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 古诗配画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讲义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讲义《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任务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
知识点包括:知道古诗配画的概念,理解古诗配画在表达主题信息方面的优势。
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复习巩固文字修饰,掌握图文并茂的文稿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对比两种版本的古诗文集,让学生发现古诗配画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自主尝试:为古诗配上合适的图,学生自学“古诗配画主题学习网站”中的视频和文本教材,尝试操作,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大显身手—自由发挥:小组讨论选古诗、图片,分工制作古诗配图,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所选古诗的含义,选取图片的原因,以及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古诗的哪些意境。
欣赏作品,口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励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
让信息技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海洋中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操作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古诗配画ppt课件

美化修 饰图片
插入图片
1、插入图片---来自 文件---选择本地图片
2、在网页上右击图 片并复制,再到 word文档中执行粘 贴操作即可
设置图片格式
右击图片,在菜单中 选择“设置图片格式 ”,或者双击图片, 选择“版式”,调整 不同的“环绕方式”
图形环绕方式
默认为“嵌入型”在这种环绕 方式下图片既不能旋转也不能 拖动移位,插入图片需要将版 式调整为“四周型”再进行处 理,选择“工具→选项”,在 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编辑” 选项卡,单击“图片插入/粘贴 方式”下拉列表,从中选择“ 四周型”,最后单击“确定” 按钮即可。
细心观察
1
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了么?
2
指针指向控制点,指针有何变化?
3
拖动鼠标,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化修饰作品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版式对古诗进行编辑 比如改变字体、字号 、字型、文字颜色和 效果等。
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习
1
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2
调整图片大小
3 美化作品并上交调整图片大小
课程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水宿闻雁
唐 李益 早雁忽为双, 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 星月满空江。
碧涧驿晓思 唐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 操作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输入 古诗
插入 图片
部编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四首》优质课件

书写在西林寺 的墙壁上。
书写
17 古诗四首
读古诗 有韵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7 古诗四首
明诗意,悟诗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正面看,庐山是一条山 岭,连绵起伏。侧面看庐山
远近高低各不同。 是一座山峰,高耸入云。
各不相同
背诵古诗,首先要求读熟, 明确诗的大意和思想感情。 再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17 古诗四首
默写指导
默写时,要把字写正确, 不增、不漏、不颠倒字词,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17 古诗四首
结构梳理
《 题
横 岭 连绵起伏
远近
西
高低
林
各不
壁 》
侧 峰 高耸入云
同
从不同 的角度 看待问 题,就 有不同 的结果。
17 古诗四首
17 古诗四首
读古诗 有韵味
无题
唐 无尽藏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17 古诗四首
明诗意,悟诗情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草鞋
从清晨找到夜晚寻找 春天,走遍了千山万水, 仍然看不见春天的踪影, 把鞋子都磨破了,但是 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 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 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著述甚多,有《周易读 本》、《楚辞集注》,后人 辑有《朱子大全》、《朱子 集语象》等。
17 古诗四首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第一册第十七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编辑排版等操作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制作更多的作品。
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图文结合形象直观的表达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篇word制作的古诗配画文档。
2、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生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了,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各种配图古诗作品。
(提示: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色彩搭配情况、位置排布、画与诗意是否相符等。
)看过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这些古诗加上这些精美的图画非常贴切的表现了诗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给古诗配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使用word工具给古诗配画。
(二)新授1、操作实践、巩固旧知。
启动word程序,输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课本中的格式进行编辑。
根据自己对诗的情景和意境的理解,确定关键字到网上搜集图片,并选择合适的图片保存。
2、教师演示、插入图片。
(1)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合适图片——插入。
古诗画教案12篇

古诗画教案古诗画教案12篇古诗画教案1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古诗画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绝句》(板书课题)二、初步感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三、学生创作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四、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五、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7.古诗配画》这一节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
但是,他们在为古诗配画方面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3.评价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
2.古诗配画的相关素材。
3.古诗配画的教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配画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并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为古诗配画设计出独特新颖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配画的重要性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的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精美的诗配画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
学习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诗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3.2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配画的理解和感受。
3.3 创作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
学生合作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画图软件:如Microsoft Pnt、Adobe Photoshop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4.2 诗歌素材:教师准备一些诗歌素材,供学生创作诗配画时选择。
4.3 优秀诗配画作品:教师收集一些优秀的诗配画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创作作品的艺术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画面是否美观。
5.2 学生创作过程的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良好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5.3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创意,是否能够展现出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月满空江。
碧涧驿晓思 唐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操作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输入 古诗
插入 图片
设置图 片格式
美化修 饰图片
插入图片
1、插入图片---来自 文件---选择本地图片 2、在网页上右击图 片并复制,再到 word文档中执行粘 贴操作即可
设置图片格式
右击图片,在菜单中 选择“设置图片格式 ”,或者双击图片, 选择“版式”,调整 不同的“环绕方式”
图形环绕方式
默认为“嵌入型”在这种环绕 方式下图片既不能旋转也不能 拖动移位,插入图片需要将版 式调整为“四周型”再进行处 理,选择“工具→选项”,在 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编辑” 选项卡,单击“图片插入/粘贴 方式”下拉列表,从中选择“ 四周型”,最后单击“确定” 按钮即可。
梅花
北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源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莲花坞
唐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华子冈 唐 裴迪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水宿闻雁
细心观察
1
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了么?
2
指针指向控制点,指针有何变化?
3
拖动鼠标,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化修饰作品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版式对古诗进行编辑 比如改变字体、字号 、字型、文字颜色和 效果等。
机房练习
1
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2
调整图片大小
3
美化作品并上交调整图片大小
课程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