀块的加工工艺过程。

二、零件工艺过程分析与计算
(一)、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1、审查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的分析:
轴类零件的支承轴颈一般与轴承配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为IT5~IT7。

如挖掘机减速器中间轴的Φ40k5、Φ50h5、Φ25h6等;其它尺寸相对而言精度要求低些。

(2)形状精度的分析:
轴类零件的形状精度主要是指支承轴颈的圆度、圆柱度,一般应将其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本例即如此),对形状精度要求高的轴,应在图样上标注其形状公差。

(3)位置精度的分析:
轴的位置精度主要有轴颈之间的同轴度或跳动度(本例两处对基准A-B的跳动度0.016),定位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本例Φ25h6轴颈左端面对基准A-B的垂直度0.03),键槽对轴线的对称度等。

(5).表面粗糙度的分析:
精品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 值为2.5~0.63m μ,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 值为0.63~0.16m μ。

3、审查零件材料是否恰当
本例挖掘机减速器中间轴是在高转速、重载荷的条件下工作,选用20CrMnTi并进行渗碳淬火处理是恰当的,这样做可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

4、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本例挖掘机减速器中间轴的结构工艺性符合要求。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一、前言连杆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零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因此,连杆的质量和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二、工艺流程1. 材料准备选用高强度合金钢作为连杆零件的材料。

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2. 粗加工(1)锯切将原材料锯成长度略大于实际尺寸的毛坯。

(2)车削采用车床进行粗加工,先将毛坯两端面加工成平行面,然后进行外圆柱面、内孔等基本形状的车削。

(3)铣削采用立式铣床进行粗加工,主要是对连杆头部进行铣削,并开出油孔等结构。

3. 精密加工(1)磨削采用平面磨床和圆柱磨床对外圆柱面、内孔和连杆头等进行精密加工。

(2)钻孔采用钻床对油孔等细小结构进行加工。

(3)拉削采用拉床对轴向槽、键槽等进行加工。

4. 热处理将加工好的连杆零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采用淬火和回火的方式进行处理。

5. 组装将经过热处理的连杆零件组装到曲轴上,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与其他零件的配合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三、专用夹具设计为了保证连杆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夹具设计方案:1. 夹具整体结构该夹具主要由夹紧块、支撑块、定位块、压板等组成。

其中,夹紧块负责固定毛坯,支撑块负责支撑毛坯,在车削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定位块则是为了确保毛坯在夹具中的位置准确;压板则是为了防止毛坯在车削时发生移动。

2. 夹具夹紧方式该夹具采用机械夹紧的方式,通过螺旋压板来实现对毛坯的夹紧。

在进行车削等加工时,需要根据不同工序进行调整,以确保毛坯的稳定性和精度。

3. 夹具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该夹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夹具的各个部位需要经常清洗和润滑,以保证其正常运作。

(2)在进行车削等加工时,需要根据不同工序进行调整,并且要保证毛坯与夹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学生姓名:李超张强鲁晓帆尹业鑫李世辉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学号: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任课教师:刘宏梅完成时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一八年二月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一、目的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1.原始零件图1张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三、设计工作内容(成果形式)1.零件图1张(比例1: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评价表总成绩:(总分10%)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

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

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

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1)零件的工艺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3)加工工艺过程 (3)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3)确定定位基准 (4)制定工艺路线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5)三、铣φ60两侧面铣床夹具设计 (7)1、夹具设计 (7)总结 (10)参考文献 (12)序言机械加工工艺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

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

它正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

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作用拨叉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较高,此外还有小头孔端要求加工,对精度要求也很高。

拨叉的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和小头孔粗糙度要求都是6.1Ra,所以都要求精加工。

其小头孔与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拨叉底面与大头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边有平行度公差和对称度公差要求等。

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们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零件的工艺分析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

而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

设计者要考虑加工工艺问题。

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φ60H12的孔。

2. 铣槽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16H11mm的槽两侧面。

3. 以M22×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的螺纹孔,长32mm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

16H11mm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上面主要是对拨叉零件的结构、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为模锻和中批的批量生产方式,从而为工艺规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二、工艺规程设计加工工艺过程该拨叉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孔系和槽系。

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⑷要考虑工厂或车间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应考虑不断改进现有加工方法和设备,推广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

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采用磨削或电加工;而有色金属由于磨削时容易堵塞砂轮,一般都采用精细车削,高速精铣等。

⑸此外,还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如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特殊要求,工件形状和重量等。

⑴要考虑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根据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选择加工方法及分几次加工。

⑵根据生产类型选择,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专用的高效率的设备。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则常用通用设备和一般的加工方法。

如、柴油机连杆小头孔的加工,在小批量生产时,采用钻、扩、铰加工方法;而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拉削加工。

选择加工方法一般先按这个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来选定最终加工方法。

再选择前面各工序的加工方法,如加工某一轴的主要外圆面,要求公差为IT6,表面粗糙度为μm,并要求淬硬时,其最终工序选用精度,前面准备工序可为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

确定定位基准粗基准的选择从拨叉零件图分析可知,主要是选择加工拨叉底面的装夹定位面为其加工粗基准。

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拨叉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拨叉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从拨叉零件图分析可知,它的底平面与小头孔,适于作精基准使用。

但用一个平面和一个孔定位限制工件自由度不够,如果使用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法,则可以满足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的要求。

至于两侧面,因为是非加工表面,所以也可以用大头孔为加工基准。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序方案工序一粗、精铣φ25孔上端面。

工序二粗、精铣φ25孔下端面。

工序三钻、扩、铰、精铰φ25孔。

工序四钻、扩、铰、精铰φ60孔。

工序五粗、精铣φ60孔上端面工序六粗、精铣φ60孔下端面。

工序七铣螺纹孔端面。

工序八钻φ22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九攻M22×螺纹。

工序十粗铣半精铣精铣槽所在的端面。

工序十一粗、半精铣精铣16H11的槽。

工序十二切断。

工序十三检查。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毛坯重量,生产类型为中批量,铸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家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外圆表面(φ42)考虑其零件外圆表面为非加工表面,所以外圆表面为铸造毛坯,没有粗糙度要求,因此直接铸造而成。

(2). 外圆表面沿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25,φ60端面)。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表~26,取φ25,φ60端面长度余量均为(均为双边加工)铣削加工余量为:粗铣2mm半精铣(3). 内孔(φ60已铸成φ50的孔)查《工艺手册》表~,为了节省材料,取φ60孔已铸成孔长度余量为3,即铸成孔半径为50mm。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钻孔5mm扩孔铰孔精铰0mm同上,零件φ25的孔也已铸出φ15的孔。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钻孔至φ23 余量为8mm扩孔钻mm粗铰孔mm精铰孔mm(4). 槽端面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方向长度加工余量铸出槽端面至中心线47mm的距离,余量为3mm。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粗铣端面mm半精铣mm精铣mm(5). 螺纹孔顶面加工余量铸出螺纹孔顶面至φ25孔轴线且垂直轴线方向40mm的距离,余量为4 mm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粗铣顶面mm半精铣mm精铣mm(6). 其他尺寸直接铸造得到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中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总结本文是CA6410车床拨的加工工艺,设计的总体过程可以概括为,首先对拨叉零件的结构、形状及材料作整体分析,然后初选加工工艺方案,并对工艺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然后计算分析尺寸,并制定出工艺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