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正式版
合集下载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郡县制 ①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 隶属于郡,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 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弊端: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向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题】 (2011· 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最高执政权力传给各自的嫡长 子,并世代相袭。而郡县制用“皇帝任命制度”取代了分封制的 “等级世袭”制度。 答案:D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意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 了基本格局。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实施暴政,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并非是由
实行中央集权制所致。相反,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封建统 治,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汉承秦制”,汉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
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
对大宗和小宗的掌握,关键是对“嫡长子”的理解。所谓 “嫡长子”是指正室生的第一个儿子,即使侧室有儿子比他 大,也不能称为嫡长子。
重难点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从考查趋势看,仍将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体问
题的背景、特征、影响的分析与理解。
探究1:阅读宗法制示意图,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1)最大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大宗与小宗具有
相对性。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
治隶属关系。周天子既执掌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又 是家族中的家长。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答案:C
【创新预测】
1.《诗经· 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
宗子维城。”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
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这
段诗歌说明了( A.分封的目的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依据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D )
2.《姓氏起源》卜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
请回答: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图一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据此,
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
封国。 (2)图二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 哪些特点?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课时 1 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大一统”的秦汉政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拓展 ② 岭南 : 平定岭南 , 置郡实施军事镇守 (2)拓展 岭南: 平定岭南, 疆域 和行政管理。 和行政管理。
③“西南夷 ” 开辟“ ③“ 西南夷” : 开辟 “ 五尺道 ” 并部 西南夷 分地区任命官吏。 分地区任命官吏。 浙江历史:在秦朝疆域图中,设有会稽郡, 浙江历史:在秦朝疆域图中,设有会稽郡,在 浙江省内。 浙江省内。 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 3 ) 影响 :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 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②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九卿:
③议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 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 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 僚制度。 僚制度。
重点讲解 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的前提: 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 ( 1 ) 建立的前提 : 秦王嬴政发动战争 , 灭掉六国 , 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 (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 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 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 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 全等同。 全等同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 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行政、 司法等权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 行政 、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力 ,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 方分权而言的, 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 央政府的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在中国古代, 央政府的命令 , 受制于中央政府 。 在中国古代 ,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秦朝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权制度。
③“西南夷 ” 开辟“ ③“ 西南夷” : 开辟 “ 五尺道 ” 并部 西南夷 分地区任命官吏。 分地区任命官吏。 浙江历史:在秦朝疆域图中,设有会稽郡, 浙江历史:在秦朝疆域图中,设有会稽郡,在 浙江省内。 浙江省内。 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 3 ) 影响 :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 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②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九卿:
③议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 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 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 僚制度。 僚制度。
重点讲解 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的前提: 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 ( 1 ) 建立的前提 : 秦王嬴政发动战争 , 灭掉六国 , 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 (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 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 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 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 全等同。 全等同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 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行政、 司法等权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 行政 、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力 ,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 方分权而言的, 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 央政府的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在中国古代, 央政府的命令 , 受制于中央政府 。 在中国古代 ,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秦朝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权制度。
高考历史总复习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演变。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到发展 再到衰落,这一演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建立(秦朝 )→巩 固 (两汉 )→完善 (隋唐 )→加强 (宋元 )→强化并衰落(明清)。
网 络 感 知
第1讲
二、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________上的矛盾。 2.实质:按照________分配政治权力,维护 ________,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 (1)核心是 ________。 (2)周天子以 ________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 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按血统关系的 亲疏,形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 宗法等级。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 ________和 ________地 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参考答案: 一、 2.子弟 鲁 6.政治秩序 二、 1.土地继承 关系 (2)嫡长子 2.血统关系 诸侯 政治秩序 卿大夫 士 3.(1)血缘宗族 4.垄断 特权 功臣 3.土地 人民 军赋 力役 5.齐
周天子
易错易混提示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有两层含义: 一是“嫡”,“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子, 偏房和妾所生为庶子;二是“长子”,嫡子中的长子为“嫡长 子”。
3.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 ________格局的形成。 二、百官公卿 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 “________”称号,自称 “________”,确立了皇帝 ________的地位。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刘)

2、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皇帝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太尉
军务
九卿
3、郡县制
(1)实施: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
方的制度,实现了 地方权力 向中央的集中。
(2)内容
① “ 郡 ” 直 属 于 中 央 : 设 郡 守 、 郡 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 层行政机构。
请思考:
这些都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2)实质: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3)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历 史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
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 的等级秩序 D.整套制度维系封建地主阶 级的正常统治
下图所示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 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 属关系 D.与分封制相结合,有利于解 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
但不是材料说明的主要观点,B、C说法明显错误。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诸侯争霸。争霸的实 质是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给人们带来了 沉重灾难,但也有积极意义。 ①争霸战争的结果是大国扩展的疆域,实现了区域 性的统一,加强了集权的趋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经进行 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使经济得到发展。 ③争霸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 势力,便利了新兴地方势力的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 崩溃。 ④争霸战争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 民族融合.
考点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正式版共46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考点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Nhomakorabea治正式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高考历史 专题一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①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 (九2卿)三制公③②议军 九政事 卿:; :以御 是“史 中朝大 央议夫 各”负 重等责 要方监 部式察 门讨系 的论统 主国。 管家官军员政。要务,备皇
帝裁决。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h
8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 完全等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 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专制主义是就 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 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在中国古 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秦朝建 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h
21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D)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考向 对郡县制的理解 点析 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
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地方政权上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对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h
13
2.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
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确立了至高无上
h
9
帝裁决。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h
8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 完全等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 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专制主义是就 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 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在中国古 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秦朝建 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h
21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D)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考向 对郡县制的理解 点析 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
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地方政权上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对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h
13
2.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
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确立了至高无上
h
9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②消极方面: 消极方面:
随着实力的变化,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 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削弱了周天 子的权威。春秋战国时代, 子的权威。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逐渐 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 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 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7).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总体上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总体上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王以嫡长子世袭,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子由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 子由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 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 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等级秩序, 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特定内容 和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和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它们共同为 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 听我的。 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 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 三女儿:我聪明伶俐,学识渊博, 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 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