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杨丽荣《公司金融》(第3版)(公司金融基本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杨丽荣《公司金融》(第3版)(公司金融基本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3.2 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公司金融理论伴随着有关企业理论的发展变化而演进,经历了由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到现代的公司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

(1)公司金融理论的提出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融资结构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

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相反的回答,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厂商的金融政策无关。

(2)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观认为企业只是一个通过投资获取现金收益流量的主体,企业为筹集外部资金而发行的金融证券也仅仅只是代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现金收益的要求权。

即股东以红利分配的形式、债权人以负债契约规定的利息和本金偿还的方式拥有企业现金收益的要求权。

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假定的前提下,如果企业与投资者能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借贷和储蓄,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企业金融方面的决策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不产生任何影响,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MM不相关理论。

(3)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表明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职工、关联企业和顾客等企业利益相关主体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集合体。

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会出现利益冲突。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指出企业的融资方式通过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以及企业破产发生概率的影响对企业的收益和价值产生影响。

2.简述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背离方式及协调方法。

答:(1)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①利益冲突股东和经营者分离以后,股东的目标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

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股东不一致。

他们的目标是:增加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和避免风险。

②背离方式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

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2之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2之资本结构理论

第四节 资本结构理论一、资本结构的定义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由负债和权益两部分构成。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不仅包括权益资本、长期债务资金,还包括短期债务资金。

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长期债务资金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不包括短期债务资金。

最佳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早期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简单陈述和一些零散观点,没有用典型的经济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更谈不上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 )与米勒(Miller )首次将市场均衡理论用于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MM 理论,为资本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先河,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

此后经过了近五十年的研究历程,人们对于资本结构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纵观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8年以前)、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8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目前)和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目前)。

(一)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在著名的《价值与资本》专著中找到资本结构踪迹。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

他把当时对资本结构的见解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Net Income Theory)、净营业收益理论(Net Operating Income Theory )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

1、净收益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 s (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分析一、引言金融风险管理始于1980年代,自那以后,它一直是金融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风险管理确保金融机构在不确定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运行,从而保护了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本文将基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影响风险管理的不同因素,并提供各种策略来应对这些不同的风险。

二、背景投资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个活动,但它也有一定的风险。

出现的风险通常分别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全局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种为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提供风险保障的方法,它包括一系列措施,如规划、监测和控制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另外,金融风险管理还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关策略以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理论分析(一)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市场风险是因金融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的资产负债表的价值损失,通常是由于股市、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波动引起的。

市场风险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往往具有长期影响,因此,它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风险类型之一。

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对市场波动的预测和监测,以及调整投资组合,从而保护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利益。

预测市场波动的方法包括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投资组合管理则包括多元化投资组合和在不同市场投资。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期权和期货等衍生品来管理市场风险。

(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信用风险是由金融机构和个人未能履行其借贷与信用承诺而导致的风险。

信用风险的特点是难以预测,成本高,影响严重。

信用风险管理包括信用评估和信用控制两个阶段。

在信用评估阶段,金融机构通过研究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财务状况和担保品等,来确定其信用风险。

在信用控制阶段,金融机构可以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如要求额外担保、增加贷款利率或限制金额等措施,来控制信用风险。

(三)流动风险管理理论流动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或者是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及时支付债务引起的。

公司金融知识点总结(罗斯版)

公司金融知识点总结(罗斯版)

公司金融知识点总结(罗斯版).doc公司金融知识点总结(罗斯版)引言公司金融是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筹集、分配和管理资金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学科。

罗斯的《公司金融》是该领域内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公司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本文档旨在总结罗斯版《公司金融》中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部分:公司金融概述1. 公司金融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代理问题: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可能不一致,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解决。

2. 金融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筹集和投资。

货币市场:短期资金的筹集和投资。

第二部分:估值与风险1. 现金流的估值现值(PV):未来现金流按照某一贴现率折现到现在的价值。

终值(FV):现在某一金额按照某一复利率增长到未来某一时间点的价值。

2. 风险与回报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通常用波动性或标准差来衡量。

回报:投资的预期收益。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预期回报: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投资者为承担额外风险所要求的额外回报。

第三部分:资本结构与融资决策1. 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在没有税收和破产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价值。

权衡理论:企业需要在债务融资的税收优势和破产成本之间权衡。

2. 融资决策内部融资:通过留存收益来筹集资金。

外部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借款来筹集资金。

第四部分:投资决策1. 净现值(NPV)规则投资决策:如果项目的NPV为正,则接受项目。

2. 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决策:如果项目的IRR高于资本成本,则接受项目。

3. 投资项目评估敏感性分析:评估项目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

情景分析:评估不同情景下项目的财务表现。

第五部分:股利政策1. 股利支付现金股利:公司向股东支付的现金。

股票回购:公司购买自己的股票,相当于支付股利。

2.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公司成长阶段:成长型公司可能更倾向于留存收益。

股东偏好:不同股东对股利的偏好不同。

公司金融理论发展述评

公司金融理论发展述评

公司金融理论发展述评作者:康玉梅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就陷入了困境,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金融市场频频发生的“异象”。

在对理性经济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修正的基础上,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

它以心理学对人们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解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从而使金融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前景理论研究背景现代经济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推理建立起庞大的理论大厦而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冠”。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化的进展,金融理论在现代经济理论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在短短五十年内,公司金融理论充分吸收和借鉴现代经济学发展,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在经济学这顶皇冠外,金融学已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萨缪尔森甚至将金融学喻为“社会科学的珠冠”。

Zvi Bodie和Robert C.Merton将金融学定义为“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的分配。

”现代金融学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预期效用函数理论之后,Arrow和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这些经济学理论都对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做出基础性重要贡献。

沿着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石,公司金融学研究硕果累累,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Modigliani-Miller的MM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OPT)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等。

这些理论都承袭了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所用的分析框架为一般均衡理论或无套利定价理论。

这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第5章公司金融主要理论概述-文档资料

第5章公司金融主要理论概述-文档资料

[N(N-1)]/2=10
N(1)=5
2
2
3
1
3
M
1
4
5
4 5
无中心市场下的早期经济交易
中心市场下的交易
关于费雪分离的失效
• 但是,如果市场的交易成本金额较大,借 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不同,会导致费雪的分 离理论失效。此时,具有不同无差异曲线 的个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水平。 如果没 有一个单一的市场利率,他们就无法将投
(总风险=可分散风险+不可分散风险)
三、主要理论贡献
当某项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降低时, 该项资产收益的变动(非系统风险)对投资
组合的影响变得微乎其微。
当投资组合中资产分散到一定程度后,唯
一的风险只剩下全部资产的风险(系统风
险)。
有效投资组合: 在一定收益条件下风险 水平最低 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收益 最高
费雪分离原则:
投资决策与个人效用偏好分离
[摘自《Financial Theory and Corpo Thomas E.Copeland]
费雪分离原则揭示了股东财富的最大 化等同于使生命周期内的消费现值最大 化。可表述为:
C1 W0 = C0 + —— 1+r
MRSi 、 MRSj =投资者i、j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目标时 间偏好率) ─(1+r)=资本市场线斜率(市场利率) MRT=边际投资报酬率(边际生产/投资转换率) 摘自《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P10 ——托马斯· 科普兰著
附:完美资本市场的特征
• 1、存在许多充分了解信息的买者和卖者, 但无人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市场价格 • 2、没有市场“摩擦”,譬如税收、手续 费、信息费及其他交易成本 • 3、市场参与者对有关资产未来价值、利 息率及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的认识一致 • 4、存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并始终保持均衡 • 5、所有潜在买卖者可以无成本并快速进 入市场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
(2) 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 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 迫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 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 使旧 债权人蒙受损失。旧债券价值下降的原因是新债发生后公 司负债比率加大, 公司破产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如果 企业破产, 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 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大、价值下降。尤其是不能转让的证券 或其他借款, 债权人没有出售债权来摆脱困境的出路, 处境更加不利。
整理课件
3.防止方法 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侵害, 除了寻
求立法保护, 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 股东分配剩余财产外,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 如规 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者限 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 (2) 发现公司有剥夺其财产意图时, 拒绝 进一步合作, 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 回借款。
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 面: (1) 道德风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 不是尽最大努 力去实现公司金融的目标。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 险, 股价上涨的好处将归于股东, 如若失败, 他们的 “身价” 将下跌。他们不做什么错事, 只是不十分卖力, 以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样做, 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 问题, 只是道德问题, 股东很难追究他们责任。 (2) 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目标。 例如, 装修豪华的办公室, 买高档汽车; 借口工作需要 乱花股东的钱; 蓄意压低股票价格; 以自己的名义借款 买汇导致股东利益受损, 自己从中渔利。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
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观念,无论对 错,都远较一般人所了解得更为有力。这 个世界甚少受其他人的统治。负实际责任 的人尽管认为不太受知识分子的影响,但 通常都是某些死去经济学家的奴隶。
———J.M.凯恩斯

第一讲 导论公司金融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

第一讲 导论公司金融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

一个例子:企业如何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省 假定存在5个独立的个体 每两个个体之间将发生交易 任何两个个体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相 同(记为1个单位) 研究方法:分别考察并比较市场和企 业不同组织方式下的交易成本
在市场的组织形式下 5个个体两两交易的交易成本为10个 单位 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下 引入虚拟法人(Legal Person)作为 中心签约人 同样5个个体交易,总的交易成本为5 单位 结论: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交易成本的 节省
产权安排的一般原则 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应 (Matching) 享受权力和承担风险的对应
上述问题的解决ive Mechanism Design )(Myerson、Satterthwaite)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信号传递(Signaling)和 信息甄别(Screening)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建立在可证实变量上的激励合约的设计
国外“标准意义”的金融 (Finance)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使股 东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的股权和债权 比例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使 资金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按时收回 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的一系列组织设计和 制度安排(Shleifer and Vishny,1997)
Remark
狭义的公司金融视角:资本预算和资本 结构选择(财务经理的角色) 广义的公司金融视角: 作为公司金融的制度保障的公司治理同 时也构成公司金融的重要内容 (超过一个单纯的财务经理的职能)
Remark
公司治理是金融问题,而不是管理问题 金融视角不同与会计视角: 会计视角:“向后看”,强调对已发生业 务的记录等 金融视角:“向前看”,强调对未发生业 务的规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金融理论分析四、公司金融理论(2+6+6=14分)1、简述公司融资结构、公司融资优序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答:(1)公司融资结构公司的融资结构又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即公司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企业资金来源按大类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的持有者又有内外之别。

给定投资总额和内部(一般为经理人员)的股本投入,企业负债比例越高,对外部股本的需求就越低,从而内部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就越高。

最初的MM理论,即由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简称MM)教授于1958年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

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

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MM理论在无税收和有税收的情况下内容有所差异。

1)无税条件下的MM定理MM理论的5个假设:①所有公司股票和债券都在完美资本市场中完成交易。

这一假设意味着: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存在佣金资本;个人投资者能取得与公司同等利率水平的借款。

②公司的经营风险可以用息税前利润(EBIT)的标准差来衡量,经营风险相同的公司处于同一风险级别上,视为同类风险公司。

③公司未来的EBIT能被投资者合理评估,即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EBIT以及取得风险有着同样的预期。

④公司和个人债务均为无风险债务,即所有负债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而且不会因负债的增加而改变。

⑤公司所有的现金流量都是固定的永续年金,即公司未来的EBIT在投资者预期满意的基础上,保持零增长。

基本思想:由于资本市场上套利机制的作用,在上述5个假设和不考虑所得税的前提下,公司总价值将不受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即同类风险公司在风险相同而资本结构不同时,其公司价值是相等的。

命题Ⅰ:总价值命题公司的总价值公式:V j =E j +D j (4.1)其中j 代表任一公司,D j 代表公司负债的市场价值,E j 代表公司权益股份的市场价值。

只要投资者预期的EBIT 相同,那么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公司总价值都相等,都取决于预期的EBIT 和同一风险等级上的资本化利率r 0。

因此,公司价值公式可以表述为:V j =E j +D j =EBIT/r 0 (4.2)等价转化为:0j j jEBIT EBIT r E D V ==+ (4.3) 由(5.3)可知,公司的总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完全无关,其总资本成本就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经营公司的资本化利率r 0,或者叫做无杠杆权益资本成本。

所以,命题Ⅰ通常被写成:L U EBIT V V r == (4.4) 其中,下标L 表示有负债的杠杆公司,下标U 表示完全杠杆公司。

MM 理论结论:当资本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时,只要满足假设条件,公司总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即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不能创造价值。

杠杆企业的价值等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

命题Ⅱ:杠杆权益成本命题。

内容:杠杆权益资本成本=无杠杆权益资本成本+风险补偿溢价00()E D D r r r r E=+⨯- (4.5) 其中,r E 是杠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r 0是无杠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r D是杠杆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D/E 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率;D/E×(r 0-r D )为风险补偿报酬。

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其风险溢价等于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减去杠杆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后与杠杆企业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值的乘积。

结论:股东的期望收益率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加而增加。

2)有税条件下的MM 定理①有公司税的MM 定理在MM 理论假设下,T C 为公司税率,无杠杆公司每年的税后现金流为:EBIT×(1-T C )。

r 0是无杠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此处为税后现金流量的贴现率。

无杠杆公司的价值V U 就是其每年税后现金流量的现值,即(1)C U EBIT T V r ⨯-= (4.6) 杠杆公司的价值V L :0(1)C C D L U C DEBIT T T r D V V T D r r ⨯-=+=++g g (4.7) 式(5.7)是存在公司税情形下的命题Ⅰ的具体表达式,与(5.4)相对应。

T C •D 是永续性现金流量情形下税盾的现值。

00(1)()E C D D r r T r r E=+⨯-⨯- (4.8) 式(4.8)与最初的MM 定理的风险补偿命题(4.5)相对应。

结论:随着负债的增加,杠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r E 也随之上升,但在公司税的影响下,杠杆公司权益资本的上升比无税情况下减少了D/E•(r 0-r D )•T C 。

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杠杆公司的价值要比完全权益公司的价值增加了赋税节约额(税盾)T C •D 。

②米勒模型假设:T C 表示公司所得税;T E 表示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收益个人所得税率;T D 表示个人投资者的债券利息收益个人所得税率。

基本思想:修正的MM 模型过高估计了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作用,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减了债务利息的税盾作用。

(1)(1)[1]1C E L U DT T V V D T --=+-⨯- (4.9)结论:当(1-T C)(1-T E)<1-T D时,企业负债融资可增加企业的价值。

(2)优序融资理论亦称“啄食顺序理论”。

关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

1984年,美国金融学家迈尔斯与智利学者迈勒夫提出。

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

认为,公司为新项目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

即遵循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外部股权融资的顺序。

在MM理论的信息对称与不存在破产成本的前提假设条件下,认为,当存在公司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时,由于投资者不了解公司的实际类型和经营前景,只能按照对公司价值的期望来支付公司价值,因此如果公司采用外部融资方式,会引起公司价值的下降,所以公司增发股票是一个坏消息。

如果公司具有内部盈余,公司应当首先选择内部融资的方式。

当公司必须依靠外部资金时,如果可以发行与非对称信息无关的债券,则公司的价值不会降低,因此债券融资比股权融资优先。

1)有序融资理论含义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Theory) 亦称“啄食顺序理论”。

是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公司为新项目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

2)假设条件1984年,Myers和Majluf在其名篇“企业知道投资者所不知道信息时的融资和投资决策中,根据信号传递的原理推出了他们的优序融资假说。

其假设条件是:除信息不对称外,金融市场是完全的。

假设公司宣布发行股票。

如果这一信息说明了公司有正净现金流的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一信息说明公司管理者认为其资产价值被高估,对投资人就是一个坏消息。

如果股票以很低的价格发行,价值会由原有股东向新股东转移;如果新股票价值被高估,价值以反方向转移。

Myers和Mailuf 假设公司管理者代表老股东的利益,不愿意以低价发行新股而将老股东的利益向新股东转移,而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则宁可错过有净现值的投资机会也不愿意发行股票。

这是说股票发行公告会立即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

3)主要结论①公司偏好于内部融资(假设信息不对称只是在AE部融资中有关);②股息具有“粘性”,所以公司会避免股息的突然变化,一般不用减少股息来为资本支出融资。

换句话说,公司净现金流的变化一般体现了外部融资的变化;③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公司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也就是说,先债务后权益。

如果公司内部产生的现金流超过其投资需求,多余现金将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回购股票。

随着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公司的融资工具选择顺序将是:从安全的债务到有风险的债务,比如从有抵押的高级债务到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股权融资是最后的选择;④因此,每个公司的债务率反映了公司对外部融资的累计需求。

2、查阅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数据,结合数据分析其融资优先序现状。

表4-1 201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清科数据由于2017和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总体数据无法获得,故我们以中小板企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其数据如表4-2。

表4-2 2012-2018中小板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单位:万元)年份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盈余公积 未分配收益 合计 比例 债券融资 股权融资 合计 比例 20125065575.20 33254376.00 38319951.10 32.40% 6642106.80 73294472.00 79936578.80 67.60% 20136131314.00 39045954.00 45177267.30 33.68% 9865696.10 79081214.60 88946910.70 66.32% 20147677179.80 48398329.90 56075509.70 33.62% 15314865.30 95422243.10 110737108.40 66.38% 20159298109.80 58606273.10 67904382.90 30.61% 32116055.60 121787795.20 153903850.80 69.39% 201611738560.50 74491352.50 86229913.00 30.64% 32396596.20 162783643.50 195180239.70 69.36% 201713928940.70 93922738.00 107851678.70 31.87% 39524968.30 191023321.40 230548289.70 68.13% 2018 16683316.30 104359957.00 121043273.20 30.60% 65060183.10 209437222.60 274497405.70 69.40%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结合上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对融资优序的现状进行分析,其具体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融资偏好违背“优序理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表现为股权融资占主体,债务融资次之,内部融资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